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出離輪迴
(2010-05-10 06:49:29)
轉載
標籤: 決心 出離 輪迴 頂果欽哲 仁波切 雜談 | 分類: 慈航普度 |
往事何用所行輪迴因,
觀見所作了無意趣理,
為此放下諸事甚好矣,
舍除一切行為誦嘛呢。
唯有佛才能數得清你已在無始輪迴中受生多少次,也唯有佛能說輪迴從何時開始。《正法念處經》說,若你能將過去生中曾為昆蟲時的身體堆積在一起,將會堆得比須彌山還高;若你能收集所有過去因悲傷所流下的淚水,其形成的海將會大過世上的任何海洋。在過去無數的累世中所做的一切只會延續你的痛苦,而不曾帶領你更趨近解脫一步。為什麼呢?因為至今你的所有行為若不是有害的,起碼也是徒勞的。
所有生物都不斷地忙碌著。人們總是忙著和其他人競爭、購物、販售、製造、破壞。鳥類總是忙著築巢、孵蛋、餵養雛鳥;蜜蜂總是忙於采蜜、釀蜜。而其他動物也總是忙著進食、狩獵、警戒、養育下一代。你做的愈多,必須承擔的愈多、倍增的艱困也愈多——到頭來,你一切辛勞困苦的結果,也不會比你用指頭在水上作畫長久。當你承認這些無意義行為的挫折和徒勞時,就會清楚唯有修習佛法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事。
言
言語何用所說皆廢話,
觀見閑扯引致散亂理,
為此安住無言甚好矣,
徹底斷除言談誦嘛呢。
當人們聚在一起談話時,內容大多言不及義。他們的對話主要起於貪愛和反感,只會增強煩惱。這些毫無意義的談話會擾亂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念頭如風中的紙旗飄蕩不已。
諺語說:『嘴是罪惡之門。』綺語、謊言、惡口、饒舌都會導致無盡的干擾和內在的不平,即使是伶牙俐齒與滔滔辯才也往往只會使我們浪費時間,引起麻煩。這就是為什麼在密咒乘中說:用一個月時間持咒並且禁語,比花上一整年時間持咒但仍摻雜日常談話更有助益。一如前者般正確修行,沒有其他任何談話的侵擾,持誦的咒語可以保有其全部力量,最後能通達超越語言文字之現見實相,因為嘛呢咒是不落言詮實相的自然共鳴。如果你藉禁語來排除日常生活中無止盡的閑聊,且只念誦六字大明咒,你的修行將進步神速。
忙
忙碌何用往返疲憊因,
觀見遊盪遠離佛法理,
為此寬心坦住甚好矣,
安坐閑適悠然誦嘛呢。
東奔西跑只會使我們無來由地筋疲力盡。我們總是衝出去看外面發生了什麼事,而捲入外界的種種事端之中。但這些時間實在可以好好用來反觀內心,注意念頭的變動。調伏心念就夠你忙的了。
至今你還在徘徊,迷失於輪迴的六道之中,除了痛苦,所剩無幾。因為造業和歷經苦果,使你愈來愈遠離佛法。現在如果能在一個寂靜的地方獨自禪修不是更好嗎?憶念殊勝上師,禪修殊勝法教,直到佛法的真義洋溢心中,是使你這稀有珍貴人身獲得真正價值的唯一方法。若你能這麼做,縱使時間很短,也是莫大的加持。
食
所食何用飲食排泄因,
觀見食慾永不厭足理,
為此禪悅為食甚好矣,
捨棄一切飲食誦嘛呢。
無論我們吃什麼,不管多美味或多難吃,到最後都會變成排泄物,那為何還要如此在意呢?最好將這些食物想成一種供養,由此累積功德而不會加深執著。
當你吃的時候,觀想你的飲食是純凈的甘露,先供養三寶。然後再想像諸佛將你獻供的食物賜還,把它當成一種加持來食用。結束用餐時,觀想自身是觀世音菩薩,將你剛才所吃的食物轉成甘露,從你的雙手及全身流出,消除餓鬼道所有眾生的饑渴。如此一來,日常的飲食行為就可成為一種累積功德的方法。將佛法融入所有的行為中,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部分都可做為修行,將可豐富我們對法的了解。
