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家長,很早就幫孩子解鎖「入園」技能包了!

每年9月,都有一批小朋友要開始全新的人生體驗——上幼兒園。

你可能會疑惑:現在才5月份(雖然是5月的最後一天),已經需要開始做準備工作了嗎?我家寶寶才幾個月大,也要著手準備嗎?

關於孩子入園前的準備,可不是只有挑幼兒園、買室內鞋、準備被褥這麼簡單哦!很多孩子之所以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正是因為家長——

過度保護!不願放手!沒有遠見!

他們沒有意識到:上幼兒園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轉折!

  • 幼兒園不可能像家裡一樣,幾個家長圍繞著一個孩子轉,老師並不能非常細緻、及時地照顧到每個孩子的需求,孩子可能會有失落感;

  • 一些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比如吃飯特別慢、不會穿衣、不能獨立入睡,和別的小朋友比較之下,會有挫敗感;

  • 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社交水平不足,不能迅速融入集體生活,感覺很孤單;

  • 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家人,孩子有分離焦慮……

  • 由此可見,家長越早替孩子規劃,孩子未來在幼兒園的適應能力就越好!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講一講:孩子入園前,必須要解鎖的技能包!

    生活自理能力. rar

    即使是收費最高昂的幼兒園,也不可能像家裡一樣:若干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轉。因此,如果孩子平時被家長照顧得太周全,一下子到了幼兒園,會非常不適應。

    (最新一集《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對女兒米雅的「入園」生活充滿擔憂)

    建議家長抓住孩子相應的敏感期,圍繞衣食住行,引導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自己吃飯:

    在幼兒園,老師是不可能逐個喂孩子吃飯的。當孩子發現,別的小朋友都能自己吃飯,但他就不行,甚至總是吃不飽。影響的不僅是身體發育,還有心理上的自卑。

    (馬雅舒對米雅無微不至的關愛,反而引發爭議)

    其實,孩子六個月以後,就可以讓他參與到自己吃飯這件事情中來。

    崔玉濤醫生把六個月到一歲半孩子的食物分成兩類:

    一類叫營養食物(家長給孩子喂的母乳、米粉等),保證孩子攝入足夠的營養促進生長發育;

    一類叫功能食物(家長為孩子準備的,符合孩子咀嚼和吞咽能力的、不同性狀的手指事物),這部分食物孩子可能並不會吃進去多少,但是他會通過自己動手參與到吃飯中來。

    很多孩子自己吃飯進展不順利的最大障礙在於:家長因為「怕臟」,過多地干預孩子功能食物的攝入!其實,小手髒了可以洗,衣服髒了可以換,地板髒了可以擦,孩子練習吃飯的權利被剝奪,影響的不僅是對吃飯的興趣,更是自主的能力。

    如果家長真心想讓孩子早日學會自己吃飯,一不要盯著孩子吃,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二不要一直追著喂孩子,養成不良進食習慣。

    自己喝水:

    小編聽一位幼師說過:不少孩子平時養成了被家長追著喂水的壞習慣,因此,上了幼兒園,他們很難有意識自己主動喝水。

    我們曾經在《孩子還在用奶瓶?危害可不止越長越丑!(內有福利)》一文中,跟大家普及過:

    孩子3月齡以後,就可以嘗試自己抱著奶瓶喝奶了!很多孩子在8、9個月齡時,就已經能熟練使用吸管杯了。不少兒科專家還建議:孩子在1歲左右就可以學習使用敞口水杯喝水。

    通過選擇顏色鮮明、圖案可愛的水杯,讓孩子建立起對喝水的興趣,從而讓他們明白:喝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應該是被督促完成的。

    嗯嗯和噓噓:

    也就是如廁訓練,不等同於以前常說的「把尿把便」,如廁訓練是以「孩子為主導,自主完成排尿排便的過程」為目標的訓練。

    育學園兒科診所預防保健醫生韓靜在《如廁訓練「旺季」將至,這個夏天就脫了紙尿褲吧!》中,是這樣總結的:

    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如果出現了下面的「信號」,那就是告訴我們,孩子已經準備好啦:

