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與輪迴
佛教非斷非常的輪迴說,不但是為如實認識自己而建立,而且有其從世俗社會教化的效益和宗教解脫學說之建立而著眼的深沉考慮。生死輪迴的真實本面,從佛法看來本非僅依人有限的感知渠道和理性便能窮其底蘊,輪迴現象也很難以世人僵硬的語言作準確的描述,通過文字語言、理性思辨論證、宣揚輪迴說,只能針對人們的謬執邪見而予以證偽,除其執著,這種論證頗為困難,稍有不慎,便易被人誤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產生負面的、消極的社會教化效益,並破壞佛家解脫之道的建立。《俱舍論》卷三十載佛答一個叫筏磋的人所提人死後是有是無的問題時說:
故佛說正法,如牝虎銜子:
執真我為有,則為見牙傷;
撥俗我為無,便壞善業子。
把佛說法的難處比喻為母虎口銜自己的子女,用力稍失分寸,便會傷害子女,引起違背自己愛心的不良後果。執著有真常的自我實受輪迴,便會被邪見之牙傷害慧命,不得超出生死,為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必須大說無我,破除其我見之邪。但強調無我、空,又會使一些人對無我作片面理解,陷入另一極端「惡取空」的邪見,認為世俗意義上主體人格、分別自他的「俗我」,也是空無所有,這種惡取空,會導致否認善惡因果等極為有害的邪見:既然無我,那麼就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究竟誰來受報?若無受報者,則行善作惡有何區別,與其克制人慾而行善,還不如盡情作惡,惡人豈非獲得了理論根據和精神支柱!既然無我,那麼辛辛苦苦禁慾修道,就算能得解脫,能入涅槃,又是誰解脫、誰入涅槃?我都沒有,解脫、涅槃又有何意義?即如大乘說深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命終便能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既然無我,誰去往生?此類質疑,不僅會由不信佛教的人提出,成為外道攻擊佛教的理論缺口,也成為佛教徒確立信仰、修學智慧時可能會經過的疑霧之區。印度大乘中就曾有過所謂「方廣道人」的一派,宣揚惡取空見,被斥之為「附佛法外道」。
實際上,只要嚴格遵循緣起法則,堅持中道的原則,這些疑難並不成為問題。墮於我見和惡取空的兩極邪見,都是因為未能準確、全面地理解緣起法則,未能按緣起法則的邏輯推論。肯定俗我假有與常一自宰的實我為無,是同一緣起法則內蘊義理的兩個方面,這兩方面本如手心手背,並非互相矛盾,而是同一個道理。生命現象依因緣而有的當體,便排除了斷、常兩極偏見的立足點。依緣而有、生滅無常故,必無常一自宰之實我;依緣而有、生滅無常故,必然相續而生,前後有因果關聯,此則必有主體人格、分別自他意義上的俗我、假我,必有身心(包括建立自我的最重要因素——記憶)的念念相續和階段性貌似穩定的「相似相續」,生前既如此念念相續,臨終最後一念滅後,也必然不間斷地生起死後的身心。升天堂下地獄,或往生極樂世界,就如同生前今天已過,明天去哪裡旅行,並沒有多大區別。因此可以就世俗慣例說:某某人修道而得生天或往生極樂世界。《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九佛言:
一切眾生皆有念心、慧心、發心、勤精進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雖念念生滅,猶故相似相續不斷,故名修道。
一個人記憶、智慧、意志、信仰等心理活動的不斷「相似相續」,即是俗我,是此俗我修道。至於涅槃,只是如實觀察無常、無我的真實,而息滅了心中所起煩惱、無明後凈化了的心靈或精神境界,或謂之「解脫心」、「清凈心」,煩惱雖滅,凈心恆存。南本《涅槃經·四相品》謂「煩惱雖滅,法身常存」,猶如燈焰雖滅而燈具常存。
法身,指與真理相契合的智慧心、解脫心,或其體性「法界」、「所依界」。眾生心識的內容,並非只有煩惱,還有被佛教肯定的善、遍行、別境等21種心所法,及心識的根本阿賴耶識、阿摩羅識,都不會因為進入涅槃而消滅。誤認五蘊等為真我的我執等煩惱雖斷,與真理相契的凈心不斷,五蘊所依、能出生五蘊及涅槃的法界不斷,若問誰入涅槃,便是此凈心、智慧心、解脫心,《阿含經》或名「涅槃識」,此心雖無固定實體,卻功能相續不斷,真正具有常一自宰的性質,故《涅槃經》等亦稱為「大我」、「真我」、「涅槃真我」、「佛性大我」。
依緣起法「凡有對法不相舍離」(互為矛盾關係者必以對方為自己成立的條件)的法則,既然有俗我、小我、假我,則必有大我、真我、實我;既有生滅無常、生死輪迴、煩惱污染的眾生界,則必有不生不滅、不生不死、「常樂我凈」的涅槃界。南傳《小部·無問自說經》云:
若無此不生、不成、無作、無為,則無彼之生、成、作、有為之依處。
大乘《大般若經·善學品》謂「既有雜染,亦有清凈」。
而且,據緣起法對立雙方統一於一體的道理,大我、涅槃不可能在俗我、生死之外,只有從如實認識俗我、認識生死輪迴中去發現、證實。佛法的基本思路便是如此,唯依一緣起法觀察推論,相當簡潔明快。大乘把依緣起法則肯定俗我等在現象界為假有的道理,稱「世俗諦」(「俗諦」),把依緣起法則從絕對真理的意義上說無我等的道理稱「真實諦」、「勝義諦」、「第一義諦」,強調真、俗二諦一體不二,是同一真理的兩個方面,本非矛盾,不可割離。《大般若經·實說品》謂「世俗真如,即是勝義」。《摩訶般若經·道樹品》說:
世諦、第一義諦無異也,何以故?世諦如,即是第一義諸如。
《中論·觀四諦品》謂「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真諦即是俗諦,絕對真理即是世俗的相對真理,即是對世間生死輪迴等現象的如實覺知。同論〈觀縛解品〉論證說,因為能被煩惱所系縛,往來於生死輪迴的「我」及往來生死一事,皆空不可得,「諸行生滅相,不縛亦不解」,既沒有一個「我」實受系縛,也沒有一個「我」解脫系縛,涅槃,即是對這生死空、無我實相的如實證知,不是離開生死、世間而別有一個涅槃,生死與涅槃的實相無二,此乃生死涅槃的中道第一義(最高真理),偈云:
不離於生死,而另有涅槃,實相義如是,云何有分別?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當我人的心識從表層到深層如實知見畢竟空、無我的真實本面,佛法謂之與真實完全「相應」(契合一致)時,心靈和生命就獲得超越升華,證得「常樂我凈」的涅槃,或曰染污的、不自在的凡夫心識便被自覺變革為清凈的、自在的解脫心。這是釋迦牟尼佛法的心髓,可謂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我見和惡取空見,都是因未能如實觀察生死的實相,未能堅持緣起法則,未能依中道的原則把握真俗二諦的統一性,踏進理論誤區,形成有害的邪見。這兩種邪見中,惡取空見比我見的害處更大,《楞伽經》卷三佛告誡:
寧起人見如須彌山,不起無所有增上慢空見!
增上慢空見,即惡取空見。
推薦閱讀:
※速轉:讓福報穿越輪迴,供我們生生世世享用的竅決!
※中國生肖郵票的幾度輪迴
※輪迴與業力
※六道輪迴像作夢一樣,自作自受(凈空法師開示)
TAG:輪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