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十四講講記(第十三講)
06-05
佛學十四講講記(第十三講) 凈空法師講述邱淑貞記錄 第十三講 行門中一特別捷徑 捷徑就是近路,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近路,實在講它是大乘法,大乘比小乘要快得多。在大乘法里,禪是捷徑,比禪還要近、還要穩當,那就是念佛法門這一條路。在這一條路里修成就的人非常多,我們在《凈土聖賢錄》、《往生傳》看過很多,近代學佛人往生的例子也不少,可見得這個法門實在可靠。不但歷代祖師弘揚,當年佛陀在世也特別稱讚這個法門。佛的父親凈飯王,以及他的家族許許多多人,都是修西方凈土,這些都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甲、學者感想 『欣羨理論』:一般的學者接觸到佛法之後,對於佛法的道理都生起羨慕的心。『解說周詳』:佛法經典非常的豐富,博大精深,在理論上、在事相上,解說周詳。『方法精細』:修證的方法非常精細,所以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多趨佛學』:不但是在宗教界里,學術界也非常嚮往學習佛法。多數人把它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這一條路在世間法裡面也能有一些成就,但是對於自己生死大事疏忽了。實在講,真正能覺悟到自己生死大事的人太少太少,這個事情是疏忽了。疏忽之後,真是苦,這種苦頭沒有見到、沒有嘗試到,無法去想像、無法去體會,可是這些苦難就在眼前,佛觀察一切眾生愚迷顛倒,稱之為可憐憫者。要想離苦得樂,唯有自覺。佛菩薩在旁邊幫助我們覺悟,如果自己不覺悟,佛菩薩也幫不上忙,也無可奈何! 『畏視實行』:講到修行,產生畏懼。『斷惑難』:惑是迷惑、見思煩惱。佛曾經有個比喻,『四十截流』,流就是瀑布,譬如有四十里寬的瀑布,你能一下子把它阻擋住,使這個水不流,諸位想想這是要多大的力量?比喻斷惑真難!『時間長』:斷三界八十八使見惑之後,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才能把思惑斷盡,時間實在是長。『三僧祇劫』:中國人算萬萬為億,萬億為兆。以兆做為單位,上面是一千,底下有八個萬,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這是一個阿僧祇。劫,是時間單位,大約是一千六百多萬年。還要乘三倍,三個阿僧祇劫,這個數目字確實是天文數字。要圓滿佛果,須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時間太長了。『嘗疏學佛』:疏忽修行。在佛學學術上去鑽研,疏忽修行,這種修學法『等於說食數寶』。肚子餓了,說這個菜不錯,那個菜也不錯,說了半天,肚子還是空空的,這是說食;數寶,就像銀行出納,一天到晚數鈔票,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我們學佛最怕走上這個道路,說食數寶,與自己生死毫不相關。學佛一定要斷煩惱、要轉識成智,這才是功夫,才有效果,才有成績可言。煩惱不斷就是說食數寶。 每一個人都想有成就,而許多法門確實有它的困難處,不適合我們現前來修學,所以佛開的法門這麼多,就是便利我們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來修學,這種方法能夠幫助自己斷煩惱,幫助自己得到清凈心。在一切法門裡,佛指給我們大方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換句話說,修戒律、禪定、凈土都能成就;像法時期,戒律成就很難,禪定可以成就,凈土可以成就;末法時期,只有凈土才能成就。而在凈土裡,真正能成就的是『帶業往生』,這是非常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學佛不能好高騖遠、不能好奇騖怪,一定要老老實實的修學、用功夫。特別法門就是特別介紹末法時期的凈成就,這是一個特別的捷徑。 乙、門余大道凈業 這一段介紹念佛法門的內容。『門余大道凈業』:門就是指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有一個特別法門;大道就是成佛之道,就是凈土凈業法門。這個法門又稱為二力法門,有『佛力』、有『自力』。除凈土法門之外,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靠自己,才能成就;但是凈土法門固然靠自己非常重要,佛也幫上忙。 『佛力』:佛幫什麼忙?