為什麼渴求豪華大餐呢?想要滿足你的渴求,無異於喝鹽水般,愈喝愈渴。看看人們花了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只為貪圖美味的一餐。與其如此,滿足於疏食和止觀禪定——三摩地的禪悅甘露,將帶來更深的滿足,驅除所有的障礙。了知真味的根源,持誦六字大明咒。
思
所思何用思慮妄念因,
觀見心愿欲成未果理,
今生心思毋縱甚好矣,
徹底斷絕思量誦嘛呢。
不要延伸過去之念或迎接未來之念,住在當下的明覺中,否則妄念的連續是永無止境的。如同智慧尊貴的賈瑟?托美所說的:『所有這些所謂的悲喜,就像水上圖畫般,何需追逐它們呢?若你非要思索事情不可,那就思惟聚者必散,或者必滅吧。』
對不可測未來所做的徒勞計劃,可用名月之父的故事來說明:
某晚,農夫在睡覺前,把一大袋剛收割的大麥弔掛在床上的橫樑上。他在床墊上躺直,雙手放在頭後,看著那袋大麥心想:『我一定可以把這袋大麥賣出一大筆錢,用這筆錢我就能夠結個好姻緣,娶到一位良善漂亮的女人??????。等我結了婚,我就會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呀!讓我想想,我該叫他什麼呢?』他瞥見窗外明亮的滿月,忽然有了一個主意,『我知道了,我應該叫他名月??????。』但就在此時,一支老鼠把綁吊袋子的繩子咬斷了,沉重的袋子掉到農夫身上,了結了他的一生和計劃。
不要讓你的心迷失在臆測中。徹底放下此生俗務的一切計劃,並牢記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每一刻修行佛法,是多麼珍貴的機會。將你的每個念頭都轉向觀世音菩薩。與其屈服在妄念的淫威之下,不如在心中充滿對所有眾生的愛與慈悲;與其無謂地讓自己在試圖完成所有世俗目標中筋疲力盡,不如安住在甚深禪定所得的平等舍中。
如是修行,即便短若一小時,都能有效地對治煩惱障,也必能使你在修行道上一路前進。因此斬斷一切希望、計劃和預期,它們只會擾亂心。請持誦六字大明咒。
財
資產何用貪執財富心,
觀見撒手之時迅速理,
為此斷卻財執甚好矣,
捨棄辛勤積蓄誦嘛呢。
財物就像任何物質,註定遲早會消失。財富引起無盡憂慮和各種惡行。俗語說:『富裕增長的同時,苦痛同樣增長。』你可以花費一生積蓄錢財,直到和財神一樣富有,但很快死亡就會奪走一切。想想多少當權統治者和富裕王朝是被陰謀、悲劇、動亂、戰爭和其他招致的苦難所擊倒。
看到所有人將珍貴的珠寶視若石頭,短暫把玩後即丟棄,不令人痛心嗎?而更令人難過的是,看到有寶貴機緣修行佛法的人,卻將生命浪費在追求無謂的目標上。若不將此人身用在真正的目標上,就好比將金瓶拿來裝屎盛尿一般。
不要浪費或誤用這珍貴的機緣。不要將時間閑耗在積聚根本不需要的事物上。把時間用在精神修持的功德累積上會好許多。
即使只念少許的嘛呢咒或做片刻的修行,都會讓你獲取更多覺者的心要寶藏。了知世間財富不能帶給我們今生或來生的真正利益,以精進、虔誠和喜悅之心持誦六字大明咒。
睡
所睡何用睡眠僅愚痴,
觀見光陰盡耗怠惰理,
為此全心精進甚好矣,
日夜斷除放逸誦嘛呢。
到了七十歲時,你會花掉七十乘以三百六十五個夜晚的時間,或超過二十年以上的光陰,像具死屍般地沉睡。一般的睡眠不但對佛法的修行沒有絲毫助益,還會增長無明的業習,直到過度的怠惰使我們再度投生輪迴的下三道。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捨棄懶惰,集中精力,一心一意修行佛法。
