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一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一集) 2012/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61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七十一頁,倒數第三行,從第二個字看起:「八者,於世談話,不生味著心」。這是彌勒菩薩所問十念第八。與世間人交談,不生味著就是沒有執著,我們常常說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難,那是法身菩薩才能做得到。要是真正不執著,這就是阿羅漢,不分別就是一般的菩薩,沒有出十法界的,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他們能夠不分別不執著。這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能做到當然好,做不到的,我們要知道,對這個世間不能有留戀,有留戀肯定是往生的障礙,這個意思在此地。第九,「近於覺意,生起種種善根因緣,遠離憒鬧散亂之心」。這個境界比前面更高。覺意,覺是覺悟。沒有開悟,但是接近了,古大德常說,他正處在開悟的邊緣,所以他能夠生起種種善根因緣。世法的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如果有懷疑、有傲慢,那就造成很嚴重的障礙,這前面我們學過很多。慢跟疑不但障出世間法,同時也障世間法,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他能夠生起種種善根的因緣,有善根的因、有善根的緣,肯定有善業現前。他能夠遠離熱鬧的場所,遠離散亂的心,換句話說,這是常住在三昧之中。換句話說,已經得禪定的人,得定,沒開悟,距離開悟很近了,在這個狀況之下。最後一條「正念觀佛,除去諸根」。正念觀佛容易懂,重要一句話就在後頭這句,除去諸根。諸根就是六根,這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意思相同。六根裡面最重要的是識,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裡面告訴我們「舍識用根」,就是這個意思。舍識用根不是凡夫了,已經是法身菩薩,所以比前面第九高。第九接近開悟還沒開悟,這第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他已經不用根。這是根中之識,眼根裡頭的眼識,耳根裡頭的耳識,意根裡面的意識,舍識用根,用根中之性。用性是見聞覺知,那是智慧,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正念觀佛,這真正叫正念,純正之念。觀佛也就是念佛,十六觀裡頭前面十五種都叫觀,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最後持名念佛。前面這兩種,觀想難,為什麽?我們心太粗,境界太微細,觀不成功。觀像,那要很大的福報,我們也沒有,都是難處。只有持名,這一句名號,一切時、一切處都沒有障礙。念出聲、念不出聲都不要緊,只要求凈念相繼,要求的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彌勒所說的十念。「《宗要》曰:如是十念,既非凡夫(所能),當知初地以上菩薩」,這是講的別教,「乃能具足十念」。這個十念法普通人做不到,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以上,這個地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們能用得上。「以上諸說咸以此願專為上品,甚至地上菩薩乃能具足,則中下凡夫何由得生?」所以這個方法說得很高,中下凡夫就沒分了,真的,是菩薩才可以做到。「可見以上諸家之議」,這個議就是議論,他們的說法,「未契凈宗他力果教之真諦」。凈宗的殊勝,凈宗的微妙,凈宗的特色,是以果教為因行。果是佛名,阿彌陀佛是果,以果教做為我們的修因,所以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照上面這個說法,與凈宗的宗旨不相應。