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處暑」養生:滋陰潤肺防秋燥,健脾安神保睡眠

14、「處暑」養生:滋陰潤肺防秋燥,健脾安神保睡眠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每年8月23日前後交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曆書記載:「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表明暑天將近結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時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全國各地也都有「處暑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亦不亞於暑夏之季,這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古人有「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云: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之說,意思是處暑後人們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人們要秋收了。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

處暑時節,重視睡眠

進入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秋季養生之所以強調保證睡眠時間,是因為睡眠有很好的養生作用。馬王堆出土的《十問》醫書中說:「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舉亮、雁、肅霜、蛇檀(鱔)、魚鱉、奕(蠕)動之徒,青(須)食而生者,胃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復。」可見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離不開睡眠。也就是說沒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中醫的睡眠理論從唯物的形神統一出發,認為睡眠、清醒是人體寤與寐之間陰陽動靜統一的功能狀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包括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晝夜陰陽消長決定人體寤寐

由於天體日月的運轉,自然界處於陰陽消長變化之中,其表現為晝夜的交替出現,晝為陽,夜為陰。而人體的陰陽之氣也隨著消長而變化,於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屬陽為陽氣所主,寐屬陰為陰氣所主。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靈樞?營衛生會》言:「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卧,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零樞?口問》對此又進一步解釋為:夜半「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白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二、睡眠的生理基礎是營衛運行

人的寤寐變化是以人體營氣(營氣是行於脈中,富有營養作用的氣)、衛氣(衛氣是行於脈外,具有保衛功能的氣)的運行為基礎,其中以衛氣運行最為相關。《靈樞?衛氣行》曰:「衛氣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夜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而《靈樞?營衛生會》也有相同得說法:「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這裡說的「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見,當衛氣行於陰時則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形靜而入寐(人體進入相對靜止狀態而欲睡);行於陽,則陰氣盡而陽氣盛,故形動而寤起(人體進入動態而睡醒)。所以說人體的睡眠與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靜則寐,神動則寤;情志過極則難寐。

現代醫學研究將睡眠分為四期:①入睡期,②淺睡期,③中等深度睡眠期,④深度睡眠期。當你進入①和②期時是在朦朧狀態,易被喚醒,③與④期則處於熟睡狀態,一般地說熟睡時不易被叫醒。

睡眠的作用包括五個方面

1、消除疲勞

睡眠時,人提的精氣神皆內守於五臟,若五臟安舒,則氣血和調,體溫、血壓、心率均相對下降,呼吸及內分泌也明顯減少,使代謝率降低,體力得以恢復;

2、保護大腦

大腦在睡眠狀態中的耗氧量大大減少,充足的睡眠有利於腦細胞能量的儲存,幫助恢復精力,提高腦力效率;

3、增強免疫

睡眠不但是智力、體力的再創造過程,還是疾病康復的重要手段。睡眠中能產生更多的抗原抗體,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現代醫學常把睡眠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用來治療頑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4、促進發育

睡眠與兒童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兒童的生長速度在睡眠狀態下增快,所以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是兒童身高增長的條件之一;

5、利於美容

睡眠對皮膚健美有很大的影響。這是由於在睡眠的過程中,皮膚表面分泌和清除過程加強,毛細血管循環增多,加快了皮膚的再生,使得皮膚因勞累過度所造成的顏面憔悴、皮膚出現的細碎皺紋在睡眠中得以恢復。所以說,睡眠也是皮膚美容的基本保證。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具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古代養生家說:「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認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是符合養生學的觀點的。另外,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於子時、午時入睡),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卧,以侯氣復。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如果能正常地進入睡眠四期,你的大腦將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證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狀態,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的,也是秋季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處暑時節的飲食起居

處暑時節,早晚氣溫有些轉涼,秋燥也越來越明顯,此時的飲食起居也應有所變化和調整:

1、起居調養

處暑後氣溫逐漸下降,氣溫日較差增大,此時,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據氣溫適時添減衣服。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

2、精神調養

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不利於人體健康,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安神定志的課外活動。

3、飲食調養

處暑節氣肝心少氣,肺臟獨旺,飲食上宜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飲食上宜多食鹹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薺、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鮮果蔬、多食銀耳、百合、蓮子等清潤食品以防秋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還可結合葯膳進行調理。

4、運動養生

運動不宜太過,盡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如明·高濂著《遵生八箋》中的坐功:每日寅時(凌晨3-5點),正坐,向左右轉頭,兩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吞咽津液。也可多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散步等。

處暑要過六道關

第一關:養陽關

首先是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例如,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液;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臟功能容易混亂。簡而言之,夏天人的陽氣從旺盛的頂點慢慢下降,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養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

對策: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室溫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總之,夏季要在一個涼爽、乾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第二關:情緒關

夏日天氣炎熱,情緒容易波動激動,導致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發作。此外,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需引起重視。值得一提的是,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等也與情緒有很大的關聯。

對策:有意識地調節情緒。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風險。

第三關:濕熱關

夏天多暑多濕,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則容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養,以防咳嗽、氣管疾病的反覆發作。而對於體質濕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熱感,且在濕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顯得黃而臭。

對策:飲食要清淡,便於消化。要多食用消熱利濕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用冬瓜與蓮葉、薏米燒湯喝,也是以清濕熱的清涼飲料。同時,還要注意調節好房間中的濕度,多開窗通風。

第四關:睡眠關

夏天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也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得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如高血壓患者易血壓升高,心絞痛患者發作頻率提高。

對策: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的高質的睡眠。

第五關:飲食關

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通常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氣影響,食欲不振,則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議,夏季應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對策:適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蘿蔔、番茄等這類化濕通淤、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魚,少食紅肉。可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料。

第六關:健身關

不少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由於夏天出汗多就懶於運動了。其實夏日仍需維持適量的運動,但要注意不應在陽光下運動。同時,由於夏天運動出汗量更大,對排毒有好處,但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粘度升高。

對策:提倡飯後一小時進行運動,且運動不宜太激烈,不要流過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就很適合夏季進行。同時,夏季一定要多飲水,及時補充水分,排除毒素,減輕心臟負擔。

處暑時節防六病

處暑表示炎熱夏天即將結束。處暑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仍處在22攝氏度以上,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天氣開始由熱轉涼,但是這時天氣狀況還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公眾要當心乙腦、感冒等六大疾病的侵襲。

1、防乙型腦炎

為乙腦病毒傳染引起,是蚊蟲叮咬傳播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臨床特徵為高熱、意識障礙、抽搐、腦膜刺激癥狀。乙腦的預防主要採取兩個方面的措施,即滅蚊防蚊和預防接種。

另外,這一時節還要預防感冒的發生。秋天氣候多變,經過炎熱的夏季後,人體內耗較大,導致免疫力下降。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病毒乘虛而入,藉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體。特別是初秋時節,氣溫差異明顯,午後的對流天氣及大範圍的冷空氣活動,都會造成氣溫驟降,從而挑戰人體的免疫力。

2、防感冒

保健專家們還提醒說,處暑時節,氣溫不穩定,早晚溫度低,所以在這時要注意增減衣服,小心著涼。此外,這時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天氣乾燥,雨水少,空氣的濕度小,這時候容易咳嗽、咽干不適、鼻燥口乾,所以要注意補水。另外,居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要參加健身活動,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應有規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癥狀,應及時就診治療。

3、防肺結核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帶菌病人是社會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僅於抵抗力低落時方始發病。

4、防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瓣膜病亦稱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是指急性風濕性心臟炎後所遺留下來的以心臟瓣膜病變為主的一種心臟病,秋天天氣漸涼,容易誘發此病。

5、防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症,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常有頭痛等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但無器質性病變存在。

6、防痔瘡

痔瘡是指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原因包括遺傳、老化、懷孕、長期腹瀉,以及便秘過度使用輕瀉劑等。秋天空氣乾燥缺乏水分,人體的調節功能容易紊亂,出現大便乾結、便秘的情況而誘發痔瘡。

四種處暑常見病的飲食調治

處暑時節,天干氣燥,易產生咳嗽少痰、咽干不適、鼻燥口乾、手腳心熱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複發或加重,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因此,在此節氣中,我們為大家提供如下幾種常見病的自我保健方法:

1、肺結核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帶菌病人是社會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僅於抵抗力低落時方始發病。