而運用法門將尋常的睡眠轉成修行也是很重要的,能使你在修行道上更為進步。晚上睡覺前,反省今天做了些什麼,懺悔任何不好的行為,並下定決心絕不再犯;然後憶念今天所做的善行,將白天可能積聚的一切功德迴向所有眾生,願他們快速解脫。再采『獅子卧』,即右側斜卧,右手置於右頰下,左臂安放在左側上。這是佛陀入涅磐的姿勢。接下來,觀想觀世音菩薩如拇指般大小,坐在你心間紅色四瓣蓮花上放出光芒,充滿全身、房間,漸漸地播散至整個宇宙,萬物都融入這一大片燦爛光陰中。保持這樣的觀想入睡。
若你能以此修行方法來利用睡眠,白天的修行與夜晚的修行就能相融不斷。以此類推,你可利用方便法門,轉白天的一切活動為修行,座下就能不斷融入座上的修行,彼此增長,使你進步神速。日夜精進,持誦六字大明咒。
修行的迫切
無瑕無瑕閑坐無瑕矣!
一旦死亡驟至將何為?
為此即修佛法甚好矣,
當下即刻趕緊誦嘛呢。
你能確定死亡必至,但你卻無法確知何時、何處或如何——甚至有可能就在今天。即使在世上最強大的武力之前,死亡也不受影響;面對最動人心弦的哀求,亦無動於衷;連面對最動人的美色,也毫無反應;甚至面對最誇張的賄賂,也不受誘惑。總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拖延死亡,一刻也不行。當你的時辰到了,只有一件事對你有用:就是你曾做過的佛法修持。永遠要牢記死亡。如噶當派大師所說的:『思惟死亡,會先使心轉向佛法,再激勵你努力修行,最後讓你了悟死亡即法身。』
但死亡的當刻並不是開始修行的時機。現在正是時候——你的心無憂無慮,你的身體遠離病痛。現在就開始修行,就算死亡不測地撞上來,你也已經準備就緒,毋須後悔或害怕。
不要忘了,生命迅速消逝,恰如夏日的閃電或手的一揮。現在你有學佛的機會,不要浪費一丁點的時間在其他事情上,用所有的精力來持誦六字大明咒。
年月日時如何來度計,
觀見當下剎那變化理,
剎那消逝步步近死期;
就在當下現時誦嘛呢。
沒有任何東西能持續不變,每件事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春天裡種子發芽;到了夏天芽長成莖葉並開花;秋天麥谷成熟,可以收割;到了冬天,大地又開始準備接受下一年的農作。就像一個月分里有月圓月缺;就像一天之中有日升日落,每件事情都在不停地變化。正午,我們可能看到上千人在市集歡唱舞蹈,到了黃昏,整個場子一片空曠死寂;同時,這些狂歡作樂的人又向死亡滑近了數小時。
就像每一件事總是無情地趨向最後的毀滅,你的生命也像一盞燃燒的油燈,很快就會耗盡。如果你以為可以先完成所有的工作,等退休後再拿下半輩子來修行佛法,這是很愚蠢的。你確定能活那麼久嗎?難道死亡不會找上年輕人,就像找上老人一樣?因此不論你此刻在做什麼,牢記死亡,使心專註於佛法之上。以這種方式持誦六字大明咒。
生命猶如落日漸西沉,
死亡逼近仿若暮影牽。
為此餘生短逝如夕影;
無有聞暇虛度誦嘛呢。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會死亡。不論多高明的醫師都不能阻止死亡。死亡無情地向你迫近,就像日落西山的暮影,將萬物沒入黑暗。佛陀曾如此形容,說到神速,有個人可同時抓住由四位弓箭好手射向四方的四支箭,但死亡來臨的速度比他更快。
