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子 德道經(熊春錦)原文誦讀

  • 頂119 踩5
  • 收藏
  • 轉發
  • 下載
  • 分享給站外好友

    視頻地址:

    把視頻貼到Blog或BBS

    怎麼貼?flash地址: html代碼: 消息主題: 好友昵稱: 選擇好友推薦理由: 驗證碼: 看不清轉貼到:

    意見反饋 ?內容舉報視頻評論(12)aye江南發表於3個月前 已下載,謝謝!不過,好像字有點模糊。楊紀問寫道:點視頻下;下載,根據提示先下一個hi軟體,安裝回應此評論 楊紀問發表於3個月前 點視頻下;下載,根據提示先下一個hi軟體,安裝aye江南寫道:怎麼才能下載啊?回應此評論 楊紀問發表於3個月前 下載aye江南寫道:怎麼才能下載啊?回應此評論 aye江南發表於3個月前 怎麼才能下載啊?回應此評論 真好德道發表於3個月前 好回應此評論 真好德道發表於3個月前 太好了回應此評論 qbd200878發表於8個月前 聽不懂 能不能解釋出來( ⊙ o ⊙ )啊!回應此評論 WNCQ313發表於11個月前 太好了!可惜無法下載。請版主看看。回應此評論 太極之氣發表於1年前

    回應此評論 石墨粉發表於1年前

    回應此評論

    我也來評論

  • 用戶名: 密碼: 新用戶註冊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熱門教育更多教育

  • 考試吧邀請文都名師點評2010年6月英...
  • 納什在南非3
  • 郎咸平郎咸平清華演講.WMV
  • 中國館清明上河圖(配樂)
  • ? 死神 276集
  • ? 俞敏洪-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 ? 拔蘿蔔-兒童故事
  • ? 機動車考試倒樁
  • ? 俞敏洪的一分鐘演講
  • ? 余世維_《管理者的情商EQ》_1
  • 視頻列表(12)專輯詳情

  • 德道經 75:40
  • 老子[道德經] 讀誦版 上集 16:25
  • 老子[道德經] 讀誦版 下集 24:42
  • 老子道德經 05:18
  • 老子《道德經》視頻版4 04:09
  • |< | << | 1 2 3 | >> | >| 第1/3頁 我最近在看(6)

  • 國學大師《大智慧》10:00 X
  • 國學大師翟鴻燊教授道法自然0438:49 X
  • 國學大師翟鴻燊培訓講座A54:01 X
  • 美國電影119:33 X
  • 國學大師翟鴻燊 團隊打造 巫...21:28 X
  • 新課標 特級教師輔導 高一化學0113:44 X
  • 正在播放視頻信息視頻詳情

