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邪淫之密 |◆變質的藏傳佛教(唯識與中觀皆是般若)廣論班誤解龍樹菩薩《中論》成為無因論外道

修雙身法的喇嘛教不是佛教

◆變質的藏傳佛教(唯識與中觀皆是般若)廣論班誤解龍樹菩薩《中論》成為無因論外道

略說中觀

後人說,中觀派於西元三、四世紀為聖 龍樹菩薩與聖 提婆菩薩師徒所創,是源於聖 龍樹菩薩的著作《中論》而得名。其實聖 龍樹菩薩自己也不知道會被後人夤緣為「中觀派」的始祖,如果知道了,一定是啼笑皆非,因為佛法唯一,無二無別,只是淺深廣狹有異罷了。

《中論》開卷就說: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這是聖 龍樹菩薩很有名的「八不偈」,偈中很明白的點出法界的實相即是空性如來藏。法界根本只有一法,體性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因為此一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即是有情空性心體如來藏之體性。空性心體永不壞滅,由於祂本來不生故從來都不曾壞滅;祂無始以來不滅即無有生,所以不生不滅;如來藏體如虛空,無形無相,本來不生,未來成佛時也不會滅,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祂也依然自在獨存,所以不斷滅,故名不生亦不滅。

眾生如來藏雖然不斷滅,但含有異熟性,因此生生世世有異熟果報的出生,也就是異熟生;因為有異熟生,才有八識心王及五十一心所法的運作,不停的流注變化,所以說不常。五蘊身心是如來藏所生,身心會壞滅,而如來藏真實不壞,因此說五蘊與如來藏不一;如來藏雖非五蘊,但是如來藏遍滿五蘊身心,兩者和合如一,所以說不異。如來藏不來不出,來者即是事相上的生起,出者即是事相上的消失,有來必定有去,有來有去必定是生滅之法;例如如來藏所生出的五蘊終會老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來來去去,生生世世不斷的生死交替;而如來藏本身從來無生,所以不來;既然從來無生,所以從來無死,所以不出。又如祂從來不離一切三界六塵境界,所以不出三界一切境界;但又從來不在三界六塵境界中了別,所以不入三界一切六塵境界,所以又名不出亦不入。祂又自從無始以來就不斷的出生世世的五陰,不曾遠離五陰,所以說不曾出離五陰之外;但祂又不被五陰所拘束,不是五陰所有,而是五陰被祂所出生,五陰始從出生以來就一直是活在祂裡面,從來不曾外於如來藏而存在,不曾存在於如來藏以外,所以說祂不入五陰之中,所以說祂不出也不入五陰,所以是不出亦不入。

如此透過五陰的因與緣而了知中道觀,因者即是如來藏,緣者如來藏所生之十八界法互相為緣,而成就一切萬法,所以聖 龍樹菩薩的《中論》,都在說明如來藏的中道義。若離如來藏自心而說中道,將會是不離斷常的假名中道,因為都是以意識為中心、為主體而思惟想像出來的,都無實體,都是想像假名的虛相法,意識本即虛妄故,入涅槃後意識亦告滅失故。《中論》後面又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從這四句偈中,更可了解大乘中觀派的中道義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是一切法的能生因,一切法以如來藏為因,透過如來藏所生的各種緣而生一切法;因此因緣所生的一切法,從世俗諦來看是虛妄無實,是空、是假名;依勝義諦來看是非有亦非無,所以說如來藏所生一切法非真非假、非空非有,這就是中道義。

略說唯識

未悟的佛門後人說,大乘唯識派大約在西元五世紀時,由聖 無著菩薩及 世親菩薩兄弟所創,源於聖 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等著作。同樣的,聖 無著菩薩等並非有意創建派別,只是後人不明佛法唯有一法,妄作分別而將他們扣上唯識派的帽子而已,但是大乘佛法根本就沒有唯識派或中觀派可以區分,若要區分也只是先後次第及淺深廣狹之差別而已。

「唯識」的意思是:眾生由於執著自我,依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來看,認為五根和五塵外境等實有,卻不知外境是眾生自心所變現;或只知道境界無常生滅,因此又執我空及法空,而成為惡取空。而唯識的「唯」,就是要破除心外有境的「有」;唯識的「識」,是要破除因為虛妄的「有」而展轉出生的「空」,而揭示實相「有」而體性「空」之真實義,由於這兩重意義破有、破空,而因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三界有的虛妄而說空相是無,或因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空相而說有相也是無,因而顯示非有非空的中道觀。

又佛三轉法輪時,《解深密經》很清楚的說明,無上無容大法「阿賴耶識」,有三種自性: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唯識師認為,在大乘佛教思想中,諸法是空相,但是諸法空相是有條件的,是依於有八種「識」的運作及轉變,而說諸法是空相。八識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及阿賴耶。阿賴耶識是「根本識」,無生無滅;又是「藏識」,含藏一切法種,前七識及一切法都由祂出生,前七識的染污種子也由祂收藏;又是「持身識」,所以生命才能維持及延續不斷;而阿賴耶識心體自性清淨,是圓成實性,性空而真實有,所以又稱「空性」。末那識是遍計所執性,恆執阿賴耶識為內自我,也恆執前六識及有根身為外自我;末那識是虛妄無實的,是無始以來恆住不斷而遍計一切法,並執著一切法;末那識也是前六識現行的所依緣,也是前六識運作時的所依緣,若無末那識,前六識即無法現行;若無末那識配合運作,前六識即無法運作,所以末那識在三界世俗法上來說,祂是實有的,在凡夫位及菩薩位也都是通三世的,只有在聲聞、緣覺法的阿羅漢及辟支佛位,才會在舍壽後滅除而不再現起。

