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噓國歌,先別急著罵「港獨」
在11月17日晚間的世界盃預選賽中,國足客場對陣中國香港隊。比賽前奏放國歌時,場內香港球迷再次以噓聲壓制國歌。
在中國香港隊前幾場比賽中,都出現了主場球迷噓國歌的惡劣現象,即便在遭國際足聯處罰後,部分香港球迷仍我行我素。除了噓國歌外,部分球迷也選擇了「曲線鬥爭」,以標語的形式示威,甚至在對陣國足的賽場外舉出「外敵當前」的條幅。無論是香港球迷的噓聲、標語,還是香港球場對主客場球迷採取的隔離措施,無疑都凸顯出了當下的香港對內地的疏離。
香港雖已回歸18年,但是人心對祖國的認同卻並未真正建立起來。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雙非嬰兒」、「搶購奶粉」、遊客素質等問題,以及去年的「佔中」事件等,陸港矛盾在不斷積累、升級,兩地間築起「新的長城」已是不爭的事實。更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衝突,香港社會的「本土化」浪潮也逐漸興起,「香港民族主義」、「香港城邦論」等不斷湧現,一些激進人士甚至拋出「香港歸英」的主張……如今的香港社會,對中國的認同感相比回歸初的十年的確有一些衰退。
與此同時,內地對香港的不滿情緒也大幅上升,許多人痛斥現在的香港是「洋奴」、是「數典忘祖」的「港獨」分子。然而,在批判之餘,我們也應反思,是什麼原因使得曾經的「東方之珠」,變得如此叛逆與躁動。
內地與香港,受歷史與現實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看待許多問題上的思維方式並不相同。比如「一國兩制」,北京強調的是香港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一切工作以國家的統一為出發點;而香港則看重「兩制」,認為兩地本應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關係,中央不應對香港有太多干涉;再比如港英當局,北京認為是殖民主義,許多香港人則認為是「民主先驅」、現代化功臣。至於對「普選」的認知,兩地更是爭得不可開交。不同的思維、不同的語境與不同的解讀下,又缺乏有效的溝通,自然導致兩地的誤解不斷加深。香港質疑北京「背信棄義」「漠視香港民意」等無端指責、給中國扣上「天朝主義」的帽子也就不難理解了。
除了思維的不同外,香港民眾對社會現狀的不滿也是導致今日對內地疏離的原因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香港經濟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香港的GDP相當於全中國GDP的四分之一。然而,隨著內地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經濟騰飛,香港的經濟龍頭地位在不斷動搖。如今的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經濟總量都已先後超越香港,使後者的光環黯然失色。經濟結構的調整,使得大批香港企業進軍內地,老闆們賺了個盆缽滿盈,而本港較低階層的工人則面臨著失業的窘境;歷經幾次經濟危機的衝擊,香港可以提供的就業機會比以往更少,加之越來越多的內地資金和人才湧入香港,使得本地民眾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物價上漲導致負擔增加,失去升遷機會導致階層固化,加之當權者重視與大財團的聯繫,壯大了富豪,卻沒有使本地民眾獲得真正利益,種種失落與焦慮相彙集,演化成了現在對內地的不滿。
香港的經歷並非個案。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各地的資金、技術、人才得以整合,形成了新的社會分工,工人、農民等弱勢群體首當其衝,他們也自然成為了反對全球化、捍衛本土利益的急先鋒。因此可以說,香港的本土價值觀的形成,也是當代世界的本土化運動的一部分。香港是個典型的工商業城市,人們在乎的始終是自己的利益。港英當局治下的香港恰逢經濟黃金期,在「努力即可發財」的期望下,哪怕當時的港人的政治參與受到了港英當局的限制,他們也不會在意;然而回歸後的香港經濟不景氣,人們在閑暇之餘便開始更關注政治訴求的表達。不巧的是,這種全球化浪潮恰好與內地經濟的騰飛合拍。奪走香港機遇的內地,自然成為了香港遷怒的對象。於是很多人開始懷念八十年代,拾起「殖民美夢」。也有一部分人為香港夾在中英兩大國間的身份感到迷茫與不適,因此希望立足於本土,發出香港自己的聲音。
然而,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因移民而誕生的都市,歷史難說悠久,文化亦為融合。本土人士所謂的「香港民族主義」,很大程度上是借鑒了台灣的本土化理論而產生的。然而與台灣相比,香港能夠支撐起這套理論的歷史基礎顯然更單薄。如今能形成漸趨強大的本土力量,與其說是依靠內在的凝聚力,倒不如說是利用了外在的「威脅感」。內地水貨客掃貨對本地民眾生活的干擾、「雙非兒童」對本地資源的擠占、內地遊客的不文明行為等等都給港人留下了負面的印象,也讓港人感到了內地對自身生活的威脅。這也給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採取激進行為提供了借口。於是他們將這些現象升格概括為「中國的威脅」,將內地作為一個靶子進行攻擊。從去年的「佔中」到今年的噓國歌,無疑例外是圖謀通過攻擊中國建構起香港本土的「民族認同」。
總結來看,聒噪的香港本土化雜音的背後,蘊含的是太多港人對現實的不滿。香港的人心回歸工作,註定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現在首先要做的,應該是以溝通消化誤解,防止將現在的不滿情緒升級為對立。因此,片面地將香港社會存在的反對的聲音「一刀切」式批判、歸為「港獨」、「受外部勢力蠱惑」並非明智之舉。解決這種分離傾向,關鍵還是要回歸到問題的根本。所以我們雖抨擊一些反對派、本土派的行為,指責其綁架大多數沉默者的民意,但也應注意到,在今後的對港政策中理應更好地照顧到這「沉默的大多數」的利益,這樣才能有效地爭取香港的人心。
推薦閱讀:
※球迷昨日又「噓國歌」 香港隊或因此被重罰
※人大下月審議《國歌法》料適用香港辱國歌或追究
※國歌法還沒適用 香港一些人就急了|林鄭月娥|國歌|香港
※外國歌曲:文革期間在中國流行的外國歌曲(組圖)
※【我愛你,中國】葉佩英演唱經典愛國歌曲(深情唯美中音薩克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