百合汁

原料】鮮百合2~3個。

做法】將百合洗凈,搗爛取汁,以溫開水沖服。每日2劑。

【功效】潤肺止咳。

適用】肺結核咳嗽咯血,以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伴有肺氣腫。

糯米薏米大棗粥

原料】糙糯米150克,薏米30克,大棗8枚。

做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養血。

適用】肺結核、神經衰弱、貧血等。

鮑魚菜

原料】鮑魚肉、調料各適量。

做法】按常法烹制食用,每日1劑。

【功效】滋陰養血、柔肝明目。

適用】肺結核、潮熱、盜汗。

枸杞粥

原料】枸杞子30~50克,粳米60克。

做法】按常法加水煮粥,以成豆豉佐食。每13 2劑。

【功效】滋陰補腎、解表除熱。

適用】肺結核午後低熱、盜汗、煩躁等。

2、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瓣膜病亦稱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是指急性風濕性心臟炎後所遺留下來的以心臟瓣膜病變為主的一種心臟病,秋天天氣漸涼,容易誘發此病。

雞冠花丁香湯

原料】雞冠花10克,丁香3克。

做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收斂、涼血止血。

適用】風濕性心臟病。

強心茶

原料】老茶樹根30-60克,糯米酒1小杯。

做法】將老茶樹根洗凈切片,與糯米酒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煎湯,去渣。於睡前1次服下,每晚1劑。

【功效】溫陽利水、強心益腎。

適用】心腎陽虛、水濕泛濫型風濕性心臟病,症見心悸氣喘、倚息不得卧、頭暈胸悶、口渴不飲、小便短少、全身浮腫、惡寒肢冷、面色無華等。

雙葉湯

原料】梨樹葉20克,竹葉6克。

做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除煩、解毒止痛。

適用】風濕性心臟病。

3、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症,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常有頭痛等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但無器質性病變存在。

百合蜂蜜羹

原料】生百合60~90克.蜂蜜1~2匙。

做法】將百合洗凈切碎,拌入蜂蜜,蒸熟。每晚睡前服食。

【功效】清心安神、潤燥除煩。

適用】神經衰弱、睡眠不寧、易醒。

糯米薏米大棗粥

原料】糙糯米150克,薏米30克,大棗8枚。

做法】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健脾益氣、補血養心。

適用】心脾不足型神經衰弱,症見心悸失眠、多夢易醒、膽怯不安、頭暈健忘、食欲不振、食少腹脹、面色發白、身體消瘦、神疲體倦、月經不調等。

蓮子百合豬肉湯

原料】蓮子、百合各30克,瘦豬肉200克,調料適量。

做法】按常法煮湯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脾益胃、養心安神。

適用】心脾不足型神經衰弱。

4、痔瘡

痔瘡是指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原因包括遺傳、老化、懷孕、長期腹瀉,以及便秘過度使用輕瀉劑等。秋天空氣乾燥缺乏水分,人體的調節功能容易紊亂,出現大便乾結、便秘的情況而誘發痔瘡。

黑木耳柿餅湯

原料】黑木耳3~6克,柿餅30克。

做法】將黑木耳、柿餅去雜洗凈,切碎,加水煮湯服食。每日2劑。

【功效】清熱潤燥、涼血止血。

適用】痔瘡出血、大便乾結。

香蕉方

原料】香蕉1~2個。

做法】每日清晨空腹吃香蕉1~2個。

【功效】涼血除煩、潤燥通便。

適用】痔瘡出血、大便乾結。

柿餅湯

原料】柿餅2-3個。

做法】將柿餅去蒂,切碎,加水煎湯服食。每日1劑。

【功效】清熱潤燥、止血。

適用】痔瘡出血、大便乾結。

赤豆當歸湯

原料】赤小豆100克,當歸20克。

做法】將上2味洗凈,加水煮熟,去當歸,吃豆喝湯。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消腫解毒、補血活血。

適用】痔瘡下血。

處暑時節的飲食

處暑時節,最怕的就是秋燥。要防秋燥。首先要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牛奶等,並要做到量少而頻飲;其次要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食蔬菜、水果,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以防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均有補肝益腎、開胸潤燥、益氣寬中、安神養心的功效。

下列食譜可供選用:

芝麻菠菜

原料】鮮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凈,在開水鍋中滾燙一下,撈出浸入涼水中,涼後撈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盤內,分別加入鹽、味精、香油,攪拌均勻,再將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補肝益腎,開胸潤燥。

青椒拌豆腐

原料】豆腐1塊,青椒3個,香菜10克,香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豆腐用開水燙透,撈出晾涼,切成1厘米見方小丁。青椒用開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將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鹽、味精等攪拌均勻,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對胃口不開,食欲不振者尤其適合。

百合蓮子湯

原料】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乾淨。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乾淨。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百合脯

原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湯勺。

做法】將百合清水洗凈放入碗內,澆上蜂蜜,放入蒸鍋內蒸30分鐘出鍋,或烘乾或風乾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適於睡眠不寧,驚悸易醒者。

沙參粥

原料】沙參15~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沙參搗碎,加水煎取葯汁後去渣,然後將葯汁與粳米同入沙鍋,再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適用】肺陰虧虛所致的虛熱燥咳、乾咳少痰、久咳聲啞、咽喉干痛;胃陰虧虛所致的津少口渴、胃脘灼熱隱痛、舌干少苔、大便乾結、乾嘔呃逆,以及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等而屬陰虛者。每日早、晚溫熱服食,7天為一療程。

注意】沙參煮粥宜稍稀薄,不宜太稠厚。外感風寒所致咳嗽者,不宜服。沙參有南沙參與北沙參之分,二者功效基本相同,但前者偏於潤肺祛痰,後者偏於養胃生津,故在煮粥時,可根據需要而分別選用。

石斛粥

原料】鮮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石斛以水200毫升,文火久煎取汁約100毫升,再將葯汁與粳米同人沙鍋,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放人冰糖攪勻。

功效】滋陰、生津、養胃。

適用】溫熱病後,陰津耗傷所致的心煩口渴、虛熱不退、胃脘隱痛、不思飲食、囑逆乾嘔等。每日早、晚稍溫頓服。

蔗漿粥

原料】甘蔗漿100-150毫升,粳米50克。

【做法】先將新鮮甘蔗適量,洗凈後榨取蔗漿汁備用。將粳米入沙鍋加清水3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蔗漿,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滋陰生津、潤燥止渴。

適用】陰津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乾咳、食欲不振、反胃嘔吐、大便燥結及熱性病後期、津傷唇舌乾燥、形體消瘦等。每日早、晚稍溫服食。

注意】脾胃虛寒及糖尿病患者,均不宜服。

柿餅飯

原料】柿餅50克,粳米250克,白砂糖適量。

【做法】將柿餅沖洗乾淨,切成小塊備用,將粳米用清水淘洗乾淨,與柿餅粒和勻置飯盆內,加水適量蒸熟,撒人白糖即成。

功效】益氣、養胃、降逆。

適用】胃氣虛、胃氣陰兩虛所致的不思飲食、胃脹不適、呃逆嘔吐,以及胃神經官能症屬胃氣陰虧虛者。作主食。

首烏丹參蜜糖飲

原料】制首烏15克,丹參15克,蜂蜜25克。

【做法】先將制首烏、丹參洗乾淨,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熬煎湯汁,然後去渣留取葯汁,趁熱將蜂蜜調入攪勻服食。

功效】滋陰潤燥、活血通絡。

適用】高血壓、慢性肝炎、動脈硬化等病,症屬陰血虧虛,或兼脈絡淤滯者,症見面色萎黃、頭暈眼花、肢體麻木、心悸不寧、肝區隱痛等。每日1劑,7天為一療程。

沙參心肺湯

原料】沙參15克,玉竹15克,豬肺1500克,豬心1個,細蔥、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沙參、玉竹用清水漂洗乾淨後,再用紗布袋裝好備用。將豬肺、豬心擠盡血污,沖洗乾淨,與葯袋同入沙鍋,再放入細蔥,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慢燉,待豬心肺熟透,除去葯袋,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滋陰潤燥。

適用】心、肺、胃陰液虧虛所致的乾咳少痰、痰少粘稠、咽喉干癢、聲音嘶啞、心陲心煩、失眠多夢、胃脘灼熱隱痛、飢而不欲食、反胃乾嘔、大便秘結,以及慢性咽喉炎、肺結核、慢性胃炎、老年習慣性便秘等而屬肺胃陰虛者。佐餐食用,適量。

參萄酒

原料】人蔘20克,葡萄100克,白酒500克。

【做法】將人蔘碎成小段,葡萄絞取其汁,備用,將葡萄汁與白酒相合、攪勻,倒入乾淨瓶中,加人人蔘,加蓋密封,置放於陰涼處。經常搖動,經7日後便可開封取飲

功效】補氣生津、安心神、強筋骨。

適用】氣虛津虧所致的食欲不振、心悸心煩、乾咳癆嗽、氣短口渴、神疲盜汗、口燥乏津、腎虛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腰酸膝軟、筋骨無力麻木等。每日早、晚空腹各飲服10~20毫升。

