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活步三體勢
根據形意拳的拳理、拳法、拳規、拳勢推斷,其三體勢,應該是活步三體勢(不能用「式」)。「三體」是外在因素,「勢」是內在因素,「勢」統帥「三體」,內勢強外勢壯,外勢壯內勢強,二者須臾不分離。
活步三體勢是全面鍛煉三盤、氣勁蓄運發放、內外雙修的一種基礎樁功,是形意拳必修之功法。要練好它,必須悟性加勤奮,時間加汗水,否則打住。因為活步三體勢,深含奧妙的形勢、陰陽、氣勁、進退、出入、束展、起落鑽翻、沾粘、打顧、順逆、動靜、虛實、輾轉反側,步法是這十四種形勢之間的形勢。只有活步三體勢練成,才可說具有了形意拳之真功夫。其中之形勢:十八形勢,已提前在「山西形意拳輔助功」的章節中敘述過,不再贅述。活步三體勢,它是一個蓄勢待發之形勢,動中含靜,靜中待動,靜如鍾,動如炸雷,動靜之變化疾而決,其機含深奧。
演練形勢:
一、選一環境清凈,空氣新鮮之處。在腦海中、在地上畫一「十」字交叉線,初練時兩線長度各約一米五左右,練功時間長了,可逐步縮短。站立在直線上,兩腳平行,寬與肩同,起勢時與練太極拳起勢同。先打顧中打,即身向後撤右足步,支撐身體再隨之撤左足步至有足成虛步(有足前掌著地足跟提起);同時兩手捋挽至內五行處(胸口與臍之間),隨之右手經三口(胸口、食口、虎口)向前打出上鑽拳,拳心向內,距鼻端一虎口長左右,同時左手捋挽至內五行處成拳,拳心向上,兩肘抱肋,成半蹲勢,目注南前方。此形勢從始至終是顧中打,亦稱此形勢是右手熊形勢,深含十四形勢。
二、沿原直線向南方向,進身躥踏進左足步,隨跟進右足步一小步,兩足距離因人而異;同時左手經三口向前打出左鷹爪拳,同時右手捋挽至內五行處成鷹爪拳拳心向下;身成半低勢,身正而似斜,斜而似正;勢高則空,鱷低則散,因人而異;提腰背、身之中心與重心約與「十」字線交匯點相互對應;兩腰微內扣,前足尖微內扣:前後足著勁,一般前輕後重些,以穩站和活動而異。目注南前方。此形為打中順,稱左活步三體勢,穩站中,一掌打三掌,即左、右、左,此形勢深含十四形勢之奧妙。
三、再沿原直線即面朝南向前微起進身,進墊左足步一小步,再跟進右足步至左足後,同時兩手成拳,拳心向上,至內五行處,隨之向右後扭足迴轉身180度,同時隨迴轉身打於上鑽拳護外五行(頭面部),兩刖護肋轉;再沿原直線向北,進身躥踏進右足步,同時,右手拳經三口向前打出右鷹爪掌,掌心向下,其形勢與左活步三體勢同,方向相反,仍穩中一掌打三掌,即右、左、右,此形勢為之右活步三體勢目注前方。此形勢從始之變化顧中打,要求同前。
四、再向另一直線上(即東西線)撤右足步,隨之撤左足步至右足前成虛步,同時兩手捋挽至成拳,拳心向上,隨向前上方經三口打出右手上鑽拳,拳心向內,左手拳至內五行處,面向直線西前方,成右手熊形勢;再向前打出,左活步三體勢,其他同上述「二」。
五、再向右後迴轉身180度,打成右活步三體勢其他同上「三」。
六、再向南北線上撤右足步成右手熊形勢,向北向打出左活步三體勢,其他同上述「二」。
七、再向右後迴轉身180度打出右活步三體勢,其他同上述「三」。再循環往複地打下去,可為左旋打法,亦可起打為右旋打法,或練中換。打順了打活了任意換。
左活步三體勢,要勢站立正,兩腿酸麻,其中緩慢打完左、右、左三掌。再通過盤根換步時才能稍稍休息。再換右活步三體勢,再左再右再左習練。初練時,其呼吸,要自然緩慢,吸氣深至小腹處再緩慢地呼出,全身不著力,腿之著力以自身條件而定。隨著時間和功夫的增加,可逐漸緩慢地加點速度和勁。功夫大有長進之時,其速度和勁,可由淺至深,氣隨動作走,動作隨氣行。再長進,則與丹田氣配合演練:再之到了三盤功夫顯其能之時,則張弛有度見真功夫。「拳技雄風浩然氣,威風凜凜練奇功,提高身心素質,剛柔相濟壯國威。」這就是活步三體勢演練形勢和風格。練後面不改色,氣不躁,感到周身輕鬆舒適,神清氣爽。三盤功夫之底盤功夫,看似兩腿繚繞快得讓人眼花繚亂,其實它是活而不亂有序之盤根基礎步,形意拳在實踐中都是千變萬化不離此步法的。練好此盤根基礎步,可為以後練形拳之「盤根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end–
推薦閱讀:
※[轉載]李仲軒說形意拳步法(轉載)
※意拳斷手述要-王薌齋(2)
※【形意拳】淺談中國武術里的傳承和實戰(一)
※形意拳很講究步法訓練
※意拳推手的特點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