至於義寂法師,「以《觀經》下品下生之十念,注本經第十八願之十念,深有見地」。這個說法好,《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下品下生的十念,就是《無量壽經》第十八願的十念,這就是相同的。「望西云:宗家不爾」,宗家指善導大師,「今之十念,但是口稱,上盡一形,下至一念,通於三輩,攝於九品,莫不皆往」。這個意思好。下面是念老的解釋,這個意思是說「今願文中之十念」,今之十念,是我們現在學習這個本子第十八願裡面所說的十念,這個十念就是口念。上盡一形,一形是我們一生,專修念佛法門,一生都念佛。下至一念,這個一念是什麽時候?臨命終時,最後的這一念。也就是說,一生都沒有緣分遇到佛法,根本就不知道,臨命終時才遇到善友勸導他念佛。在這個關頭,他聽到了他就能相信,這個很重要,他就願意求生。所以,信願行在一念當中完成。行不行?行,完全符合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要知道,這個事情很難,第一個,臨命終時頭腦要清楚,如果迷惑了,連自己家親眷屬都不認識,這個沒有辦法。現在人講得老人痴呆症,這就不行,他糊塗了不清楚,遇到善知識也沒用處。所以第一個臨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福報,這是修得的。臨走的時候走得好,絕對不會墮三惡道,哪一個頭腦清楚的人,會到三惡道去投胎?不可能。三惡道是怎麽去的?是迷惑顛倒,糊裡糊塗去了,去的時候不知道,一入進去之後才曉得,後悔來不及了,出不去了,是這麽個情形。第二,臨終要遇到善友,遇不到一個念佛的人,對念佛道理很清楚、很明白。他勸你念佛講不清楚,你有疑惑,不能夠接受,這都是困難地方。所以這樣往生,實在說經上講得很好,多半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善根底子厚。這一生來到人間,沒有緣分,遇不到佛法,在最後緊要關頭的時候,朋友當中有學佛的人來告訴他、提醒他。這個時候一提醒,他阿賴耶裡面的種子就起現行、就起作用,這個作用是真相信,真願意往生,你勸他念他真念,哪怕念一聲都能往生。他具足信願行,信願持名,符合第十八願的精神,符合第十八願的原則。所以,十八願稱為阿彌陀佛真實的本願。臨終這一念往生的人,他的品位有多高?不一定,與他過去生中修的因有關係,與現前遇到的緣有關係。如果這個善友是他一生當中最仰慕、最尊敬的,那個力量就大了,那什麽?他信得過他。所以一點懷疑都沒有,這個加持的力量大了。如果是個陌生的人,平常沒有接觸,臨時勸他念佛,他也能信、也願、也念佛往生,這個品位就不高。所以這個人的關係非常之大。臨終,家親眷屬要合作,如果有不同信仰的人,他會攪亂,這是很大的障礙。還有兒孫親情不捨得他往生,表現出大哭、悲痛,這個也會影響他。這裡起一念跟家親難分難捨,又去不了。所以,臨終很難,非常困難。古德送終,像《飭終須知》裡面所說的,這個人臨終的時候,最好跟家親眷屬隔離,請家親眷屬合作,不要讓家親眷屬看到。不要讓這個念佛人看到家親眷屬悲痛、流淚,不要看到這個,讓他看到的都是同參道友、都是念佛的人。這都挺難的事情,世間人講不近人情,近人情就出不了六道,不近人情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些事情都要預先想到,要真正相信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得生。斷氣之後,至少八個小時不要去碰他,不要去摸摸哪個地方熱,從哪裡走了,與你不相干。是有這麽一說,印光大師不贊成,不是不贊成這個說法,不贊成你動手去觸摸他。為什麽?怕他的功夫不到家,你觸摸他的時候他有痛苦,他生煩惱。如果一生瞋恚,他就墮地獄去了,你要不要背因果責任?因為一般的說法,八小時神識沒離開。八小時之後神識離開了,那個沒有問題,你可以去動他。最安全的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最安全,他走了。他去的是好地方就有瑞相,身體柔軟,這個人來生又到人間來,大富大貴,身體柔軟,生天也是身體柔軟。所以身體柔軟不一定是往生,你可以斷定他決定不墮三惡道,這是真的。真正往生,是他自己告訴大家,就是告訴送終的這些家親眷屬,說阿彌陀佛來了,我看到了,我跟佛走了。這一點都不假。所以臨終開示,念佛開示沒有話說的。