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人生境界

說到陶淵明的生活狀態,許多人會聯想到寫《瓦爾登湖》的美國人亨利·梭羅。陶淵明比梭羅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淵明生活在農耕時代,梭羅卻生活在後工業時代,但兩人的生活態度確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抵拒物質享受的引誘,並回歸自然去過簡樸的生活。

  但是陶淵明的境界更高一層。梭羅獨自跑到瓦爾登湖邊去隱居,那兒寂寥無人,只有草木蟲魚為鄰,《瓦爾登湖》中的一章就題為《寂寞》。陶淵明追求的卻是「心遠」。在陶淵明看來,要想遠離喧囂的紅塵世俗,不必躲進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靜、安寧的心態就可以了。

  不妨說,梭羅是在空間距離的意義上追求遠離紅塵,陶淵明卻是在心理距離的意義上作同樣的追求。所以梭羅的行為事實上是無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擁擠,我們能到哪裡去尋找一個瓦爾登湖呢?陶淵明的行為則具有典範的意義,因為只要你超脫外在的誘惑,「心遠」是隨時隨地都能付諸實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現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間公寓,你同樣可以實現心境的寧靜。


推薦閱讀:

怎樣寫古詩詞(初級學習版)
『古詩詞欣賞』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蘇軾
「偷得浮生半日閑」出自哪一首詩?
古詩詞里的「兒童節」居然這麼美,這麼萌!
什麼是「興」——讀《秋興八首 其一》

TAG:人生 | 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