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快速成為行業高手?

從零開始,快速成長為行業專家的秘訣是什麼?很多人會談到「一萬小時理論」,但實際上,高手能夠找到一個秘訣,讓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去年年初,我向未來學家凱文·凱利先生請教了很多問題,其中就包括:如何快速成為一個行業的高手?

作者 | 林雲燕 長江商學院MBA14級學員

來源 | 互聯網圈莫姐( ID:mojie-8090)

快速成長

作為一個30年前就預測到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發展趨勢的人,凱文·凱利先生認為這個秘訣就是:

和行業專家交流,直接向他們請教。

那天,他跟我分享了他一個朋友的經歷。他的這個朋友,最開始想進入一個領域,但和很多新手一樣,他既不是這個專業出身,也沒有做過這個領域的工作。

未來學家 凱文·凱利

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他跑去參加這個領域各種行業會議,除了會上聽專家分享,還抓住各種會議間隙和專家交流想法,請教問題。

在三年時間裡,他的這位朋友幾乎和這個領域所有的頂尖專家都交流了一遍,不停的學習、積累,內化並輸出「觀點」。起初,他的個人觀點大多是通過綜合他人觀點得來的,但後面就開始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見解,並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成了這個領域的一個權威。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數據科學家,你就去請教你能接觸到最厲害的數據科學家,問他是怎麼做到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銷售冠軍,你就去請教Top Sales,問他們是如何把產品賣給客戶的;如果你想考出好成績,你就去請教年級里學習最好的人,問他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高人指點」,是這個世界最好的學習通道,也是很多人快速成為高手的共同法門。有高人指路,加上個人持續的努力與精進,普通人也能快速地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並成長為這一行業高手。

普通人只談勤奮,而高手拼的是方法。做任何事,勤勉和天賦總是要有,但只有方法得當,一切的付出才會更有效率,更具價值。

正確決策

向高人請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成長為一個行業的專家,還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加正確的人生決策。

前陣子大家都在曬自己的18歲,有誰還記得自己當年的高考志願是怎麼報的?自己最初的職業方向是怎麼選擇的?

我們中間的很多人可能只是憑感覺、或者只是聽聽家人的建議就填好了高考志願表,請沒有職場經驗的朋友幫忙參謀之後就匆忙選了份工作,結果到了後來才發現,自己並不喜歡現在的專業或是職業方向。

那麼高手是怎麼做的呢?

在上世紀70年代初,一個16歲的少年即將步入大學校園。他很想知道自己未來要選擇什麼樣的行業工作,他沒有蒙著眼睛想,而是採用了另外一種方法:請教資深企業家。

一位企業家對他說:「不要看過去的工業,關注未來的工業,計算機工業是你未來一定要做的。」

那個時候,第一台個人計算機還沒誕生,但那位企業家已經看到了未來的趨勢。通過向企業家請教,少年也間接看到了這一趨勢,並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進軍計算機領域。

那位企業家是日本麥當勞之父藤田田,而這個少年就是日本前首富、軟銀的創始人孫正義。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

與高手交流,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做出正確選擇的概率,讓我們不走錯路,也少走彎路。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周圍並不是總能圍繞著高人,那遇不到高人怎麼辦?

其實孫正義當時也不認識對方,他只是看過對方寫的一本暢銷書,判定對方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就想盡一切辦法聯繫藤田田的助理,軟磨硬泡求他幫忙安排約見,商談未果,他乾脆直接飛到日本麥當勞總部,懇求人家「給個3分鐘」約談。皇天不負有心人,孫正義最終得到了15分鐘的交流時間,也得到了一個自己想要的答案。

哈佛大學教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論」告訴我們,我們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現在有很多平台提供付費約見,付費電話諮詢的服務,最低幾百元就可以和一個專家聊一個小時。可以說,我們結識專家、向專家請教的阻力越來越小。

任何人的視野都會存在盲點,我們很難靠自己的力量做到無所不通,但我們可以通過交流、求教去採擷他人的智慧之光,照亮我們自己的成功之路。

學習思維

在向高手請教之前,我們需要正確地設定自己的預期,要清楚我們想得到的不只是一個答案或是一些信息。很多人都希望別人能夠直接告訴他用什麼方式、什麼工具能夠快速地抵達目標,但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是學習高手的思維方式。

