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微博帶來新話語空間 裂變式傳播信息
微博不僅給中國公眾帶來新的話語空間,也在改變著信息、媒體,甚至包括政府公共服務信息的傳遞方式
文/肖明超
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正在高速增長,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顛覆人們的溝通和交流的模式。
自2006年全球的Twitter網站的創立,微博客作為一個新的互聯網平台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隨著新浪微博2009年的正式上線和很多網站紛紛推出微博,微博已成為中國社會2010年很重要的一個關鍵詞。
目前,具有強烈的自媒體屬性的微博,在改變著公眾的媒體習慣和信息傳播的模式,並成為社會化媒體中最為即時性、用戶最活躍的信息傳播平台。而使用微博的用戶也在不斷增加,微博逐漸向大眾化普及。
如何對待、應用微博以及下一個最新的互聯網應用,已經對相關部門的決策、溝通、處置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
社會主流群體表達自我的平台
微博用戶有何特徵?年前,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使用全球領先的在線調查公司SSI的在線樣本庫,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瀋陽、西安、杭州8座城市共4306個微博用戶開展了調查。
本次調查顯示,年輕、高學歷的職業人群體是微博的核心用戶群體,年齡集中在男性(63.8%),25~34歲(56.2%),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74%),遍及公司職員到中層管理者(接近七成)。也就是說,微博吸引了大量的70後、80後,這些群體也是當前城市的主流群體,這些人也樂於表達。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生活節奏快而人際溝通減少,人們時常陷於被忽視的感覺中,當個體受到的關注不足時,人們迫切需要建立起自我關注並期望引起他人的關注,微博恰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感情抒發的渠道。
本次調查還發現,關注自我是用戶使用微博的最主要目的,包括:表達自我情感(74.3%)、記錄生活與成長(59%),其次才是與別人分享一些信息和觀點(55.7%)、休閑放鬆(54%)、搜集資訊或者需要的信息(47%)和了解朋友的狀態(41.6%)。這說明,微博成為中國公眾自我宣洩和表達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上,承載著用戶釋放情緒、記錄生活以及發表觀點的價值訴求,這也意味著微博是草根表達自己的重要舞台。
本次調查還顯示,不同的代際之間有一定的動機差異,70後微博上好為人師,製造深度話題,80後對微博的話題參與和活躍度較高,90後基本是娛樂。70後是步入事業成功的一代人,對於分享觀點信息、放鬆一下、拓展個人關係網的需求強於其他人群;80後是正在生活與事業之間奮鬥的一代,具有更強烈的自我表達慾望,記錄生活日記、分享信息、休閑放鬆的需求也較為強烈;而90後多半尚未離開校園的年輕人群,分享、學習、拓展人際的需要都不如80後和70後強烈,通過微博排解無聊的需要更切實一些。
從心情到身邊新聞無所不有
2010年8月,群邑中國與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瀋陽、西安6城市15~55歲900個微博用戶聯合開展的在線調查還發現,在關注自我的使用態度支配下,微博用戶的行為自然也表現出關注自我的特點。
本次調查顯示,微博用戶發布信息內容以個人為主導,排在前三位的發布內容分別是記錄每日心情(中選率61.3%)、興趣愛好(中選率52.9%)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件或者新聞(中選率49.7%),因此,從自己每天的心情、個人興趣愛好的信息,進一步延展到對周圍發生的事件或者新聞,這也使得每個人的喜怒哀樂,以及對於周圍第一手的新聞成為了微博上實時流動的信息。
本次調查還發現,在公眾通過微博發布的信息中,以完全自創和原創內容為主的微博,佔到了54.2%,用戶自創內容在微博上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而還有11.9%的用戶會轉發別人寫的微博,從自創到轉發,微博形成了一條新的信息傳遞的鏈條,只要有人的微博被轉發,就可以迅速地讓信息得到擴散。
毫無疑問,微博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公民新聞寫作的蓬勃發展,每個人都可以利用微博進行現場報道,而那些看到別人發送微博的人,則自然成為了消息的傳播者,這直接激發了公眾參與新聞傳播活動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從本次調查情況來看,微博受眾關注的內容涉獵廣泛,從社會新聞、名人言論、生活常識、小道消息乃至朋友動態、生活娛樂,均在關注範圍內,但是被微博用戶關注、轉發和評論的話題,則都有共同的特徵,就是「新、奇、趣」。
本次調查還發現,微博用戶厭惡的內容相對較少,最突出的就是虛假信息和網路謾罵。這說明,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要在微博上與消費者的溝通和互動,要學會放低身段,用更具親和力的方式與公眾溝通。
