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道教文化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發布時間:2012年05月20日道教文化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道」乃萬有之主宰,亦即天地之母,萬物所由出也。道有三無私之德,禮記:「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天所覆者萬物也,不分人之善惡,不分富貴貧賤,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山嶽河川,不分禽獸草木,不分動物與不動物等等,凡在天下所有之萬物皆一視同仁,絕無偏私而皆覆之也。  地所載者萬物也,不分山川河嶽,不分人之善惡,不分富貴貧賤,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禽獸草木,不分動物與不動物等等,凡在地上所有之萬物皆一視同仁,絕不偏私而皆載之也。  日月無私照者,凡日月之光所及,皆一視同仁而普照之,絕無偏私。由此可知「道心」是至正無私也。  然則何謂:「道心」?道心者正大之心,天地之心也。道心為先天道之心法,即良知、良能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即是良知;「在止於至善」,至善即是道心之極點。道心本無欲,有欲者,不是道心,乃人心也。人心多貪,故曰:「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為後天之心法,即貪欲與自私,是故,人心危險也。  道心與人心原是一體,一念之善,即是「道心」;一念之惡,即是「人心」。道心與人心之分別在於「欲」,無欲就是道心,有欲便是人心。  人心由來不善不惡,其關係在「染」,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三字經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此「習」即染也,即教育也,教育之好壞而分別造出善惡者也。須知「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也。」  道心既是天道之心法,凡修天道者必須先修心法,修心法者必從無欲開始,「少私寡慾」,為修道之基礎。人心惟危,可善可不善,善即道心。欲者動,無欲則靜,無欲即道心,即至善也。  時運變遷法亦遷,今之修道與昔不同,不必如古人遯跡於深山,隱居於古剎,只要從日常生活修起,就在塵世上修煉,出污泥而不染,乃是真修道者。  此篇為「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之概要,願諸位應有善覺,少私寡慾,致力勤修天道之心法,則可進道矣。


推薦閱讀:

羅馬的雕塑為什麼比希臘的雕塑更追求寫實?
翡翠寶石文玩文化知識第72期:漢字的維基百科知識(中)
大诗人李白一辈子游山玩水,难道他不用挣钱生活吗?
中華傳統節日 民俗文化-3
「宅左」是怎樣產生的?

TAG:文化 | 人心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