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資糧

凈土資糧----信門 出處:中國佛教文化網錄入: 管理員上傳時間:2008-07-16點擊次數: 355

  一、就事相立信

  有佛有凈土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佛說阿彌陀經》

  【譯文】

  這時佛告訴長老舍利弗:「從這個娑婆世界向西,經過十萬億佛土那麼遙遠的地方,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界。其國有一尊佛,叫阿彌陀,而今正在演說妙法。」

  【按】念佛法門乃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非第一大智慧人,不能直下無疑。所以將此凈土無上大因緣,特告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正以不思議法,向不思議人宣說。

  酬願成佛,已歷十劫

  阿難聞佛所說彼作法苾芻菩薩之行,白世尊言:作法苾芻為是過去佛耶?未來佛耶?現在佛耶?世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極樂,佛名無量壽。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注釋】

  (1)苾芻:即比丘。苾芻原是一種香草,因具含多義,如體性柔軟、引蔓旁布、馨香遠聞、療治疾病、常不背日光等義,比喻出家修道之德。

  【譯文】

  阿難聽聞佛所宣說的那位奉戒求道比丘的大乘菩薩之行,向世尊稟白:「奉戒求道的比丘是過去已成佛,是未來將成佛,還是現在正住世的佛呢?」世尊告訴阿難:「彼佛如來,來無來處,去無去所,無生無滅,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只是為酬其因地所發的救度眾生大願,示現在西方。距離閻浮提百千萬億佛剎,有個世界叫極樂,佛叫無量壽佛。那尊佛成佛以來,距今已經十劫。」

  一切世間極難信法

  又,舍利子!於此雜染堪忍界中,五濁惡時,若有凈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聞說如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說,如教修行,當知是人甚為希有,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極樂世界,受用種種功德莊嚴清凈佛土大乘法樂,日夜六時,親近供養無量壽佛。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所,聞法受記。福慧資糧,疾得圓滿,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稱讚凈土佛攝受經》

  【譯文】

  又,舍利子!在這樣一個雜染劇苦的娑婆世界裡,又遭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和命濁五濁齊集之時,如果有清凈信心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聞聽此一切世間眾生極難生起信心的念佛法門,而能生起信解,並能如法受持,廣為眾生宣說,按照佛所教導的信願持名,當知此人十分希有難得,曾經在無量諸佛處培植過出世的善根。此人命終之時,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受用安養國土種種依正功德莊嚴以及清凈佛土大乘法樂,晝夜六個時段,親近供養阿彌陀佛。遊歷十方佛國,供養諸佛,在諸佛處,得以聽聞正法,受成佛記。福德智慧資糧,快速得到圓滿,速證無上正等正覺。

  宿世善緣,乃聞正法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凈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佛說無量壽經》

  【譯文】

  如果沒有宿世的善心,就不能聞信這部凈土經典;

  曾奉持清凈戒律者,才能獲得聽聞這個出世正法。

  往昔曾經見佛聞法,就能深信念佛往生凈土之事。

  謙卑誠敬聽聞奉行,身心踴躍生起大歡喜。

  憍慢弊惡懈怠者,難以相信這個圓頓法門;

  只有宿世見過諸佛,才能好樂聽聞這個教法。

  帶業往生猶如大石置船

  王問那先:人生造惡,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於船上,因得不沒。人雖本惡,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

  《那先經》

  【譯文】

  國王問那先比丘:「人在生前造作諸多惡業,臨命終時念佛,便能往生佛國,我不相信這話。」那先比丘回答:「比如將大石放在船上,大石因此不會沉沒水中。人雖然造了許多惡業,因為念佛而不墮入地獄。有的小石反而沉沒水中,比如有人作了惡業,不知念佛,便墮入地獄中。」

  善導二種深信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善導:《觀經四帖疏》

  【譯文】

  所說的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包涵兩方面意義: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在正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在生死苦海常沒常流轉,沒有出離生死的殊勝因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遍攝九法界眾生,沒有懷疑與憂慮,乘托阿彌陀佛大悲願力,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佛光唯攝念佛人之三種因緣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義:一明親緣。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舍離,故名親緣也。二明近緣。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系,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

  善導:《觀經四帖疏》

  【譯文】

  有人問:廣修眾多的善行,只要能將功德迴向,都能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阿彌陀佛光明普照,唯獨攝護念佛人,這其中有什麼深意呢?

