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 (5)
06-05
子二、受用飲食(分二科) 丑一、總標複次,飲食受用者:謂三界將生、已生有情,壽命安住。「複次飲食受用者:謂三界將生、已生有情,壽命安住。此中當知觸、意思、識,三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壽命安住」:這是第二科「受用飲食」。前面「受用苦樂」一大科講完了。「複次,飲食受用者」,這個「飲食」的「受用」也有很多的差別。「謂三界將生、已生有情」,這是說欲界、色界、無色界裡面的有情,大概的說有兩種:一種是「將生」的有情,一種是「已生」的有情。「將生」的有情,就是中有,我們平常說叫做中陰,中陰身。第二種是「已生有情」,就是六道眾生了。這兩種有情都要依靠飲食,他的「壽命」才能得「安住」的,若沒有飲食是不行的。這是「標」。「標」出來受用飲食的大概的情況,下邊就是一樣一樣的解釋,先解釋「觸食、意思食、識食」這三種食。丑二、別辨(分二科) 寅一、觸意思識食此中當知觸、意思、識,三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壽命安住。「此中當知」,在飲食的受用裡邊,我們應該注意的就是「觸」食,悅意觸食。第二種是「意思」食,第三種是「識」食,這三種飲食,就是壽命得安住的一個原因了。由這三種飲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壽命得安住」,我們以前也講過這個道理。寅二、段食(分二科) 卯一、標唯欲界段食一種;唯令欲界有情,壽命安住。這個四種飲食,前三種是通於三界一切有情的。唯獨「段食」這一種,不是通於三界的,它「唯令欲界的有情,壽命安住」有這種功能。這個欲界的有情是有睡眠的,上二界的有情沒有睡眠這回事,也就是因為有這個「段食」的關係,所以這個「段食」它能令人睡眠。卯二、別辨諸趣(分三科) 辰一、那落迦有情復於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細段食。謂腑臟中,有微動風;由此因緣,彼得久住。「復於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細段食」,前面說出來是唯獨欲界才有這個「段食」。這底下「別辨諸趣」,先說這「那落迦」的「有情」。這個「那落迦的受生」的眾生,他們也有段食,「有微細」的「段食」。「段食」有粗、細的不同,這裡說他們是「有微細」的「段食」,像我們現在的飲食,就是粗的,粗的裡邊也包括微細。這個地獄的有情,「有微細」的「段食」指什麼說的呢?「謂腑臟中,有微動風」,他的「腑臟」裡邊有微細的,有小小的那個動那個風,那個風對他有一點營養,維持生命安住的作用。「由此因緣,彼得久住」,彼地獄的眾生得以不死,可以常住。這是說到「那落迦」地獄的「有情」。這底下第二科,說到「餓鬼旁生人有情」。辰二、餓鬼旁生人有情餓鬼、旁生、人中,有粗段食;謂作分段而啖食之。這「餓鬼」的眾生、「旁生」的眾生、和「人」的眾生,在這三類眾生裡邊,「有粗」的「段食」,和地獄不同了,「謂作分段而啖食之」。這個什麼叫做「粗段食」呢?就是一段落、一段落的這種食品,這樣的食品我們可以「啖食」,可以吃它。辰三、欲界天等有情復有微細食,謂住羯羅藍等位有情,及欲界諸天。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節;尋即銷化,無有便穢。「復有微細食」這是第三科,還「有微細」的一種段「食」。「謂住羯羅藍等位」的「有情,及欲界諸天」的有情,「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節;尋即銷化,無有便穢」,這是說這個微細的這種飲食,和段食是有這樣的不同,它能容易消化,而沒有便穢,又不需要排泄。這微細的飲食這樣,諸天他不排泄;我們人間的人就是要排泄了。這是說到飲食,「受用飲食」。子三、受用淫慾(分三科) 丑一、淫慾差別(分二科) 寅一、簡那落迦有情(分三科) 卯一、標複次淫慾受用者: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無淫事。這個「受用建立」這一大科,就是分三科。第一科「受用苦樂」,第二科「受用飲食」,現在第三科「受用淫慾」。「受用淫慾」這件事,「諸那落迦中,所有」的「有情」,都沒有這種淫慾的事情。卯二、征所以者何?什麼原因呢?底下解「釋」它的理由。卯三、釋由彼有情,長時無間,多受種種極猛利苦。由此因緣,彼諸有情,若男於女,不起女欲。若女於男,不起男欲。何況展轉,二二交會。所以他們沒有這個淫慾的事情,就沒有這個引發淫慾的分別。這個苦把他們困擾的到這麼個程度,他們還當然也有欲心,但是不動了。