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華國學300句(中)

中華國學300句(中)101、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 (《孟子·離婁下》)【譯文】孟子說:「似是而非的禮,似是而非的義,一個有德行的人是不會去做的。」102、孟子曰:「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孟子·離婁下》)【譯文】孟子說:「一個人的聲望超過他的實際,君子以此為恥。」103、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孟子·離婁下》)【譯文】孟子說:「禹不喜歡美酒,卻喜歡有價值的話。湯堅持中正之道,舉賢人卻不拘泥於一定的常規。」104、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孟子·離婁下》)【譯文】孟子說:「如果西施身上沾上了骨亢 骨葬 ,當別人走過她身旁的時候,也會捂著鼻子。縱然是面貌醜陋的人,如果他齋戒沐浴了,也就可以祭祀上帝。」105、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之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譯文】孟子說:「愛別人的人,別人也常愛他;恭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恭敬他。」106、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萬章上》)【譯文】孟子說:「孝子孝的極點,沒有超過尊敬他的父母的;尊敬父母的極點,沒有超過拿天下來奉養父母的。」107、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譯文】孟子說:「生命是我喜歡的,義也是我喜歡的。如果兩者不能都要的話,我可以犧牲生命而選取義。」108、(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譯文】(孟子)說:「心這個器官的職能在於思考,能思考便能得到事物的真諦,不思考便得不到。」109、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於彀,學者亦必志於彀;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 (《孟子·告子上》)【譯文】孟子說:「有一個叫羿的人,教人射箭時,一定拉滿弓;學習的人一定要努力拉滿弓。有名的木工教導人時,一定要依照規矩,學習的人也一定要依照規矩。」110、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譯文】孟子說:「上天將要把重大的任務降到某人身上,一定先要苦惱他的心志,勞動他的筋骨,飢餓他的腸胃,窮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能稱心如願。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意,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111、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盡心上》)【譯文】孟子說:「做一項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棄,便會失掉。這是有益於收穫的探求,因為所探求的對象是在我本身之內(即強調發揮善性,注重修養)。」112、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盡心上》)【譯文】孟子說:「一切我都具備了。我反躬自問,自己是忠誠踏實的,這就是最大的快樂。不懈地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達到仁德的道路沒有比這更直接的了。」113、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譯文】孟子說:「一個人不能沒有羞恥之心。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是最無恥的。」114、(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譯文】(孟子)說:「古代的人,得意時,恩澤加於百姓;不得意時,修養個人品德,以此向世人表現。窮困時自己修養成高貴品質,得意時便把一些善事給予天下之人。」11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孟子·盡心上》)【譯文】孟子說:「仁德的言語趕不上仁德的音樂入人心之深,良好的政治趕不上良好的教育獲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百姓愛它。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財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116、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盡心上》)【譯文】孟子說:「不干我所不幹的事,不要我所不要之物。這樣就行了。」117、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譯文】孟子說:「君子有三種樂趣,……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118、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譯文】孟子說:「孔子登上了東山,便覺得魯國小了;上了泰山,便覺得天下也不大了。」119、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譯文】孟子說:「君子親愛親人,因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因而愛惜萬物。」120、孟子曰:「不信仁賢,則國空虛;無禮義,則上下亂;無政事,則財用不足。」(《孟子·盡心下》)【譯文】孟子說:「不信任仁德賢能的人,那國家就會空虛;沒有禮義,上下的關係就會混亂;沒有好的政治,國家的用度就會不夠。」121、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譯文】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土谷之神(國家)為次,君主最輕。」12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衛風·淇奧》)【譯文】有一位文雅的君子,修養自己的道德,好像做一件精美的骨器、精良的玉器一樣(認真地加工、製作方能成功)。