    bskxxh 發表於1年前德道經分類:教育標籤:德道經 老子 播放: 12,943頂: 119踩: 5評論: 12收藏: 48專輯信息訂閱本專輯

    bskxxh 創建於2年前東方傳統文化寶庫中,老子《道德經》是一部殊勝的「哲學詩」和「萬經之王」。... 全部專輯信息 標籤:德道經 熊春錦 道德經 老子 >>專輯視頻提供者:tiantang151 じ☆ve堇茱 bskxxh >>東方傳統文化寶庫中,老子《道德經》是一部殊勝的「哲學詩」和「萬經之王」。它揭示出「道」就是大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人萬物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是宇宙萬物可分可合的結構模式和運行規律。「德」是道的外顯,是道的載體和表現形態,五德的仁義禮智信即是道的五種能量元素。道德充滿宇宙太空和萬物的內外,無所不在。養育生息著天地人萬物。大至宇空星群,小至物質誇克,一切物質和生命的生存與發展,都是道德能量物質的巨大作用力。德能蓄聚的厚薄濃淡,決定著萬物質量層次的高低,規範著物性的特徵和物體的輕重大小,及其運化過程的長短久漸。「德」就象人類萬物生命分秒不能離開的陽光、空氣與水一樣,離開道德也就是生命的終結。一切萬有生命和物質,都是「道德」的充分體現,只是人類既享受著道德的恩惠,卻又並不知曉道德的真諦,更未能自覺地修養道德去「淳德合道」,長期處於離道失德的愚昧無明的狀態中而已。只有道德人生,才是最符合自然本質、最有意義、最有價質的人生。《道德經》預言般地深刻指出:「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世界歷史和社會的發展,也的確就是如此一步步地下滑到了道德的最後底線,降到了五德最末的「忠信之泊」階段。人類道德中所擁有的五德的最根本的基礎就是「信德」,信德的淪喪,也就是最後的道德人格防線出現了崩潰的嚴重危機。現今,在世界各地忠信、誠信、信譽、信仰等等都全面出現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機,從而使整個世界的法治步入了登峰造級的時代。人類的健康,也由於失德離道,心靈扭曲,隨著德性的全面鑿喪,病種病情越來越複雜和多樣化。人體內五德的嚴重缺失使內五行的動態平衡無法維持,心理疾病和疑難絕症日益增多,病變更加錯綜複雜,社會問題也同樣日益複雜化,犯罪率居高不下。陰極則陽生,物極則必反。「反者也,道之動」。人類亟待道德的回歸,獲得道光德能,維護心靈健康和身體健康以及社會的健康發展。特別是世界演變成地球村之後,德和道的回歸,也必將是一個迅速變化的過程。《道德經》在世界上已經被翻譯成近二百六十種文字廣泛地傳播,對道德的認識和求證,正在逐步被全世界普遍認同和實踐,道德精神必將傳遍全世界。我們共同處在道德最後的底線上,返樸歸真,修德合道的路也同樣就在每個人的足下。萬經之王的《道德經》蘊藏著豐富的道德能量,是人類回歸道德的瑰寶。《道德經》的內涵博大精深,她是涵蓋宇宙萬物的科學大真理。道德既是物質性的,又是精神性的,是一元三素的特殊物質,是真實存在於宇宙空間的一種無形而又具有巨大能量的物質。是人類共同的精神食糧和生命能量的源泉,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源動力。國學老師熊春錦先生曾指出:「老子通大道,慧智出文章,磅礴五千言,造就千萬聖。誦讀《道德經》可以給人類帶來健康與和平;誦讀《道德經》可以轉愚為智,轉智為慧;實踐《道德經》能夠改變人生,再造人類的生命和精神。傳統道德文化,是靈修慧性思維與智識邏輯推理思維完美結合的瑰寶。傳統道德文化,誕生於理炁學說與理形學說的完美結合中,人類的大智慧和宇宙的奧秘全部蘊藏於《道德經》之中。《道德經》應當按照傳統道德文化的特點進行整理校勘,出版一種利於誦讀和學習的版本,利於推廣和普及《道德經》的學習實踐。頌經心訣空 淨恭熟忘合靈頌經,是道德修養,修真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古往今來的修證者,對《道德經》的學習,在方法上曾經有一個理炁學說與理形學說高度協調統一的歷史階段,理氣學說中最珍貴的莫過於心法。