  回答:這裡有三層含義:第一,表明念佛的親緣。眾生修行,口常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天耳通即能聽到;身常禮敬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天眼通即能見到;心常憶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心智通即會了知。眾生憶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在憶念眾生。眾生的身口意三業與佛的身口意三業不相舍離,所以稱為親緣。第二,表明念佛的近緣。眾生願意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時應念顯現在眾生面前,所以稱為近緣。第三,表明增上緣。眾生稱念阿彌陀佛,即除滅多劫重罪。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眾多的菩薩、聲聞自然會來迎接,諸多的邪業企圖羈束其人,由於佛力加持,不能構成念佛人往生的障礙,所以稱為增上緣。其他眾多的修行,雖然也是善業,但其功德利益若與念佛法門相比較,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諸多經論中處處廣贊念佛的功德。

  隨順佛意名真佛弟子

  又,深信者,仰願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者即去,是名隨順佛教,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

  善導:《觀經四帖疏》

  【譯文】

  又,談到深信,仰願一切凈業行人,一心只相信佛的話,不顧身家性命,堅決依教奉行。佛叫捨棄的就當下捨棄,佛叫行持的就當即行持,佛叫離開的就當即離開,這才叫做隨順佛的教誨,這才叫做隨順佛的心意,這才叫做隨順佛的悲願,這才叫做佛的真正弟子。

  一滴投海,便同一味

  是以我心實與佛心同一理故,故我彌陀願力威德光明在我心中,承我心愚痴之力,作一切佛事,無時不引導於我;我心亦於彌陀願力大心之內,修諸念佛求生一切善行,無一善行而不具含佛德。了彼佛德,成我三昧。故知彌陀願力,始於發心,終於究竟,無一法而不直趣我心,以我心即佛心故;我心亦於無始至今,盡未來際,修一切三昧,無一法而不攝歸佛海,成本來佛,以佛心即我心故。

  如是依正色心,因果凈穢,雖同一心,而實不妨一一自分,各住其位於一心內也。以一心故,雖凈穢不同,所求不出於真心;以自分故,雖一心,而必舍穢取凈也。舍穢取凈,則感應道交,見彼本性彌陀;了悟一心,則凈穢自分,可悟唯心凈土。如是而修,譬如一滴投海,便同一味,方知大海即自己也。

  【譯文】

  由於我心真實地與佛心同一理體,所以,阿彌陀佛的願力、威德、光明就在我的心中,承我心愚痴的力量,作一切佛事,無時無刻不在引導著我;我心也在阿彌陀佛願力大心之內,修持念佛求生凈土的種種善行,我的種種善行也無一不具含阿彌陀佛的功德。了達阿彌陀佛的功德,用以成就我的念佛三昧。所以得知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從初始發願到究竟圓成大願,其間沒有一法不直接趨向我的心性,這是由於我心即是佛心的緣故;我心也從無始劫來到現在,以及盡未來際,所修持的一切三昧,沒有一法而不攝歸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成就本來自性佛,這也是由於佛心就是我心的緣故。

  這樣的依報、正報、身色、心性、因果、凈穢,雖然平等地內含在一心性中,然而,實在並不妨礙各自的區分,各住其位於一心內。由於同一心性,雖然有凈土與穢土的不同,而所求生的凈土並未超出真心之外;由於各自區分的緣故,雖然同等一心,而必然舍穢土、取凈土。舍穢土、取凈土,就能與阿彌陀佛的願力感應道交,見到本性阿彌陀佛;了悟一心,則凈土穢土自然區分,由此可以體悟唯心凈土。這樣來修行,譬如一滴水投入大海,便與海水等同一味,此時才知道大海即是自己。


推薦閱讀: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五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一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三0集)
【第二要】 往生凈土懺願儀 宋.耆山沙門遵式 撰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三八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