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劉向《權謀書》原文 卷九 兼聽則明

卷九 兼聽則明(1)------------  1. 諫有五  《易經·蹇卦》上說:「人臣不避艱難地盡忠於王室,並不是為了自身利益。」人臣所以艱難地盡忠於王室,而勸諫他的人主,並不是為著自身,是想要匡正人主的過錯,糾正人主的缺失。人主有了過失,是國家危亡的徵兆;看見人主的過失,而不去勸諫,是疏忽人主的危亡。對人主的危亡都疏忽,是忠臣所不忍心做的。勸諫了三次而仍不採納,就應該離去;如不離去,就要遭到殺身之禍;自己輕易地犧牲,是仁人所不願做的。所以勸諫有五種:一叫正諫,二叫降諫,三叫忠諫,四叫戇諫;五叫諷諫。  孔子說:「我差不多是贊成諷諫吧。」人主有過失不勸諫,就要危害人主,堅持自己的勸諫,自身就要受到危害;與其對人主有危害,寧可危害自己。對自己雖有危害而始終不被任用,那麼勸諫也就沒有功勞可言了。聰明人權衡人主和時勢,調和他的緩急,而處置適中,對上不敢危害人主,對下也不致危害自己。所以,對於國家來說,國家不受危害,對於自己來說就不會危險。以前陳靈公不聽泄冶的勸諫而殺掉他,曹羈三次勸曹君不被接受就離去,《春秋》序義雖都說好,而曹羈更符合禮。  2. 顏燭死諫  齊景公在海上遊玩,非常快樂,六個月不上朝。命令左右的人說:「誰敢先說要回來,一定處死。」顏燭走進來勸諫道:「你在海上遊玩了六個月還不回來,假如又有治理國家的人出來,他便為一國之君王,那麼你還能在海上遊玩嗎!」景公拿起戟要去砍他,顏燭就走上前,按住衣服站在那兒等待,說:「你為什麼不砍呢?以前夏桀殺關龍逢,商紂殺死比干,你的賢能不能與兩個暴君可比,我的才幹也不能跟關龍逢、比干二人可比,你為什麼不砍殺?讓我來加入這關龍逢、比干之中不好嗎?」景公聽了恍然大悟。於是就回朝,在半路上就聽說國內已有人要謀取他的政權。  3. 蘇從勸楚莊王  楚莊王被立為人主之後,三年沒有上朝。他告訴國人說:「我非常討厭做為人臣的勸諫他的人主,現在我有了國家,有了社稷,誰要再來勸諫我一定處死他。」 蘇從說:「做人主的高官,吃人主的俸祿,如果為了怕死而不敢勸諫他的人主,那就不是忠臣。」於是就前去勸諫。  庄王站在鼓鍾之間,左邊抱著楊姬,右邊擁著越姬,左邊是被子和席子,右邊是朝服,說:「我欣賞聲色之樂都來不及,哪還有時間去聽取別人勸諫!」蘇從說:「我聽說,喜歡道的人資財就多,喜歡作樂的人就沉迷不能自拔。喜歡道的人糧食多,喜好作樂的人滅亡得很快;楚國現在隨時都將亡國,我冒死來告訴你。」 王說:「是的。」就用左手抓住蘇從的手,右手抽出暗藏的刀子,割斷懸掛鐘鼓的繩子,第二天就任命蘇從為相。  4. 咎犯諫晉平公  晉平公喜好音樂,對百姓多征賦稅,城郭也不整修,並且說:「誰敢勸諫我,處死刑。」國人憂慮不安。有一個名叫咎犯的去見門大夫,說:「我聽說人主喜好音樂,所以我帶了樂器來見他。」門大夫進去報告:「有一個晉國人咎犯,帶來樂器想見主上。」平公說:「請他進來。」  咎犯就坐到殿上去,並拿出鐘鼓竽瑟,坐了一會兒,平公說:「你能奏樂?」咎犯答道:「我不會奏樂,只會欣賞。」平公叫來占卜的術士十二人,咎犯說: 「我情願冒死侍奉。」平公說:「好的。」咎犯伸出他的左臂而彎曲五指,平公問術士說:「卦卜得怎樣?」術士們都說:「不曉得。」平公說:「回去。」咎犯伸出一指說:「第一點,便於遊玩的山林,都把木材伐光了,卻不修理城市;第二點,房屋服飾都很講究,而士民連麻布衣服都沒得穿;第三點,你的侏儒有剩餘的酒,而士人反而渴死;第四點,老百姓忍飢挨餓,而你們的馬反而有糧食吃;第五點,跟近的大臣不敢勸諫,遠方的臣子又不敢說話。」平公說:「好的。」於是拋棄了鐘鼓竽瑟,就和咎犯一同治理國家。  5. 