隨著各種系列心法的逐步失落,「無爲」丟失「有爲」興起,人類進入多維空間的方法,只剩下了「有爲」的理形學說和它所含的一些有爲方法,進而也就誕生了單純依靠科儀稟規持范而修持的派別和方法。在科儀派當中,最重要的修習方法就是誦念經文。但是這種誦念方法由於只是掌握了「理形科學」的內容,而「理炁科學」的內容逐步地失傳了,也就是「心法」失傳了。理炁科學的內容,它退入山林民間,它在社會上似乎消失了。雖然古之成道者,許多人都是先從一經一法的實踐中,進入衆妙之門而最後成就真道。但是長期以來,失去心法的普通誦經方法,用智識解讀《道德經》和其他經文的方法,還是難以真正的造就真人,難以造就聖人,甚至連賢人也難以造就。《悟真篇》曾言:「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古今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但是爲什麽後世修真,成就者猶如鳳毛麟角呢?除了人們陰我心私念貪欲難破之外,難以得到「心訣」和「心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全面掌握好修真的系列心訣和心法,同時掌握頌經的心訣和心法,合理地採用正確的誦念方法,也是通真的一個光明路徑。這裡先介紹一下頌經的五字心訣。當然,修真主要是大系統性地「修和煉」。修「道德」,修「心靈」,心性修持大道生。煉,煉性命,煉己滌陰我,煉命返先天。這些基本原則,這個前提不能丟,才能正確地掌握好心訣和心法。否則也是難以獲得真實不虛的無量功德的。恭。在頌經的過程當中首先是一個「恭」字。這個「恭」字的關鍵作用,是達到能夠啓動經文當中的光明能量場,啓動經文當中的炁,經文當中的理,經文當中的法,實現與經文當中的場性相連接、相貫通、相融合。心與經合一,身與經合一,人即經經即人,經與人不可分離而水乳交融的一種狀態。《道德經》一字一靈符,《道德經》中有億萬道和佛。它是一個巨大的寶殿,只有這個恭字,才能開啓寶殿之門。這個恭就是一把開啓大門進入寶殿的寶匙。這個「恭」是指的「心恭」,「身恭」,「恭敬」的「恭」。誠信,信德無疑,禮德圓明,是恭的基礎。沒有這個恭敬心,沒有這個敬畏心、沒有這個處下之心,沒有這個頂禮之心,就無法連通道德的能量場,打開經文的寶殿,進而登堂入室。這個「恭」還包涵了一種清靜,身心的清靜,要將自己的心和身調節到一種清靜的狀態,空明的狀態,這種狀態才能靈悟,才能相溶,才能接受,才能展開。因爲在誦念的過程當中只有將心這個道德場、身這個道德場,都調節到接近《道德經》的場性,實現這個「恭」,才能打開這個門。所以說這個「恭」字,不僅僅只是在心靈上的一種「恭敬」心,而且還含有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心身清靜,使之符合《道德經》的純潔、聖潔狀態。我們在誦念之前先把心身內部清理清理,將調形、調心、調息這個三調運用好,進入整體性和諧性的松、靜、自然狀態,也是爲了更好地達到和實現這個「恭」,達到這個「靜」。身心的這個內環境狀態清理乾淨,打掃一番,這樣在念「太上心頭坐」的時候才能坐得進去。沒有恭敬心,沒有清靜身,沒有乾淨的心,這個「太上心頭坐」能坐得了嗎?坐不了,觀不出來。古人還要求沐浴更衣,焚香而誦。連身體表面的清淨也作爲一種要求,可見這個恭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恭」,她需要相應的狀態,相應的環境才能出現,雖然說每個人體內心頭都有太上,都有佛,但是普遍被塵埃封閉、被污垢包裹住了,封閉的靈光難透,光芒透發不出來,所以就需要掃塵。有幾個人能夠達到六祖慧能的那種心修水平呢?沒有,絕大部分人都是神秀的水平。所以還是要煉己,要掃塵,要勤拂拭,先調節到無塵的那種狀態。調節到符合道德經的頻率範圍的內環境之中。所以要用好這個「恭」。這個「恭」實際上是通過修心煉己來達到的一種自然恭敬心,是調節控制自己的陰我心私慾、私心的意識活動,從有爲調節到接近無爲的狀態,從太極圖的邊緣調整到接近太極圖的中央的狀態,或者直接牢立於太極中央的狀態。