123、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詩·小雅·棠棣》)【譯文】妻子兒女感情深厚,好比是鼓瑟和彈琴。一家兄弟團結和睦,融洽無間快樂無比。124、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女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詩·小雅·伐木》)【譯文】鳥兒嚶嚶在叫,想找到同類相和。看那隻小鳥都尋找自己的朋友,一個人為什麼不能找到知心的朋友呢?12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小雅·鶴鳴》)【譯文】別的山上的石頭(有它的特殊之處),可當礪石雕琢我們這裡的美玉。12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詩·小雅·蓼莪》)【譯文】父親啊,生了我。母親啊,養育我,撫摸我,愛護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顧我,關懷我,出入抱著我。我要報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還大。127、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尚書·大禹謨》)【譯文】任用賢人不要對他存二心,去除邪惡果斷不猶豫。128、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尚書·大禹謨》)【譯文】不加考據、捕風捉影的話不要隨便聽,沒有經過廣泛諮詢的計謀不要隨便用。129、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尚書·大禹謨》)【譯文】如果賢能的君子不當政,無德的小人卻在位掌權,對百姓的事不問不管,保不住百姓,上天必然會降下大禍。130、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譯文】自滿的人必然受到損害,謙遜的人必然得到益處。131、安民則惠,黎明懷之。 (《尚書·皋陶謨》)【譯文】讓百姓安定即是仁愛,百姓自然會懷念你。132、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尚書·五子之歌》)【譯文】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便能安寧了。133、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尚書·太甲中》)【譯文】老天爺(自然規律)造成災害,還可以避開;如果自己造成災害,那就不能逃避了。134、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 (《尚書·咸有一德》)【譯文】任用官吏時一定找賢才,自己左右的輔佐大臣更須才德兼備者。135、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尚書·說命中》)【譯文】任命官員不要從私心、喜愛出發,而是憑其能力來考慮;封爵時不要封無德的人,而應封賢能的人。136、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尚書·泰誓下》)【譯文】樹立有道德的榜樣,要使德得以發展;除去罪惡的人和事,要從根本上做起。137、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凶於而國。 (《尚書·洪範》)【譯文】大臣如果作福、作威,享用美食,這樣就危害了你的家,也使你的國家遭受禍害。138、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尚書·旅獒》)【譯文】沉迷於歌舞、美姬,就會喪失道德;沉迷於玩好之物,也會喪失意志。139、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尚書·酒誥》)【譯文】人不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應該以民間的反映當作鏡子照照自己的作為。140、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尚書·周官》)【譯文】以天下之公理滅一己之私慾,百姓莫不敬信懷服。141、功崇惟志,業廣推勤。(《尚書·周官》)【譯文】(一個人)功勞崇高,主要體現在他的志向上;(一個人)業績廣大,全賴他勤奮努力。142、有容,德乃大。 (《尚書·君陳》)【譯文】(一事當前)只有可以容人,才體現他崇高的道德。143、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禮記·曲禮上》)【譯文】驕傲不可滋長,慾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高興不可過火。144、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禮記·曲禮上》)【譯文】見到財物,不要貪求多得;遇到危難,不要輕易逃避。145、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譯文】禮所崇尚的是有施有報。只講施而不講報,這不合乎禮的要求;相反,只講報而不講施,也不合乎禮的要求。146、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禮記·檀弓上》)【譯文】曾子說:「君子愛人依照德的標準,小人愛人則對人姑息縱容。」147、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禮記·檀弓上》)【譯文】(一個人)生前要做有益於人的事,死了以後也不要危害別人。(這是成子高說的話,接著他還說,我死後,找一塊不能耕種的土地葬了我。)148、夫子曰:「苛政猛於虎也!」(《禮記·檀弓下》)【譯文】孔夫子說:「繁重的賦稅和徭役比老虎還厲害啊!」149、苟無禮義、忠信、誠愨之心以蒞之,雖固結之,民其不解乎? (《禮記·檀弓下》)【譯文】如果不用禮義、忠信及誠懇之心對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強結合,難道他們就不會離散了嗎?15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譯文】孔子說:「我的大道(理想社會)如果推行的話,天下是大家的,選拔賢能的人當政(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1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譯文】一塊玉如果不加雕琢的話,不會成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學習,不會通曉一些道理。