孟嘗君納諫  孟嘗君將要到西方秦國去,他的幕客勸諫他一百次他都不聽,他說:「如果以國家大事勸諫我,我完全知道;如果以怪誕不經的事情勸諫我,我就要殺掉他。」通報的人說:「有客人想要以怪誕不經的事情向你報告。」孟嘗君說:「請客人進來。」  客人說:「我剛才來的時候經過淄水,看見一個土做的人正在和一個木刻的人講話。木做的人對那土做的人說:『你的本身,原是土做的,如果遇到下雨,各地的雨水來了,你一定要被泡壞。』土偶人回答道:『我被泡壞了,正是返回我原來的面目。現在你是東園的桃樹,把你刻成木頭人,遇到天下大雨,各地的雨水來了,不知把你衝到何處去,永遠無法回到你原來的位置。』現在秦國是天下的強國,有虎狼一般的野心,你去到那裡,恐怕也會像木頭人一樣,無法再回到你原來的地方。」於是孟嘗君遲疑不決地向後退去,不知該怎麼回答,終於不敢到西方的秦國去。------------卷九 兼聽則明(2)------------  6. 黃雀捕蟬  吳王想去攻伐荊國,告訴他左右的人說:「誰敢前來勸諫我,處死。」舍人有一個孩子,也想去勸諫他,但是又不敢,就帶著很多的彈丸到後園去,露水弄濕了他的衣服,這樣一連有三個早晨。  吳王說:「你來的時候,何必要把衣服弄得這樣的濕?」  答道:「後園裡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枝上邊鳴叫邊飲露水,不曉得捕它的螳螂正在後面呢!螳螂正低下(禁止)子想去抓蟬,而自己還不曉得黃雀正在旁邊等它呢!黃雀拉長脖子想去啄螳螂,而不曉得彈丸正在它的下方呢!這三個都是想得到它面前的利益,而不曉得後面還有東西在等著呢。」吳王說:「好極啦!」於是就停止出兵攻荊。  7. 椒舉諫楚莊王  楚莊王討伐陽夏,軍隊在外作戰很久還不罷兵,大臣們想去勸諫,但又不敢。  庄王在雲夢打獵,椒舉前去勸諫,說:「你所以捕獲的獵物多,無非是因為乘坐的馬好;如果你的國家滅亡了,那麼你還有良馬嗎?」庄王說:「是的,我知道屈抑強國能做諸侯的領導,也知道得到土地也就可以富有;可是卻忘記了好好地對待我們的老百姓。」第二天他宴請那些大夫們,請椒舉做上客,於是就停止進攻陽夏。  8. 茅焦諫秦始皇  秦始皇的母親為人不夠嚴謹,私通郎官嫪毐,並封他為長信侯,還替他生了兩個孩子。嫪毐把持國家大事,漸漸地變得更驕縱。有一次,他同侍中左右顯要大臣在一起狂飲,酒醉了在言語上起了衝突,睜大著眼睛氣勢洶洶地說:「我是皇帝的假父,你們這些貧陋的人怎敢同我比高低!」跟他口角的人去告訴嬴政,嬴政非常生氣,嫪毐怕被殺,就乘機作亂,攻咸陽宮。結果失敗了,始皇帝就拿嫪毐四肢加以車裂,並抓到他的兩個弟弟裝進袋中打死,又把皇太后遷往陽宮,下令說:「誰敢在我面前替太后說話,一定要殺他!並且用蒺藜刺他的背脊,把他的四肢取下堆積在城闕下面。」由於直言而被殺的有二十七個人。  齊客茅焦去晉見皇帝說:「齊客茅焦希望勸諫皇帝。」始皇派使者出來問茅焦,是不是替太后說話,茅焦說正是。使者回去告訴始皇,說:「果然是為太后之事來說話。」始皇說你去告訴他,他難道沒有看見城闕下堆積的死人嗎?使者問茅焦,茅焦說:「我聽說天上有二十八星宿,現在已經死了二十七個人。我所以要來,是想湊滿這個數,我並不是怕死的人啊。趕快進去告訴皇帝,我的同鄉因為知道我敢來送死而怕被我連累,都帶著衣物準備跑了。」使者去告訴始皇,始皇非常生氣地說:「這人故意違犯我的禁令,趕快燒大鍋煮他,哪能讓他的屍體堆積在城闕下?趕快把他叫進來!」  始皇按住寶劍坐在那裡,氣得嘴裡直吐白沫,使者把茅焦叫進來,茅焦不肯快走,只一步挨一步地走。使者催促他,茅焦說:「我一走到皇帝前面就要被處死,你難道不能讓我多留戀片刻嗎?」使者非常可憐他。茅焦走到皇帝面前行過禮以後,站起來說:「我聽說,活的人不要怕提死,有國家的人不要怕提亡國;怕死的人未必就能夠生,怕亡國的人未必就能夠存。