整體把握住身、心的雙調整,才能建立起與《道德經》所闡述的場性和其他經文所闡述的場性接近的一種狀態。當這個調整完了以後我們才能說心即《道德經》,身即道德場。心中有了《道德經》再誦起來那不就相應了嗎?身即道德場,那麽《道德經》的能量不就存在了嗎?那麽「太上心頭坐」不就很自然的出現了嗎?離開了煉己,調節心和身的前提,這個「恭」是盲目的「恭」,是虛「恭」,是假「恭」,這叫不恭不敬。因爲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對多維空間的潔淨、神聖,那種非常的聖潔的感悟太少太少,認爲高維空間的東西也像我們這個空間一樣髒兮兮的,什麽東西拿過來都可以吃,可以喝。其實是錯誤的。在高維空間的任何能量和物質與我們有爲世界的物質在很多方面是格格不入的,是難以相容的。你不將內部的,心靈當中的,身心當中的垃圾和渣滓主動地清理掉,不將陰我心的欲、己意識活動調適到最低點,這些能量和物質則難以進入我們的內環境,就是擺在面前你也吸收不動、消化不了。其實這是很簡單的一種現象。就像我們在泥巴地裏幹了活,雙手髒兮兮的一樣,拿一塊蛋糕來,非常乾淨、潔白的蛋糕送到你面前了,人們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去把手擦一擦,弄一弄、拍一拍才把這塊蛋糕接過來。當然認真的時候,吃之前肯定還要先洗洗手。這個道理是相通的。所以這個「恭」的實踐不要把她小看了,她是一把鑰匙,是進入每一部經文的鑰匙。沒有這個「恭」字難以打開任何經文的門戶。不在這個「恭」的統領之下把身心調節到符合經文的場性狀態,那麽也就難以進入其中,難以打開,難以接受和承載其中的能量。當然,在「恭」字上面可以更加廣泛的展開來講。所需要做到的內容的確太多。但是證道不離「心」、「身」兩個字。也就在「心」和「身」這兩個字上面放下有爲,樹立無爲;放下有欲,樹立無欲;抑制陰我心意的私識,確立陽我心識的大公心,就這麽簡單,幾句話就概括了。但去實踐時就是一個滴水穿石的功夫。通過這個「恭」,我們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了,能夠接近無爲,即已接近「徼」,接近太極圖的中央。不要在陰波或者陽波上蕩漾,更不要遠離太極弦,只處在太極的正中心,找那個「靜」,心靜身靜;用一個淨,心淨身淨。真心都出現於這種狀態內,而心的慾念又調節到了與高維空間連通的允許值的水平之內,在這樣的狀態下那麽這個「恭」才算是掌握了,並且調節好了。那麽打開任何經文的場性之門也就容易實踐和出現。所以這個「恭」字放在「恭」、「熟」、「忘」、「合」、「靈」五個字的首位,她的確是首要的,是一把打開任何經文寶殿大門的金鑰匙。要掛在脖子上,要常常主動使用它,才能叩開萬經之門,從而登堂入室,獲得大成。熟。第二個字是「熟」。誦經文一定要讀熟、念熟、誦熟。這個「熟」裡面還有個「尋聲」和「找音」的問題,也是一種技術。當然前面的「熟」,記熟了,念熟了,誦熟了之後你才能「尋聲找音」。但是在邊記邊熟的過程當中也同樣要注意「尋聲」,找准「音」。因爲頌經不是一般的技術,這個「熟」裡面是一個特殊的技術。我們的聲從哪兒來,是從我們的嘴,口腔,舌頭的運動,喉嚨聲帶的震動,口腔氣流的震蕩而來。那麽發什麽聲又出自於哪裡呢?出自於大腦。是因爲我們的識神處在工作狀態,他就在大腦皮質層這個辦公室裡面指揮著。並且通過顱底的神經傳導這些信息到達喉、口、舌。但是,心能不能直接地誦呢?不能直接地誦。心是通過這種後天的誦而通過迷走神經相應諧振。由於迷走神經也是從顱底穿出,與舌咽神相鄰,容易産生諧振,而傳入心中。所以,當你注意到了這其中的天人密秘的時候,反觀到心的時候,如果調心調得理想,就會出現了一種特殊的「音」,叫「心音」。經中的能量光和這種音的頻譜最容易合一産生諧振,在胸腔裏邊震蕩就産生一股股的熱流,再産生一種波,既震蕩了自己,也震蕩了身外的場。它不斷地擴大,散發出來,而不是像普通狀態地說話,只是口腔裡面說而心裡面沒有相印。在「熟」的基礎之上我們要注意「尋聲找音」,這個「尋聲」是指我們在誦念某一段經文的時候,或者整篇經文的時候你關注一下你的大腦,關注一下你的口腔,舌頭的運動,注意她産生的這個「聲」和震蕩體內的「音」。