寅二、辨余趣有情(分二科) 卯一、鬼旁生人若鬼、旁生、人中,所有依身,苦樂相雜,故有淫慾。男女展轉,二二交會,不凈流出。「若鬼旁生人中,所有依身,苦樂相雜,故有淫慾」:這個「那落迦有情」把他挑出去,他不在內。現在第二科「辨余有情」。「余有情」分兩科。第一科說是「鬼」、和「旁生」、和「人」。這個地獄的世界因為太苦了,他們沒有這種事;若是「鬼」的世界、和「旁生」的世界、和「人」的世界裡邊,他們所有的這個依止的身體,他們的身體「苦樂相離」,有苦也有樂,有樂也有苦,苦樂是相間雜的,所以他們「有淫慾」的事情。「男女展轉,二二交會,不凈流出」是這樣子。卯二、欲界諸天(分二科) 辰一、總標欲界諸天,雖行淫慾,無此不凈。然於根門,有風氣出,煩惱便息。「欲界諸天,雖行淫慾」,這底下特別的說到「欲界諸天」的事情。「欲界諸天」就從四王天以上,也是大概的說。「欲界諸天」,他們也是和人一樣,也是「行淫慾」的,有這種貪慾。但是然「無此不凈」,沒有「不凈」流出的事情。「然於根門,有風氣出,煩惱便息」,他這個欲,欲的煩惱就停下來了,這個地方和人不一樣。辰二、別辨(分二科) 巳一、地居天(分二科) 午一、舉四大王眾天四大王眾天,二二交會,熱惱方息。這第二科。前面是「總標」。這底下「別辨」。先說「地居天」,這個「舉四大王眾天」的情形,「四大王眾天」是「二二交會,熱惱方息」。午二、例三十三天如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亦爾。「如四大王眾天」是這樣子,「三十三天亦爾」。就是忉利天是「三十三」個「天」,因為四方須彌山頂,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八天,各有八天不是就是一個、兩個這樣子說,他就是那一個族就算一天,那麼四、八就三十二天,中間就是釋提桓因。釋提桓因他也是很多人,他有兒、也有女,有很多女人的,所以加起來就是「三十三天」。巳二、空居天(分四科) 午一、時分天時分天,唯互相抱,熱惱便息。三十三天,這底下第二科,是「空居天」。前面是「地居天」。「空居天」裡面先說「時分天」,就是夜摩天。夜摩天是有時間性的,這個時間做這個事,那個時間做那個事,所以叫做「時分」。「唯互相抱,熱惱便息」是這樣的。午二、知足天知足天,唯相執手,熱惱便息。「知足天」,就是兜率天。兜率天他能「知足」不過分。可能是那個天上有菩薩在那裡常說法,那麼人的煩惱輕一點,所以「知足」。他們那個欲相,是「唯相執手,熱惱便息」了,這是「知足天」。午三、樂化天樂化天,相顧而笑,熱惱便息。「樂化天,相顧而笑」就「熱惱便息」。午四、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眼相顧視,熱惱便息。「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頂天了。是「眼相顧視,熱惱便息」,不笑。那麼展轉的不同了。丑二、有無攝受差別(分二科) 寅一、舉四大洲(分二科) 卯一、有攝受等又三洲人,攝受妻妾,施設嫁娶。這底下又回來,又說到地面上的事情。這個「有無攝」,「有無攝受的差別」。這是通於四大部洲加上六欲天,這個先「舉四大部洲」。這裡面先說「有攝受等」。這「又三洲人」,就是除掉了北拘盧洲,四大洲北拘盧洲不在內,這三洲人是「攝受妻妾,施設嫁娶」的,就是要「攝受」這個「妻妾」,也安排嫁、出嫁和娶女,男方來說是娶,女方說是嫁,也有這種安排。那麼這個「攝受妻妾」,就是彼此有舉行結婚的儀式,有一定的名份。卯二、無攝受等北拘盧洲,無我所故、無攝受故;一切有情,無攝受妻妾、亦無嫁娶。「北拘盧洲,無我所故,無攝受故」,那麼三洲的人有這種規定,那「北拘盧洲」呢?「無我所故」,他沒有我所的,不是這是我的什麼什麼,他沒有這種事情,所以就不攝受了,不去結婚的這件事,沒有這件事。「一切有情,無攝受妻妾,亦無嫁娶」,所以「北拘盧洲」一切的有情,不攝受妻妾、沒有嫁娶的事情。可是在《阿含經》裡邊,類似《阿毗曇》這些《阿毗達磨論》上說,北拘盧洲的人他的欲心,也輕。不像南贍部洲,不像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慾心重,他們欲心輕。從這幾句話雖然很簡單,也應該知道很多事,「北拘盧洲」是「無我所」,減去了很多很多的麻煩,可見「北拘盧洲」的人沒有法庭、沒有律師沒有這種事情。就是那個地方那些人沒有我所了,就是明白一點說,就是大家也沒有爭、沒有糾紛,沒有這種事情。這個罪過,功德也是種種情形,若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我所的時候,人與人之間沒有一定的秩序,就是有罪過了。若「北拘盧洲無我所、無攝受」呢?佛說他們那個世界的人,都是修十善的,那就是沒有罪過,沒有罪過的這件事。不過其中這個兒女和父母,是不可以有這些事情,不可以有這個淫慾的事情。