『示現佛國,宏願接引』:你的煩惱習氣沒斷,是個凡夫,娑婆世界環境不好,你沒有辦法修學,不能成就;佛創造一個好環境,供給你修學。你在家裡讀書很難成就,佛辦這個學校可以幫助你,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有這麼好的所在,佛很慈悲,歡迎你去。可是怎麼去法?這個世界不在我們地球上,距離我們娑婆世界甚遠,你找也找不到,在你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不需要找,佛來帶你一道去;佛力幫忙就是幫這個。這種忙,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沒有。佛力幫忙,這對於我們來講實在是便利太多太多,我們今天修行的目的不必用在斷惑上,只用在求往生就行了。可是求往生與斷惑也有分不開的關係,能夠斷惑當然更好,品位更高;不能斷惑,能夠把煩惱壓住、控制住,不讓它起現行,就可以往生,品位雖然低一點,佛國是到達了。一到達,所得的利益、所得的好處,實在是不可思議;《彌陀經疏鈔演義》、《彌陀經要解》,都說得非常詳細。 『自力』:我們要具備些什麼條件?這裡給我們提了三條綱領,是我們自己在這一生可以辦得到的。第一、『方便伏惑』:伏惑,伏住煩惱,這是必要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行,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雖然念佛號,不能伏煩惱。第二、『帶業往生』:帶業習種子,不帶現行;你煩惱沒斷,能夠伏住,這樣可以往生。如果煩惱還在,念念當中都有煩惱,這不行,沒法子往生。煩惱的根沒有斷,決定不起現行,這個也很難體會,譬如我們有貪心,貪有貪的種子,貪心起來的時候是現行,貪心不起來,種子在,貪心沒斷。帶業是帶種子、帶習氣,絕不帶現行。所以我們平常在生活里就要注意,不讓煩惱起現行;煩惱就是七情五欲,常常在心裡起這些念頭,佛號念得再多都是枉然。佛號如何變成功夫?就是能夠把煩惱壓下去。煩惱才起來,一句阿彌陀佛就把它換過來,換成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把煩惱壓下去。煩惱起來只有第一念,第二念就變成佛號,第一念是煩惱,第二念佛號把煩惱壓下去,這叫做念佛人。遇到順境起了貪心,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貪心不起;遇到逆境起了嗔恚心,嗔恚念頭才起,第二念佛號就把它壓下去,有這種本事才能帶業往生。初學的時候,不太容易壓得住,這個方法用久、用熟,才能控制煩惱。念頭一起來,立刻就警覺,這一句佛號就是警覺。確確實實能把妄想、妄念控制住,完全控制住就是功夫成片,這就是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功夫好,能夠把煩惱念斷,連習氣種子也沒有,這就是念佛三昧,就是禪定;得到定,這個定能夠斷煩惱,斷煩惱就是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假如功夫更高,從定中開智慧,智慧可以破無明,無明破了,這是理一心不亂,自己成為法身大士,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與《華嚴經》的境界完全相同,是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別教是地上菩薩,也就是禪家所講見性成佛。到這樣的境界,一句佛號,念佛的方法可以成就。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是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只用這一句佛號,不用任何法門,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從伏煩惱到明心見性,就是這一個方法。所以這是在法門裡面,最為殊勝、最特別的一個法門。第三、『當生成就』: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的佛法。這是講自力,自己具備這個條件,佛力才幫得上忙,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下面三句說出這個法門殊勝的功德利益。第一、『超出三界輪迴』:出三界非常之難,通途法門講,見思煩惱不斷,沒有辦法出三界。凈土法門真是特別,見思煩惱沒斷,能出三界。為什麼?阿彌陀佛來接引,阿彌陀佛進來帶你出去。