只是聽他說是他看到什麽人,或者看到什麽菩薩,這個時候你要告訴他,不是阿彌陀佛,不是觀音、勢至,決定不能跟他走。就提醒他這句話,為什麽?他不是本尊,西方三聖是本尊。三位統統見到好,這品位就很高。三位當中只有一位,有人見到佛,有人見到觀音、勢至,見兩位菩薩,有人見到一位菩薩,都屬於本尊,都好,都不會錯的。如果看到是別的菩薩來接引,那決定不能相信,決定不能跟他走。還有什麽?家親眷屬來接你,更不能跟他走。《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臨命終時見到家親眷屬,多半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他的冤親債主變化成他家親眷屬的相貌,來引他走。把他帶走了,那就要算帳,要報復,這個一定要提醒。臨終是最重要的關頭,能不能往生,就在那一念之間做最後的決定。平常我們要認真念佛,求佛菩薩加持,自己一定要知道,走的時候未必會有人助念,所以心理上要做準備。特別是遇到災難措手不及,這個時候怎麽辦?所以念佛要念得熟,平常就要能放得下,走的時候不驚不怖、平平安安,這才有把握。念老這個地方有註解,「僅念一聲者,指臨終一念,或獲得一念凈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亦皆得往生」。這都是指臨終一念。或者獲得一念凈心,一念清凈心,這一念當中沒有雜念夾進來,沒有懷疑、沒有雜念,一心專註,這叫一念凈心。發這一念心念阿彌陀佛,都能往生,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再看底下這一段,「本願文曰至心信樂」,這四個字非常重要。《觀無量壽佛經》上也有這個意思,《觀經》上說,「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如何名為至心,又如何名為具足十念?此乃本願之關要」,最重要的大問題。「羅什大師於此,有最極精要之論」,鳩摩羅什大師,姚秦時候在中國弘法。他老人家說「譬如有人,於曠野中,值遇惡賊,揮戈拔劍,直來欲殺」,這是講遇到強盜。曠野當中,沒有村莊,沒有人見到,遇到強盜,這個強盜要搶你的財物,還要把你殺掉。「其人勤走」,當然趕快逃,逃避,遇到前面有個河,如果不渡河,一定會被他追趕上來,被他殺掉。「爾時但念渡河方便」,這時候只有一個念頭,沒有雜念,怎麽過河?用什麽方法趕快過去?「我至江岸」,到了河邊、岸邊,「為著衣渡?為脫衣渡?若著衣衲,恐不得過;若脫衣衲」,恐怕來不及,時間太迫切。「但有此念,更無他意。當念渡河,即是一念」,這是舉比喻,在這個緊急關頭他就是一念,他不能想其他的念頭,緊急關頭,只有一念。我們現在也遇到緊急關頭,今年二0一二,許許多多傳來的信息,全都是講災難,而且有的信息說得非常嚴重,很可怕。我們今天也是像鳩摩羅什大師所說的這個狀況,我們也被逼到河邊了,現在還有念頭去想東想西嗎?念頭太多,恐怕災難來的時候措手不及。聰明人、有智慧的人,就要像羅什大師比喻的這個人,萬緣放下,只有一個念頭,我怎樣往生極樂世界。還有很多念頭,還有很多牽掛,你就曉得來不及了,你就去不了!唯有一念,叫至心一念,我們取西方極樂世界真有把握,這個重要。現在我們就要學習,像此地所講的,「此等十念,不雜余念,行者亦爾。若念佛名,若念佛相」,念佛相是觀想念佛,「無間念佛」,念佛最好不間斷,「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為十念」。後面這是念老給我們解釋的,「蓋謂此時心中所思,唯是如何渡河,更無別念。如是之念,即是一念」,用這個一念念佛就是至心。一句佛號接一句佛號念到十句,這就是十念,這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羅什大師所說的,就是為我們解釋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解釋這兩句話。如何都攝六根?六根就是妄想,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意知,心都是往外跑。現在人所說的心浮氣躁,這種心不行,念佛功夫就不得力。一定要放下,一定要斷掉。我們的時間,用現在人的說法是倒數計時,對念佛人來講這是好事,不是壞事,逼著我們剋期取證。剛才我又收到一個信息,這個信息說,近十年來最大太陽風暴襲擊地球,這個太陽風暴已經開始了,這兩天已經感受到。