這個聲是它發出來的。那麽要找「音」,這個「音」是什麽呢?是一種能量震蕩,它是聚合我們體內變化的一種波,叫「音波」,或者叫「聲波」。有的字的音我們發的時候,你不尋找的時候它這個震蕩産生了,也很弱微,需要強化提升,不然只是從口裡面直來直去,不易於引起內環境的共鳴。《道德經》爲什麽要說「音聲相和」,這個「和」字可是太重要了!這個「和」字可以說是誦經的人天密秘之一。這個波的震蕩是一種相融、相彙,是彼此不分,這樣才能形成最好的音樂、樂曲、誦經之聲。我們拿敲擊的大鍾做一個比喻,中國的古鍾是依據「道」來設計和應用的,是在理氣科學基礎上理形科學的實踐應用。木錘敲擊鍾的外壁所産生的是聲,而鍾內空腔體裏邊所産生的是音,這個聲和音相和,就使鐘聲悠揚悅耳,震撼心靈。西洋的鍾則不同,它敲擊的是鍾的內壁,聲和音混在一起發出來,給人心靈的感覺和作用力迥然不同。這個例子我們要把她整體地結合起來想,要主動去尋音,主動去找「空」內的音,就在你的腔子裏找,胸腔是有空間的,顱腦腔和腹腔也是有空間的,道之所用不離這個空、虛、中,這個把握住了,真是處處都是妙。不同的聲,能産生不同的音。有的人誦的時候就是第三聲不行還非得要用第四聲,有的人用第四聲不行還非得用第一聲,每個字基本上是四種聲我們要找准它。哪一種發聲方式容易産生震蕩的音,我們就找出那個音加以科學地、合理地應用。那麽文字當中哪一字對自己作用最強你就把握好那一個字。當然,每一段文章裡面每一字都會引起或強或弱的震蕩,但是畢竟有主有次,而且我們這個「音」,能夠引起聲頻震蕩的這個「音」,也存在著某些字先出來,某些字後出來的現象和狀態。那麽你連主要的、先出來的這一個都沒有抓住,你怎麽使後面還沒有出來的突然展開出得來呢?其實有時候我們就是當面錯過,沒有發現,非得量級很強的時候你才感覺到。「噢」,這個字震蕩了心靈,這是我的真音,找著了!但是爲什麽不能主動去找呢?主動去找不就事半功倍了嗎?所以這個「尋聲找音」是在「熟」的基礎上的一種深化,非常的重要。這個過程不論是我們自己在念誦,還是在跟讀的過程當中都要注意在記熟、念熟、誦熟、背熟了的基礎之上主動地去尋聲找音,衆妙之門的天音、音符。當然,這還是要大家重視「徼」,沒有「徼」哪能抓住妙呢。有的人在那裏念了,念出名堂了沒有?沒有。所以不論是自己誦經,還是跟讀誦,還是聽師講經,都要想一下中國的古鍾,注意力不在鍾外的聲,而是要放在鍾內的空上,放在這個空中所産生的音上;把握住在你的腔子裏,在你的空心中所産生的「音」上。有了這個音,那才是頌經、聽講經時的真正音聲相和。聽講經時,如果講經的師有道,所發出的聲音中必然有著光音,你在自己心中覓著了共振點,尋著了這個同頻的竅,自然也就容易掂花一笑了。不尋不覓,不敞開心身,不主動地使心中的音源諧振點與老師的音相合,也就容易昏沈。聽的都是後天的內容,無爲的光和音也就捕捉不住,當面錯過。效果也就不理想了。自己誦經的原理也是同一道理。想一想,老師發出的聲和音,含有道光德能的音你都難以入心相和,那麽自己念時的低能量場,作用力當然也就更不容易顯現出來了。有的人跟我彙報說,老師,我念了一百零八遍了,《地藏經》我已經念了半年了,不知道怎麽樣。他反而問我不知道怎麽樣,不知道效果如何。爲什麽要問我呢,爲什麽不問自己呢?爲什麽有的同學只念了一個來月,甚至從學習了《道德經》以後只念了幾天就找著了天音,找著了心音,進入了衆妙之門。差距在哪裡,思悟了沒有?光是羨慕人家是不行的。《道德經》的實踐就是要落實到每個人的心裡,每個人的身中。看到人家的進步,看到人家的神奇,那是別人,那是別人的道,別人的德,不是我們自己的。我們自己的德要自己放下心來在身內環境當中去務實求證,光睜著眼睛看外邊不行,光豎著耳朵聽外面也不行。要用你的心不外想,你的垂簾內觀,你的閉耳內聽,去掌握自己的聲,尋自己的音,這樣才能與別的進步快的人相媲美,這不就近了嗎?找著了你就相近了,這是技術,是方法,必須要掌握。掌握了這些技術和方法,要思索,要有悟性,而不要僅僅執著於我誦了多少遍。告訴你們,真正具有心音的人哪怕一聲佛號,哪怕一聲經咒,足以驚天動地,勝過於一般普通的人誦一萬遍經文!爲什麽呢?