死生存亡,是一個聖明的人主所急於想要知道的,不知道你是否也想要知道?」始皇問:「這怎麼說?」茅焦答道:「你有狂妄悖逆的行為,你自己不知道吧!」皇帝說:「是哪些?我願意聽聽。」茅焦答道:「你車裂假父,有嫉妒的意思;把兩個弟弟裝在袋子里打死,背著不慈的罪名;把母親送往陽宮,犯了不孝的罪行;用蒺藜把諫臣打死,有桀紂的暴虐。現在天下的人聽到,都人心渙散了不再心向秦國,我是怕秦國亡了你也將遭到危險。所說的話已說完,現在就請你把我處死吧!」於是就解開衣服伏下去等待處死。  始皇就走下殿,左手拉起茅焦,右手指揮左右的人說:「赦免他,先生你先把衣服穿好,現在我願接受你的意見。」於是就立茅焦為仲父,爵位列為上卿。始皇立刻駕上大批車馬,把左邊的位子空出來,自己親迎太后出了陽宮,再送回咸陽。  太后非常高興,就特別準備酒席來款待茅焦,等到喝酒的時候,太后說:「糾正扭曲的事情,讓它再回復到正直;把失敗的事情扭轉為成功,使秦國能夠安定,使我們母子又再相會,這完全都是茅焦君的功勞啊。」  9. 楚莊王納諫  楚莊王建築樓台,石基有千層,土地有百里之廣,民夫要帶全三個月的口糧。大臣來勸諫的有七十二個人都被判了死刑。  有個名叫諸御己的人,在離楚國百里的地方耕田,對與他一同耕田的人說:「我將要去見楚王。」一同耕田的人說:「你以平民的身份去嗎?我聽說,勸諫人主,都是那些空閑無事的人的事。況且冒犯人主還要被處死的;現在你只不過是一名種田的老百姓。」諸御己說:「我和你一同去耕田是比力氣,至於勸諫人主不是比力氣是比智慧了。」就丟下他的農事去見庄王。  庄王對他說:「諸御己來了,你是否將對我有所勸諫呢?」諸御己答道:「人主是以義為先,依法行事。並且我聽說,土經水流過以後,就很平坦;木受繩墨校正過以後,就很挺直;人主接受別人規勸以後,就更加英明。人主建築樓台,石基有千層,土地有百里之廣;老百姓因此遭受災禍,血跡遍染大道之上,可是還沒有一個人敢說話,我又怎敢說真話呢?但是不聰明的我曾聽說虞國不用宮之奇,而虞國後來就被晉國所滅;陳國不聽子家羈的意見,後來被楚國滅亡;曹國不用僖負羈,終被宋國滅亡;萊國不用子猛,就被齊國滅亡;吳國不用伍子胥,後來被越國滅亡;秦國不聽蹇叔的話,而秦國因此遭到危亡;夏桀殺掉關龍逢,而商湯就因此滅了夏桀;紂王殺忠臣比干,而武王因此滅了商紂;周宣王殺杜伯,而周室就因此衰微。以上這三位天子、六個諸侯,都不能尊敬賢人和採納辯士的意見,以至於犧牲了自身的生命,而國家也就隨著被滅亡了。」說完趕快走出去,楚莊王趕緊追上去,說:「你回來!我將聽你的勸諫。以前那些勸諫我的話,並不能夠打動我的心,對我的態度又不恭敬,所以都該處死;現在你勸諫我的那些話,很能打動我的心,對我的態度又很客氣,所以我要聽你的勸諫。」  第二天楚王下命令說:「有誰能夠來勸諫我,我將和他結為兄弟。」於是就停止建築樓台,讓老百姓回去。楚人就作了一首歌謠:「砍柴割草啊!沒有諸御己就沒有楚人了;割草砍柴啊!沒有諸御己就無人敢進諫了!」------------卷九 兼聽則明(3)------------  10. 鮑叔牙進諫  齊桓公對鮑叔牙說:「我想要鑄一個大鐘來刻上我的功績,顯揚我的名聲。我這種行為,會讓我跟堯舜一樣名垂千古嗎?」  鮑叔牙說:「請問你的行為是怎樣?」  桓公說:「以前我用三年的時間去圍譚,攻下以後並不為自己所有,這是仁的表現;我北伐孤竹國,剷除令支就回來,這是武的表現;我發起葵邱會盟,來停止天下的戰爭,這是文的表現;諸侯抱著美玉來朝拜的有九國,我都沒有接受他們的禮物,這是義的表現。這樣看來像周文王、武王的仁義,我都完全具備了,我的行為難道還要讓堯舜一籌嗎?」  鮑叔牙說:「人主坦率,我也要坦率地回答。以前公子糾在高位而不謙讓,是不仁厚的表現;又不聽姜太公的話而入侵魯國,是不義的表現;在盟誓之時,被一劍所屈服,是不夠勇武的表現;侄娣不離開懷抱,也不是文的表現。