它說二0一三年將達到峰值,也就是達到最嚴重的程度。這幾天,國際的航班有很多改道飛行,就是避免太陽風暴的衝擊,部分途經北極圈附近地區的航線都改道了。我還沒有仔細看這個東西,這個事情不是假的,我們心理上要有準備,愈早準備愈好。這是太陽風暴。在地球上,海水上升,太平洋許多小的島國,有的已經被淹沒了,有的很快就要被淹沒。如果海底火山爆發那就非常麻煩,會引起巨大的海嘯。災害當中最可怕的是海嘯,去年三月十一日,日本的海嘯只有十米,所造成的災害多麽嚴重。日本官方有預測,警告日本居民,很可能下一次的地震是上次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造成的海嘯估計有二十米,上一次十米,要做防禦設備。它還說,如果是二十米的海嘯,會影響到韓國,影響到中國沿海。其餘的災難,我們最擔心的是瘟疫。佛法,尤其是凈宗持名念佛,但是這個方法我們能不懷疑嗎?半信半疑,這效果就減一半,甚至於更多。要真的相信。這個真相信憑什麽?我們自己沒開悟,沒有得三昧,如果開悟,得三昧了,自然就完全相信,不會再懷疑。沒得三昧、沒開悟,那就要認真的研教,要相信經典確實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梵文經典到中國來,中國翻譯會不會有差錯?這都是我們初學不能避免的問題。我年輕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很嚴重。因為我們讀古文,很多古文的白話文翻譯,我們沒有看到一篇,那篇古文的原意他能夠完全翻出來的,沒看見。由此可知,翻譯不容易。佛經能不出差錯嗎?有這個心非常危險,信心有了問題,那就是從根本上瓦解了,這是個大問題,不是小問題。這個問題,我問過方老師,方老師告訴我,中國古人跟現在人不一樣,我們對古人無法想像。古人確實有德行、有修養、有定功、有智慧,有充分的信心。我們現在人沒信心,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也喪失了對自己的自信心。這是當然的,沒有學過傳統的教育,怎麽可能有自信心?但是中國古時候,世世代代,不管你認不認識字,你都受過嚴格的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這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必須要學習的。誰來教?第一個是父母教,第二個是家裡面的長輩,第三個是社會上的賢達,大家都做榜樣給你看,有信心。所以方老師告訴我,因為我曾經請教他,為什麽當年從印度傳來這些梵文經典,我們翻譯中文之後,原本為什麽不保存下來?都散失了,多可惜!方老師聽到我的問題哈哈大笑,告訴我,中國古人的自信心太強了,認為梵文經典我們翻譯,意思完全正確,沒有翻錯,而且我們翻譯的文字比梵文還要華麗、還要華美;換句話說,學佛學中文經典夠了,不必要用梵文。這種口氣還得了嗎?哪像現在中國人。這個話也是真的,中國古人開口是天下,確實有這個意思。我同樣問題請教李老師,李老師跟我講的跟方先生完全不一樣。李老師告訴我,參加譯場工作的,就是參加翻譯的這些人,不是凡人,很多是佛菩薩來示現。這就沒話說了。參與譯場的人,李老師說,至少是三果以上,三果是阿那含,也就是說有修有證。修行證果的人來翻,那還有什麽話說!可不可信?可信。中國過去祖師大德當中,有身分暴露的,我們知道他是哪一尊佛再來的、菩薩再來的、阿羅漢再來的,但是有很多身分沒有暴露,我們就不知道了。我們從經典感應上來看,善人多,好學的人多,喜歡聖賢的人多,聖賢就降世,就來了。不喜歡學,不要這個東西,聖賢不來。聖賢為什麽不來?避免大家造業。為什麽?藐視聖賢、輕視聖賢、不尊重聖教,這個罪過很重,所以聖賢不來。不讓你們起惡念,不讓你們造惡業,不來。你看,聖賢降世是慈悲,不來也是慈悲,慈悲到極處!李老師的話可以相信。所以這一段,羅什大師說的,念老的簡單解釋不難懂。我們接著看,「《宗要》又曰:今經說十念,具此隱密、顯了二義」。顯了的十念,即上文羅什大師所譬喻的十念;隱密義的十念,就是前面《彌勒發問經》中,慈心等十念。義寂大師云:「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慈等十念。」意謂,能如《觀經》所說,或者是羅什大師所譬喻的十念,一一念中自然具足彌勒所問的十念,蓋於顯了中自然含攝隱密的深意。「此語道破凈宗玄微」,這句話說得好!