他通過他的音,他的真聲、真音開啓的是高維空間的場,調動的是高維空間的能量,道光德能産生的作用遠勝於我們「無恭無敬」、不「熟」狀態下,沒有找到「真聲真音」狀態下轉來轉去誦多少日子誦的效果。誦的遍數多其實也只是一種督促,是一種自我鞭策。在沒有進入那種狀態之前必須要遵循這個遍數,用這個遍數去敲開你尋找「真聲」、「真音」的門戶。但是你老抱著遍數不放,而不主動地去「尋聲找音」,難道一輩子就老死在念誦的遍數之中嗎?這種狀態也就太可憐了,也就是跟世俗中盲修瞎煉的人無異。與某些道觀、佛廟裡面那種狀態沒有什麽差別了。不要忘記我們這是在實踐《道德經》啊,而不是單純表面的模仿!是進行性命再造的大工程。爲什麽要舍本求末?爲什麽總只是抱著樹枝不肯放棄,而不能登上樹幹?爲什麽不去探根尋祖?從某些人執著的誦念經文的情況,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同學是理不通啊!道理還沒有搞通,主次都還沒有掌握,太執著了。執著於一點不及其餘,陷在陰陽裡面跳不出來。講心修無極講了多少年了,這個心就是陷在「陽」裡面或者陷在「陰」裡面出不來。因爲他不認識陰陽,不認得爲無爲,不能具體實踐,不能具體對每一件事在心裡面分析。這個知白守黑停留在嘴上,而沒有在實踐當中付諸於行動,所以他的心始終不是白就是黑,不是黑就是白,他無法達到無極的狀態,無法達到無爲的心態。蹉跎的是什麽,蹉跎的是在太極陰陽當中,迷失在黑白兩相之中,在這樣的轉悠之中浪費時間。「心無欲」我也強調了多少年了,這不就是「衆妙之門」嗎。從誦經反饋過來的情況來看都是這種狀態,都陷在黑白裡面沒有出來。我還沒有接到哪一個說在年初佈置了化因方法以後能誦出名堂來的。相反還只是在這個網上道德課堂打開以後,才出來不少人真的找准了音,讀到了聲,通過這個誦達到了「衆妙之門」的,這倒是非常可喜的。從這個事裏鑒別、驗證出了,我們學習《道德經》,掌握、實踐《道德經》,的確是一部萬經之王,是我們打開任何經文寶庫大門的重要鑰匙。有了這個鑰匙,那麽我們再來誦念經文,特別是在掌握了具體的技術和方法,在「恭」、「熟」的前提下,在這個基礎之上,找准了「音」,尋准了「聲」,那麽這個大門對每一個同學都是敞開的。希望大家先把這兩點掌握好。忘。頌經心訣的第三個字是「忘」。「恭」和「熟」掌握好了以後一定要「忘」。「忘」什麽?首先是「忘聲」,第一步是「忘聲」。「忘聲」的出現一定是在「音」出現的過程當中,聲音出現的過程當中忘記這個「聲」。每個對誦經有真實不虛體悟的人都有這樣的感悟。口裏在誦這個字,聲在發出,但是突然之間這個心裡面的震蕩開始了,就好像口腔裏的這個聲沒有經過大腦似的,只是關注到了胸腔裏的震蕩的那個音波,胸腔正中心有一團團的光,或者是讀的相應的字釋放出這個光波而出現了「忘聲」的狀態,這個「聲音」的「聲」你就不在乎了。實際上還是在誦念,但是念的時候已經意念已經轉移了,轉化為心思了,心音突然上升為主導力量,以這個能量的震蕩爲主宰而關注,而口腔的這個聲處在輔助的狀態。如果這個狀態穩定了以後,口裏的聲也可能就不再出現,也就是說停止了口的誦念,但是裡面還是在繼續著心的頌念,一團團的音、光、能在這裡震蕩,在擴散,再傳導到全身。我們同學當中不是有嗎?有的人誦的時候就感覺到裡面的字出現了,口裡面還是在誦,但是《道德經》當中的一段段的字卻是出現在中脈上,出現在任脈、督脈上,而且隨著這個誦的狀態在流動、傳輸,在運轉。這就是「忘聲」狀態下的一種光音的出現。這個「聲音」忘記了,大腦意識和口腔把它忘了,那麽「天音」也就湧現了,出現了。當然在這種狀態當中,她有左右變化、晃動的過程,你把握好,別又把自己拉回到了意識態又回到嘴裡邊在誦。怎麽腦袋裏邊好像不知道?怎麽口念停了?這怎麽會有能量出現?你不要去想這些問題。你一想動了意念,馬上就會又退到了口在念,腦袋裡面在意念,從而又把胸腔裡面的真音丟失,你要善於把握這種「忘聲」。當然這樣在語言上、文字上教大家是教不熟的,非得要每個人去實踐,去體悟。這個開關就是忘,由知到忘,轉換過來就成功了。深化下去,「忘聲」,這個「忘聲」你能深化你就能忘記你的身體。身形都忘了只有光流在運轉,只有光團在放射,只有光波在震蕩,這個時候才是穩定的真音,這個也就是最完美的《道德經》所講的「音聲相和」。在這個相和當中更深層次的變化也就會緊接著發生。