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簡單的邏輯學》序言學到的

我從《簡單的邏輯學》序言學到的

上面三張圖片中的文字來自孫路弘老師為《簡單的邏輯學》寫的推薦序。 我大概13年讀到的這本書,這段文字令當時的我十分震撼——人文領域的觀點也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的,而是像解數學題一樣,有嚴格的推導步驟。

仔細梳理,我至少從這段文字中,學到了三方面的東西:

1.向具體層面思考。我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選擇大於努力」或者「努力大於選擇」一類抽象說法,這類說法其實只說了一半,完整的說法是「要取得人生的成功,選擇大於努力(努力大於選擇)」。我們不妨模仿孫老師在例子中給出的推導過程,要證明上述命題,需要:A.界定清楚努力和選擇的具體含義;B努力和選擇各自包括哪些具體的行為表現;C.界定清楚成功的具體含義和衡量成功的具體標準;D.選擇的行為表現在成功過程中的權重數據E.努力的行為表現在成功過程中的權重數據。有了以上五點及其具體說明,我們才能比較選擇和努力哪個對成功的作用更大。

像努力這樣的詞語,我們見多了,熟悉了,似乎它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和明確,其實我們稍加思考就會發現——每天加班到凌晨3點,每天頂著中午40度高溫工作,每天背20個單詞——這三類表現都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努力的樣子,卻有著微妙的差別,第一種強調的是付出的時間多,第二種強調的是辛苦,第三種強調的是堅持。它們對所謂的成功的作用一樣大嗎,我們在上述命題中應該取哪種標準,還是把它們綜合起來,這都是我們在證明上述命題過程中應該做出的具體思考。

2.邏輯相關。文字背後有制約規則,一層意思落到紙面上已經開始制約內容後續的展開方向。如圖片中的例子,開頭給了一個結論,後續必然是給出得到結論的邏輯依據。我們思考一個更簡單的例子,當第一個意思是「我叫張三」的時候,後續會是什麼內容?很可能會是他今年多大,家鄉是哪的,還有讀的什麼學校,學的什麼專業等;也可能是說他左邊的人叫李四,右邊的人叫王五;還可能是介紹他名字的由來。這些都是合理的方向。如果後面直接說了一句風牛馬不相及的「今天要下雨」,我們就不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

我其實從中學就不會寫作文,後來留言、寫筆記也是想到哪寫到哪。明白了上述道理,我在開始訓練自己寫筆記之初,每寫一句筆記就停下來想一想,我寫的這句話的意思與前面的意思邏輯相關嗎,關聯緊密嗎。如果你也有我當初的毛病,不妨像那時的我一樣,每次寫筆記緊緊圍繞一個主題,注意自己要表達的每層意思與前後緊密相關。

3.看法與結論。在晨讀會入門班學習觀點的三個層面——看法、結論、觀點的時候,我立馬想到了圖片中這段材料。隨意得出的,過程未經嚴格證明的觀點就是看法,如圖片中舉的那個例子得出的就是看法;經嚴格證明得出的觀點就是結論,如按孫老師給出的五個步驟推導出來的就是結論。區別看法和結論依據的不是對錯,而是得出的方式。另外我還想提一句,我認為看法和結論的區別更加重要,二者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思維方式;而結論和觀點雖有區別,但二者的本質思維方式是一樣的,都是依靠邏輯嚴格推導出來的。

以上三個方面是我當時得到的啟發,只是在表述的時候借用了一些後面學到的術語,希望這些東西能對某些同學有一點幫助。

推薦閱讀:

真正聰明的人,都是這樣讀書的 | 讀書技巧類書單推薦
貨幣放水的盡頭02
場景和想像
巧用結構化思維,讓你的職場溝通更為高效
閱讀一本真人書後,我才知道······

TAG:閱讀 | 閱讀分享 | 邏輯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