有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試著搬動一塊巨石的壯漢。佛陀只輕輕地用腳一觸,整塊大岩石就彈向空中,裂成碎片。這些人十分驚訝,便問佛陀如何得到如此神力。佛陀答說,那是因為他的福德資糧之故。他們又問,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強?『有的,』佛陀說道:『死亡。由於死亡,我將失去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軀體。』佛陀總是開示,思惟死亡和無常是激勵佛法修行的最好辦法。
調伏心
六字大明咒雖完善法,
念誦閑聊旁騖不得果;
念誦執著數量不得法。
專一觀照心念誦嘛呢。
六字大明咒具有對治所有煩惱、帶來不可思議利益的力量,但如果你不能正確專註地持誦,它就無法完全發揮運用。如果你在念誦時,常被身體的感覺、觀看其他事物、和他人閑扯或妄想等事情干擾,咒語的力量就會如同一塊沾滿灰塵的金子,其光澤永遠不會被察覺。即使你能在指間將念珠撥轉地飛快,但這般虛有其表的修行又有什麼用呢?重點並不只是不計代價地累計大量的念誦次數,也是為了對修行及其目的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為了得到念誦嘛呢咒的完全成果,保持身體的正確姿勢而不隨意晃動;禁語並只持誦六字大明咒,不說任何一句話;把心專註於觀想上,不要被過去的記憶或未來的計劃所干擾,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發願仿效米勒日巴尊者,舍離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繁忙事務和無謂干擾,從心裡驅除怠惰和煩惱,全力投入佛法的修行。如果你能如此修行,無疑地你的心續將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
一再檢視覺察自心念,
舉凡所作皆入清凈道。
成百教誡所集此精華;
總匯此一訣竅誦嘛呢。
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如果你能調伏心便能調伏身和語,你自己和別人的痛苦將得到止息。如果你讓心中充滿煩惱,不管你身體所行、口裡所說的是多麼完美,仍離修行之道很遙遠。
透過持續覺察一切思想和行為,可掌握自心。時時反觀己心,一旦有惡念生起,便趕緊用適當的方法來對治;當善念生起時,將此善念的功德迴向給所有眾生,願所有眾生都能達到究竟證悟,藉此來增長善念。在修行止、觀時,住於這持續的正念中,最後即使身處在日常生活的紛擾當中,也能保持智慧的認知。因此正念是治療輪迴一切苦惱的基礎。
佛法的修行可帶你到不論在座上或座下,都住於相同覺性的境地。這是一切開示的精髓,少了它,不論你念誦了多少咒語或祈請文,做了成千上萬的大禮拜或繞塔,只要你的心仍受到干擾,則絲毫無助於你去除煩惱障。永遠別忘記這最重要的一點,持誦六字大明咒。
【結頌】
首篇所說厭離末法行,
此言吾作自我訓誡矣。
吾心深處直感此悲歡;
謹獻予汝望能同悲感。
在此法教的第一篇中指出,末法時期的人們受到行為和煩惱左右而墮落的程度,顯示世俗生活的毫無意義,並描述人們為了追求快樂所引致的毀滅性後果。根據佛陀初轉法輪的教授,如果你清楚了知輪迴布滿了痛苦,那麼出離輪迴的決心就會在心中屹立不搖,成為修行佛法的基石。為了使人們轉心為法,巴楚仁波切表達了他對輪迴所感受到的種種哀傷與厭倦。
非此,崇高見修汝具信,
智融出世入世二事業,
自他所欲善巧迎刃解,
若汝皆具容我致歉之。
巴楚仁波切譴責黑暗時期人們混亂和虛矯的行為,不是出於憎恨,而是為了發露和糾正己過。他也希望藉著表白來鼓勵他人,從這時代的妄念中覺醒,並了悟佛法才是唯一解脫之路。