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裡面含攝無量義,這就是隱密。我們不知道,不知道也在其中,不是說不知道就沒有。不管你知不知道,它確確實實廣攝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諸佛如來所修所證的圓滿德行智慧,都在這一句佛號之中。不知道,不能說不知道就沒有,知道不知道它統統具足。只要我們肯念,念久了慢慢就明白了。每句名號,我們能體會到,都圓滿具足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頭就圓滿具足一切弘願的智慧德相,統統具足。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念這一句名號,一切大乘佛法都在其中,一句不漏。隋唐古大德說得好,他們非常認真來探究,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能不能找到一部經,這一部經就代表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這一部經找到了,《大方廣佛華嚴經》。大家都承認,這部經是佛法裡頭叫根本法輪,像一棵大樹一樣,這是根本。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它的枝葉花果,都是從這個根本生出來的,稱《華嚴》為根本法輪。《華嚴》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歸《無量壽》,《無量壽》又變成根本的根本。《華嚴》、《法華》大經大論統統都歸《無量壽》了。《無量壽經》再裡面看它的精華,這四十八品,哪一品能代表全經?那我們知道,就是現在學的這一品,「發大誓願第六」,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哪一願能夠代表全願?第十八願,現在所學的這一願,「十念必生」。這十念是名號,於是我們恍然大悟,找到最後,頂尖原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頂法,沒有一尊佛離開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真實不可思議,我們要能夠理解。所以,名號含無量義。一一念中自然具足,不僅是彌勒菩薩所問的十念,一句佛號是顯了,顯了中自然含攝隱密的深意。這個深意深廣無盡沒有邊際,深密沒有底,中國古人所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句名號的密義。念老在此地讚歎,「此語道破凈宗玄微,世人多慕玄妙,而不知最極玄妙只在平常中,故云平常心是道。但當平平常常,老老實實,綿密念去,自然暗合道妙」。這個道妙就是阿彌陀佛,這個道妙就是本經所說的三種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念念離念」,你就能悟入了。「以凡夫心入諸法實相,唯持名與持咒為最易」,最容易的方法。古大德有所謂,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為什麽?愈精簡愈妙,愈精簡你用心就愈專,就這個道理。最怕的是心散亂,經太長不容易攝心,咒就容易攝心,可是咒跟名號相比,咒還是很長,不如念佛。我們看念佛的,就是從《凈土聖賢錄》跟《往生傳》上去看,多少人念佛不超過三年,功夫就成就了,修其他的法門沒這麽快。如果是勇猛精進,時間就更短。死心念佛,像宋朝瑩珂法師跟我們表演的,三天成功。證明《彌陀經》上所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是真的,不是假的。平常心是道,平平常常,老老實實,綿密念去,這個裡頭最重要的放下萬緣,一心求生西方,親近彌陀,其他的全放下了。我們無量劫以來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一下遇到,在這一生完全解決了,不再繼續搞輪迴,這一點非常重要。有人問,你那些家親眷屬你就忍心拋棄了嗎?這個裡頭要有智慧,這不是忍心拋棄,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生生世世家親眷屬你都能夠去度他。