第二、『了脫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是六道里的生死輪迴,從此以後永遠擺脫六道生死輪迴。第三、『皆不退多補處』:這是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絕不退轉;生到西方之後,功夫每天進步,不會退步。而且到了西方之後,『多補處』,這是說環境好。不像我們現前這個環境,多半的人都是迷惑顛倒,我們不知不覺要受影響;還有邪知邪見,對我們多少都會有障礙,使我們猶豫不決、無所適從,這是我們眼前修學環境上所遇到的困難,不曉得學哪個法門好。西方極樂世界則不然,所見到的、所聽到的,多半都是補處菩薩、等覺菩薩,程度跟佛沒有兩樣;無量無邊的佛來教化,這個福報太大了。補處佛的德行、知見,統統都圓滿,跟佛沒有兩樣,只是不在佛的地位上,除這個之外,與佛沒有兩樣。這是福報真正大,這麼好的修學環境,你要是不曉得選擇,自己要去吃苦頭、要去苦修,想達到這個境界太難太難了!這是給你介紹這個特別殊勝法門。 丙、方法略舉 這一段依經典告訴你修學的方法,這就是《彌陀經》裡面最重要的內容。《彌陀經》正宗分里分為三大段,就是『信、願、行』。《彌陀經》經文雖然不長,義蘊非常豐富,決不是淺學人能夠看得到的,一定要依靠再來人、古大德幫助我們,請他們來作導遊,給我們解釋說明,我們才曉得經典裡面所蘊藏豐富的意思。全經的綱領,首先是教你要建立信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里列舉六條綱領:第一、『信自』,信自己、信自力;第二、『信他』,信佛力;第三、『信事』;第四、『信理』;第五、『信因』;第六『信果』。每一條都說得非常詳細。 信—『如聖言量、真實不虛』:佛說的話是聖言量,不會欺騙我們。要相信西方極樂世界實實在在有,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有許多優點是我們這個地方所沒有的。修學這個法門,一定要下決心把這個世間舍掉,如果還留戀這個世間,決定不能往生。這個世間什麼東西都要放下,有一絲毫的留戀都不能成功,你就去不了! 願—『專修往生、乘願再來』:娑婆世界,我們在這裡的時間久了,與這裡的眾生都建立許多密切的關係,生生世世互為眷屬,有很深的感情,現在要把這個感情一刀兩斷才能往生。往生並不是不顧他們,到西方成了佛,再來才有本事度這些眾生,才能幫他忙。四弘誓願里講斷煩惱、學法門,在我們這個世間辦不到,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都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再告訴諸位,學其他的法門實在是不聰明,為什麼?不管你學哪個法門,到最後還是拐彎抹角,還是要轉到西方極樂世界,走很多冤枉路。為什麼?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學其他法門,可以成正覺,可以成正等正覺,但是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要想成無上正等正覺,非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修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還是要到西方凈土,豈不是繞了好多圈,走了很多冤枉路?為什麼不直接去凈土?這一個事實我們在《華嚴經》里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學的法門不一樣,那就是說學的是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講到無上正等正覺,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說明無上正等正覺,只有在西方極樂世界完成,可見得這個法門的殊勝。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本《彌陀經》,《彌陀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精華綱要;《華嚴》到最後導歸極樂,就是歸到《彌陀經》;《彌陀經》可以說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總結論、最後的歸宿。所以要發願求生凈土,乘願再來,千萬不要捨不得娑婆世界,那就壞了,永遠不能成就。 有信有願還要有行。『行』就是修行,一定要修正自己的行為,符合西方極樂世界的標準;換句話說,取得西方極樂世界的資格,要符合它的德行標準。