那麼怎麼知道呢?就是他們到樹下去,這個男女見面就想要做這種事,就到樹下;如果他們是父母的關係,母女和父母的關係,那這個樹就表示反對,樹可以知道,會知道這件事。若沒有父母的關係,這個樹就自動的給他覆障,樹會為他做這件事,那麼就是這樣子。寅二、例大力鬼等(分二科) 卯一、例如三洲人如是;大力鬼及欲界諸天亦爾。這個「三洲人」,就不包括北拘盧洲。「三洲」的「人」是這樣有攝受妻妾、施設嫁娶的事情。那麼「大力鬼及欲界諸天」也是這樣子,也有施設嫁娶事情,「諸天」也是這樣子的,攝受妻妾、施設嫁娶的事情,「大力鬼及欲界諸天亦爾」。這鬼裡面說有「大力鬼」,那麼沒有大力的鬼,恐怕就是不行了,不能攝受妻妾,就沒這個事。卯二、簡唯除樂化天、及他化自在天。這個欲界諸天就是最高的二層天,是例外的,他們不攝受妻妾、施設嫁娶,沒有這個事。大概這個也可能就是欲心輕的關係,也可能是這樣的。丑三、欲天出生差別(分二科) 寅一、簡依處 又一切欲界天眾,無有處女胎藏。第三科,是「欲天出生」的「差別」。第一個「簡依處」。這個於「一切欲界天眾」沒有「處女」的「胎藏」,沒有這件事。所以他們天上的女人不懷孕,沒有這件事。寅二、明差別然四大王眾天,於父、母肩上,或於懷中,如五歲小兒,欻然化出。三十三天,如六歲。時分天,如七歲。知足天,如八歲。樂化天,如九歲。他化自在天,如十歲。「然四大王眾天,於父、母肩上,或於懷中」,這第二科說這個「明差別」。這胎藏是個依處,這底下說出生的差別,那麼沒有胎藏,他們小孩怎麼樣的出世間呢?就是「於父母」的「肩上,或」者在「懷中」。「如五歲小兒,欻然化出」,忽然間就出來個「小兒」有「五歲」那麼大,這是「四大王眾天」的情形。「三十三天」,也是於父母肩上,或於懷中,「如六歲」的小兒忽然,「欻然化出」。「時分天,如七歲。知足天,如八歲。樂化天,如九歲。他化自在天,如十歲」這樣子,這個化生的情形簡單。所以大家都是人,但是由於這因的不同,果也是不一樣,天上的人善法比人間是強一點。壬六、生建立(分二科) 癸一、辨差別(分二科) 子一、三種欲生(分二科) 丑一、標 複次,生建立者:謂三種欲生。這是由第四卷出來的這一科,那麼這是第六科「生建立」是這樣。「謂三種欲生」,這個「生」的「建立」,先「辨」他的「差別」,然後就結束了。有「三種欲生」、「三種樂生」的差別。現在先說「三種欲生」。丑二、釋(分三科) 寅一、第一欲生(分二科) 卯一、釋(分二科) 辰一、別辨相或有眾生,現住欲塵,由此現住欲塵故,富貴自在。這個「生建立」,究竟是說的什麼呢?這底下要詳細的說出來。「或」者「有」的「眾生」,他們是所享受的境界是「現住欲塵」,就是現在已經存在的,這種享受五欲的境界,已經有了,什麼樣樣都是現成的。「由此現住欲塵故,富貴自在」,他們在這個現有的「欲塵」上面「富貴自在」,特別的豐富,也特別的尊貴,或者是貴重的意思。貴重,當然你若愛他,就是貴重他;你若不愛他,就不見得了。那麼有自在安樂的享受,這是一種欲生,這是現受欲塵生的眾生。辰二、出種類彼復云何?謂一切人,及四大王眾天,乃至知足天。這底下說明誰是現受欲塵的眾生呢?「彼復云何」,「彼」這個這樣的眾生,是怎麼回事情呢?「謂一切人」間的人,「及四大王眾天,乃至知足天」。卯二、結是名第一欲生。就是到了兜率天,就是「第一欲生」,就是現受欲塵生。這個人間的事情,似乎由於這個工業的,科學的發展,也有多少的變化,也不是全是現成的,也有多少變化。寅二、第二欲生(分二科) 卯一、釋(分三科) 辰一、別辨相 或有眾生變化欲塵,由此變化欲塵故,富貴自在。這是「第二」種「欲生」。「第二欲生」是怎麼樣呢?「變化欲塵」,就是把這個「欲塵」變化一下,隨他自己的意願「變化」出來種種的「欲塵」。這個「變化欲塵」怎麼講法呢?這個「變」,就是已經有的「欲塵」的境界,再隨意的變現,隨意的轉變,已經有的「欲塵」把它變化、變化,變一變。「化」,是原來沒有的,忽然間有了,化現出來,這個「變化」有這樣不同的意思。總而言之,他不願意享受現有的欲塵,要變化他這樣子,那麼有「富貴自在」的境界,這樣子的眾生。辰二、出種類 彼復云何?謂樂化天。「彼復云何?謂樂化天」,這一種眾生是誰呢?就是「樂化天」,這一天的眾生是這樣子的。辰三、釋所由由彼諸天,為自己故,化為欲塵;非為他故,唯自變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由彼諸天,為自己故,化為欲塵;非為他故」, 這底下解釋出來,他為了「自己」的享受,所以變化出來很多的「欲塵」,不是為他人變化的。「唯自變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所以叫做「自變欲塵」的眾生,這樣子。卯二、結是名第二欲生。是結束這一段。寅三、第三欲生(分二科) 卯一、釋(分三科) 辰一、別辨相或有眾生,他化欲塵,他所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這是「第三」種「欲生」,就是「他化欲塵」的眾生。