注意】感冒所致咳喘不宜服。人蔘以曬參為宜,此藥酒除內服外,外擦摩腰脊可助腎強骨。酒盡後,取參食之。

松子酒

原料】松子70克,黃酒500克。

【做法】將松子仁炒香,搗爛成泥狀,備用。將黃酒倒入小壇內,放入松子泥;然後置文火上煮沸,取下待冷,加蓋密封,置陰涼處。經3天後開封,用細紗布濾去渣,收貯乾淨瓶中。

功效】滋陰潤燥、益氣生津。

適用】氣陰虧虛所致的形消體瘦、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心煩口渴、乾咳少痰、心悸盜汗、皮膚乾燥瘙癢、大便秘結等。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用開水送服20~30毫升。

注意】便溏、滑精及胸悶苔膩、咳吐痰濁量多者,均不宜服。

五形人的處暑養生

中醫的傳統理論以五行理念將人的體質分成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人。各種體質的人對季節的耐受性不同,因此調養前應找准自己屬於哪種體質。絕對典型的五行人比較少,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原理,大多數人可能兼具兩個臨近的五行體質特點。處暑時節五形人的養生要點如下:

1、木形人:党參菊花粥疏肝健脾

飲食調養:宜多吃疏肝健脾、益氣生津的食物,如太子參、山藥、甘蔗、蜂蜜、芝麻等。

葯膳選擇:「党參菊花粥」

党參菊花粥

原料】党參15克,菊花15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太子參、菊花、粳米洗凈,先把党參用溫水泡2小時,然後把粳米、菊花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小火煮至參爛粥稠,臨吃時加入紅糖少許即成。

功效】疏肝健脾。

2、火形人:山楂胡蘿蔔湯清熱健脾

飲食調養:宜多吃具有清熱潤燥、健脾益氣功效的食物,如山藥、甘蔗、山楂、荸薺、玉米、蜂蜜、太子參、玉竹、石斛、豬肉、魚肉、雞肉等。

葯膳選擇:「山楂玉米胡蘿蔔湯」

山楂玉米胡蘿蔔湯

原料】生山楂15克,玉米150克,胡蘿蔔150克,豬瘦肉200克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小塊;山楂洗凈,玉米、胡蘿蔔洗凈切塊,與豬瘦肉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5小時即成。

功效】清熱健脾,養陰生津。

3、水形人:合歡花丹參清心解郁

飲食調養:宜多吃清熱健脾益氣的食物,如豬瘦肉、雞肉、百合、太子參、淮山、白朮、茯苓、粉葛、沙葛、荸薺、薏苡仁等。

葯膳選擇:「合歡花豬肉湯」

合歡花豬肉湯

原料】合歡花15克,丹參10克,鬱金10克,香附6克,薏苡仁15克,豬瘦肉100克,陳皮3克,大棗10枚。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斬成小塊。其餘用料洗凈,生薑拍爛,陳皮浸泡去白,備用。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小火煮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清熱健脾,清心解郁安神。

4、土形人:茉莉花太子參益氣養肝

飲食調養:宜多吃具有清熱生津、益氣養肝功效的食物,如太子參、蘿蔔、茉莉花、豬肉、雞肉、淮山、梨、薺菜等。

葯膳選擇:「佛手粳米粥」

佛手粳米粥

原料】佛手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佛手、粳米洗凈。

做法】將佛手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煎湯,然後去渣留汁,放入粳米,加適量水,煮成粥後再放入冰糖,稍煮即成。

功效】疏肝健脾。

5、金形人:百合山藥健脾生津

飲食調養:宜多吃疏肝理氣,健脾生津潤燥功效的食物,如豬肉、雞肉、白芍、百合、銀耳、木耳、梨等。

葯膳選擇:「山藥百合內金粥」

山藥百合內金粥

原料】山藥30克,雞內金10克,百合20克,粳米150克

做法】將山藥、雞內金、百合、粳米洗凈,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小火煮成粥。

功效】健脾養陰,益氣開胃。

處暑進補食療方

沙參粥

原料】沙參15~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沙參搗碎,加水煎取葯汁後去渣,然後將葯汁與粳米同入沙鍋,再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適用】肺陰虧虛所致的虛熱燥咳、乾咳少痰、久咳聲啞、咽喉干痛;胃陰虧虛所致的津少口渴、胃脘灼熱隱痛、舌干少苔、大便乾結、乾嘔呃逆,以及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等而屬陰虛者。每日早、晚溫熱服食,7天為一療程。

注意】沙參煮粥宜稍稀薄,不宜太稠厚。外感風寒所致咳嗽者,不宜服。沙參有南沙參與北沙參之分,二者功效基本相同,但前者偏於潤肺祛痰,後者偏於養胃生津,故在煮粥時,可根據需要而分別選用。

石斛粥

原料】鮮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石斛以水200毫升,文火久煎取汁約100毫升,再將葯汁與粳米同人沙鍋,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放人冰糖攪勻。

功效】滋陰、生津、養胃。

適用】溫熱病後,陰津耗傷所致的心煩口渴、虛熱不退、胃脘隱痛、不思飲食、囑逆乾嘔等。每日早、晚稍溫頓服。

蔗漿粥

原料】甘蔗漿100-150毫升,粳米50克。

【做法】先將新鮮甘蔗適量,洗凈後榨取蔗漿汁備用。將粳米入沙鍋加清水3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蔗漿,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滋陰生津、潤燥止渴。

適用】陰津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乾咳、食欲不振、反胃嘔吐、大便燥結及熱性病後期、津傷唇舌乾燥、形體消瘦等。每日早、晚稍溫服食。

注意】脾胃虛寒及糖尿病患者,均不宜服。

柿餅飯

原料】柿餅50克,粳米250克,白砂糖適量。

【做法】將柿餅沖洗乾淨,切成小塊備用,將粳米用清水淘洗乾淨,與柿餅粒和勻置飯盆內,加水適量蒸熟,撒人白糖即成。

功效】益氣、養胃、降逆。

適用】胃氣虛、胃氣陰兩虛所致的不思飲食、胃脹不適、呃逆嘔吐,以及胃神經官能症屬胃氣陰虧虛者。作主食。

首烏丹參蜜糖飲

原料】制首烏15克,丹參15克,蜂蜜25克。

【做法】先將制首烏、丹參洗乾淨,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熬煎湯汁,然後去渣留取葯汁,趁熱將蜂蜜調入攪勻服食。

功效】滋陰潤燥、活血通絡。

適用】高血壓、慢性肝炎、動脈硬化等病,症屬陰血虧虛,或兼脈絡淤滯者,症見面色萎黃、頭暈眼花、肢體麻木、心悸不寧、肝區隱痛等。每日1劑,7天為一療程。

沙參心肺湯

原料】沙參15克,玉竹15克,豬肺1500克,豬心1個,細蔥、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沙參、玉竹用清水漂洗乾淨後,再用紗布袋裝好備用。將豬肺、豬心擠盡血污,沖洗乾淨,與葯袋同入沙鍋,再放入細蔥,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慢燉,待豬心肺熟透,除去葯袋,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滋陰潤燥。

適用】心、肺、胃陰液虧虛所致的乾咳少痰、痰少粘稠、咽喉干癢、聲音嘶啞、心陲心煩、失眠多夢、胃脘灼熱隱痛、飢而不欲食、反胃乾嘔、大便秘結,以及慢性咽喉炎、肺結核、慢性胃炎、老年習慣性便秘等而屬肺胃陰虛者。佐餐食用,適量。

參萄酒

原料】人蔘20克,葡萄100克,白酒500克。

【做法】將人蔘碎成小段,葡萄絞取其汁,備用,將葡萄汁與白酒相合、攪勻,倒入乾淨瓶中,加人人蔘,加蓋密封,置放於陰涼處。經常搖動,經7日後便可開封取飲

功效】補氣生津、安心神、強筋骨。

適用】氣虛津虧所致的食欲不振、心悸心煩、乾咳癆嗽、氣短口渴、神疲盜汗、口燥乏津、腎虛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腰酸膝軟、筋骨無力麻木等。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各飲服10~20毫升。

注意】感冒所致咳喘不宜服。人蔘以曬參為宜,此藥酒除內服外,外擦摩腰脊可助腎強骨。酒盡後,取參食之。

松子酒

原料】松子70克,黃酒500克。

【做法】將松子仁炒香,搗爛成泥狀,備用。將黃酒倒入小壇內,放入松子泥;然後置文火上煮沸,取下待冷,加蓋密封,置陰涼處。經3天後開封,用細紗布濾去渣,收貯乾淨瓶中。

