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和新四大發明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這四項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你會奇怪,為什麼是這四項?新四大發明又是怎麼來的?如何被定義的?

其實,這本來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針對「一帶一路」沿線20國的部分留學生,做的一次隨機的街頭採訪,採訪的問題是,有什麼生活方式是中國有,你的國家沒有,你最想帶回國的?意見相對集中的四樣東西,即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就被說成了「新四大發明」。

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拍攝的街采短片

在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召開前夕,隨著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對這次街採的報道,「新四大發明」變成了某種流行的、結論性的說法。這一概念通俗易懂,有話題性,有傳播性,很快就被廣泛使用了。不過官媒關注的是「塑造中國創新形象」,但對概念是不是經得起推敲,則顯得漠不關心。

首先,這並不是一次嚴謹、科學的調查,也不是一次規範的、有代表性的票選。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做的這次街采,是為了配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召開,更側重趣味性、隨意性,而非調查的科學性、準確性、代表性。從樣本數量上看,根據記者的報道,接受採訪的留學生只有「幾十個人」。這幾十個人作為短片特別感謝的對象,出現在片尾的鳴謝名單里,我數了數這份名單上列出的人名,總共23人。23名外國留學生的個人喜好,成了新四大發明定義的來源,甚至引發了一些媒體和企業的高潮,這事就變得有點搞笑了。

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拍攝的街采短片的鳴謝名單

其次,高鐵、網購、乃至在線支付,中國確實幹得不錯,但歸根結底這些都不是中國的發明。在街采短片中,留學生也只是做了個帶點玩笑性質的類比而已,卻被很多媒體當成一個正式概念來使用,有人甚至從中看到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嶄新高度」,我只能讚歎:視力真好。

其實,中國的老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也同樣是來自外國人的概括。西方人很早就認為,中國的三大發明,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改變了歐洲文明乃至世界的面貌。後來,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四大發明概念首次形成。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剛經(868年),現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於大英圖書館

再後來,另一位漢學家,「中國人民的偉大朋友」,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李約瑟,對中國四大發明更是極力讚美和強調,他的看法獲得了中國的極大認同,四大發明概念由此正式進入中國的教科書。因此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傑出成就,是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

拋開圍繞四大發明的各種爭議不談,我一直沒太明白的是,這四項改變了世界的發明,每一項都很了不起,可是為什麼有一些卻沒能改變中國人民的福祉和國家的命運?比如指南針,在它的故土大多數時候它只是一種占卜和風水的器具;比如火藥,在它的故土大多數時候它只是用來驅魔和營造節日氣氛的。印刷術的發明國,靠西方的印刷機才最終將雕版印刷這門上千年歷史的古老技藝送入博物館;火藥的發明國,被4000個英國人用洋槍洋炮轟開了帝國厚重的國門。這些偉大的發明,在其故國真的曾經那麼重要過、偉大過嗎?

無論如何,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都還是些實實在在的硬發明,但作為一個概念,在它們的發明國,卻幾乎沒有任何意義。這裡的每個人都可以選出他心中最重要的發明,比如絲綢、瓷器、茶,甚至北京烤鴨。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選出我們自己的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比如我們再也回不到沒有微信的時代,再也回不到沒有手機支付的時代,再也回不到沒有快遞可收的時代。所有這些都談不上發明,但我們的生活卻因之大為不同。

此外,還有一個真正的發明,沒有被留學生提到——牆,從實體的,到數字的,從線下的,到線上的。我們再也回不到可以自由Google的時代,再也回不到可以隨意發推的時代。

來源:keso怎麼看 微信號:kesoview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博海拾貝 ? 四大發明和新四大發明

推薦閱讀:

老譚:指南針名列四大發明名不副實
四大發明有什麼神效?

TAG:發明 | 四大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