152、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禮記·學記》)【譯文】雖然有好的熟魚肉,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雖然有極高明的道理,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正確。15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學記》)【譯文】一個人單獨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就會學識短淺,見聞不廣。154、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 (《禮記·學記》)【譯文】一個君子如果知道教化人因何而起,又知道教化人因何而廢的話(即知道教育的目的以後),然後就可以做人的老師了。155、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禮記·樂記》)【譯文】重大的音樂活動,必定是(講規格而不講排場)的簡易活動;重大的禮儀,必定是(講規格而不講俗套)的簡樸活動。156、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禮記·樂記》)【譯文】音樂推行以後,人間的倫理便清楚了。(人們聽到肅穆、高雅的音樂後)耳聰目明,心情和平,便可以達到移風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157、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禮記·祭義》)【譯文】惡意的語言不從口中說出來,別人對你忿恨的話就不會返回到你身上了。158、子曰:「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禮記·坊記》)【譯文】孔子說:「一個君子往往不先說話(而是先干實事),而小人卻先說些大話(不一定干出實事來)。」159、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 (《禮記·坊記》)【譯文】孔子說:「發現善事稱別人,出現過失自己承擔。這樣,百姓對你的怨恨便消失了。」160、子曰:「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把人家的惡言隱藏起來(不要過分宣揚),對人家的善言大力提倡。抓住兩頭(進行分析,找出最佳方案)用不偏不倚的辦法對待百姓。」161、子曰:「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忠(盡己之心)和恕(推己及人)的品德離中庸之道不遠,用到自己身上也不願意的事,就不應該加到別人身上。」162、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身居高位的人,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面的人,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行為,規規矩矩做事,不求別人,這樣別人便無怨恨之心了。(一個人應該)上不怨恨天,下不歸咎人。」163、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求取君子之道的辦法,好比走遠路那樣,必須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山那樣,必須從低處開始。」164、子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治理國家大事,首先要得到人才,選拔人才取決於他自身的品德修養,品德修養取決於(這個人)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決於(他有沒有)仁心。」165、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喜歡學習的品格接近於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於仁愛,知道羞恥的品格接近於勇敢。一個人懂得這三點,也就懂得如何修養自己的品德了……」166、子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世間事物很多)要從多方面學習研究;學習研究遇到疑難,要認真仔細地請教別人;請教之後,自己還要作一番思考;思考之後,還要判斷出是非得失;事事明確後,就切切實實地去做。」167、子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真誠是天理賦予的)所以由內心真誠而達到明曉事理,這叫做先天的本性;由明曉事理而達到內心真誠,這叫做後天的教化。做到內心真誠,一定會使人明曉事理;明曉事理,也一定會使人內心真誠。」168、子曰:「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誠心用形象表現出來,形象表現出來便很顯著,顯著的表現便很明晰,明晰的表現便見諸行動,見諸行動後不斷地變,變了以後便能達到高的境界(出神入化)。只有天下最大的誠心能達到這種出神入化的高境界。」169、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君子尊崇天賦予的道德本性,又通過求教和學習,使自己的道德既進入寬廣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細妙之處;既有極端高明的修養,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170、子曰:「居上不驕,為下不倍。」 (《禮記·中庸》)【譯文】孔子說:「身居高位的人不驕傲跋扈,下面的人便不會背離他。」171、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譯文】世間的萬物一起生長而不相互傷害,各種規律共同存在而不矛盾。小的道德很多,都在分別推行著,大的道德卻在一直支配著人們,從這裡就可表現出天地之大(無所不容)了。172、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禮記·中庸》)【譯文】一個君子的主張和作為,看來平淡但不令人厭煩,雖然簡約但卻文雅,溫和中顯出道理來。能知道由遠及近的道理,風向來自何處,從一點小事上能看到大事。這就可以說進入道德之門了。173、子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禮記·表記》)【譯文】孔子說:「君子對人的舉動沒有不得體的地方,對人的表情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對人的言語也沒有失禮的地方。」174、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禮記·表記》)【譯文】孔子說:「施行仁的人是天下人的表率,講求義的人為天下定下規制。」175、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禮記·緇衣》)【譯文】孔子說:「君主因為有民眾而存在,(如果不行正的話)也因為人民的叛離而滅亡。」