功效】滋陰潤燥、益氣生津。

適用】氣陰虧虛所致的形消體瘦、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心煩口渴、乾咳少痰、心悸盜汗、皮膚乾燥瘙癢、大便秘結等。用法: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用開水送服20~30毫升。

注意】便溏、滑精及胸悶苔膩、咳吐痰濁量多者,均不宜服。

處暑佳品冬瓜

處暑正處於「秋老虎」時期,夏秋相交之時,尤其是南方,天氣仍非常炎熱,下雨也只能緩解一時的燥熱。此時,冬瓜不失為一味佳品。

冬瓜味甘而性寒,中醫認為它有祛暑氣、消暑濕、養胃益、行水消腫、清熱解毒、清胃降火及消炎之功效。熱痢口渴者可煮冬瓜食之。冬瓜黃酒加白蜜熬膏,常拍臉部可除黑斑。而現代營養學則認為冬瓜中富含蛋白質、粗纖維、胡蘿蔔素以及鈣鐵磷等微量元素,對於防止人體發胖,增進形態美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被譽為減肥的佳品。

下面兩款菜譜可供選用:

冬瓜白木耳蓮子煲母雞

原料】冬瓜800g,白木耳25g,蓮子50g,母雞1隻,豬瘦肉100g,生薑3片

做法】冬瓜去皮切塊;母雞生宰洗凈,去內臟和尾巴,切塊;白木耳浸泡,撕成朵狀;蓮子去心;把所有食材放入瓮中,加水3000毫升(約12碗水),武火滾沸之後改為文火煲2個小時,加少許鹽即可。

功效】清潤可口,滋潤有益,非常適合處暑時節食用。

冬瓜甜湯

原料】冬瓜500g,荷葉15g,蟬蛻15g,燈芯花8扎,生薏仁12g,生薑3片。

做法】冬瓜去皮切塊;荷葉、蟬蛻、燈心花、生薏仁洗凈;把食材放入瓮中,加水2000毫升(約8碗水),煲40分鐘到1個小時,下點紅糖即可。

功效】很適合小孩以及喉嚨痛或者睡不好的人。

處暑多吃蜜拌藕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表明暑天接近結束。針對處暑節氣「燥邪主氣」的特點,可選用下面的兩種潤燥點心:

蜂蜜拌藕片

原料】藕、蜂蜜。

做法】將藕洗凈切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放入適量蜂蜜即可。

功效】涼血生津潤燥。藕性味甘涼,富含多種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最多;蜂蜜既是滋補佳品,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藥,能直接供給熱量,補充體液營養全身,是涼血生津潤燥的良方。

銀耳雪梨羹

原料】銀耳、雪梨。

做法】將銀耳用涼水泡開、雪梨切片,水煮熟即可,

功效】養陰潤燥、止咳平喘、清心降火。特別適用於陰液不足所致的乾咳、口渴、腸燥便秘、皮膚乾燥等症。

處暑補鉀首推泥鰍豆腐煲

老話說「處暑寒來」,意思是說處暑一過,夏天的暑氣就逐漸消退了。但真正意義上的秋涼還沒到,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不亞於暑夏之季,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

處暑期間,天氣由熱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這叫「秋乏」,就和春季氣候變化會發生「春困」一樣,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用合理的調節飲食習慣可以有效的趕走秋乏。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維生素能促進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儘快排除。蔬菜和水果味鹼性食物,其代謝產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其實,大自然早已幫我們安排好,秋天本身就是水果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的蘋果、梨、西紅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還要多吃含鉀的食品,如乾果、豆類、海產品等,他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有助於機體恢復生機。處暑補鉀首推泥鰍。

泥鰍豆腐煲

【原料】泥鰍、豆腐,耗油、醬油、白糖、胡椒粉、蔥花、生薑末、香菜、黃酒、植物油、濕澱粉、鮮湯。

做法】1、將豆腐切成方狀,放入沸水鍋中,熄火浸3分鐘備用。2、泥鰍用沸水沖一下,用抹布擦去泥鰍身上的黏液,洗凈放入碗中,加黃酒、醬油拌一拌待用。3、起油鍋燒至七成熱,將泥鰍投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倒入漏勺瀝油。4、原鍋中留少許油,下蔥花、生薑末煸香,放入豆腐、泥鰍,噴酒,加鮮湯,滾燒至豆腐起孔。5、放入耗油、白糖、醬油、味精,燒滾,淋濕澱粉勾薄芡。6、盛入放好香菜的熱煲中,撒上胡椒粉,蓋上蓋。

說明】如果比較講究,也可以把泥鰍切去頭尾,去掉內腸。

適宜處暑的最佳水果——梨和百合

處暑時節日常較好的養生保健食物,當數梨和百合。

梨——百果之宗

梨,又名快果、玉乳等。古人稱梨為「果宗」,即「百果之宗」。我國是梨屬植物中心發源地之一,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產於我國。根據《詩經》、《齊民要術》等古籍記載,我國梨樹栽培的歷史在4000年以上。梨果實富含糖、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有機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生用也可以熟吃,還可以加工製作梨乾、梨脯、梨膏、梨汁、梨罐頭等,也可用來釀酒、制醋等。

中醫學認為,梨味甘、微酸,性涼。《本草綱目》記載梨可「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本草通玄》說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唐本草》認為梨「主熱嗽,止渴」。梨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並有利尿、通便、解熱的作用;梨還可補充水分和營養,在秋季氣候乾燥時,人們常感到皮膚瘙癢、口鼻乾燥,有時乾咳少痰,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秋燥,有益健康;另外,煮熟的梨有助於腎臟排泄尿酸和預防痛風、風濕病和關節炎,具有潤燥、醒酒、解毒等功效;梨可以清喉降火,播音、演唱人員經常食用煮制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養嗓子的作用。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梨具有清熱、鎮靜等功效,對高血壓、心臟病人的頭暈目眩、心悸耳鳴大有益處,對高血壓、高膽固醇、動脈硬化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梨含有豐富的糖類及多種維生素,肝炎、肝硬化患者吃梨能起到保肝、幫助消化、促進食慾的作用;由於梨有通便的作用,所以它能間接起到預防結腸癌和腸癌的作用;梨汁含有氯原酸等成分,在腸功能紊亂時,梨汁可幫助它恢復正常。

梨養生保健飲食示例

◆梨粥:梨2~3個,洗凈後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為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作為預防秋燥的減肥食品。

◆銀百秋梨羹: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個,冰糖適量。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後,食梨喝湯,有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秋燥咳嗽、乾咳少痰者。

梨小偏方

◆治咳嗽音啞、咽喉干痛:大梨1個,洗凈後連皮切碎,加水、冰糖適量,燉煮後服食。

◆氣管炎咳嗽:雪梨1個,去核切片,加川貝、桔梗、白菊花各3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適量飲服。

◆治發熱病人口渴煩躁或牙齦出血:梨500克,鮮藕、荸薺、鮮蘆根、甘蔗各250克,洗凈切碎,搗爛絞取汁,兌勻飲用。

◆治噁心反胃:去核梨一個,納入丁香15枚,用濕紙五六層包裹,煨熟去丁香食梨。

◆醒酒解毒、生津止渴:梨5~10個放米醋中浸漬一周後,酒醉時食用,每次1~2個。

◆酒後心包煩熱、胃熱反嘔:雪梨3個,生薑汁5克,白糖75克,山楂15克,共煮7分鐘後食用。

梨使用注意事項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營養價值很高,一般人都可食用,肝炎、肝硬化、腎功能不佳者尤其適合。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涼,故一次不要吃得過多;脾胃虛寒者、發熱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塊煮水食用。

百合——清心潤肺,秋季常備

百合,因其鱗莖瓣片緊抱,「數十片相摞」,狀如白蓮花,故名「百合」,又名百合蒜、夜合花、重邁、中庭,是我國的特種蔬菜,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治病的良藥,為葯食兼優的滋補佳品,四季皆可應用,但更宜於秋季食用。早在漢代就已有了關於百合的記載,到了魏晉之間就正式用它入葯來治病了。

中醫學認為,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可以潤肺止咳,鮮品富含黏液質,其具有潤燥清熱作用,中醫用它治療肺燥或肺熱咳嗽等常能奏效;百合入心經,能清心除煩、寧心安神,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夢、心情抑鬱、喜悲傷欲哭等;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百合有「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之效,其花梗、鱗莖均可入葯。