因此,第一篇背後的用意是要我們轉迷惑之心向法。但巴楚仁波切隨後也補充道,如果讀者已超越了我們這個扭曲的時代,得到對佛經和密續中見、修、行的具足信心和成就,心裡總是存著利他的勝念,並成功地將佛法的精華融入世間俗事中,那麼巴楚仁波切要為他冒昧提出這些無關建言致歉。
次言確立根本見修道,
雖則修證經驗吾闕如——
傳承遍智父子寶上師,
教言澤被所知即宣說。
小乘、大乘、金剛乘所有法教的根本架構都在解釋見、修、行。巴楚仁波切謙虛地否認他對這三者有任何內證。實際上,他已經徹底修習、融會了龍欽巴尊者和吉美林巴尊者的大圓滿『父子』傳承。他已經達到完全證悟,並帶給眾生不可思議的利益。在這個論偈中,他無誤地陳述了佛法修道的要點:如何認清妄念,擺脫它的控制,最後轉妄為智。
末言厭離促請修持法,
此說未解語義遺漏失,
然合諸佛菩薩所言教,
付諸實修必得大恩惠。
思惟輪迴無盡的苦楚,將使你對這麼多的苦感到悲傷和厭惡。這種感受將發展為想要從中完全解脫的強烈慾望。決心捨棄輪迴會引導你得到這樣的結論:你能為己、為他人所做的最好之事,就是修持佛法。你可能已經立下了諸多目標,但現在為了自己好,你必須決定哪一樣才是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如果你將佛法視為最重要之事,將會明白修行佛法是不能延擱、稍候再做的。世上有多少人會在下一個鐘頭死去?你能確定自己不會是其中之一嗎?在任何情形下,可以確定的是,不論你能活多久,浪費時間是不會從中得到任何東西的。
此論前中後篇皆善言,
白岩勝利峰之成就穴,
往昔老友懇請難辭卻,
五毒灼盛阿布沙波撰。
在一位弟子不斷祈請之下,巴楚仁波切在札卡策佳寫下此頌。扎卡策佳是位於東藏康區白岩勝利峰的一處洞穴,離西藏和中國古邊界的康定不遠。在這個有著高聳白皚峭壁的美麗地方,有很多天然洞穴,巴楚仁波切和五個弟子在此閉關。他也在這裡給了許多教授,此頌即是其一,是他禪定證量的結晶。
阿布?沙波是巴楚仁波切廣為人知的名字。在東藏俚語里,『阿布』是一個尊稱。根據文字書寫的傳統,阿布也可詮釋為『阿』和『布』兩個字的組合。『阿』象徵無生的空性,而『布』意指『兒子』,表示巴楚仁波切對所有眾生的愛,宛如對親生孩子一樣。因為他對一切眾生的偉大慈心和悲心,他也常被稱做『仁慈的阿布』。
巴楚仁波切則說自己是阿布?沙波,以謔稱阿布這個尊稱。『沙波』的意思是某人穿著破舊衣裳——大多時候他的確如此。事實上,巴楚仁波切可說是一個已經完全把妄念這塊布撕成碎片的人,不再把主、客體當做實存之物。誠如當時的成就者,也是巴楚仁波切弟子的堪布賢嘎所形容的:『巴楚仁波切已用智慧火焚盡五毒了。』
功德迴向
吾言一再絮叨又何如?
涵義精深無誤引善德;
汝與我等三界眾生俱——
迴向所願如法皆成就!善哉!
巴楚仁波切為自己絮絮叨叨這未經修飾的論頌而致歉,好似彈著一把破舊老琴般咿呀不成調。但仁波切仍堅持下去,是因為他的語意皆忠於佛陀的法教,沒有任何錯誤。因此他講述的內容值得諦聽,值得學習和付諸實修。前面詳述的三部分若具有任何功德的話,仁波切願將此功德迴向一切眾生,願眾生能遵循菩薩道而證得觀世音菩薩的殊勝境界。
推薦閱讀:
※4種狀況最容易導致女人下決心離婚
※堅定依法治國的信心和決心
※有關心態的傷感說說:我們的行為取決於我們的決心
※別驚訝,這是男人決心娶你的徵兆!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黑在美國」,沒有吃苦的決心千萬別選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