都說「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思維」,即便是行業內很知名的人物,也會擔心自己的思維固化。通過不斷地與高手交流,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語言去分析、學習那些隱藏在語言背後的思維方式,然後運用這些先進的思維方式去自主解決之後遇到的問題、對自己的未來進行科學的規劃,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地快速成長。

今年元旦,很多人都在轉載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的跨年演講。如果你細心觀察他的演講內容就會發現,在做這場跨年演講之前,他去找了很多高手交流。演講中的很多觀點都來源於他和這些高手碰撞出的靈感。

比如,他提出的「動車組腦洞」就來自於何帆的一句話:中國目前是「平凡創新時代」,像個動車組,每節車廂都提供動力。比如他的「熱帶雨林腦洞」就來自於吳聲說的:要有「超級用戶思維」,創業不用太過關心有多少客戶,更多關心有多少大客戶……

在這場演講中,羅振宇談到了很多自己對未來商業的思考。可以說,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思考,而是國內一群頂尖高手對商業的思考。

橋水基金的雷·達里奧說:在不擅長的領域請教別人,是所有成功人士都會做的事情,也是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培養的技能。即使是高手,他的思維也需要不斷更新、不斷成長。除了自己看書、歷事和積累,另外一個重要的學習渠道就是和其他領域的高手交流,向他們學習新的思維方式。

探求本質

和高手交流,還能獲得更高層次的思考,而這往往是成功的關鍵。

如果你經常關注投資圈和企業圈的動向。你會發現,很多人都開始跑到矽谷和北京的高校,向張首晟這樣的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學習自然科學和物理科學等這些硬科學的東西。

很多人可能會不解,為什麼做創業做投資要學習硬科學的東西?

因為做正確決策的關鍵,是掌握事物的本質,而不僅僅是一些表面上的東西。

所有這些對事物本質的了解,不單是能幫助我們做好職業規劃,指導創業,還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更好的看清這個世界,思考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甚至包括兩性問題,婆媳關係。

如果你了解了達爾文進化論,你就會熟悉一個自然界運行的規則:自然界不斷用優勝劣汰的方式進化著,自然選擇的結果導致族群期待整體最優,而不關心個體的利益。

如果你能領悟到這個觀點,就會知道,為什麼很多公司一邊在裁員一邊又在找人,人員不斷地迭代,不斷地進出。

因為和大自然中的生物族群一樣,公司為了能夠在競爭環境中生存下去,需要不斷的進化和成長,所以管理者會更看重企業整體的進化能力,而往往忽略個體員工的利益。

如果你了解道金斯的基因理論,就會明白為何在醫院裡,很多時候是父親拋棄患病的孩子,而堅守最後的是母親。也會理解為何男人應該先拼事業後再成家育子。因為人類的本質是基因的載體,讓我們的基因更大概率的在這個世界延續下去。

如果你學過化學,就會知曉一個原則:「量變引起質變」。很多事情還沒出現我們期待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它還沒積累到一定程度,還沒到達那個」量變引起質變「的臨界點,你做事的時候就能更多一份耐心。

當你在一個領域領會到了一個運行規則,你會發現,在另一個領域它同樣在起著作用。而所有這些認識的背後,其實都是一種對事物背後洞察力的遷移,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思考。而這些對世界運行規則的認識,又都隨著我們不停的和高手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地往外拓展。

看見未來

最後,我很好奇地問了凱文·凱利先生一個問題:你既不是企業家,也不是高校教授,作為一個未來科學家,你是如何在三十多年前就預測到了現在的互聯網還有共享經濟的?

他說:我沒有預測,我只是看到了自然界發現了一些規則,然後它在人類社會中得到了印證,所以我知道,在科技領域也會。這就像你站在河旁,看到了一條河流的走向,那麼你不用猜,也會知道它將流向哪裡。

與智者並肩前行,你也會看到你將去往何處。

END


推薦閱讀:

門窗行業格局呈現「四化」趨勢
精鍊總結:2016年VR行業終極「入坑」指南
從八字中看你適合從事的行業
餓金人、餓水人適合那種行業?
商會寶鑒|商會如何樹立形象,穩健發展

TAG:行業 | 普通人 | 速成 | 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