現代科學認為,百合中含有多種生物鹼、澱粉、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B1、B2、C和胡蘿蔔素等,有良好的營養滋補之功,特別是對病後體弱、神經衰弱等大有裨益。百合鮮品富含黏液質及維生素,對皮膚細胞新陳代謝有益,可以美容養顏;百合含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對免疫抑製劑環磷醯胺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有預防作用,對化療及放射性治療後白細胞減少症有治療作用;百合中的硒、銅等微量元素能抗氧化、促進維生素C吸收,可顯著抑制黃曲霉素的致突變作用,臨床上常用於白血病、肺癌、鼻咽癌等腫瘤的輔助治療,有助於增強體質,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緩解放療反應。

百合保健飲食示例

◆百合蓮子湯: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乾淨。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乾淨。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鐘即可食用。本品有安神養心、健脾和胃的功效。

◆百合脯:生百合60克,蜂蜜2湯匙。將百合清水洗凈放入碗內,澆上蜂蜜,放入蒸鍋內蒸30分鐘出鍋,或烘乾或風乾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本品有清肺、潤燥、生津的功效。

百合小偏方

◆慢性支氣管炎:百合20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或百合9克,梨1個,白糖15克,混合蒸2小時,飯後服。

◆慢性胃炎:百合30克,烏葯、木香各10克,每日2次煎服,用於胃陰損傷者。

◆心動過速:百合、蓮子各30克,大棗15克,製成甜羹食用。

◆淋巴結核:鮮百合適量,搗爛後敷患處。

◆咽喉炎:百合9克,綠豆15克,同煮加糖食用。

◆更年期綜合征:百合30克,紅棗15個,作湯食用;百合60克,雞蛋2個(去除蛋白),百合煮爛後,倒入蛋黃拌勻,再煮沸加糖飲服,每日分2次服。

◆神經衰弱:百合15克,酸棗仁15克,遠志10克,水煎取汁,每日服2次。

百合使用注意事項

百合是老少皆宜的食物,食療上建議選擇新鮮百合。但百合性偏涼,凡風寒咳嗽、虛寒出血、脾虛便溏者不宜選用。

處暑茶飲

秋菊清心茶

原料】杭菊5g、麥冬5g、百合5g、紅茶葉一小撮。

做法】熱水沖泡,10分鐘後代茶飲。

功效】清肝瀉火,滋陰潤燥,寧神養心。尤適合女士飲用。

參麥茶

原料】西洋參2克,麥冬2克,紅茶葉一小撮

做法】放入杯中,加沸水沖泡,10分鐘後代茶飲。

功效】滋陰生津,暖胃安神。尤適合男士飲用。

處暑時節兩不吃

一不吃蘿蔔。處暑節氣里盡量不要吃蘿蔔(胡蘿蔔除外)。因蘿蔔主下氣,此時人的中氣不足,吃蘿蔔易傷中氣。

二不吃西瓜。因處暑仍處於長夏,而 「脾主長夏」,為保護脾胃,已經不適合再吃寒性的西瓜、以及冰糕、冰鎮啤酒、綠豆湯之類的食品了。

適宜處暑的養生運動——慢跑

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變化,體內的陰陽、氣血亦應隨之產生「收」的改變。秋季是由「盛長」轉向「閉藏」的收斂過程,故此時要特別注意動與靜的科學安排。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肌體的抵抗力,慢跑節奏和緩,而且運動量適中,因此就成了處暑時節理想的運動項目。

慢跑之前,先原地站立,或緩慢行走,放鬆形體,調勻呼吸,集中注意力:有了心理準備後,再邁開兩腿,緩慢小跑。

跑時頭正頸直,上身微向前傾,雙目平視,兩手自然握成空心拳,前臂彎曲90度。自然呼吸,呼吸宜均勻、深長。全身放鬆,保持樂觀心情,面帶微笑.意守丹田,排除一切雜念,只想跑步是強身堅志的有效手段。慢跑過程中,步子可邁得大一些,但每一步都要踏得穩。兩臂隨前後擺動,盡量用腳尖著地,以增證腦細胞的氧供應,防止腦動脈硬化。慢跑還能增加能量消耗,刺激新陳代謝。

初練慢跑,宜短距離,以後逐漸加長。體弱多病者,可用慢跑——快步——慢跑的辦法,跑幾步,走幾步,隨體力的增強,再逐漸減少步行量,增加慢跑運動量。慢跑結束後,要做做深呼吸,讓全身徹底放鬆,並繼續行走一段距離。

處暑養生六功

一、坐功

《遵生八箋》中原文如下:「運主太陰四氣。時配足少陽膽相火。坐功:每日丑寅時,正坐,轉頭左右舉引,就反兩手捶背,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治病:風濕留滯,肩背痛,胸痛,脊膂痛,脅肋髀膝經絡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少氣咳嗽,喘渴上氣,胸背脊膂積滯之疾。」

立秋後,由於盛夏余炎未消,秋陽肆虐,氣溫仍較高,加之天時多雨,濕氣較重,濕熱蘊蒸,故有「秋老虎」之稱。處暑後,氣候日趨於涼。本法以「處暑」命名,正是順應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氣功鍛煉方法,適宜於處暑時節採用,可於處暑時開始,至白露為止。秋季燥氣司令,在人體以肺的病變較為多見。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通過橫膈膜,屬肺。至喉部,橫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一上肢內側前緣下行,過肘,至腕人寸口,上魚際,直出拇指。其主要病變表現為緣下行,過肘,至腕人寸口,上魚際,直出拇指。其主要病變表現為胸悶脹滿,缺盆疼痛,喘咳,氣逆,煩心,掌中熱,風,小便數而欠,喘咳,饒臂痛,咽候腫痛,肩背痛。文中所述本法主治病症即屬此類,採用本功法鍛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具體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點時,正坐,身體向左右扭動並轉頭,同時雙手一手以拳背部捶背,另一手握拳於前方振胸。各五至七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風濕留滯、肩背胸痛、脊椎上臂疼痛、脅、腿、膝部經絡至小腿腳踝及各處關節疼痛、胸悶咳、氣短、胸背脊椎上臂積滯等疾病。

二、發聲導引功

適應病症:各種肝病。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靜站五分鐘,用腹式順呼吸法,吸氣時腹凸,呼氣時腹凹,吸時盡量吸至氣滿,呼時盡量將氣呼盡,呼氣時口型發喝音。

初練時可發出聲音,熟練後則不要聽見聲音,如此反覆呼吸36次。

三、仰卧導引功

適應病症:止吐。

具體方法:全身放鬆,兩腿伸直,兩臂松垂自然放於體側,將左腳放在右腳背上,用鼻子做深細勻長之呼吸24次,在將右腳放在左腳背上,用鼻做深呼吸24次。

四、仰吸導引功

適應病症:消化不良、醒酒。

具體方法:端坐於椅子上,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大腿與小腿呈90度角,軀幹伸直,全身放鬆,下頜向內微收。全身放鬆,頭後仰,面部朝天,用鼻吸口呼,做深長勻細之呼吸24次。

五、搓肋導引功

適應病症:便秘,腹脹滿。

具體方法:仰卧在硬板床上,全身放鬆,排除雜念,用兩手從上向下搓推按兩肋,前邊從乳下直推按至下腹,後面可推按到腋窩後緣,按摩5-10分鐘然後用口深吸氣,咽下後用鼻慢慢呼出,一吸一呼為一次,共做36次。

六、足趾導引功

適應病症:痞塊、逆氣。

具體方法:端坐在硬板床上,兩腿伸直,右腳尖向上不動,左腳跟放在右腳趾上,全身放鬆,使人體左右陰陽之氣,循左升右降之機,氣機升降可助消除痞塊。左腳面繃緊、平直用時用鼻吸口呼,做深長勻細呼吸36次,意念在呼吸時從胸部領氣下行至兩腳足趾動作。

附錄1:

簡便易行的補養肺氣法

冬季易患許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覆感冒等,這往往與秋季肺陰受損有關。因此,秋季最應注意養肺。

下面介紹的兩個小方法簡單易行,效果也不錯,可供選用:

一、用捶背法補養肺氣

1、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鬆,兩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0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同時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2、摩喉:上身端直,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按摩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虎口對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適當用力。這種方法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二、按摩氣管兩側防哮喘

處暑後空氣開始變得乾燥,過敏源較多,極易侵犯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常引發哮喘。由於有哮喘病史的人對大氣的溫度、濕度等變化極為敏感,而且適應能力弱,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支氣管哮喘。有哮喘病史的應盡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與致敏物質接觸。其次,要隨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被褥,調好空調的溫度,防止受涼。還要注意加強營養,重視鍛煉身體。

