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吃相不要太難看: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你還記得多少?
無論古今,無論家國,「守規矩」都是人生的第一課。那時候褒貶人時,就有一句「這孩子太沒規矩,大人是怎麼教的?」這樣的評價,是相當惡評了。即使在當今,也一直要強調要「守規矩、講紀律」,看來,這樣的觀念並不落伍的。
記得小時候因為「犯規」常常被父母教訓: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坐那晃個腿,就會挨父母的挨;吃飯掉個飯米粒,也得撿起來吃了,否則就是一頓讓人刻骨銘心地諄諄教誨……由於沒有專門的禮儀課,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下健康成長起來。
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世界觀也在發生著巨變,年輕人越來越有個性,且都活得相當「自我」,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的那些「老規矩」已經不再被年輕人所樂於接受了。個人覺得,這是一個文化的倒退,許多「老規矩」都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不該同封建糟粕一起被掃除。
即使,有些老規矩你不願遵守,做為華夏子孫,得了解一點還是很有必要的。中國自主就很講究吃,餐桌禮儀要求大家要做到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得保持一種怎樣的「吃相」才才算懂規矩吧。
一、筷子上的規矩
都說民食為天,一日三餐就成為人生的必需。因為經年累月不可或缺,所以,一旦拿起筷子,你就得要小心應對了——
吃得有吃相——用餐的時候,不要吃得搖頭擺腦,寬衣解帶,滿臉油汗,汁湯橫流,響聲大作。
夾取食物,需要時左手放在食物下方承托,避免在送到嘴之前食物滴漏。
夾起食物之後,不應該放回盤碟。
不能用筷子對著人或用餐時拿筷子指手畫腳。
赴宴的時候,不應提前於主人動筷子(湯匙亦然)。
全家人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晚輩不能動筷。
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盤上來回的轉而卻又不夾菜。
二、吃飯時的規矩
給人添飯不能問人「要飯」不。——家裡來客人了,添飯時一定不能說:「還要飯嗎?」要飯,就是討飯的意思,把客人當乞丐了,多不禮貌啊。
如果不小心說走了嘴(說錯話了),家長不會當面批評你,但是客人走後家裡大人肯定要一通叨叨你!說過多少次添飯添飯,你才要飯的呢!
不能用筷子敲盤碗。這樣的動作,容易讓人聯想到乞丐,只有乞丐討飯時,為引起主人的注意,才在門外敲破碗的。
吃飯時,手要扶碗,不許一隻手放在桌下。
吃飯時,在盤子里亂翻,會被大人敲手。
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許吸溜。——這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基本教養。
吃飯時不能將筷子含在嘴裡,這樣是不禮貌的,也不衛生。
吃飯口含食物時,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
另外,家來客人了,要謹記「茶七、飯八、酒滿」。
宴客時,可以勸別人多吃一些,或是建議品嘗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主動為別人夾菜、添飯。這樣做不僅不衛生,而且還會讓對方勉為其難。
去別人家做客時,取菜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近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要左顧右盼,翻來覆去,在公用的菜盤內挑挑揀揀,夾起來又放回去,會顯得缺乏教養。
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自己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得告訴大家你已經吃好了,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三、與吃有關的禁忌過年下餃子皮破了不能說「破」。——說「破」不吉利,尤其是過年。要說餃子「掙」了。
吃魚不能說「翻」。——這條規矩在船民家中更嚴格。翻魚和翻船同音。應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安全回來的意思。
有事暫時離席,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不能將筷子插入米飯中,這是祭祀祖先才使用的方法,主有不詳之兆。
另外還有些語言上的禁忌,比如說春節時,豬舌頭不能叫「舌」頭,舌音有折本之嫌,應該叫」賺頭「。
這些規矩有些看似迂腐,但是,其中是包涵了許多人情世故在裡面的,適當了解一些,對於自身與他人的友好相處是有一定啟發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