有能力了,到達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不是修得的,是阿彌陀佛賜予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四十八願給你的。你要知道極樂世界有什麽好處,四十八願描繪西方極樂世界的實況,極樂世界就是四十八願的圓滿成就所現的。所以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等於跟阿彌陀佛一樣成就了四十八願,這個功德利益還得了嗎?彌陀能將他所修的變成我們自己所修的,自他不二。這行嗎?行,為什麽?因為我們是一體,一個自性清凈圓明體。不是一個清凈圓明體,我的不能給他,他的不能給我;因為是一個清凈圓明體,所以他修的可以給我,我能得到實際上的用處,真實利益。這個道理要參透,我們的信心就具足,不再有絲毫懷疑。末後這一句,「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念念暗合實相故」,實相就是自性,就是自性清凈圓明體,念念自然跟實相相應。末後這一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個嚴肅的問題,是不是真的?古大德說得很多。「五逆者,罪惡極逆於理」,違背自性,違背了性德,性德我們一般人稱它作真理,「故謂之逆。是為感無間地獄苦果之惡業,故又名無間業」。「《阿闍世王問五逆經》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獄不疑」。造這五種罪業必定墮地獄,沒有懷疑的,無論是男女,只要你做這五種罪業,必定墮地獄。「云何為五?」哪五種罪?第一個「殺父」,第二個「殺母」,第三個「害阿羅漢」,第四個「斗亂眾僧」,第五個「起惡意於如來所」,《阿闍世王問五逆經》。又《華嚴孔目章》第三卷說,「五逆,謂害父,害母,害阿羅漢,破僧,出佛身血」。「初二背恩養」,你能夠活這麽多年、長這麽大,從哪來的?父母養育而來,沒有父母養育哪有你?養育之恩,你不知道報恩,還要殺父、殺母,這個罪是無間地獄罪。另外三種就是破壞福田,這個福田是一切眾生種福之處,你把它破壞掉,讓一切眾生都沒福了,這個罪多重!這是經論裡頭的。「至於常言之五逆,則為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意思都相同,這是我們平常佛門裡常講的五逆罪。為什麽會有這種罪?這麽重的罪?我們曉得,殺害父母,違背養育之恩,這大不孝,這個罪重。下面三個,阿羅漢是人間的福田,阿羅漢在哪裡?你找也找不到,你不可能殺他,但是什麽?有跟他同等的罪。阿羅漢住在世間教化眾生,跟菩薩一樣,你怎麽可以害他?中國從前的老師,不是現在的,從前的老師你要殺害他,那個罪跟殺阿羅漢一樣。為什麽?他有道德、他有學問,他教化一方,幫助這一方人斷疑生信,破迷開悟,福田!父母給我的是身命,老師給我的是慧命,我因老師教誨才有智慧,才知道怎麽做人,才知道怎樣修福、修慧。所以,殺這種老師跟殺阿羅漢叫等流罪,就是罪是平等的。下面,斗亂眾僧,這就是破和合僧。僧團是世間典型的修學道場,他起的作用很大,他在那裡教大家修六和敬。僧團一定是修六和敬的,不修六和敬不叫做僧團。修六和敬是四個人以上,最低、最少的四個人,最多沒有限量。這些人住在一起,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給世人做示範。讓世間人在這個地方看到和諧社會,大同之治,你在這裡看到了,要向他學習。這些人是善人,對社會大眾有影響,有好的影響,你害了他們,把他們驅散了,把他們破壞了,讓社會大眾沒有好樣子看,這個罪多重,壞一切眾生的福田。最後,害佛,起惡意於如來所,這是出佛身血,用提婆達多的故事來做比喻。佛的福報大,想殺佛是不可能,提婆達多想殺佛,用種種方法都沒有能夠讓佛受到傷害。最後的一次,是在一個峭壁上面放了一塊大石頭,他知道釋迦牟尼佛托缽都要走這條路,準備好了,把石頭推下去,想把釋迦牟尼佛打死。佛有護法神,在空中把這個石頭攔住了,韋馱菩薩用金剛杵攔住石頭。這個石頭有一點碎片,碎片掉下去,砸著釋迦牟尼佛的腳背,流了一點血,出佛身血。由於這樁事情,提婆達多活著墮地獄,地裂開他陷下去,活生生的墮地獄。佛是世間大福田,他教化眾生影響多大,影響的面積是全世界,影響的時間是一萬二千年,你怎麽能害他!害他,無間地獄罪;如果你讚歎他,你宣揚他,那個功德不可思議,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稱讚、宣揚,讓大家都知道佛陀,都向他學習,功德就大了,對我們自己來講消災滅罪。