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歷年《求是》論述「一國兩制」
來源:求是網 作者:宋誠 編製
編者按:
「一國兩制」是中國實現國家統一的創舉構想。歷年來《求是》雜誌刊發了一系列文章,全面深度回答闡釋了關於「一國兩制」制度等系列問題,現將觀點進行梳理,以饗讀者。
一、給予特別行政區的中國公民參加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工作以憲法保障
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根據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修正了憲法第59條第1款,在關於全國人大組成的規定中,增加了「特別行政區」,這是必要的。由於「一國兩制」,特別行政區不設本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因此特別行政區的人大代表的產生方式不可能與內地相同,但特別行政區的人大代表同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軍隊人大代表的地位與作用是等同的。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1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香港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也有類同的規定。現在,經過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修憲,進一步給予特別行政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參加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工作以憲法保障,必將增強港澳同胞和全國人民的凝聚力,激發他們振興中華、投身祖國建設事業的愛國熱情。
——2004/06《與時俱進 治國安邦》[詳細]
二、香港特區基本法是「一國兩制」的法律體現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憲法為依據、以「一國兩制」方針為指導制定的全國性法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具有憲制性地位。基本法從我國國情以及香港歷史與現實情況出發,創造性地回答了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後採取什麼方式管理香港這一重大課題,堪稱史無前例的創舉。實踐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一國兩制」是做得到的、也是行得通的,基本法是一部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好法律。
基本法是在香港同胞的廣泛參與下制定的,起草過程是很民主、很開放的。基本法起草委員會59名委員中,香港委員就有23名,同時還在香港成立了由180位各界人士組成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基本法起草過程中,曾先後兩次在香港和內地全文公布法律草案,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特別是香港同胞的意見。香港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和各團體踴躍參與討論,提出了近8萬份意見和建議,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向起草委員會提交了7冊諮詢報告。也就是說,基本法的每一項條文都凝聚了香港社會的廣泛共識,基本法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2007/12《深入實施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把「一國兩制」偉大實踐推向前進》[詳細]
三、要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加強內地和香港、澳門交流合作,繼續實施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深化粵港澳合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2010/21《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詳細]
四、「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生命力
理論的重大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大發展。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科學理論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獲得了巨大成功。1984年12月,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社會保持穩定、經濟更加繁榮、民主有序發展、民眾安居樂業,東方之珠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香港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特別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推動經濟平穩發展,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國際影響不斷擴大,被公認為全球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和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今天,愛國愛港成為社會主流價值,香港同胞對國家和香港的前景充滿信心。回顧香港回歸15年走過的歷程,可以自豪地說,這15年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功的15年,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15年,是譜寫香港歷史新篇章的15年。事實充分證明,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理論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2012/13《從香港繁榮穩定看「一國兩制」理論的強大生命力》 [詳細]
五、必須處理好「一國」和「兩制」的關係
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一國兩制」的核心要求和基本目標,處理好「一國」與「兩制」的關係。
準確把握這一核心要求和基本目標,必須處理好「一國」與「兩制」的關係。「一國兩制」方針的基本含義,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國家主體堅持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回歸祖國後設立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別行政區,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概念,「一國」就是要維護中央依法享有的權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兩制」就是要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權,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一國」是前提,沒有「一國」,「兩制」就失去了基礎。
——2012/14《對「重大課題」的深刻回答》 [詳細]
六、「一國兩制」是爭取雙贏的基本國策
「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它首先在香港成功實踐。正是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引下,中國和平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領土問題,保障了香港的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回歸以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持著長期的繁榮穩定,開啟了香港歷史的新篇章。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一國兩制」是一個爭取雙贏的基本國策,其根本宗旨是既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又要保持香港長期的繁榮穩定,這是國家實施「一國兩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香港回歸17年來的經驗證明,成功實施「一國兩制」的關鍵是著重處理好三組關係: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有機結合,決不偏廢;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決不偏廢;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決不偏廢。而要處理好這三組關係,首先必須在思想認識上對「一國兩制」方針有一個全面準確的理解。
——2014/14《全面準確地理解和實施「一國兩制」方針》[詳細]
七、一國兩制」讓特區與祖國內地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
澳門回歸的15年,是踐行「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15年,是戰勝種種困難和挑戰、推進特區穩定發展的15年,也是探索符合澳門實際的「一國兩制」實踐路徑、把握「一國兩制」實踐規律的15年。
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始終把澳門居民的冷暖掛在心上,全方位支持澳門發展,保證特區所需的水、電、農副產品等物資供應,全力支持特區抗擊非典疫情、戰勝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等嚴峻挑戰。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批准特區在毗鄰的珠海橫琴以租用形式佔地1.09平方公里,建立澳門大學新校區,使澳門大學的校區面積擴大了20倍,為特區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回歸以來,澳門特區積極投身內地經濟建設,大力開展與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把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帶到內地。廣大澳門同胞熱心參與祖國內地抗災、助學等公益活動,支持祖國航天事業、支持北京舉辦奧運會。每當內地發生地震、水災等嚴重自然災害,眾多澳門居民都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捐錢捐物,為內地同胞獻上一份愛心。兩地同胞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成為特區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強大推動力 。
——2014/24《偉大的實踐 壯美的前景》[詳細]
推薦閱讀:
※國新辦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白皮書14
※遼的興起與滅亡:一國兩制下的雙軌制政體
※「一國兩制」:一個國家結構形式,兩種社會制度
※依基本法正確處理中央與香港特區的關係——一論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