這一類眾生是怎麼回事呢?「他化欲塵」。由他人,由「他」,這個「他」這個字看下邊還有一個特別的意思。「由他所化的欲塵故,富貴自在」,得大安樂、得大快樂。辰二、出種類 彼復云何?謂他化自在天。「彼復云何」呢?這底下又解釋。「謂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有這樣的享受。辰三、釋所由由彼諸天,為自因緣,亦能變化。為他因緣,亦能變化。故於自化,非為希奇。用他所化欲塵,為富貴自在,故說此天,為他化自在。非彼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塵;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塵者。這是辰三,第三科解「釋」他的原由。「為自因緣,亦能變化」,這一類的眾生「他化自在天」,他為了自己的享受的原因,他也能變化。「為他因緣」,也「能變化」,這個是和前面樂化天不同。「故於自化,非為希奇」,為自己變化那不算希奇的事情。「用他所化欲塵,為富貴自在,故說此天,為他化自在。非彼諸天,唯受用他所化的欲塵;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塵」的是這樣子。那麼這上面說他所,「為他」所「化」,結果也還是自己享受,還是自己享受,這是動機不同。卯二、結是名第三欲生。這個「三種欲」,這「欲」,就是色、聲、香、味、觸這五欲,在五欲上有享受,有如意的享受,這是「三種欲生」,三種欲樂的眾生,這是指欲界天,人間也在內,人間的人及四大王眾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這都是欲生。這一科說完了。現在第二科「三種樂生」。子二、三種樂生(分二科) 丑一、標復有三種樂生。「復有三種樂」的眾「生」,這一科先是「標」。底下解「釋」,先解「釋」第一樂生。丑二、釋(分三科) 寅一、第一種樂生 或有眾生,用離生喜樂,灌灑其身,謂初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一樂生。「或」者「有」的「眾生」,他是這個「第一樂生」的眾生是什麼樂呢?不是欲界的欲樂,是色界天上的三昧樂。這三昧樂,三昧裡面有喜樂,這個是屬於「離生喜樂」的,離開了欲界的欲,升到色界初禪得到的喜樂,這個喜樂就像是在水裡面,這個水「灌灑其身」那樣全身得到水的滋潤,那麼樣的普遍的快樂。「謂初靜慮地」的「諸天」,那三層天都是這樣子,「是名第一樂生」。寅二、第二樂生或有眾生,由定生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二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二樂生。「或有眾生,由定生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二靜慮地諸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凈光天。極凈光天舊的翻譯叫光音天,舊的翻譯叫光音天,這句話也是很妙。光音天這個「光」,應該是放出光明來,在光明裡面有聲音就說話了,有這樣事情。但是我們現在人的世界,也有一種事情,就在光明裡面有字,有文字也等於是說話了,也可以說是光音,但那樣我們還是自己從身體裡面發出聲音說話,這是「是名第二樂生」。寅三、第三樂生或有眾生,以離喜樂,謂第三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三樂生。「或有眾生,以離喜樂」。「第二樂生」,「用定生」的「喜樂」就是高過了「第一樂生」。現在說「或有眾生,以離喜樂,灌灑其身」,「離」開了「喜」而有樂,就是離喜妙樂地,這樣的樂在三界裡面是最殊勝,「灌溉其身」這是「第三靜慮地」的「諸天」,「是名第三樂生」。這可見欲界諸天和色界諸天的樂,果報若和人間比,人間的就是差很多。人間辛辛苦苦的享受欲樂,諸天是自然的果報,這是太微妙了。所以人的確是應該要努力,我們人為改善自己的生活要再努力,再努力升到欲界天、升到色界天上好的多。人間這個身體容易有老、有病,這一下子所有的事情都打折扣了,天上的沒有老、病,但是有死亡的事情,「是名第三樂生」。癸二、明建立(分二科) 子一、問問:何故建立三種欲生、三種樂生耶?這底下前邊是辨「三種欲生、三種樂生」的差別。現在第二科「明」這樣的「建立」的原因。先「問」。是什麼原因要「建立三種欲生、三種樂生」呢?而這個三惡道就不在內,三惡道因為太苦了,所以不建立,這是樂的這個差別。為什麼要這樣安立呢?