「犯此逆者,身壞命終,必墮無間地獄,一大劫中,受無間苦」。在地獄住多久?住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就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這個時間多長。「誹謗者」,誹的意思同謗。「謗者,毀也,言人之惡而過其實曰謗」。說別人的過失,縱然那個人有過失,有小過失,他把它渲染成大過失,過分了,這叫做謗。「誹謗正法,即誹謗佛法。此十念必生之大願,普被一切,但除既犯五逆又謗正法之人」,這個不在其內,這個人不能往生。「《觀經》曰: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亦得往生。今經所除,蓋既犯五逆重罪,復誹謗正法,罪上加罪;且謗法罪最重,謗法之人稱為謗法闡提」,這是大乘經上常說的,「故不能往生矣」。這是解釋經文最後這段的意思。「或問,若人犯五逆罪,而不誹謗正法,《觀經》謂可往生。若有一人,但誹謗正法」,他沒有犯五逆罪,可不可以往生?《往生論注》上卷有答覆:「但令誹謗正法,雖更無餘罪,必不得生。何以言之?經云:五逆罪人墮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一切重罪(但劫盡得出)。誹謗正法人墮阿鼻大地獄中,此劫若盡,復轉至他方阿鼻大地獄中,如是展轉經百千阿鼻大地獄,佛不記得出時節。以誹謗正法,罪極重故。」這些都是經論上說的,《往生論》註解是引經,換句話,這都是佛說的。「又曰:汝但知五逆罪為重,而不知五逆罪從無正法生,是故謗正法人其罪最重」。說得很有道理,這些話是佛在經上說的。為什麽?你把人家對佛法的信心毀掉,讓這個眾生永遠不能聞正法,特別是這個法門,把他這一生往生的機會把他斷掉了,這個罪比五逆罪重。所以,五逆罪墮地獄,這一大劫盡的時候,他的時間是一大劫,一大劫到了等於刑期滿了,他可以出來。毀謗正法的人,這個大劫滿了,地獄沒有了,大劫也空了,轉到有地獄的地方去,輾轉不斷的去受罪,沒有出來的時候,這叫真重。佛所說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相信。我們沒有學佛之前曾經毀謗過佛法,學佛之後這才懺悔,知道錯了。尤其是凈宗,真的是難信之法!我對於這個法門,李老師當年苦口婆心勸我,我都沒有接受。懺雲法師勸我,讓我看四本書,《印光大師文鈔》、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我很仔細的讀了一遍,不毀謗了,態度改變過來,但是不想學,對修學這個法門沒興趣,心裡想的是學教。教裡頭念念不忘的,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清涼《疏鈔》,老師介紹的。在台中那些年,跟李老師學《楞嚴》,看了一些《楞嚴》的古注,對於這些大經大論非常愛好,喜歡。到民國六十年,民國六十年是公元哪一年?一九七一年,我開始講《華嚴經》。那時候《八十華嚴》、《四十華嚴》我是一起講,一個星期講三次,一次一個半小時,《八十》講兩次,《四十》講一次。一個星期,一天講《四十》,兩天講《八十》,都講到一半。突然想到文殊、普賢學什麽法門成就的?善財童子他主修的是哪個法門?細細的往下面去看,看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看到了,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凈土,我很訝異!再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原來他專修念佛法門。中國跟印度都知道有先入為主這個觀念,善財參訪第一個是關係重要。《四十華嚴》裡頭,第一位善知識吉祥雲比丘,這個人專修念佛三昧,求生西方凈土。沒錯,為什麽?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老師發願求生凈土,他是文殊菩薩得意門生,總不能跟老師學兩個法門,肯定承傳老師的。老師發願求生凈土,他當然是的,果然沒錯,看到了。吉祥雲修的是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叫佛立三昧,九十天可以站著、可以走動,不能躺著,不能坐下,很辛苦,九十天。