  • 孩子在排尿排便後,會因為感覺到不舒服而向家長尋求幫助。可能是用小手撕扯紙尿褲,也可能是對家長表達要「嗯嗯」或「噓噓」。

  • 孩子開始對家庭成員的如廁過程表現出興趣。

  • 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便盆,可以在上廁所前迅速脫掉紙尿褲。

  • (米雅還不會自己上廁所,爸爸認為「很有必要進行如廁訓練」)

    家長不必太糾結開始如廁訓練的年齡,要知道:孩子的年齡相對稍大,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相對稍高。

    研究表明,在18月齡之前就學習上廁所的孩子,通常到4歲之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相反,那些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需要半年時間就可以掌握了。孩子完成如廁訓練的平均年齡為2歲半左右。

    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一般是3歲),他們就已經熟練掌握了如廁的基本方法,也就幾乎不會在小朋友面前尿褲子,引發嘲笑了。

    獨立入睡: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可能會面臨著奶睡、落地醒、頻繁醒等各種困擾。不過,隨著孩子月齡增大,這些困擾慢慢就變成了孩子自主入睡困難。

    眾所周知,幼兒園中午是有午休時間的,小朋友們需要自己安靜地入睡。

    因此,在孩子2歲前,家長最好能培養他自己入睡和安睡一整夜的睡眠習慣,既有利於保證家長和孩子雙方的睡眠質量,也能為孩子單獨睡做些心理建設。

    不過,要培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己入睡的習慣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可以借鑒的做法是,在孩子雖然醒著但感覺很睏倦的時候就把他放到睡床上,讓他不藉助任何外在因素(家長輕拍、哼歌)自然地入睡。

    幫孩子形成規律的睡前程序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蓋上他喜歡的被褥,孩子現在的理解能力已經足以接受睡前程序的暗示。

    這一點也是小編目前正在努力的:2歲的女兒睡前不聽一遍「小星星」,是不甘心自己入睡的,上了幼兒園,可沒老師給她唱啊!唉,我們一起努力吧!

    (小編還是很認同馬雅舒先生的觀點噠!)

    自己穿脫衣物:

    幼兒園午休時,或者不小心尿濕、弄髒衣物時,孩子如果能自己穿脫衣物,會省卻不少的麻煩。

    多數孩子要在滿2歲時,才能真正學會自己穿脫寬鬆的衣物,在2歲半前學會脫鞋。在學會給自己穿衣服前,家長可以讓孩子通過幫玩具娃娃穿脫衣服練習這項技能,雖然給玩具穿脫衣服和給自己穿衣服的過程不盡相同,但也有利於孩子手眼協調性的鍛煉和對整個過程細節的了解。

    建議家長在孩子初學穿脫衣服時,先從穿脫簡單的寬鬆衣物學起,比如背心、套頭T恤、帶鬆緊帶的短褲等。

    入園心理準備. rar

    語言表達:

    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在入園以後,能更有效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

    2-3歲,孩子進入語言敏感期,這一年,孩子的辭彙量將從平均200個詞,提高到平均1000個詞以上。

    不過,2歲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仍然比較顯著,有的家長喜歡和孩子說「兒語」,比如「吃飯飯」,「寶寶的杯杯」,這對孩子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是沒有好處的。

    如果孩子的口頭表達還不是特別理想,除了多鼓勵他練習說話之外,還要幫他更好地積累語言素材:

  • 多向孩子描述:多用形容詞描述孩子所見所聽的事物和環境,「這是寶寶的杯子,紅色的蓋子,上面畫著一隻正在喝水的小企鵝……」

  • 補充孩子說的話:家長要主動將孩子說的話補充完整或補充豐富,比如孩子說「坐」,家長可以說「你是想坐在凳子上,聽媽媽講故事,是嗎?」

  • 多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繪本的興趣,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和辭彙量,也可以和孩子互動,比如問孩子「這是什麼」、「他在做什麼」之類的問題。