子二、答(分二科) 丑一、標列三求答:由三種求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答:由三種求故」,這個原因在這裡說出來。這個「三種求」底下就回答,分二科。第一科「標列三求」。因為有「三種」的希「求」,所以有這樣的安立,有這樣的差別。那三種求呢?一、是「欲求」,就是歡喜色、聲、香、味、觸的五欲,就是希求有欲樂的享受,有「欲」樂享受的希「求」,這是一類的眾生是這樣子。二、是「有求」,就是要求禪定。禪定有勝妙,超過了欲,更勝妙的禪定樂、三昧樂這樣,希求這件事。第三種求呢?是「梵行求」,超過了前邊的欲樂、三昧樂,更有殊勝的就是涅槃。「梵」者,涅槃也。這個「梵行求」,這個涅槃不是自然來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地上生出來,是要你要修梵行,修這個八正道才能得到涅槃的。這種人他不希求欲,也不希求三味,希求涅槃,希望成就涅槃的樂。這個一切眾生都是有所求的,沒有一個人是無所求,那麼這麼多的人,這麼多的眾生有所求,一共就是有這麼三類。一個是希求欲,一個是希求三昧,一個是希求涅槃,有這三種求。這三種求裡面能得到欲樂,也是樂,能在人間、天上享受欲樂、三味樂;最可憐的就是三惡道了,三惡道是不在這三求之內的,那三惡道的人勉強的說就是屬於「欲求」。「欲求」不講道理就跑到三惡道里去了。講道理的希求欲樂是能成功的,不要傷害別人,那麼我再去受持三皈、五戒、修學十善,就能得到人間的樂和天上的樂;若不講道理去希求欲樂就糟糕了,就跑到三惡道去了。那麼這是佛菩薩的大智慧,觀察一切眾生的求,有這三類的差別。這是「標」。底下「配釋」他們的不同,先配屬「三種欲生」。丑二、配釋差別(分二科) 寅一、正配屬(分二科) 卯一、三種欲生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欲求者;一切皆為三種欲生,更無增過。「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欲求者」:說是若是在人間有出家的「沙門」,就是外道裡面有出家的稱為「沙門」;在家的稱「婆羅門」。「墮欲求者」,他們內心的思想,是屬於「欲求」這一類的。「一切皆為三種欲生」,那麼所有的這些人,都是為了「三種欲生」,那就是前面第一種「三種欲生」。「更無增過」,更沒有超過這三種的,沒有了,想要希求欲樂的就是包括在三種之內,「三種欲生」。卯二、三種樂生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有求者;多分求樂,由貪樂故,一切皆為三種樂生。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就是這麼多,求三昧樂的就到此為止了。寅二、簡建立(分二科) 卯一、明寂靜處由諸世間,為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追求者,極為珒少。故此以上,不立為生。「由諸世間,為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追求者,極為甚少」,那麼超過了三禪之上,到第四禪以上的時候,就是他們不高興這個樂,他們歡喜那個「不苦不樂」的「寂靜」的境界。也沒有苦、也沒有樂,而內心裏面沒有欲,還沒有尋、伺、喜、樂的這些擾亂、動亂的境界,所以叫做「寂靜」,「寂靜生處」。「起追求者」,歡喜「追求」這樣寂靜樂的人。「極為珒少」,特別的少,特別少。若這樣說是第四禪以上,那天人就少了,應該是少數的。「故此以上,不立為生」,所以從第四禪以上,就不建立為樂生了。那麼「三種欲生、三種樂生」都在這以下,就是這樣子安立。 卯二、辨梵行求(分二科) 辰一、正梵行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一切皆為求無漏界。「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這個前面「欲求、有求」解釋完了。這底下解釋第三種「梵行求」。這個第三種的「梵行求」是什麼意思呢?這底下解釋,「辨梵行求」分兩科。一、「正梵行求」,二、「邪梵行求」。先說這個「正梵行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屬於「梵行求」的人,就是他們感覺到「欲求」也並不理想,也是多諸苦惱。「有求」雖然這個三昧樂也是不錯,但是有無常的問題,到時候又結束了,又回到輪迴裡面受苦,所以也是不圓滿,不圓滿所以發心希求涅槃,所以叫做「墮梵行求」。「一切皆為求無漏界」,這一類的眾生,他們所希求的一切一切都是「為」了求「無漏界」,就是沒有煩惱,沒有煩惱的清凈世界。當然主要是無我,能夠有無我的智慧,達到了無漏的世界,這就是一切聖人的世界,這一切「無漏界」包括聲聞、緣覺、菩薩、佛都在這裡,這樣子,那麼這一部分那就是佛法了。