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作惡,都是善人,而且是上善之人;上善之人心裡不會有惡念。心裡還有殺盜淫妄,還有貪嗔痴慢,這個人是惡人,不是善人。表面上裝善也不行,去不了。李老師常說,台中蓮社二十多萬同修,能往生也不過四、五個而已,原因是不夠標準。一天到晚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念,心裡貪嗔痴慢、殺盜淫妄沒斷,不是善人。極樂世界,善人才能去,所以一定要斷惡修善。 修行有正助雙修。『正行』是『持佛名號』:二六時中這一句阿彌陀佛不能間斷,用這個方法達到『一心不亂』。『助修』是『止惡修善』:要持戒,持戒的意義是斷惡修善,達到『心不顛倒』的目標。 功夫上的要求,每一聲佛號都要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是修凈土的三資糧,資助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號里真正具足信、願、行,你的心一定是清凈的,決定是上善之心,不會有一個惡念,自然就能與西方凈土相應。至於念法,念六個字、念四個字都可以;大聲念、小聲念,出聲念或者是默念,隨自己方便,你覺得哪一種念法念得很得力、很相應,就可以用那一種方法念,沒有一定的。有人佛號念得很快,有人念得很慢,能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好的念法。不管你用什麼方法,能念到心地清凈就好。真正念佛的人,佛像就供一尊—阿彌陀佛。為什麼?求一心不亂。經本就一本《彌陀經》或《無量壽經》,專一;其他的什麼都不要。古來大德,專修凈土都是如此。印光大師,他的房間裡面,就是一尊佛像、一個香爐、一本經書、一個蒲團。除此之外,一個『死』字掛在旁邊,一天到晚看到,我快要死了,趕緊念佛,所以功夫能成就。印光大師是我們的榜樣。蓮池大師說:三藏十二部,讓給他們去悟;八萬四千法門,饒與別人行。你們去行去,我是專門念佛;搞別的法門,一定耽誤自己。古德常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所以,一句佛號念到底,什麼都不求,只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就行了!甚至於品位高下,統統不要管,不要去跟阿彌陀佛談條件,這樣才能夠成就,才能真正念到一心。 丁、事有特別 說明凈土法門的特殊。『設喻』:先從比喻上說,然後再做個比較;這個比喻是古德所說的。『如竹中蟲求出』:竹竿是一節一節的,裡面有一隻小蟲,它想出去。『他宗節節上穿』:八萬四千法門,其他的法門採取的方法,好比小蟲每一個節都咬破,一層一層往上穿,爬到頂端才能爬出去,費時間很長,要經過許許多多的難關。『凈宗從旁破出』:凈土法門,不是豎出,是橫超。豎出難,例如天道:六欲天、四禪天、四空天,要修十善業道、四無量心、四禪八定,才能去得了。天道尚且如此不容易,何況出世間聖道。可是凈土法門特別,橫超的法門,從旁破出,不從豎出。從旁破出,還有個比喻,此地省略了。這個小蟲在竹子里向旁邊咬,竹子外面有塊大石頭,常常颳風,竹子在大石頭上磨,已經磨損得差不多,所以小蟲很容易咬破竹子,很短的時間就出去了;『風』與『石』比喻佛力加持。所以凈土法門比其他的法門,實實在在要快得多。 『比較』:其他法門與凈土法門做個比較。『他先解而後修』:不管是哪一個法門,首先要把它的理論、方法、境界完全明了,才能夠修行,所以它的順序是:信、解、行、證;如果不明了就去修行,統統是盲修瞎練,不會成就。『凈先修隨分解』:凈土法門是解行同時的;修就是念佛。解跟行是同時並進,一定要理解,解行相應,解行同時,這就容易了。『他如步凈如車』:其他的法門好比是步行,相當艱苦;凈土法門好比是坐車,舒舒服服、穩穩噹噹就到了。但是上車靠自力,上了車之後,那是佛力了。諸位要記住,我們現在修學,求佛接引這一段靠自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靠佛力加持,那個增上緣太好太好了。下面是難易比較。『難』—『萬中難得一』:其他的法門,一萬個人難得有一個人成就。『易』—『萬修萬人去』:凈土法門容易,永明延壽大師說,萬修萬人去。一定要如理如法修行,才是萬修萬人去。確實靠得往,穩當、快速,這是凈土法門殊勝之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轉載】佛學名相解析(三界略說)
※【佛學殿堂】拜懺可以消業障嗎?
※張為行:笑佛人生 痴心不改 壯志不移
※破迷解惑…【佛學開示答問】
※漢傳佛教造像藝術淺探(上)
TAG: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