凡是處處做不好的事,而自己卻還不曉得,縱然上天不懲罰他,別人也一定不會饒恕他;天是高高在上,但卻能探聽到下面的意見。糾正人主過失的這些話,上天一定能聽到。」  桓公說:「我有過錯,幸虧你能記得,這是國家的福分。如果你不告訴我,那我差不多就犯了對不起國家的大罪了。」  11. 十里之諫  楚昭王想要到荊台去遊玩,司馬子綦就走上前勸諫道:「荊台那邊,左邊有洞庭湖,右邊是彭蠡;向南可以望見獵山,向下可以看到方淮。這種快樂使人忘記了老和死,到這裡來遊玩的君王,由於醉心美景,都亡了國。希望你不要去遊玩。」昭王說:「荊台是我的土地,有土地而去遊玩一趟,你又何必不讓我來呢?」一氣之下就去打了他。  於是令尹子西駕著一部四匹馬拉的車,直接來到昭王的殿前面,說:「今天人君要到荊台去玩,我們不能不去看看。」昭王上車就拍子西的背說:「今天到荊台去遊玩,將要和你同樂一番。」車子走了十里,今尹子西拉住馬轡停下來說:「我不敢下車,想談談大道,大王願意聽嗎?」昭王說:「你只管說好了。」令尹子西說:「我聽說,做一個大臣而對他的人主盡忠,名利賞給他再多還嫌不夠;做一個大臣而只管諂諛他的人主,殺了他也嫌罰得太輕;像司馬子綦是位忠愛人主的大臣,像我自己就是一個諂諛的臣子;希望大王把我殺了,抄我的家,優遇司馬子綦。」昭王說:「我能辦得到,一定聽你的。但你光是禁止我去遊玩,對後代那些來遊玩的人,你又怎樣呢?」令尹子西說:「想要禁止後代那些人來遊玩很簡單,希望在大王你百年之後,把陵寢築在荊台;這樣,就再不會有人拿著鐘鼓管弦等樂器到他祖墳上來遊玩吧。」於是昭王把車子駕回,終於不來荊台遊玩,並且命令撤去先前準備的一切。  孔子從魯國聽到了就說:「真好啊!令尹子西在十里之前勸諫昭王,而他的話卻傳於百世之後。」  12. 保申諫荊文王  荊文王帶著獵狗如黃和弓箭,到靈夢來打獵,三個月沒有回去;得到舟之姬這個美女,過了一年還不見上朝。保申就勸諫說:「先王選我為保吉,現在你牽著如黃獵狗,帶著弓箭,到雲夢來打獵,三個月還不回去;等得到舟之姬以後,過了一年還不上朝,王真該鞭笞。」爬過去將要去鞭笞王,王說:「我已不是小孩子了,身為諸侯,希望你改變主意不要鞭笞我。」保申說:「我奉行先王的命令,不敢不這樣做,你如果不接受鞭笞,就是廢棄先王的命令;我寧可得罪你,也不能對不起先王。」王說:「是的。」於是把席子給王,王伏下(禁止)去,保申捆好了五十枝細箭,跪著放到王背上,像這樣做了好幾次,叫王起來。王說:「有鞭笞的名義是一樣的。」便取下了細箭。保申說:「我聽說,君子感到可恥的事情,小人只會感到疼痛;雖然感到可恥,如果不改變,光疼痛又有什麼用處?」保申說完跑出去,想接受流放的刑罰,就向王請罪,王說:「這完全是我的過錯,保申又有什麼罪?」王於是就改變態度聽保申的,並把如黃獵狗殺掉,把弓箭給弄壞,把舟之姬趕走,一心要把荊治理好,兼并了三十個國家。使荊國土地廣大到如此地步,是保申直言勸諫的功勞。  蕭何、王陵聽到了就說:「聖明的人主能繼承祖先的事業,而成就功名的,恐怕只有荊文王吧!所以天下的人到現在還一直讚美,希望英明的人主和忠臣孝子都要以此為榜樣。」  13. 叔向諫晉平公  晉平公派叔向到吳國訪問,吳人把船擦拭乾凈來迎接他,左邊五百人,右邊五百人,有的穿著繡衣豹皮,有的穿著錦衣狐皮的裘。叔向回去告訴晉平公,平公說:「吳國差不多該亡了吧,是船要緊?還是人民要緊?」叔向答道:「你建築馳底的樓台,上面可以指揮士兵,下面可以擺陳鐘鼓,諸侯聽到了你這樣做,也說: 『是台重要,還是人民重要?』所討論的對象不同罷了。」於是平公就停止築台。  14. 桑中女  趙簡子發兵去攻打齊國,說是軍隊裡面有人敢來勸諫,一定處死。其中有一名穿著鎧甲的人叫做公廬,看見簡子就大笑。簡子說:「你為什麼笑?」答道:「我本來就喜歡笑。」簡子說:「你能夠解釋得好就放過你,否則就要處你死刑。」