不能睡覺,睡覺只好站著睡,不能躺下來,這個要不是年輕很有體力的人做不到。專修念佛法門,真精進!五十三參最後,看個頭,看個尾,最後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文殊、普賢率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參訪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學習。看到這個場面非常震撼,對凈土才有了信仰,修凈土這個念頭才生起來。要不是這些大經大論,我對凈土,尊重它,我不學習;那要不學習,學這些大經大論也只學個皮毛,不得利益。這些經論,教下的修止觀,止觀是禪;宗門所修的是祖師禪,不立文字,更難,非常不容易。《華嚴》要修五止六觀,《法華》要修摩訶止觀,從小止觀入門,最後修摩訶止觀,不是容易事情。所以看到智者大師,智者大師臨終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天台宗的祖師世世代代,到最後都是念佛往生,這應該是智者大師開頭的,他帶起來的。所以才知道凈宗殊勝。早年,我跟李老師學了一部《無量壽經》,康僧鎧的本子,就是此地講的《凈影疏》,我聽李老師講了一遍。以後這個本子,夏蓮老的會集本,老師在台中也講了一遍,那時候我還沒學佛,這很早。這個本子老師給我了,我能夠看得懂,看到這個本子如獲至寶,無量歡喜。早年講這個本子講過十遍,前面的六、七遍都是依照李老師眉注講的,後面大概有三、四次,參考黃念老這個註解的本子講的。這個本子念老在晚年修訂過,現在我們這個本子跟我以前用的本子裡面有些不同。非常難得,這個註解是集注,讓你看到真生歡喜心。這一段裡面特別告訴我們,不能謗法。可是現在謗法事情好像是常見,古時候很少,大家都懂規矩,現在人不懂,隨便開口。我在台中住了十年,知道李老師一些規矩,凡是從台中經過的這些高僧大德,老師一定邀情他們吃飯、供養,不請他們講經,連開示都不請。我跟他老人家那麽久,我問過他,這些人為什麽不請他給我們講講,結結法緣?他才告訴我,過去曾經請過,他講什麽?講的時候批評念佛法門,讓我們蓮友產生懷疑,對念佛的信心動搖了。老師要用半年的時間才能把他再領回頭來,他說太辛苦了。佛門有個規矩,若要佛法興,只有僧贊僧,如果大家互相讚歎,佛法會興。要批評,這個麻煩就大了,現在人喜歡批評,不喜歡讚歎。我們從這裡學到了這一招。所以,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離開台灣,到香港來講經。聖一法師他是禪宗道場,邀請我訪問寶林寺,供齋請我吃飯,請我在禪堂講開示。我懂規矩,讚歎禪宗,讚歎聖一法師,讚歎每個修禪的人。他有四十多個,每天都坐香,這個道場很難得,真干。我離開的時候,陪著我有十多個人,多半是青年協會的,在路上就問我:法師,既然禪這麽好,你為什麽不修?來問我,你這麽讚歎,為什麽不修?我告訴他,禪不容易修,那是上上根人修的,我不是那個根機,我只有讚歎的分,我不敢修。我念我的阿彌陀佛,我往生有點把握;禪宗得禪定,大徹大悟,我沒把握。讚歎容易,禪宗的《六祖壇經》我講過,《永嘉禪宗集》我講過,《證道歌》我講過,我還有點口頭禪,皆大歡喜。所以這個要懂。古人常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決定不能把人的正念破壞了。人家辛辛苦苦建立一個道場,在那裡參禪已經十幾二十年,你怎麽可以說那個不能成功,凈宗好。不可以這樣說法,那個說法是外行,內行的人不會。所以,無論到哪個道場,學會讚歎。現在我們尤其聯合各個不同的宗教,對任何一個宗教都讚歎它,絕不拉它的信徒,絕不叫它的信徒改變信仰。宗教才能和睦相處,才可以團結一致,共同來創造世界和諧。如果互相毀謗,那天下大亂,那個罪就太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二五集)
※凈土的見證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一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三六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五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