前六識是依他因緣而生,非有真實不壞之自體,是依他起性。又《愣伽經》說眾生心不離五法:相、名、分別、正智、如如;相者,是一切法所顯示出來的形相、色像、處所等等,函蓋我相、定相、法相等;名者,一切法相的名稱;分別者,是不論是否有語言文字的了知及分別;正智者,如理作意的智慧,真實的智慧,也就是透過相、名、分別的觀行,瞭解五蘊十八界皆非實相,卻不離實相;如如者,即是實相,實相非有相非無相,本身是無相卻不離世間相;證得實相才知實相是名「空性」,無形無相又不離一切相;「空性」與眾生五蘊並存,以十八界法示現祂遠離貪厭淨垢……等二邊的清淨自性,這就是如如。三自性與五法的關係是:遍計所執是無常空而非真實有,圓成實是真實有而非無常空,依他起則函蓋相、名、分別、正智四項,圓成實是如如。唯識師依這五法三自性,而建立了「非有非空」的中道義,又稱為「法相唯識宗」。以上略述唯識非空非有的中道觀。

唯識與中觀皆是般若

如上所說,唯識與中觀,都是闡述中道實相之空性心,絕非對立相互破斥的,而只是在修習過程上有先後次第、淺深廣狹差異的不同。 已證得空性心者都能現觀而知道,無論唯識或中觀,都不離般若的範圍。菩薩證悟中道的實相如來藏,即能現前觀察如來藏之中道體性,並且如實了知如來藏之中道義,而得般若的總相智,領會確認如來藏真實不虛。非如未證悟之前唯憑想像的:「如來藏體如虛空,無形無相,遍一切處,與妄心和合運作無間等等。」菩薩證悟了如來藏,此時稱之為大乘真見道位,正式進入大乘七住菩薩位,獲得般若總相智。菩薩有了總相智,開始悟後起修,更進一步瞭解如來藏更細膩的體性,而得般若別相智,稱之為大乘相見道位。這是佛第二轉法輪般若智慧的兩個層次,也就是大乘中觀般若。菩薩證得總相智及別相智之後,還要繼續修學諸地菩薩所證的道種智,此即是佛第三轉法輪時唯識諸經所說的唯識般若道種智,屬於成佛所賴的一切種智;道種智修證圓滿後,就稱為一切種智,或稱為一切智智,就是發起佛地的智慧了。所以中觀與唯識只是修學佛道過程中智慧的層次深淺廣狹與先後次第的不同,同屬本識如來藏的妙法,二者之間並沒有相互牴觸之處。

聖 龍樹菩薩的中觀,到西元七世紀時分裂而且變質為:以清辨為代表的中觀自續派,及佛護、月稱為代表的中觀應成派。不論自續派或應成派,表面上都說是傳承自聖 龍樹菩薩的中觀見,私底下卻都錯解及否定聖龍樹菩薩中觀般若之意旨,都是執六識論的謗法者。例如中觀自續派,立「意識」為補特伽羅我,說:「一切法是分別假立名言,是無自性;雖然無自性,但必有所依,是依意識的顯現才有一切法,所以意識是一切法的根源; 因此意識要不住斷常兩邊,不分別諸法,才是證得根本無分別智。」可知中觀自續派雖然承認有所依之根本識,但是卻把意識當成根本識,所以完全在意識妄心上打轉,不知意識在眠熟等五位中就斷滅了,不離斷滅邊;但他們又把意識認定為常住心,與常見外道一樣,又落入常見邊,具足斷常二邊,已背離聖龍樹菩薩八不中道不落二邊的真義,也違背聖 龍樹菩薩所說一切法之因都是第八識如來藏之意旨;卻外於如來藏而說一切法,所以中觀自續派是邪見。

相對於應成派來說自續派還認為意識是一切法的根源,錯把意識當作阿賴耶識來解釋。而中觀應成派則更是離譜,連諸法的根源都否定掉了,認為一切法無自性,世俗諦無自性,勝義諦無自性,一切法依緣而生、依緣而滅,故緣起性空。 聖 龍樹菩薩在八不偈中說:「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偈中早已破斥應成派無因論及斷滅見之邪說,而中觀應成派追隨者鳳山寺所屬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團體,不論在家或出家眾,都還深信不疑,認為中觀應成派所主張「一切法緣起性空」,是佛法中最殊勝、最究竟、最值得驕傲的,認為只有中觀應成派的顯密法才是真正佛說的正法,認為中觀應成派的顯密法才是最快速成佛的法。「菩提道次第廣論」團體之僧眾,不瞭解聖 龍樹菩薩《中論》之意旨,無揀擇慧,一味追隨阿底峽、宗喀巴、達賴喇嘛等之邪見,否定如來藏的中道體性,離如來藏而說一切法緣起性空,成為無因論、斷滅見,由於故意毀謗蘊處界緣起性空諸法的根本因如來藏,成就一闡提罪而不自知,真是可憐又可悲。

以上文章摘自《廣論之平議》──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之平議

作者:正雄居士

修雙身法的喇嘛教不是佛教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收錄的所有文章,圖片,視頻等均來自於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於諸多原因,可能導致無法確定其真實來源,請原作者原諒!如果您對本站文章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破魔鏡,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推薦閱讀: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述記】44 |用舌根、耳根、意根這三根,來攝其餘的三根,這就是「都攝六根」。...
南無觀世音菩薩
普賢菩薩行願王經(大正藏2907部)
普賢菩薩十大願圖文簡介
地藏菩薩廣說因果(如本法師)

TAG:佛教 | 藏傳佛教 | 密宗 | 邪淫 | 菩薩 | 唯識 | 龍樹菩薩 | 般若 | 外道 | 變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