辰二、邪梵行求(分二科) 巳一、顯有上或復有一墮邪梵行求者:為求不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起邪分別,謂為解脫。當知此是,有上梵行求。「或復有一墮邪梵行求者」,這是第二科。前面是「正梵行求」就是佛法。可是還有一個「墮邪梵行求」,就是不是正梵行求,是錯誤了。「為求不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起邪分別,謂為解脫」:這是說這個「邪梵行求」。「或復有一墮邪梵行求」的人,那麼這樣的人他們也是不高興這個欲,也不高興三昧樂。不高興欲樂、也不高興三昧樂,那麼就「求」這個「不動」。「求」這「不動」這個《披尋記》的解釋,把這個「不動」,是解釋「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名之為「不動」。要那樣解釋就把第四禪丟棄、丟掉了;前邊三禪以下那是樂生,那麼第四禪天是屬於就不在內了,就沒有了,所以把這個「不動」這個字,就是指這第四禪說。若是對這欲界,欲界因為向外攀緣都是動亂的境界,這樣說初禪、二禪、三禪也可以說是「不動」。但是要對第四禪說,前三禪也是動,有尋、伺、喜、樂的擾亂,所以也是動;唯獨第四禪來沒有尋、伺、喜、樂的擾亂了,所以也可以名之為「不動」。那麼這個無色界的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那也是「不動」,也沒有尋、伺、喜、樂的擾亂,也是「不動」。那麼這個「墮邪梵行求」的人,他們就是求什麼呢?求這個第四禪的寂靜,「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非想處的寂靜」,他們為什麼這個樣子求呢?他們「起」了「邪分別」,不正確的想法。「謂為解脫」,認為這就是涅槃了,這個沙門、婆羅門有這樣的錯誤的想法,那麼那是「邪梵行求」。「當知此是,有上梵行求」。巳二、指無上無上梵行求者:謂求無漏界。這底下加以簡別。說知道他們對「邪梵行求」的人,他就是成功了,他那個梵行求不究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更美滿的涅槃的境界,這是「邪梵行求」。「無上梵行求者:謂求無漏界」,那就是大涅槃的境界,可以說是「無上」,這是最殊勝、最圓滿的,是「無上」。所以菩薩發了無上菩提心度化眾生,『我皆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因為這是最圓滿的。前面的「欲求、有求」都是不滿,所以菩薩不願意給你一個不圓滿的樂,給你一個圓滿的樂,皆以無餘涅槃而滅度。這是發無上菩提心的人是有這樣的簡別。如果說這個佛教里發無上菩提心的人,他自己「求無漏界」,「無上梵行求」,給別人,給你一個欲界的樂,給你一個色、無色界天上的樂,這個「無上梵行、無漏界」不給,這個菩薩這個菩提心是這樣子嗎?壬七、自體建立(分二科) 癸一、總標複次,自體建立者:謂於三界中,所有眾生,有四種得自體差別。這是第七科。第七科「自體建立」。這個「自體建立」這一科,這裡面分二科。第一科,是「總標」。第二科,是「別釋」。這個前邊第四卷初,有個「界建立」,「界建立」裡面第一科是「數建立」。第二科「處建立」。第三,是「有情量建立」。第四,是「有情壽建立」。第五「有情受用建立」。第六,是「生建立」。現在是第七科「自體建立」。這個還有個第八「因緣果建立」,這是下邊。現在是自體建立。「自體建立」是什麼呢?下邊解釋「謂於三界中,所有的眾生,有四種得自體的差別」:這個「自體」,就是身體,你自己生命的果報,這個生命體「有四種」差別,這是「標」出來。底下「別釋」分四科。第一科「唯由自害」,先「標」出「來」它的「差別」。癸二、別釋(分四科) 子一、唯由自害(分二科) 丑一、標差別或有所得自體,由自所害,不由他害。「或有所得自體,由自所害」,或者有的眾生,他所得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由自所害,不由他害」。這個生命體都是有壽命的,這個壽命或者活幾百歲、幾千歲、幾萬歲,或者怎麼樣,但是也有會中夭的,壽命沒到就死掉了,而這個死掉是怎麼死的呢?「由自所害」,由於他自己沒有智慧,愚痴害死了自己。「不由他害」,並不是別的人傷害他,這是「標」出來。底下就解釋,「列出種類」。丑二、列種類(分二科) 寅一、戲忘天謂有欲界天,名遊戲忘念。彼諸天眾,或時耽著種種戲樂,久相續住、由久住故,忘失憶念。由失念故,從彼處沒。「謂有欲界天」,這是欲界天。「名遊戲忘念」,這個叫做這個「戲忘天」,他「遊戲忘念」,這個天的名字叫做「遊戲忘念」。他怎麼叫做「遊戲忘念」呢?