同時,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受眾最願意轉發的內容通常是視頻、圖片、聲音等形式,這同時也是受眾經常評論的內容,因此文字結合動態感覺的微博內容更具傳播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微博也是一個整合了多個社會化媒體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有視頻、有音樂、有圖片、有來自BBS/論壇的帖子和有趣的段子,微博自然就成為了新的互聯網信息的整合和集散地,而這些微博的用戶不僅是創造者,也成為互聯網時代信息的搬運工,若干信息在微博上彙集,最後又被分發到不同的用戶,從而顛覆了傳統的信息傳播的模式。
微博上發布的新聞獲得較高信任度
微博也改變了很多人的互聯網習慣,過去很多人上網首站是新聞。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使用全球領先的在線調查公司SSI的在線樣本庫,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瀋陽、西安、杭州8座城市共4306個微博用戶開展調查後發現,在使用微博之後,網民上網第一站首先登錄微博的比例達到將近20%,直逼即時通訊工具和電子郵件的首選地位。
本次調查還發現,七成以上的微博用戶,有意願將微博作為獲取新聞的重要平台,微博的媒體效應在進一步凸顯。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共有六成左右的用戶,明確表示微博上人們發布的新聞可以相信,其中50.7%的用戶表示可以相信,10.5%的表示非常相信。
而有很多人認為,微博上更多是數以千萬用戶按照自己的意圖編寫的內容,何來客觀性?但是,事實上,微博的信息發布者在提供新聞線索的同時,發揮著信息傳播的第一道「守門人」功能。由於140個字元的限制,很多用戶在發布信息時會事先進行信息過濾,會考慮怎樣才能在簡短的篇幅內既能準確表達信息,又能引起轟動效應,這意味著用戶發布信息的同時已經進入信息編輯的篩選、修改和壓縮工序,同時,由於每個人在微博上都希望自己的內容會被人轉發或者關注,導致微博的內容本身就更加接近於真相。以微博客作為新聞線索可以迅速獲得真相信息和有用信息,這對於新聞傳播來說微博就有了更大的價值。
本次調查顯示,微博上備受關注的新聞話題前五位分別是:社會新聞、時政新聞、娛樂新聞、消費新聞、健康新聞,這些新聞均有超過半數的微博使用者表示感興趣。
另外,從代際的差異上來看,70後、80後和90後在新聞的關注興趣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70後,在社會、時政、健康、財經新聞等多個方面,關注度均高於其他群體;而90後,僅僅在娛樂、明星、遊戲新聞方面表現出超出大眾的興趣度。至於80後,通常情況下,對於新聞的興趣介於70後和90後之間。
微博將給公眾帶來新的話語空間
截至2010年10月,中國微博服務的訪問用戶規模已達到1.2億人,活躍的註冊用戶數突破6500萬個,在新媒體運用更加敏捷、廣泛的今天,微博正在給中國公眾帶來新的話語空間,也在改變著信息、媒體,甚至包括政府公共服務信息的傳遞。
微博讓每個中國公眾有獲得公共話語權的可能。在當前中國社會轉型期間,各個社會階層都希望對自己的利益和訴求進行表達,而微博無疑給了中國公眾表達的平台,而在所有的媒體平台中,微博扮演了議題設置的作用,草根階層通過種種議題,逐漸介入了社會事務的處理當中,打破了過去只有特定階層的群體才能作決定的狀況,微博所呈現出來的公共性,讓每個公眾都享有了公共話語權。這種公共話語權也將會隨著人們微博黏性的增加,微博粉絲圈子的擴大以及微博平台影響力的加強而逐漸擴大。
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輿論傳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將成為政府溝通民意的重要平台。2010年6月3日上午,廣州公安微博發布了一條信息:「白雲區派出所民警在清查轄區某出租屋時,一民警被屋內一名身份不明男子用手槍擊傷。事發後,廣州市委領導高度重視,迅速趕到現場指揮,並立即展開救治傷員及圍捕嫌疑人等工作。」
消息立即引來了眾多網友轉發和跟評,絕大多數網友均認為,警方能藉助傳播速度極快的新媒介——微博來發布即時新聞,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不僅是一個特別好的交流溝通機會,更讓人民群眾對政府微博在突發事件及公共危機中所發揮的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寄予了更多期望,微博將可以在未來政府的政務公開中承擔重要的角色。
在肯定微博對於暢通民意渠道的積極意義的同時,微博裂變式的傳播也帶來了新的管理難題,微博傳播不是點對點、點對面的傳播,而是裂變式的廣泛傳播,一個人的微博可以被其「粉絲」轉發,再被「粉絲」的「粉絲」轉發,不斷蔓延,使得微博管理比其他網路應用更為困難。特別是當微博日益成為突發事件傳播輿論中心時,亦對政府部門依法處置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新媒體運用能力提出挑戰,政府如何做到主動、及時、公開對全體網民公開信息,將成為政府所面對的微博應用和管理的難題。
無論是作為一個信息的發布平台,還是草根秀場、官方代言,無一不在彰顯著微博所帶來的信息傳播變革對人們交流方式的影響,以及它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正如互聯網趨勢研究者謝爾·以色列在其新書《微博力》寫到的,「我們正處在一個轉換的時代——一個全新的交流時代正在代替老朽的、運轉不靈的傳播時代。在這個由微博推動的、正在到來的交流時代,如果我們還沒能跟上它的腳步,那麼就可能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作者為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副總經理)
推薦閱讀:
※【女人空間】多給男人一點笑容
※小戶型有大智慧:打造個人私密空間
※兩個人關係變惡,是從偷看對方手機開始的……
※第六度空間 《十殿十八層地獄》遊記
※用克制保留和解空間(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