答道:「當採桑的時候,我的鄰居夫婦二人都到桑田去採桑,男的看見桑田中有位婦女,就前去追她,追不到,回來了,他的妻子一怒之下也走了,我是笑這個人太放肆。」簡子說:「現在我進攻人家的國家,又失去自己的國家,是我的放肆。」於是軍隊停止進發,回去了。  15. 景公納諫  齊景公築台,台築成功了,又想鑄鐘。晏子勸諫他道:「人主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來築台,現在又想鑄鐘,向人民徵收重稅,人民感到很痛苦。向人民徵稅,以至於讓人民感到痛苦,而你以此為樂,是不好的現象。」景公於是就取消他的計劃。  16. 晏子殺馬  齊景公有匹馬,養馬的人把它殺了,景公很生氣,拿起戈要親自去打死他。晏子說:「這樣他還不知道犯的什麼罪而被處死,現在讓我代你把他責備一番,讓他知道自己犯的是什麼罪,然後再殺他。」景公說:「好的。」晏子就把戈舉得高高地對養馬人說:「你替我們人主養馬而把馬殺掉,你的罪該死;你讓我們的人主由於一匹馬的緣故,而把養馬的人殺掉,你的罪又該死;你使我們的人主由於一匹馬被殺而殺人,讓四周的諸侯知道了,你的罪更該死。」景公說:「你放了他吧!放了他吧!不要辱沒了我的仁德。」------------卷九 兼聽則明(4)------------  17. 燭雛殺鳥  齊景公喜歡把繩系在箭上射鳥。他派燭雛負責養鳥,但燭雛反把鳥給殺了,景公一氣之下要殺了燭雛。晏子說:「燭雛有罪,讓我先去指責他的罪過,你再去殺他。」景公說:「可以。」於是就把燭雛叫來在景公面前指責他的罪過說:「你替我們人主養鳥,反而把鳥給弄死了,是你第一條罪過;你讓我們人主由於鳥被人弄死而殺人,是你第二條罪過;讓諸侯們聽到了我的人主只重鳥而輕士,是第三條罪過。現在燭雛的罪過已指摘完了,請你殺他吧。」景公說:「停止吧,不要殺他,趕快放他走吧!」  18. 賞賜直言者  齊景公在白天披著頭髮乘著六匹馬,帶著婦人走出宮門,一位受刖刑的人跪在地上打他的馬,反對他說:「你不是我的人主。」景公感到慚愧就不上朝。晏子看到裔敖就問道:「人主為什麼不上朝呢?」答道:「以前人主在白天披髮乘六馬,還帶著婦人走出宮門。今天,一位受刖刑的人跪在地上擊了景公的馬,反對他說: 『你不是我的人主。』景公感到慚愧就回來了,沒有出去,所以不上朝。」  晏子晉見景公,景公說:「以前我有罪,披髮乘六馬帶著婦人走出宮門,一位受刖刑的人跪在地上打我的馬,並對我說:『你不是我的人主。』我接受天子和大夫的賞賜、信賴,能夠領導老百姓來守住祖先的江山,現在反被受刖刑的人來侮辱,並侮辱到我的國家,我還可以領導諸侯嗎?」  晏子答道:「人主不必擔心,我聽說,在下位的人如不敢說真話,在上位的君王就要受蒙蔽,老百姓將要有很多話不敢說。現在你的行為有失檢點,而受了刖刑的人反而能對你說真話,這是你的福氣,所以我特別來向你慶賀,請你獎賞他吧,以表示你是好善的!對他尊敬吧,以表示你是能接受勸諫的人!」  景公笑笑說:「這樣可以嗎?」晏子說:「可以。」於是叫受刖刑的人在他行為有失檢點時多加勸諫他,在無事時常來朝見他。  19. 賢君有益友  齊景公到晏子家裡去喝酒。前行的人到晏子家門口報告說:「人主來到。」晏子穿著禮服站在門前說:「諸侯沒有什麼事吧?國家也沒有什麼事吧?為什麼人主在夜晚來到我家?」景公說:「美味的酒,好聽的音樂,願意和你一同享受。」晏子答道:「替你鋪卧席、擺祭器都有人,我不敢參與。」景公說:「到司馬穰苴的家去。」  前行的人又到司馬穰苴的家門口報告說:「人主來到。」司馬穰苴穿戴盔甲,拿著戟,站在門口說:「諸侯之間沒有戰事吧?大臣也沒有反叛的吧?為什麼人主卻在夜晚來到我家?」景公說:「美味的酒,好聽的音樂,願意和你共同享樂。」答道:「替你鋪卧席、擺祭器都有人,我不敢參與。」