所以這個「忘」字,雖然只是忘記在念誦著什麽,關鍵是這個「忘聲」。這個聲波的傳導方向,聲的生發來源已經全部都忘記了,內部緊接著出現的是天音。這個天音的震蕩特點,流動的方向、方位各人都不相同。不要剛才我一說人家證出來是《道德經》的文字在任督二脈中轉你就馬上建立起妄念――怎麽不轉呢?我轉著試一試。轉不了,退到意識態中,你這樣模仿是模仿不了的。有的人是在中脈上,比如「道,可道」,有的人在中脈上出現。有的人在誦這個「道」字的時候,這個「道」字就突然放大,無邊無際;誦「可道」的時候,「可」字沈到海底了;但是有的人這個「可」字又上升到了天門了。怎麽能夠模仿,模仿了就是執,偏執了,就是有爲的後天,而不是無爲的先天狀態。所以只能講說「忘聲」。「忘聲」下面出現的現象必然是天音。沒有出現這個天音,或者說在沒有出現天音的狀態下你去妄意、妄想都是不可能真實地達到忘聲而出現天音。這個「忘聲」和忘掉身體,忘掉我心,這三忘都出現以後,音聲相合,融混在道光之中也就很自然的容易出現。這就是第四個字「合」。合。聲音和心音相合,天音合之於心,合之於身。整個的心身與道光德能,道德的能量場,在聲音這個領域同頻了,頻率一致了,就像有一句成語當中所說的「敲鍾罄響」。說的是古時候有一個廟裏邊有一個大鍾,距離這個大鍾很遠的地方有一戶人家,家裏有一個放在拜天地君親師的供臺上的一個罄,每當那個廟裏敲鍾的時候他家裏這個罄就會發出自鳴。爲什麽會發生這種現象?現代科學解釋就是這個鍾的頻率和這個罄的頻率是相同的。我們把這個例子用到這裡來,這個「合」就是這個意思。經文中所潛在的所攜帶的巨大道德能量,在這個音聲相和的合中,就會明顯地展開透發出來,以炁或者光的形式,直接作用於我們的心身。道的音、道的能量,和我們本身的這個小環境「敲鍾罄響」。音合於心聲,天音促進我們凡身內環境的變化,經文的光音與體內的光音這樣就高度和諧,統一爲一體了。這種光音天不僅能在心身之內擴大和深化,能夠滲透五臟,還可以擴展深入六腑三腔,四肢末稍。而且還可以與體外空間中的光音天諧振,而神馳其中。在這種狀態下,如果這種「合」能夠穩定,能夠保持,能夠深化,能夠全面展開這種狀態時,「靈」也就自然誕生了。靈。是指進入「衆妙之門」後在無爲當中的變化,靈悟、感應、作用力,自然變化現象。是一種對道的體悟、感知。靈,包含著我們所講過的,弦前微妙徼,跨弦通靈妙,微妙,玄妙,奇妙,神妙,仙妙。不同層次,不同廣度,不同深度的衆妙,都在這個靈之中。也就是多維和高維度空間的一些非常道的非常名的系列現象。這其中的變化也就不用深談。說多了大家可能産生追求心,模仿意,反而有障礙力。因爲前面幾道關口我們不突破,「恭」的關口不破,這個基礎達不到要求,那麽這個「尋聲找音」常常也找不準。冥冥當中就是有人幫助找准這個音,找准這個聲,那麽是誰來幫你?是通過這個「恭」來達到這個目的的,實現找准聲、尋准音。證道不離心身,要符合道德的標準自然恭敬。但是這個「禮」,這個「恭敬」,內環境的調節,禮德光明,沒有這個光明心,做不到這個「恭」,那麽第二步的「熟」的深化,也就是「尋聲找音」就難以實現,也就更不容易談到第三步的忘聲、忘心,忘身。「音聲相和」,對我們頌經人來說如果沒有這個「恭」,沒有這個「熟」,那也就遙遙無期。只有把這個「恭」,把這個「熟」的基礎打好才能出現忘聲而合真,以至於達「靈」。這五個字說起來簡單,理解起來也不容易,要整體地把握住,環環相扣。不要只是單純地注意到現在的「合」和「靈」這個結果,只等收穫就成了守株待兔。關鍵是重視「恭」和「熟」。「恭」和「熟」真正做到了,這個「忘」也就不難了。只是掌握靈機的一點感覺,一點動念。誦經的常用方法中,一般最常用的是「慢誦、快誦、詠誦」三種方式。這三種方式對於實踐者而言,都應當學會和掌握並且善加應用。慢誦,是一字一停頓地誦念,最有利於配合觀想,以字爲符,攝取能量,進入正覺意境之中。同時也有利於記憶經的內容。快誦,是在熟練的基礎上,用較快的速度念誦,通常用於訓練進入「忘」的境界而使用,快頌有利於從「有爲」向「無爲」狀態的轉換,抑制陰我意識,從而進入陽我心識主事,舌頭運動退 標籤:德道經 熊春錦 道德經 老子 視頻: 12 總時長: 03:59:02 總播放: 27,594創建: 2年前 更新: 1年前 本專輯視頻提供:

