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武士刀在古代是這樣保養的?
一:準備相關用具
必備的有:
打粉棒,目釘拔,丁子油 (御刀油),棉布,奉書紙
選配的有:
刀枕,竹籤 (用免洗筷代替)
下圖中,由左而右分別是 木盒, 刀枕, 丁子油 , 奉書紙, 打粉棒, 目釘拔, 竹籤, 棉布。
二:拔刀
必須有端正的坐姿,同時心平氣和。提醒您刀劍無眼,毛毛躁躁的話會傷到刀,也會傷到自己。
左手穩穩握住刀鞘,右手緊握刀柄,注意刀刃的部位要朝上,簡單的說,就是弧度朝上。
先稍稍用力,讓刀鋤的部分露出,然後,一口氣,緩緩的將刀完全抽離刀鞘。
如果中途猶豫或是停留,刀身可能會被刀鞘刮傷。
三:拔除目釘
目釘是用竹子、牛角或象牙等等材質做成,目的是固定刀,所以必須拔除。
大多日本刀只有一個目釘,現在的武用刀為了安全,大多會有兩個目釘。
正統的目釘,方向都是固定的,從有目貫的那一端用目釘拔用力一推,就可以退出目釘,但是我注意到現在的刀就不一定了。
這種小細節都沒注意到,實在很可惜。所以拔除目釘的時候,仔細看,一端比較大,另一端比較小,從小的那一端推,就可以退出目釘。
有些目釘非常緊,這時候就要利用輔助工具,像圖中那樣用敲的,退出目釘。
四:拆卸刀柄二之一
這是保養過程當中最有趣的,但有許多人不知道正確的方法。
拆卸刀柄時注意刀刃要朝前方,否則會發生危險。日本刀非常鋒利,稍有不慎,會造成嚴重傷害。
首先,右手緊握刀柄,左手握拳,大約舉高到右手上方30公分的高度,對準持刀的右手的虎口處,用適度的力道捶下。
四:拆卸刀柄--二之二
捶下右手的虎口處,會聽到清脆的金屬聲,那是切羽以及刀鐔以及刀莖相互撞擊的悅耳聲,同時表示您成功了。
刀莖 (中心) 會跳出刀柄,(據我的經驗新刀不太可能這樣抽出來)你只要用左手的兩根指頭捏住刀身,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將刀抽出來。
五:打粉
古代打粉的成分我並不清楚,不過曾經看過記載,包含了動物骨粉、極細的磨石粉等等。打粉的目的是為了清除刀身上的舊油。聽說用嬰兒爽身粉也可以 (目前我是這麽做)
左手握住刀莖的部位,刀刃朝向前方,右手持打粉棒,輕輕的敲在刀身上,大約均勻的間隔三到五次即可。
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舊油比較多,可以多打幾次粉,將粉平均撲在刀身表面,並停留一段時間,讓粉吸收油份。
打粉的吸油能力很強。
六:抹除打粉
有聽過打粉可以磨亮刀身的說法,但是我用過品質不佳的打粉,不慎將刀身刮傷,所以打粉的使用,除了小心之外,還必須注意品質。
所以關於磨亮刀身的說法還必須請有經驗的前輩指導,在這裡還是建議大家輕輕的用奉書紙抹除打粉。
抹除的時候請注意:必須單向的輕輕擦除,不可猛力的來回擦拭,否則刀身會嚴重刮花。
通常打粉、抹除這個步驟需要進行二到三次才能將舊油徹底清除干淨。
七:賞刀
清除舊油的刀乾淨光亮,利用這個機會欣賞刀,同時檢查刀身是否有什麼損傷。
日本柴田先生的著作當中,有提到必須使用來自後方的光源,才能清楚的看見刃文、地肌、沸等等,所以高舉刀身的目的,是為了不讓光源被自己的身體擋住。
八:上油
先將丁子油倒些許在小塊的棉布上,然後均勻的塗拭刀身,塗抹完畢之後,將刀置放大約15到20分鐘,讓油干,然後用大的棉布,以及奉書紙除去多餘的油。
奉書紙本身非常不會吸油,使用奉書紙的目的,是取其不易留下小紙絮的特性,以免遺留在刀身,屆時小紙絮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造成刀身的鏽蝕。
所以奉書紙大多用來抹除打粉,以及去除棉布留下的棉絮。
九:再打粉(原來古法要打兩次粉......)
這個步驟,我通常不做,但是有的人覺得上完油之後,刀身的光亮度會略差,這時可以再上打粉。
打粉只需要稍稍打一到兩次,微微的量,然後再用奉書紙去除。粉若打太多,剛剛辛苦上的油會被抹除乾淨。
十:安裝刀柄
依序將切羽、刀鐔裝上刀身,然後將刀莖插入刀柄,刀刃朝外的原則不變,右手緊握刀柄的底端,左手握拳,自右手的下方往上捶擊右手,大約二到三次,確認刀莖完全到底。
檢測目釘穴,當刀莖上的目釘穴與刀柄上的目釘穴已經一致,表示刀莖已就定位,這時將目釘插入目釘穴,然後用目釘拔上的小槌將目釘槌入。
十一:收刀--二之一
納刀時,跟抽刀的姿勢並無二致,也是刀刃朝上,同時注意要心平氣和,不可毛躁。
以庵棟的刀為例,首先將切先輕輕放在鯉口 (刀鞘口),棟對準鯉口下方的凹槽。
十一:收刀--二之二
確認刀身穩定,沒有接觸刀鞘之後,同樣的,一口氣緩緩的將刀完全插入刀鞘,如果中途猶豫或是停留,刀身一樣可能會被刀鞘刮傷。
推薦閱讀:
※鑒刀大法!判斷武士刀的好壞,只需看三處
※武士刀賞鑒入門:日本刀的魅力何在?
※武士拔出利劍之後
※黑色幽默加血腥暴力的肉類食品包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