景公說:「再到梁丘據的家去吧!」  前行的人又到梁丘據家門口報告說:「人主來到。」梁丘據左手拿著瑟,右手提著竽,邊走邊唱而來,景公說:「今天晚上我喝酒多麼快樂啊!可是如果沒有晏子、司馬穰苴兩個人怎能治好我的國家呢!沒有梁丘據這樣的大臣又怎能讓我感到快樂呢!」  君子說:「英明的人主都有益友,沒有苟且享樂的大臣。景公因為有了不貪圖享樂的大臣,才能跟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作樂,才能不使國家危亡。」  20. 夫差之死  吳國採用伍子胥、孫武的計謀,西邊攻破了強大的楚國,北邊威震齊國和晉國,南邊討伐越國。越王勾踐出兵迎戰,把吳國打敗於姑蘇城,打傷了闔閭的手指。軍隊退回去以後,闔閭對太子夫差說:「你能忘記了勾踐殺你父親這回事嗎?」夫差答道:「不敢忘記。」這天晚上闔閭死了,夫差被立為吳王,任用伯嚭做宰相,實施軍事訓練。三年之後,吳國攻伐越國,在夫湫把越國打敗。越王勾踐就帶兵五千人棲息在會稽山上,派大夫文種帶了很多錢送給吳國太宰伯嚭來請和,願意以臣妾的身份伺候吳國。吳王將要同意,伍子胥勸諫道:「越王為人肯吃苦,現在大王不消滅他,將來一定要後悔。」吳王不聽他的話,卻採用太宰伯嚭的意見與越王謀求和平。此後五年,吳王聽說齊景公死了,大臣們相互爭寵幸,剛立的人主又懦弱,於是率領軍隊去北伐齊國。子胥勸諫道:「這樣不可以。勾踐卧薪嘗膽,安慰喪家,探望病人,並且又能用人,這個人一天不死,吳國的禍患就一天不能解除;現在越國好像是心腹的大病,齊國僅像疥瘡一樣,而王不先去消滅越國,反而先去攻伐齊國,這不是錯誤的嗎?」吳王不聽他的話,還是先去攻伐齊國,在艾陵把齊國軍隊打個慘敗,於是就同鄒國和魯國的人主相會,會罷回來,更加不重視子胥的話。  四年之後,吳國又將要去北伐齊國,越王勾踐採用子貢的謀略,就率領他的軍隊去幫助吳國,把寶物送給太宰伯嚭,而太宰伯嚭既然多次接受越國的賄賂,也就更加愛護越國,相信越國,不分晝夜在吳王面前替越國講話,吳王就相信太宰伯嚭的計謀。伍子胥勸諫道:「越國,是我們的大患,現在卻相信那些騙人而沒有根據的話去貪求齊國,就好像是一塊石田,一點用處也沒有。《盤庚》說:『古人有違法不恭的人,就要把他們消滅乾淨,不讓他們的後代甚至種族在這個國家延續下去。』這是商朝所以興起的原因,希望你放棄齊國,而先去攻越國,否則的話,將來後悔就來不及了。」吳王不理睬,仍然派子胥到齊國去。子胥對他的兒子說: 「我勸諫人主,人主不用我,我今天就可以看到吳國的滅亡!你和吳國一同滅亡不值得,也不必再有什麼作為了。」於是就把他的孩子託付給齊國鮑氏看管,而自己回去報效吳王。  太宰伯嚭和子胥之間有怨恨,因此就進讒言:「子胥為人,個性刻薄,怨恨而猜疑心強,是他的缺點。前些時大王想去攻伐齊國,子胥認為不可,大王最終還是攻伐了,而且建立了大功。子胥計謀不被採用,他就產生了怨恨。現在王又去攻伐齊國,子胥專橫剛愎,極力勸諫,毀謗當權的人,把吳國的失敗,僥倖算是自己計謀的成功。現在王決定親征,集中全國的力量來攻伐齊國,而子胥的勸諫不被採納,就假裝自己有病不去,大王不能不防備,這種禍亂很容易發生。我已派人暗中監視他,他到齊國去,原來是把他的孩子託付給鮑姓人家。一個大臣,在國內不得意,在國外常和諸侯來往,他自認為是先王的謀臣,現在不被重用,心裡常常感到很不快樂,希望王對此早作打算。」吳王說:「沒有你這些話,我還不知道。」於是就派一個使者把屬鏤劍送給子胥,說:「你用這把劍自殺。」子胥說:「唉!讒臣伯嚭作亂,王卻反而要我自殺。我幫助你的父親建立霸業,又幫助你立為太子,你們家裡那些兄弟都要爭當太子,我曾經在先王面前誓死力爭,差一點你立不了太子。你既立為太子,想把吳國土地分些給我,我卻不敢接受,可是你又怎麼聽讒臣的話來謀殺長輩!」於是就交待舍人說:「將來在我的墳墓上一定要栽種梓樹,要讓它成材。