自我保健方法如下:四指併攏與拇指相對應放置於頸部氣管兩側,進行有節律性提捏,用力要輕而緩,由上而下,自廉泉穴到天突穴,反覆進行1~2分鐘。

附錄2:

八種不同體質者的處暑食物

處暑時多出現早晚有秋涼,午後多炎熱的天氣,正值夏入秋的過渡時節,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處暑的主要任務是「祛濕邪,防涼燥」。而不同體質的人也應選用不同的養生食物。

一、平和體質

1、適宜:大棗、蓮子、黑豆、鯽魚、鯉魚、泥鰍、莧菜、甘藍、烏梅、蘋果、桃子

處暑時節,仍蘊有濕邪,且有早秋涼燥之氣,所以一方面要照顧惡濕的脾胃,一方面又要收斂肺氣以應秋令。可常用大棗、赤豆、蓮子、黑豆等熬湯、煮粥或燜飯;常吃水產之物既祛濕又滋陰,如墨魚、鯽魚、鯉魚、帶魚、泥鰍、牡蠣、蛤蜊等。新鮮的水果蔬菜:莧菜、甘藍、土豆、玉米、香蕉、葡萄、蘋果、桃子、梨等都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另外常喝豆漿、牛奶、淡茶以預防秋燥。

2、少吃:豬肉、泡餅、蔥、姜、蒜、韭、椒

這個節氣已經不是瓜類水果的應季時節了,所以盡量少吃,以免傷及脾胃,加重濕氣。另外延續上一個節氣的月忌,還是要少吃豬肉、泡餅等耗傷神氣的食物。不可逆肺氣的肅清之性,因此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熱食物。

3、忌吃:咖喱、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生蜜、豬肺

油炸、酒、燒烤生濕化熱,咖喱、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這些調料放的多的傷肺陰生燥火,最好都不要吃,否則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從體內發泄出來,令體質偏寒。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勿食豬肺,勿多食新姜。

茶飲選用:菊花山楂茶

菊花3克、干山楂各5克。水煎或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代茶飲用。此茶健脾消食,清熱,又符合秋日增酸的養生道理。

二、氣虛體質

1、適宜:糯米、小米、大棗、香菇、山藥、葡萄、蘋果、桃子、山楂、蜂蜜(熟)

秋氣來,氣虛體質會感到舒服很多,不會大量出汗,而且秋主肺,肺氣盛,所以氣虛的容易出現的疲乏、氣短、心慌等症也會有所改善。所以氣虛處暑節氣的主要任務是借肺氣之力頤養脾胃之氣。可常用糯米、小米、大棗、豌豆、蓮子、紅薯、南瓜等熬湯、煮粥或燜飯,這些吃法最宜固脾胃之氣。新鮮水果蔬菜包含香菇、山藥、胡蘿蔔、桂圓、土豆、玉米、葡萄、蘋果、桃子都有健脾益氣,消熱通便的功效,另外常喝豆漿、牛奶、淡茶以預防秋燥。蜂蜜即潤肺養肺又益氣健脾,所以「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是很合適氣虛的秋養之道。

2、少吃:瓜類水果、生冷苦寒、辛辣燥熱

這個節氣已經不是瓜類水果的應季時節了,所以盡量少吃,以免傷及脾胃,加重濕氣。氣虛體質也要少吃生冷苦寒、辛辣燥熱這些偏頗較大的食物。另外延續上一個節氣的月忌,還是要少吃豬肉、泡餅等耗傷神氣的食物。不可逆肺氣的肅清之性,因此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熱食物。

3、忌吃:咖喱、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生蜜、豬肺

油炸、酒、燒烤生濕化熱,咖喱、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這些調料放的多的傷肺陰生燥火,這些都是過於滋膩、難消化的食物,最好都不要吃,否則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從體內發泄出來,容易促生陽虛和痰濕的偏頗,也使得氣虛體質出現各種虛不受補的現象。節氣忌: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勿食豬肺,勿多食新姜。

茶飲選用:紅棗桂圓枸杞茶

去核紅棗6顆、桂圓肉6粒、枸杞6粒,三種材料同時泡水喝。補氣補血又可預防脾胃虛寒的人夏秋之交受涼腹瀉。

三、氣鬱體質

1、適宜:山楂、絲瓜、山藥、冬瓜、菊花、枸杞、黑芝麻、蓮藕

處暑節氣,蘊有濕邪,且有早秋涼燥之氣,一方面要照顧惡濕的脾胃,一方面又要收斂肺氣以應秋令。因此,氣鬱質飲食以疏肝清熱,健脾滋陰為主,可以經常吃些山楂、蘿蔔、絲瓜、山藥、冬瓜、菊花、枸杞、黑芝麻、蓮藕、大棗、菠菜、茭白、葡萄、蓮子、鯽魚、桑葚、茭白、西紅柿等。另外,本來就容易出現大便乾結的氣鬱質,加上秋燥,猶如雪上加霜,所以,平時要多喝開水、淡茶、果汁、豆漿、牛奶等,並做到少量頻飲;而且新鮮蔬菜和水果也不能少,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

2、少吃:瓜類水果、涼茶、豬肉、泡餅

「秋瓜壞肚」,這個節氣已經不適合吃瓜類水果了,以免傷及脾胃,加重濕氣。而且氣鬱質也容易上火,在清熱的時候不要喝太多涼茶,癥狀緩解即可停止,畢竟氣血同源,血行不暢便會影響氣機的運行。另外,上一個節氣的月忌,豬肉、泡餅等耗傷神氣的食物還是要少吃的。

3、忌吃:油炸、酒、燒烤

油炸、酒、燒烤生濕化熱,咖喱、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這些調料放的多的傷肺陰生燥火,最好都不要吃。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勿食豬肺,勿多食新姜。

茶飲選用:杞菊綠茶

枸杞5粒,菊花3朵,綠茶2克。將它們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悶蓋5分鐘即可飲用。綠茶可清熱解毒、消食解膩;菊花平肝明目;枸杞滋陰補肝腎,三者一起可以即可疏肝理氣,清熱滋陰,非常適合氣鬱質處暑節氣喝。

四、陰虛體質

1、適宜:芝麻、蜂蜜(熟)、荸薺、山藥、梨、蓮子、百合、銀耳、木耳

處暑時節,天氣由熱轉涼,風雨適度,燥濕相濟。但陰虛體質之人最易感受早秋的涼燥之氣,表現出咽干不適、鼻燥口乾、皮膚乾燥等秋燥現象。因此,飲食上以防秋燥為主,減辛增酸,減辛以平肺氣,增酸以助肝氣。適宜多吃芝麻、蜂蜜、荸薺、梨、蓮子、百合、香蕉、銀耳、木耳、山藥等柔潤食物,以及檸檬、西紅柿、山楂、蘋果等酸性食物。另外,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平時要多喝開水、淡茶、果汁、豆漿、牛奶等,並做到少量頻飲;而且新鮮蔬菜和水果也要經常吃,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

2、少吃:大蒜、蔥、姜、八角、茴香、冰糕

辛辣熱性食物,如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羊肉、蝦、瓜子、辣椒等食物和調味品,多食會助燥傷陰,從而加重秋燥。儘管白天的氣溫並不比夏天的低,但處暑仍處於長夏,而「脾主長夏」,為保護脾胃,已經不適合再多吃冰糕之類的冷飲食品了。另外,許多果蔬雖然能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作用,但不能一次過量食用,否則會導致溫熱內蘊、毒滯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

3、忌吃:涮羊肉、燒烤煎炸、麻辣香鍋、水煮魚、豬肺、蒓、雁、菱角、生蜜、新姜

在處暑節氣要注意脾胃的養護和養陰,因此,涮羊肉、燒烤煎炸、麻辣香鍋、水煮魚盡量不吃,這些食物會讓你的陰液耗損得更厲害!另外,另外延續上一個節氣的月忌,還是要少吃豬肉、泡餅、新姜等耗傷神氣的食物。

茶飲選用:桂花去燥茶

干桂花2克,菊花3朵。適合夏秋交季之時飲用。

怕熱的陰虛一定在夏季貪涼吃冷飲、吹空調,形寒飲冷最傷肺,所以取桂花之辛入肺、溫散寒。秋季又有燥氣,菊花最能祛火潤燥。

五、陽虛體質

1、適宜:糯米、黑豆、蘆筍、南瓜、桃子、核桃仁、鱔魚、蓮子

處暑節氣自然界的陽氣由發散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趨向收斂,對於陽虛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已經受損的一息真陽,以免寒濕之邪內生。多吃一些具有溫陽健脾胃和滋陰補腎作用的食物,如糯米、黑豆、蘆筍、南瓜、桃子、核桃仁、杏仁、雞肉、鱔魚、鰱魚、蝦、海參等。陽虛體質很容易在這個時節感涼燥之氣發生上火的各種癥狀,口腔潰瘍、牙痛、臉上生痘,可用溫肺益氣的蓮子湯(去芯)或者滋陰降火的銀耳湯再加上蜂蜜,也有助於改善秋氣引來的口乾舌燥。