「彼諸天眾,或時耽著種種戲樂」,他們就是染著種種的遊戲、種種的娛樂。「久相續住」,他不知道休息,一直的耽著這個戲樂的事情,一直相續的在戲樂裡面耽著。「由久住故,忘失憶念」,使令他的身體的功能被傷害了,就是失念,失掉了憶念了。「由失念故,從彼處沒」,就死掉了。這「憶念」,是第六意識的功能,那麼若我們人間的人的語言,就是腦。這個腦你常常的染著戲樂,這個腦的功能受傷害了,就失掉了憶念,那麼就「從彼處沒」,就死掉了,所以叫做「遊戲忘念」,或者就叫做「戲忘天」。這個「戲忘天」就這樣自害,這叫做「由自所害,不由他害」,他的死亡是這樣子,這個中夭的原因是這樣子。寅二、意憤天或復有天,名曰意憤。彼諸天眾,有時展轉,捔眼相視。由相視故,意憤轉增,意憤增故;從彼處沒。「或復有天,名曰意憤」,叫做「意憤天」。這個名字叫「憤」,這個「憤」,就是「憤」者,怒也;憤怒的憤叫「意憤天」。「彼諸天眾,有時展轉,捔眼相視,由相視故,意憤轉增,意憤增故;從彼處沒」原來也是這樣的。「或有天」的名字叫做「意憤」。「彼諸天眾」,有的時候「展轉」,就是彼此「展轉」,我是瞪你一眼、你瞪我一眼,或者就是這樣意思。這麼樣「由相視故」,這個「相視」,是不正常的「相視」,所以是互相瞪、瞪眼睛。這個「意憤轉增」,他內心裡邊的這個相瞪就有點兒不友好,那麼「相視」這樣一「相視」,使令內心的憤怒就展轉的增長了。「意憤增故」呢?「從彼處沒」,就是從那裡就死掉了。所以這叫做「唯由自害」,唯獨由自己傷害了自己。這兩層天有的地方把它排在四王天以下,就須彌山下面,由下面有四層極,我們以前講過,其中就是有這個名字。但是在其它的《阿毗達磨論》上面,就是排到這個夜摩天、兜率天也是也有這種天,也有這種「戲忘天、意憤天」的事情。那麼我們唐朝的像窺基大師那個同一時代大德的解釋,就說這個「意憤天」和「戲忘天」,如果是「自害」這裡面有點問題。有什麼問題呢?這個欲界天,這個地居天,若是把它排在四天王天以下,那麼說他「自害」,「唯由自害」這個話不合道理。因為他們若和阿修羅作戰,有可能被阿修羅殺死了,那麼不能說「唯由自害」,也應該有他害在內的。而現在這裡說「唯由自害」呢?就是通於空居天了。通於空居天,因為空居天不和阿修羅作戰的,所以沒有他殺的問題。這樣說所以是通於就是通於欲界六天,通於欲界六天。但是在四王天以下的「戲忘天,意憤天」,應該是俱害,也是自害、也是他害,應該是俱害。若是空居天唯有自害,應該是有這樣分別。這是說「唯由自害」的這一類,這底下「唯由他害」。子二、唯由他害(分二科) 丑一、標差別 或有所得自體,由他所害,不由自害。他自己不傷害自己,不傷害自己,「唯由他害」。這是「標差別」。底下第二科「列」出來「種類」。丑二、列種類謂:處羯羅藍、遏部曇、閉屍、鍵南位,及在母腹中,所有眾生。「謂:處羯羅藍、遏部曇、閉屍,鍵南位」,這一類的眾生,這在母腹裡面。「及在母腹中,所有」的「眾生」,這一類的眾生他們不自害。「不是自害,唯由他害」,那麼就是所謂墮胎,就是把他害了;或者是有人、有別的人來使令他墮胎,怎麼怎麼的這些事情,是「不由自害」,「唯由他」所「害」這一類眾生。。子三、由自他害(分二科) 丑一、標差別 或有所得自體;亦由自體,亦由他害。這是第三種。丑二、列種類謂即彼眾生,處已生位。諸根圓滿、諸根成熟。這第三種,「謂即彼眾生,處已生位」,不是在胎裡面,已經出生了,在這個階段裡面。「諸根圓滿」了,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成熟」了。「諸根成熟」了,有知識了,知識成熟了這樣的人,這樣的眾生可能他自己要自殺、要自害,也可能為他人所殺害,所以這是屬於第三句,「由自他害」。下面是第四句,「非自他害」。子四、非自他害(分二科) 丑一、標差別 或有所得自體,亦非自害、亦非他害。這樣的眾生,這是誰呢?丑二、列種類謂色、無色界諸天,一切那落迦,似那落迦鬼,如來使者;住最後身。慈定、滅定、若無諍定、若處中有,如是等類。「謂色、無色界的諸天」,「諸天」是沒有這種事情,也不自害、也不他害。「一切那落迦」的眾生,和「似那落迦」的「鬼」眾生,還有「如來」的「使者」。「如來」的「使者」,沒有人能殺害他了,他也不自害,沒有人能殺害他。這個地方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講一講也好,講一講這故事。這個故事在《大毗婆沙論》上也有,《大般涅槃經》上也是有,有這個故事。就是有一個大富長者,佛在世的時候大富長者,大富長者當然他的太太沒生孩子,沒生孩子一直的希望有孩子,可是一直是沒有。沒有,那麼就到這個外道那裡去問,問這個大老師我會不會有兒子?我的太太能不能懷孕?能不能生孩子?外道說給他算一算沒有,你是沒有兒子、也沒有女兒。沒有,就回到家裡去,心裡很不高興,但是他太太和比丘尼有點來往。有一天這比丘尼來了,正看見他的先生在那裡愁眉苦臉的,不高興。那麼就問他太太說:你先生為什麼這樣子?如此如此一說。