而同時把我的眼珠挖下來掛在吳國城東門上,我要看著越國士兵來滅吳國。」於是自殺。  吳王聽到非常生氣,就把子胥的屍體裝進馬皮做的袋裡,投進江中。吳國人同情他,就在江邊建一座祠堂,取名叫胥山。十多年後,越國襲擊吳國,吳王倉促應戰,失敗了,派大臣去和越國謀和,越國不答應。吳王在快死的時候說:「我因為不採納伍子胥的話才弄到這樣下場;假如死者沒有靈魂就算了,如果有靈魂的話,我有什麼面目去見子胥呢?」於是就用棉絮蓋住自己的臉,自殺了。------------卷九 兼聽則明(5)------------  21. 忠臣之言,不可不察  齊簡公有位臣子叫諸御鞅,勸諫簡公道:「田常和宰予,這兩個人彼此互相憎恨,我怕他們將要互相攻擊;互相攻擊會引起叛亂,危害君王,是不可以的。希望君王在兩人中去掉一個。」簡公說:「這不是一個君子應該議論的。」後來沒有過多久,田常果然在朝庭上攻擊宰予,又要謀害簡公。簡公嘆息說:「我由於不聽信諸御鞅的話才會遭到這樣的禍患。所以一個忠臣講的話,是不能不認真考慮的。」  22. 君子計而後行  魯襄公去朝拜荊康王。當走到淮水的時候,聽到荊康王去世,襄公想回去,叔仲昭伯就說:「你去朝荊,是怕他的威力;現在荊康王雖去世了,但他的威並沒有失去,你為什麼要回去呢?」  大夫們也都想回去,子服景伯又說:「你們去朝荊,為的是國家的利益,所以才不怕勞苦,不遠千里地來到此地,服從於荊,是怕它的威啊!一個講求義氣的人,對人家的喜事應該要慶賀,對人家的喪事也該弔唁一番啊!何況是既害怕他而又不敢不去的荊國呢!怕人家的威才去,聽到人家的喪事就不去,誰也不能說這不是輕侮人家。羋姓是嗣王,太子又大了,執政的也沒有換,侍奉人主的人擔任政務,求問誰是侮辱了他的國家的人,以鞏固嗣君,告誡後人,如果我們不去弔唁,這種怨仇太大。以此來和小國交戰,誰還能阻止呢?假如聽從君意,中途折返而使魯國將來受害,不如違背君意,以避過災難。況且君子做事先計劃好了再去做,你們這幾位都計劃好了嗎?有駕御楚國的方法,有防守自己國家的準備就好;如果沒有的話,還是去好。」於是就繼續前進。  23. 吳王之死  孝景皇帝的時候,吳濞造反。梁孝王的中郎枚乘聽到了就寫了一封信勸諫他,這封信說:「君王的外臣乘聽說品德完備的人,功名顯赫;品德不全的人,身敗名裂。舜沒有一點土地,結果有了整個天下;禹沒有十戶人家,結果能使諸侯都歸順他。商湯和周武王的土地也不過百里,對上不斷絕日、月、星的光明,對下不傷害老百姓的心;因為他有王術啊!所以父子之情是發自天性,忠臣不逃避誅戮還要規勸君王,所以才能把功勛事業流傳到後代去。我實在很希望拿出我的赤忱來為你效忠,恐怕大王你不能用我。我真希望大王你稍微對我的話表示一點同情的意思。  「用一根細線繫上千萬斤重的東西,上端掛到最高的地方,下端垂到不知底的深淵,雖是最笨的人,尚且還知道可憐它快要斷絕。馬已經感到駭異,而再加驚嚇它;系東西的線快要斷了,而再加重它的壓力。在最高的那一頭線斷了,難以再銜接;下端的線斷了墜入深淵,也難以再把它拿出。拿出和拿不出之間,只差一點點啊!如果真能採納臣乘的話,一下就把它拿出來,如一定要照你自己的意思去做,那危險的就好像把蛋一個個壘起來一樣,困難的程度就好像上青天一樣;如能改變你自己的做法,也跟翻轉手掌那樣容易,並像泰山那樣的安穩。現在你想獲得最高的壽命,享盡無窮的樂趣,保住萬乘之國的聲勢,不超過反轉手掌那樣的容易。以居住得像太山上那樣安穩,而想要踏上像危卵一樣的危險,走上天的難路,這是我所感到最困惑的。  「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厭惡自己的行跡,於是倒退著走,可這樣沒有用處。他不曉得在遮陰處停下來,影子自然沒有了,形跡也看不到了。想要別人聽不到,還不如不說;想要別人不知道,還不如不做。