2、少吃:生冷苦寒、辛辣燥熱、豬肉、泡餅、蔥、蒜

陽虛體質也要少吃生冷苦寒、辛辣燥熱這些偏頗較大的食物。另外延續上一個節氣的月忌,還是要少吃豬肉、泡餅等耗傷神氣的食物。不可逆肺氣的肅清之性,因此少吃蔥、蒜、韭、椒等辛熱食物。

3、忌吃:西紅柿、黃瓜、瓜類水果、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

這個節氣已經不是生吃西紅柿黃瓜以及瓜類水果的應季時節了,所以盡量不吃,以免傷及脾胃,加重濕氣。油炸、酒、燒烤生濕化熱,咖喱、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這些調料放的多的傷肺陰生燥火,這些都是過於滋膩、難消化的食物,最好都不要吃,否則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從體內發泄出來,容易促生痰濕、濕熱的偏頗,也使得陽虛體質出現各種虛不受補的現象。節氣忌: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勿食豬肺,勿多食新姜。

茶飲選用:桂圓山楂茶

桂圓肉(龍眼肉)5克,山楂5克。把桂圓肉、山楂干放入杯內,沖入開水,泡3分鐘,代茶飲用。此茶健脾消食,溫陽,又符合秋日增酸的養生道理。

六、血瘀體質

1、適宜:蓮子、黑豆、茄子、空心菜、洋蔥、葡萄、芒果、豆漿、淡茶

處暑節氣仍蘊有濕邪,且有早秋涼燥之氣,因此血瘀體質此節氣的主要任務是提升脾胃 之氣,防血燥生風,可常用大棗、蓮子、黑豆等熬湯、煮粥或燜飯;新鮮的水果蔬菜茄子、空心菜、洋蔥、蘑菇、玉米、葡萄、芒果等,另外常喝豆漿、牛奶、淡茶以與防秋燥。

2、少吃:鹽、味精、豆豉、苦瓜、蒜、韭、椒

少吃生冷苦寒、辛辣燥熱這些偏頗較大的食物如:鹽、味精、豆豉、竹筍、苦瓜等。另外延續上一個節氣的月忌,還是要少吃豬肉、泡餅等耗傷神氣的食物。不可逆肺氣的肅清之性,因此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熱食物。

3、忌吃:西瓜、哈密瓜、香瓜、油炸、咖喱、燒烤、麻辣燙、火鍋

需忌生冷,包括生的蔬菜,以及涼拌菜,瓜類的水果濕氣重也過了節氣不要在吃了。可 採取涼性熱吃的方法,即將水果和蔬菜加熱(燙一下)食用,既可清熱解暑,又不至於損傷脾胃。油炸、酒、燒烤生濕化熱,咖喱、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這些調料放的多 的傷肺陰生燥火,這些都是過於滋膩、難消化的食物,最好都不要吃。節氣忌:勿食生 蜜,令人暴下霍亂。勿食豬肺,勿多食新姜。

茶飲選用:菊花山楂茶

菊花3克、干山楂各5克。水煎或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代茶飲用。此茶健脾消食,清熱 ,又符合秋日增酸的養生道理。

七、痰濕體質

1、適宜:扁豆、四季豆、西紅柿、冬瓜、蘿蔔、山藥、薏苡仁

處暑節氣天氣由熱轉涼,風雨適度,燥濕相濟。此節氣蘊有濕邪,且有早秋涼燥之氣,脾胃功能虛弱的痰濕之人,易於感受濕邪,因此,飲食應以清淡質軟、容易消化為主,這樣能夠清熱防暑、斂汗補液,如蓮子粥、荷葉粥、山藥冬瓜湯等。另外,暑濕困脾,容易出現「秋乏」,可以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蘋果、梨、西紅柿、冬瓜、蘿蔔等。同時別忘了多吃些豆類,扁豆、四季豆、豌豆、青豆等,豆豆健脾除濕。不過,最受痰濕質歡迎的還是薏苡仁、茯苓、山藥,它們都是赫赫有名的健脾利濕高手,它們的拿手絕學就是「熬成一鍋粥」。

2、少吃:蔥、姜、蒜、冰糕、冰鎮啤酒、西瓜、綠豆、油膩食物

避免飲食中有過量油膩及大量肉類,這些食物容易產生或加重內濕;同時,要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八角、茴香等,以免濕熱交加。另外,處暑仍處於長夏,而「脾主長夏」,為保護脾胃,已經不適合再多吃冰糕、冰鎮啤酒、西瓜、綠豆湯之類的食品了。

3、忌吃:大餐、自助餐、甜膩食品、豬肉、泡餅、新姜

痰濕質一定要照顧好你的脾胃,所以盡量避免吃大餐、自助餐,以免你忍受不了誘惑,或者覺得不吃虧得慌,其實吃多了更虧。還有,甜膩之品也不適合痰濕質,如巧克力、蛋糕、年糕等,因它們滋膩礙脾,助生痰濕。另外,延續上一個節氣的月忌,還是要少吃豬肉、泡餅、新姜等耗傷神氣的食物。

茶飲選用:炒米茶

將適量免洗米炒至焦黃,然後放在水裡煮開後悶幾分鐘就可以了。如果嫌麻煩,可以在超市買玄米茶,不僅蘊含普通綠茶的芳香,而且又有沁人心脾的米香。更難得的是它們都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非常適合在處暑節氣喝,而且還可以減肥降脂。

八、濕熱體質

1、適宜:芹菜、冬瓜、苦瓜、赤豆、西紅柿、絲瓜、蓮藕、蜂蜜

濕熱體質最怕夏天濕熱和秋天乾燥,因為在這兩個季節最容易小便不利,量少色黃,大便乾結不通,使體內濕熱排泄不通暢。而處暑節氣,蘊有濕邪,且有早秋涼燥之氣,飲食在清熱除濕的同時還要注意健脾滋陰,脾胃好了,體內濕熱得以運化,身體適應能力就變強了。因此,應多喝白粥,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如梨、蘋果、葡萄等。同時,這些食材濕熱體質可以經常吃:黃瓜、芹菜、馬齒莧、西葫蘆、冬瓜、苦瓜、赤豆、西紅柿、烏梅、荷葉、茄子、百合、蓮子、絲瓜、蓮藕、木耳、蜂蜜等。另外,濕熱體質的人常常會由於上火、二便不通暢、長痘等原因吃清熱利濕的涼茶,「是葯三分毒」 ,常吃會使體內陰陽不平衡,促生陰虛體質或陽虛體質。因此,涼茶不能久服,小便變清、大便通暢、舌苔不黃了就不要再喝了。

2、少吃:韭菜、生薑、蔥、蒜、火鍋、烹炸、燒烤、冰鎮啤酒、西瓜、綠豆湯

濕熱體質的飲食以清淡為主,韭菜、生薑、蔥、蒜、胡椒、花椒等甘溫滋膩一定要少吃;火鍋、烹炸、燒烤等辛溫助熱的食物,能不吃就不吃吧。另外,處暑仍處於長夏,而 「脾主長夏」,為保護脾胃,已經不適合再多吃冰糕、冰鎮啤酒、西瓜、綠豆湯之類的食品了。

3、忌吃:辣椒、狗肉、羊肉、酒、豬肉、泡餅、新姜

處暑節氣燥濕相濟,辣椒、狗肉、羊肉、烈酒這些濕熱之品最好想都不要想。另外延續上一個節氣的月忌,還是要少吃豬肉、泡餅、新姜等耗傷神氣的食物。

茶飲選用:杞菊蜜茶

枸杞子5-8粒、白菊花5朵,蜂蜜適量。把枸杞子、白菊花用沸水泡浸10分鐘,待水溫後放蜂蜜調味即可飲用。

這道茶特別適合濕熱質處暑節氣喝,白菊花可以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枸杞滋腎潤肺,明目,兩者泡製在一起可以去濕熱、滋陰潤燥。

附錄3:

秋三月時令果蔬養療食譜

《黃帝內經》上記載:「上焦開發,宣五穀味,薰膚,充身,澤毛。」這是兩千年前古人對飲食營養作用的評述。食物不但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基礎,更是滿足生命運動的物質保證。