176、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禮記·緇衣》)【譯文】孔子說:「說話實實在在,行為循規蹈矩,所以活著的時候志向堅定不移,死了以後也不會影響他的好名聲。」177、(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禮記·儒行》)【譯文】(孔子說:)「說話必須首先體現信,行為一定要持中端正。」178、(子曰:)「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禮記·儒行》)【譯文】(孔子說:)「不以金玉為寶物,而是以忠信為寶物。」179、(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身體可能出現危險,但他的意志卻不可改變。」180、(子曰:)「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禮記·儒行》)【譯文】(孔子說:)「推舉人才時對內不避自己的親屬,對外不避曾經怨恨過自己的人。」18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禮記·大學》)【譯文】大學的原理,在於使人發揚光明的德性,在於親近百姓,在於使人達到完善的境界。182、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禮記·大學》)【譯文】事物有根本有枝葉,辦事有開始有結束。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這就能接近道(自然規律)了。183、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禮記·大學》)【譯文】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志才能真誠;意志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善品性;品性修善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以後,才能使天下太平。18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禮記·大學》)【譯文】財富能裝飾房屋,道德能修養品性。胸襟寬廣,體態自然安詳,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185、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禮記·大學》)【譯文】君子尊重賢明的人,親愛他的族人;小人以得到利為快樂,整日為得利奔走。18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譯文】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做到每天都新,新了還要再新。18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禮記·大學》)【譯文】(一個當政者)應該喜歡民眾所喜歡的,應該憎惡民眾所憎惡的,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官)。188、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禮記·大學》)【譯文】道德是根本,財富只是枝節。189、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禮記·大學》)【譯文】發財致富有一定的道理。生財的人要多,耗財的人要少,謀財的人要勤奮,用財的人要節儉。這樣,國家的財富就會經常保持充裕了。190、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譯文】像天體那樣不斷剛健地運行一樣,君子一直奮發圖強,永不休止。191、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周易·乾卦》)【譯文】知道進卻不知道退,知道存卻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喪失,(一心打如意算盤的人)能稱得上聖人嗎?(這種人不能稱為聖人)知道前進和後退、生存和滅亡而又不失掉正確原則的人,能稱得上聖人嗎?(這種人可稱作聖人)19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乾卦》)【譯文】像大地敞開廣闊的胸懷一樣,君子把一切可以接納、包容的東西都吸收進來。19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周易·乾卦》)【譯文】積累善行的人家,一定會有很多善的報應;積累不善(惡行)的人家,一定會有許多惡的報應。194、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乾卦》)【譯文】君子看見好事馬上跟過去學習,發現錯誤急速改正。195、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繫辭下傳》)【譯文】《易》這門學問,走到盡頭就要變化,變化以後就能通達,通達以後便能(使你的事業)長久。196、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繫辭下傳》)【譯文】如果不積累下善事,便不會落下好名聲;如果不積累下惡事,便不致於喪失生命。197、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周易·繫辭下傳》)【譯文】君子安定的時候不忘記可能出現的危險,生存的時候不忘記可能滅亡,國家大治的時候不忘記可能出現的禍亂。所以,就能使本人身體安寧,國家也得以保全了。198、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周易·繫辭下傳》)【譯文】(如果一個人)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智慧很少卻謀慮很大,力量很小卻擔負很重的任務,那就很少能辦成事情了。199、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周易·繫辭下傳》)【譯文】君子對上級交往時不獻媚討好,對下級交往時不驕橫誤事。200、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荀子·勸學》)【譯文】青色是從藍草中提取出來的,可是它比藍草精美得多;冰是由水結成的,可是它比水寒冷得多。
推薦閱讀:

馮驥才:過中秋應注重文化內涵、摒棄不良習俗 --中國國學網
中國「三聖」之:道聖老子
易經智慧:何為天地之心?如何為天地立心?
《大學》求義:第十章 慮
從零開始學八字(六):干支知識下篇

TAG:國學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