想要水冷卻,叫一個人去燒火,一百個人去扇冷它,也無濟於事;不如把薪抽走,把火熄掉。不把鍋底下的柴火斷絕,卻想在鍋面上把水扇冷,這就好像是抱著一捆柴火去救火一樣。養由基是楚國一位會射箭的人,離開楊樹葉一百步,射一箭,中一箭,楊樹葉越小,而越射得中,可以說是會射箭的人了。但只不過是在百步之間罷了,百步之外就跟我這不會用弓箭的沒什麼不同了。福有根基,禍有來源,接受它的根基,斷絕它的來源,禍還從哪裡來呢?泰山上的水滴,可以把石頭滴穿;繩子不停地拉來拉去,可以把木頭鋸斷。水,不是鑽石頭的鑽子,繩再盡職盡責也不是鋸木頭的鋸子,是因為日積月累的結果。不管什麼東西一銖一銖去稱它,到一石的時候,一定多得很多,一寸一寸地去量它,到一丈的時候,一定超過很多;用石去稱它的重量,用丈去量它的長短,畢竟少有差錯。一棵十圍的大木,由小芽開始,可以把它弄斷,可以把它拔起,當它還沒有生,當它還沒有成形的時候;一塊磨石隨時去磨它,雖然看不出它的損耗,終究是磨完了;栽種一棵樹,雖然看不出它的增長,終究是長大了。多注重修養品德,雖然看不出它的好處,終究有用得著的時候;行惡做壞事,背棄理義,雖然看不出它的罪惡,終究有敗亡的一天。我非常希望大王你仔細考慮,然後再去做,這是歷代帝王不變的法則。」  吳王不聽信他的話,終於死在丹徒。  24. 龍與魚  吳王想跟從老百姓一起喝酒,伍子胥勸諫道:「不可以。以前白龍游到清爽寒涼的深淵變化成魚,漁夫豫且射中了它的眼睛。白龍跑到天帝那裡去報告,天帝說:『在那個時候,你是什麼形狀呢?』白龍答道:『我游到清爽寒涼的深淵裡變了條魚。』天帝說:『魚本來就是要被人射殺的;如果是這樣,那麼豫且還有什麼罪呢?』那白龍,本是天帝所畜養的,豫且是宋國的漁夫,白龍不化做魚,豫且就不會去射殺他。現在你拋開帝位而跟老百姓在一塊兒喝酒,我擔憂你將有像白龍一樣的憂患。」吳王聽了就停止了。  25. 良藥苦於口  孔子說:「好的葯雖苦得難以進口,但卻能治病;耿直的話聽起來不順耳,但卻對行為有幫助。所以周武王因為有直言不諱的臣子,國家才會昌盛;商紂王因為大家都靜默不敢說話,所以才會亡國;人主沒有直言不諱的大臣,父親沒有直言不諱的兒子,哥哥沒有直言不諱的弟弟,丈夫沒有直言不諱的妻子,士人沒有直言不諱的朋友,他們的失敗馬上就會來到。所以說人主有失誤的地方,大臣要去匡正他;父親有失誤的地方,兒子要去婉勸他;哥哥有不對的地方,弟弟要去告訴他;丈夫有不對的地方,妻子要提醒他;士人有不對的地方,朋友要糾正他。所以才不會有亡國家,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兄不像兄,弟不像弟,夫不像夫,妻不像妻,朋友不像朋友的事情發生。」  26. 泰山之高非一石也  晏子問景公道:「你在朝廷上很威嚴嗎?」景公說:「在朝廷上很威嚴,這對國家有什麼害處嗎?」晏子答道:「在朝廷上很威嚴,在下位的臣子就不敢講話;在下位的人不敢講話,那皇上你就有很多事情聽不到了。在下位的人不敢說話就叫做喑啞;在上位的人聽不到消息就叫做聾子。聾啞不是對國家有害是什麼?聚集一粒粒細小的菽粟,可以堆滿倉庫;集合一根根細長的緯線,可以織成幃幕。高大的泰山不是一塊石頭堆積成的,先由低的慢慢越堆越高。至於治理國家,也不是用一個人的話,而是要接受採用很多人的意見,哪有拒絕人家,而不讓別人講話的?」
推薦閱讀:

《天玉經》原文全卷【唐】楊筠松
陳益峰:《葬經翼》穴病篇原文及白話
錦瑟原文、翻譯及賞析
《老子》原文(繁體)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原文、注釋與對照翻譯(3)

TAG:西漢 | 權謀 | 劉向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