不理性(感性)的人會活的很慘嘛?如何改善?
經常聽到有些人說這人很成熟,這人很感性,這人很隨心,很感性,比如張國榮,王菲很感性,感性的人容易決策錯誤嘛?情商低嘛?如何改善呢?
感性和理性從來不是對立的……是一個緯度的兩級 不理性≠感性
感性和理性同時存在每個人身上 只是所佔的比重不同
感性的人富有創造力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活潑開朗 很強的發散思維能力 思維跳躍性極大極豐富
理性的人分析能力邏輯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比較強
我覺得偏感性的人活的比較開心 因為他們更容易隨心隨己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隨時開始一段說走就走的旅程
而理性的人有時候給人的感覺生活比較單調黯淡……完全理性的人每天過著嚴密符合公式計算的教條化的生活 要是我會被壓抑的呼吸急促噠!並且這個世間是不存在完全理性的人的
還有我十分羨慕張國榮王菲的人生 他們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活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他們風華絕代的人生你用一個「慘」字形容……
茫茫人海你也不過是一個永遠無法吸引別人目光的眾人而已 而張國榮王菲閃閃發光的人生得到無數人的擁簇
要想理解現實環境,並做出儘可能精明的決策,那就先來理解幾個概念,及判斷定標準。
理性=按事物的規律性及最大可能性來做事,說話。而規律及最大的可能性,常常是肉眼看不到的,是抽象的,需要我們經過大腦分析思考,來來發現結果。理性並不等於不重視感情而是看什麼時候重視感情。物質利益和情感相衝突的時候,要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當無法達到平衡,以為主呢?取決於理性的分析,取決於當下的環境。
感性=一般指,只按當下的感覺體驗來決策、選擇、說話、做事。因為感覺是以眼耳口鼻的五官感覺到的信息為決策依據,所以,感覺是容易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的。
什麼時候要感性?
不涉及自身發展,不涉及人利益,只涉及自己的當下的即刻的事情,可以完全的感性。以你自身當下的喜好來決策。比如,你當下你自己個人喜歡吃什麼?你在家裡喜歡穿什麼樣的衣服。再比如,在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品,歌曲……,有時不需要分析那麼多的外界因素,只需要考當下的藝術品,你有什麼感覺。(請注意,我並不是說藝術家都是沒有一點理性思維的人哦。)
如果,這種事,你也在分析幾個要素,發現內在規律,既沒有必要,也會讓你大腦很累。其它負作用,可能相對較少。
什麼時候要理性?
涉及到自身發展,涉及到多方利益時,多個因素共同影響的事情,請你理性。比如,你請客吃飯,請的人較多,身份也差異大,那你要理性全面分析。考慮周全點。比如,你出席一個重要場合,你的著裝就要盡量的讓個人喜好與場合需求達到一個平穩。比如,你選專業選崗位,這些多因素事情,你不能只簡單的考慮某個要素對你產生的好惡,你要全面分析。如果,這種事情,你卻隨當下的心情,那後果可能非常的嚴重。
過度感性的後果?
過度感性=不顧客觀情況,隨自己當下的喜好做事說話。不擅長分析,讓人感覺任性,做事看心情。而且感覺是容易變化的,所以心情變化快,情緒可能陰晴不定。比如,你可能會因為,覺得醫生救病治人很高尚及較好的社會地位而選擇了醫學專業,醫生崗位的高大上形象及較好的社會地位始終是你喜歡的,但是你發現上了大學你根本不喜歡醫學的知識,醫生的高工作強度,醫院的壓抑氛圍……。你可能會因為僅僅因為對方長的漂亮,就與對方結婚,雖然對象的長相還是讓你性慾滿滿,但是結果生活習慣,為人處理態度,金錢觀,家務活,上嚴重衝突而離婚。你可能說話只顧自己當下的心情,隨口而出,甚至還美其名曰「我這人直率,直接,真誠」。你確實可能本心底善良,但你根本就沒想過你這樣說話會有什麼後果。
再比如,舉個純粹以感性為準則的人一嬰兒,就是這樣,感到餓了,冷了,也不顧外在環境情況,就算是別人的玩具自己想要,一樣就渴望立馬得到,慾望沒得到就哭鬧。這都屬於最常見的感性表現。所以,嬰兒純粹以滿足自己的快樂為主。但是嬰兒的欲求相對比較小,所以我們也比較容易滿足他們,他們的影響力比較小,所以這種行為也不容易傷害到別人,但是如果一個成人也這樣,就稱為巨嬰病。在嬰兒的成長過程中,是逐步越來越理性,減少感性的成分。中國人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知識文化少,及理性教育缺失,導致有些人在學習上有理性思維能力,但在生活上及工作各方面經常性的不理性。
日久天長,不理性可能導致你說話得罪人,說話不敢說,交際自然陷入困境。這時,你會覺得你情商低,根源在於你有大量不理性思維。再嚴重點的人,對自身情商低還無自知,還認為錯誤都在別人身上,是別人看不起我,或妒嫉我,排斥我……。可能導致你大量決策失誤,專業,崗位都選擇有誤,導致生存能力很差。多個因素集合在一起,時你就容易陷入自卑及抑鬱狀態。
王菲張國榮他們的成就,來源於他們的音樂上的才華,努力,機遇,等多因素。但他們的非理性的成分也給他們自己帶來苦惱,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決策選擇上。
如何變得更理性?
常見的思性思維,有多因思維,公平互換原則……,雪中送炭思維,大小利益思維,人類相互關係的內容……。直白的說,就是你要多分析人性的天然規律,及外在環境的規律及最大可能性,你就會越來越理性。我們在做諮詢的過程,就是從這個角度來出發。
最後,坦白的說,我們人類很難時刻做到事事理性,多少在某些時刻,我們也有感性,也需要感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感性理性達到平穩,走向任何一個極端,那會後果嚴重。不過因為現實總的來說,遇到事情常涉及到方方面面多是多因素的,所以,我們要努力的向理性靠攏,所以,主體還是偏向理性主導更容易讓我們的自己過的更好,世界也會變的更清晰。比如,現在我們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在尋找理性、感性的概念,尤其是在尋找感性及理性的應用標準,即是一種理性的思維過程。
看定義啊,首先一般人還是感性理性並存的多,只是會有偏向,遇到不同的事情也會有偏差。我覺得你說的這幾個都是共存只是偏感性。
感性的人有人味。
理性的人有機器味。
哪樣完全都不好。過猶不及
另外,感性的人偏向八卦別人。我覺得這點很無聊。太感性的人有的時候會有點無聊。
推薦閱讀:
※初夏傍晚的短詩
※什麼是人性?
※學生時代稱職的女朋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很愛卻沒辦法包容某些不完整怎麼辦?
※女生如何變得理性成熟獨立?
※什麼是「貼標籤式思維「,這樣的思維有什麼不好?如何避免這種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