  • 鼓勵孩子與人對話:語言是需要在反覆練習中習得的,通過和他人的交流,也能在某種程度上讓孩子更大方自然。

  • 此外,家長也不要過於在意孩子的語法錯誤,更不要嘲笑孩子的發音,這會打擊孩子勇於嘗試的自信心。

    社交能力:

    有些小朋友之所以不喜歡幼兒園,是因為並不能很快融入到集體氛圍,他們不知道如何與別的小朋友建立親密關係,因此,常常覺得自己被孤立。

    (米雅初來乍到,看起來有些慢熱)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可以提前和一起報名的小朋友建立感情,上幼兒園的時候有熟悉的玩伴,會大大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平時,家長還可以為孩子組織一些生日或節日聚會,邀請親朋好友的孩子一起參加,以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多帶孩子去遊樂場、游泳池、圖書館,讓他接觸不同的人,並逐漸學會排隊、禮讓等基本的社交禮儀,孩子未來入園的適應能力將大大提高。

    性別教育:

    電影《看上去很美》其中有個關鍵情節是:主角方槍槍和女同學玩打針的遊戲,老師認為他「在耍流氓」,由此引發了對他的一系列懲罰,最終造成小朋友對他集體孤立。

    如今,性侵害的新聞層出不窮,家長需要更警惕孩子在性別方面對自己的保護意識。

    2歲半到3歲期間,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準確地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隨著他們性別角色和性別概念的發展,會出現對自己和其他人身體的好奇,而且會以一種公開的、毫不羞澀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

  • 在公開場合或獨處時探索和觸碰私處;

  • 摩擦私處(用手或蹭某些物體);

  • 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隱私部位;

  • 嘗試著觸碰媽媽或其他女性的胸部;

  • 當他人裸體或者脫衣服時,試圖觀看;

  • 和同齡人談論「排便」和「小便」……

  • 家長不必大驚小怪,甚至羞辱孩子。儘管有些尷尬,但是告訴和教給孩子與他年齡相符的、正確的性知識,能幫助孩子更安全地成長,更好地保護他的身體。比如:

  • 自己的隱私部位不能外露,也不能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

  • 衣服覆蓋的地方,別人不可以摸;

  • 如果有人要摸你的隱私部位,不許他摸、大聲地喊大人、趕快離開;

  • 上廁所、洗澡時,要隨手把門關上;

  • 別人換衣服、上廁所時,不要故意去看……

  • 建立對幼兒園的憧憬. rar

    以前常常聽到有家長對孩子說:「不聽話,明天就把你送幼兒園去!」「自己不會吃飯,上幼兒園怎麼辦?」

    可能家長的本意是,幼兒園可以鍛煉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但在孩子眼裡,幼兒園是「不聽話被懲罰去的地方」,「幼兒園裡沒有人喂我吃飯」,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幼兒園產生抗拒。

    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或動畫片,為孩子描述幼兒園裡好玩的事情,讓孩子對幼兒園充滿嚮往。比如「幼兒園裡有好多小朋友,大家可以一起做遊戲」,「幼兒園裡的老師會彈琴,會教大家唱歌」。

    (繪本:《喬治第一天上幼兒園》)

    也可以請孩子喜歡的哥哥、姐姐描繪幼兒園裡的生活,比如「幼兒園裡有滑滑梯嗎?」「能帶玩具兔兔一起上幼兒園嗎?」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家長為了給孩子留下好印象,會過於誇大幼兒園的種種好處。當孩子最終發現,幼兒園和自己的心理預期相差太大,反而特別不能接受。

    小編說

    作為一名家長,小編可能有點焦慮:

    孩子如果在幼兒園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或者對別的小朋友不友好,不合群,會讓老師覺得她很麻煩。我們自己平時照顧孩子,也有忍不住沖孩子發火的時候。何況老師需要照看那麼多孩子!萬一老師失去耐心,真不知會怎樣對待孩子……

    儘管這有點杞人憂天,但小編依舊認為,讓孩子具有適齡的自理能力,對於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肯定是有好處的。

    各位家長:


    推薦閱讀:

    告誡自己的名言警句: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

    TAG:孩子 | 技能 | 遠見 | 解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