  • tiantang151提供: 5

  • じ☆ve堇茱提供: 2

  • bskxxh提供: 2

  • blue12133提供: 1

  • lilongfei1010提供: 1

  • luphong提供: 1

  • 隱藏相關話題進入看吧

    在 德道經/ 老子 吧發起討論>>

  • ? 女教師包養學生3年,道德何在?教... [娛樂雜談]
  • ? 「極品女人」極品照片,我實在忍不... [娛樂雜談]
  • ? 我是女公務員,我很漂亮,可是為... [情感]
  • ? 精選漂亮女警然後再配豪車,你有... [娛樂雜談]
  • ? 震驚!和尚尼姑也瘋狂,也有七情... [社會]
  • 推薦視頻

  • 別了,南望山下的地大
  • 播放: 1,014
  • 東北師範大學 人文學院...
  • 播放: 1,009
  • 歷史文化學院健美操大賽
  • 播放: 993
  • 你可能喜歡

  • 中華文化
  • 營養免疫學
  • 中華文化
  • 老子
  • 老子 德道經(熊春錦)原文誦讀
  • 老子
  • 道德經
  • 翟鴻森
  • 科教
  • 推薦閱讀:

    老子道德經王弼注?(道篇1-37)
    孔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子幫你解決!
    老子哲學中的「道」究竟是什麼?
    騎青牛入函谷老子姓李,怎麼對下聯?

    TAG:老子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