古人根據食物的性味歸納出五臟之性。《黃帝內經》說:「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飲食中的五味如果太過或不及,必然會造成臟腑陰陽的偏盛偏衰,因而產生疾病。因此,利用五味之偏,以調整臟腑之間的偏性,例如用辛味食物配製成的葯膳,可以散肺氣之郁;甘味食物製成的葯膳,可以補脾胃之虛。食用五味調和的膳食,五臟才可得以補養。

在不同的季節,要選用不同的食物製作飲膳。在《素問·臟氣法時論》中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要「少辛增酸」,少吃一些辛味的蔥、生薑、蒜、韭、辣椒等食物,防止肺氣太盛。中醫認為,肺屬金,秋季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所以「當秋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食用酸味食品可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的侵入。《金匱要略》中又有「秋不食肺」之說。

《飲膳正要》中又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並穿寒濕內衣。」秋季的飲食調養,要貫徹「秋冬養陰」的原則,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像芝麻、糯米、粳米、枇杷、乳製品等柔潤食物,以防秋燥傷陰。以下介紹幾種時令果蔬,供大家參考。

銀耳

功效:益氣和血,滋陰潤燥。

應用:適用於肺燥咳嗽,胃腸有熱,陰虛津虧等症。

製法:洗凈泡脹,加水燉熟。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或單獨食用均可。

解說:銀耳又稱白木耳,味甘,性平,入肺經、胃經。銀耳與黑木耳相比,性偏涼,養陰生津的作用比黑木耳強。關於銀耳,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木耳益氣不飢,輕身強志。《日用》上也提到:治腸癖下血,又涼血。

銀耳是一種有補益作用的名貴補品,對肺胃陰虛導致的口乾渴、便秘、咽喉乾燥,乾咳,咯血,月經不調等,均有一定的療效。現在又發現,銀耳多糖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常作為治療老年人身體虛弱、消瘦、食欲不振的保健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銀耳性潤而膩,風寒咳嗽及濕痰壅盛者慎食;變質銀耳不可食用,以防中毒。此外,銀耳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煮熟後易產生亞硝酸鹽,應儘快食用。

芝麻

功效:補腎益腦,養陰潤燥。

應用:適用於體虛頭暈,耳鳴耳聾,腸燥便秘等症。

製法:生食或炒熟後搗細、磨成芝麻醬。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解說:芝麻又名胡麻,味甘,性平,入肝經、腎經。《本草綱目》中記載:芝麻有益於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別錄》中也提出:堅筋骨,明耳目,耐饑渴,延年。療金瘡止痛,及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羸困。

芝麻歷來被視為長壽食品,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和磷等微量元素,尤以鐵的含量最高。另外,芝麻中的脂肪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於老年人的養生保健有重要意義。常用於老年人陰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皮膚乾燥,以及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頭髮早白、腰膝酸軟等症。

此外,患有風邪侵入疾病及中風的人長期服食芝麻,則步履端正,語言不謇。生芝麻嚼後塗在小兒的頭瘡上,有很好的療效。

功效:除煩開胃,益脾補心。

應用:適用於肺熱咳嗽,煩躁口渴,食欲不振等症。

製法:洗凈搗汁或蒸食。

食用方法:搗汁飲服或佐餐食用。

解說:藕味甘,性平,無毒,入心經、脾經、胃經。《本草綱目》上說:藕適用於熱渴,散留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歡。《大明》也提到:搗汁服,止悶、除煩、開胃,治霍亂,破產後血悶。孟詵說:產後忌生冷,獨藕不忌,謂其能散瘀血也。意思是藕能夠入心經、脾經,消淤清熱,使血氣貫通。

藕生吃性寒,有清熱涼血的作用,藕汁對口渴、咯血、下血者有益。藕煮熟後吃,有健脾止瀉、開胃健中的功效,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另外,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微量元素,有補益氣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將藕切片煮粥,甘甜清香,年老體弱者常吃,可治熱渴,止泄,開胃消食。

生藕清脆爽口,但易傷脾胃。消化功能低、大便溏泄者不宜吃生藕。

黃豆

功效:健脾寬中,潤燥消水。

應用:適用於疳積瀉痢,妊娠中毒,瘡癰腫毒等。

製法:做成熟食、豆漿服用,或研末外敷。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解說:黃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黃豆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被稱為豆中之王,在質量上可與動物蛋白相比,而且對預防小兒佝僂病和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很有益。黃豆中所含的鐵,量多而且易於吸收。經常食用黃豆可以降低人體膽固醇。患有動脈硬化的人,多吃豆類食品,並減少肉類和動物內髒的攝入,能使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減輕和延緩動脈硬化。豆漿煮粥,可以潤肺、助消化,下大腸濁氣,利小便。

需要注意的是,黃豆中含有蛋白酶抑製劑,生食容易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這種蛋白酶抑製劑會被高溫破壞,所以食用豆製品時應高溫煮熟。煮豆漿時要注意沒有浮沫時才算熟透了。

甘蔗

功效:清熱生津,滋陰潤燥。

應用:適用於熱病傷津,心煩口渴,虛熱咳嗽等症。

製法:甘蔗去皮,取汁食用。

食用方法:嚼汁咽之,或榨汁飲服。

解說:甘蔗味甘、澀,性平。《別錄》中說:甘蔗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大明》中也指出:利大小腸,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采珍集》上提到:甘蔗治咳嗽虛熱,口乾舌燥。

甘蔗作為秋季的時令果蔬,具有和胃止嘔、清熱解毒之功。對於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導致的反胃、乾嘔,熱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心煩等均有效用,為秋令適宜的果品。

甘蔗有青皮和紫皮兩種,青皮甘蔗功效更勝一籌。將甘蔗汁加入煮好的粥里,做成蔗漿粥,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如果有妊娠婦女陰虛嘔吐者,可將甘蔗2斤,絞汁一杯,生薑洗凈後絞汁20克,兩汁混合後飲用。每日一杯,可緩解噁心嘔吐。

需要注意的是,甘蔗性澀,脾胃虛寒,痰濕咳嗽者不宜食用。霉變的甘蔗產生神經毒素,會損傷大腦、肝、腎等臟器,嚴重影響健康,切忌食用。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化痰。

應用:適用於熱病傷津,肺熱燥咳,腸燥便秘等。

製法:生食,搗汁熬膏,或煮熟食用。

食用方法:單獨食用。

解說:梨性寒,味甘、微酸,無毒。入肺經、胃經。蘇恭說:梨適用於熱嗽,止渴。切片貼湯火傷,止痛不爛。《大明》上提到:除賊風,止心煩氣喘熱狂,作漿,吐風痰。《本草綱目》中說: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

梨花全白色,得西方金氣之最,而果實成於秋天,功專入肺與胃,有潤肺消痰、降火止咳、養陰清熱等功效。適用於秋燥或熱病傷陰所致的乾咳、咽干喉痛、痰咳便秘,以及內熱所致的煩渴、痰黃等。急性傷風失音,則可用生梨搗成汁頻服,胸中痞塞熱結的人,適宜多吃梨。將梨搗汁熬膏,可治肺陰虛咳嗽,又不傷胃。

如果身體虛弱,脾虛便溏、寒咳者忌吃梨。梨多食令人寒中,金瘡患者和乳婦尤其不能吃。此外,在梨、蘋果、杏、櫻桃、桃、梅子等水果的種子及果核中,含有生氰葡萄糖苷等有毒物質,食用時應除去果核。

秋季環境乾燥,肺氣旺盛,體內的水分會隨著呼吸產生大量損耗,使人體水分相對減少。所以,除膳食之外,秋季還要適當補充水分。此外,早晚多喝粥也是補水的好辦法。「粥能益人,老年尤宜」。父母早晨起床後,喝上一小碗溫熱的粥,可以補充睡眠時消耗的津液,養胃氣的不足,有很好的滋養作用。

夏去秋來,光陰荏苒,《論語》中提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當看到父母大人身體健康,心情舒暢,兒孫承歡膝下,我們會從心底生起無限的喜悅。而父母的年事漸高,想到相聚的時日漸少,深懼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哀。所以,每到氣候變換的季節,我們都要更加謹慎地事奉父母長輩,關注飲食、起居的細節,做到「冬則溫,夏則凊」,使父母健康愉悅地度過晚年。


推薦閱讀:

老年人應該如何保健養生
女性吃哪些食物對皮膚好?
【藍鳥老師】中老年人養生保健知識
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個愧疚一生的人嗎?
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之一

TAG:睡眠 | 養生 | 秋燥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