這不應該這樣子,外道懂得什麼呢!去問佛嘛,佛是一切智人,你去問佛。他太太說:好!就告訴他先生說去,他先生說:好!好!好!就說看看有沒有希望,那麼就是到佛那兒問。佛說:你有兒子!有兒子的。他心裡很歡喜,那麼就回到家裡。隔了多久,他太太真是懷孕,懷孕了心裡又有顧慮,是男孩子?是女孩呢?希望是男孩子,不要是女孩子,人心裡是這樣的,重男輕女有這種想法。那麼又到外道那裡去問,說是我太太懷孕了,是男孩子?是女孩子?一算是女孩子,不是男孩子。那麼他心裡還是不高興,那麼但是這一回,自動會有這種分別心,去問佛去。佛說:你是男孩,不是女孩,而且你這個兒子非常的有福報,福報非常的大。他心裏面非常歡喜,請佛吃飯。這一天吃飯,請佛吃完飯了,就佛和大眾僧就離開了。那麼外道就聽說了,說瞿曇說他是男孩,得大歡喜,這一下子他去信佛了,不相信我們了,那麼心裏面說怎麼辦呢?就打主意。這一天,這個長者就遇見外道,你說錯了,瞿曇佛是說我的太太懷的是男孩,將來還有大福報;你們說是女孩,不對!那麼這外道也是很有名氣的,尼犍子外道會算的。我們看這個三藏唐玄藏《三藏法師傳》,到了印度好多年以後,也是到了尼犍子,算一算,看《玄藏法師傳》有這一段。那麼尼犍子說:我算的很靈的。我算一算你瞿曇說是男孩,這男孩不吉祥,將來會敗你的家產的,你不要那麼得意。這一說他就又是愁眉苦臉的不高興;說是你不要愁眉苦臉,我有辦法,給你吃藥會好轉。可見這個長者是沒有頭腦,這個人智慧差,他就給她吃這墮胎的葯,這長者也就相信他的話,就給他太太吃,一下子把他的太太毒死了,還沒有降生就死了。這個長者苦惱的很,就辦後事,把她抬到郊外去用火燒。當然這件事很快的佛就知道了,大眾僧知道了,佛就告訴阿難通知,準備我要去,要到這個火葬這個地方去。有些相信佛的這些在家居士,就對佛說:已經死了,佛不要去了,何必還去參加這件事。佛說:『我自知時,如來者:言無虛妄是謂如來』,我說他會得兒子,就是會得兒子的,我說的話是真實不虛,你顧慮什麼呢?這時候就去了。到那兒去了,那麼這個長者就看佛來了,就是不高興。你說我太太會生個男孩,還生什麼男孩都死掉了,還生男孩,生個兒子,還有福報的。佛說:『我是如來,言無虛妄,名為如來』,我說你能得兒子,就是能得兒子。那麼這時候這個火已經燃燒起來了,火燒得很猛,就看著這個他的太太腹部裂開了,就出來了一個男孩,坐在火裡面,就像一個鸚鵡鳥坐在蓮花上似的。那麼一看見了,心裡歡喜,歡喜啊!但是在猛火裡面,誰敢動?這時候佛就叫這個耆婆,耆婆是個醫生,佛在世的時候是個大醫生,說:你去!你去把這個把這個小孩把他捧出來。這個耆婆當然是信佛的人,佛說去,他也就完全做。外道說:你不可以去,這火燒死你。耆婆說:我信佛,佛叫我去沒有事。那麼他就到那去,像入清涼池似的,到猛火裡面像清涼池,然後把這小孩就捧出來了。捧出來了,那麼這底下的說法又不一樣,我們就說這一種。這個長者很歡喜,真是能得到兒,歡喜就問佛,請佛給取個名字吧。佛說:他在猛火裡面生,就名為蘇提,蘇提,中國話就是火,蘇提。這裡面說「如來使者」,這個耆婆是「如來使者」,如來派他去做這件事,就是佛的使者,所以不會死的,所以也不是「自害」,也不「他害」,這「如來使者」。這「住最後身」的菩薩也不會「自害、他害」,也沒這件事。「慈定」,入了慈三昧的時候,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這三昧。三昧是在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乃至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裡面,修這個慈三昧,修慈三昧的人也是不「自害」、不「他害」,有大功德。「滅盡定」的人,入了「滅盡定」也是不可以,也沒有受害的這種事情。這個「若無諍定」,「無諍三昧」,須菩提尊者「無諍」三昧的意思。「若處中有」的時候,「如是等類」都是,你不可以,不可以害。這是說得初果的人,得初果的人,他在中有的時候,處胎的時候到住中有的時候,都是不可以害的,也沒有「自害、他害」這些事情,「如是等類」。這是說這眾生有這麼多的類別,有「自害」、有「他害」,或者也「自害」、也「他害」,「非自害」、「非他害」,有這種四類眾生的差別,這個四種的「自體建立」的差別。下面就是第八科「因緣果建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適合在早上做的春季喚醒瑜伽 ,睡懶覺也熱還不如運動起來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七
※瑜伽系列之「有問必答」系列——解惑(二)
※今後瑜伽老師道路走向是好還是壞呢?
※身體非常硬的女生怎麼依靠自己的力量提高柔韌度?
TAG: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