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哥雕塑游(12.3.16)

吳哥之行是在濕漉漉、暖烘烘的暹粒之夜開始的,雖然早已從各種資訊里獲得了關於吳哥燦爛文明的點點滴滴,但真的到實地感受曾經輝煌的高棉王朝與如今貧苦的柬埔寨生活的巨大反差,還是每天都有不同的體味。

我們入住的是一個離吳哥窟不遠的度假村,柬式的別墅掩映在小型的熱帶雨林中,到處是不知名的植物,葉闊花艷,果實多汁。小河裡有紫紅的蓮花,躺在水面上,按下快門,居然發現花瓣尖尖上停著一隻紅蜻蜓,這讓見慣了青色蜻蜓的我大為驚詫,而我們的旅程就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小驚喜小驚詫串聯而成。

巴戎寺是我們遊覽吳哥的第一站,自此各種各樣的石雕就充滿了我們的旅程。巴戎寺是吳哥城(大吳哥)的中心,據說建築群有54座大小寶塔,每座塔的頂部都雕有象徵國王的巨大的四面佛,他們從塔尖微笑著俯瞰四周,象徵著王權至上和宗教神聖。徜徉其間,仰望上空,那些佛像的表情各不相同,其中保存得最完整、笑得最美的那個被稱作「高棉的微笑」,堪比蒙娜麗莎的微笑。

現在能看到的建築當然沒有當年那麼完整,它受到了戰爭和歲月的侵蝕,只留下了殘垣斷壁。吳哥城南門口的兩排雕像——一排代表正義的神,一排代表邪惡的修羅,很多都已經沒有了腦袋,或者攔腰截斷,巴戎寺裡面的一些神像,也是如此,有的浮雕的臉部被削平。這一方面是由於文物偷盜和戰爭掠奪,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宗教衝突。吳哥歷史上遭遇過兩次洗劫,巴戎寺在占婆人(越南)入侵後經歷了重建,原來的王朝信奉的是印度教,後來王朝改信佛教,重建時為體現宗教寬容保留了原來的雕像,但後來被信奉佛教的暹羅軍隊(泰國)佔領後,一些印度教的神像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建築也被戰火燒毀。這種人為的破壞更讓人痛心,就像中國的幾大石窟,裡面的佛像也經常被削去鼻子或除去腦袋,當然我們經歷的是另一場文化浩劫,這些佛像是被篤信另一種信仰的群眾糟蹋了。

還好,記錄歷史和生活的浮雕保存得十分完整,巴戎寺作為一個神廟,與其他宗教建築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牆上的浮雕並不光記錄宗教神話,而且記錄真實生活,整個畫卷好比浮雕版的清明上河圖。上面雕著鬥雞、斗豬、比武娛樂的當地百姓,有求婚的場景,有豐收的場景,有產婦生孩子的場景,甚至有長著鬍鬚的漢人,最重頭的當然是高棉軍隊與占婆軍隊打仗的景象,從被佔領到反敗為勝,一幕幕如臨其境……由此可以肯定,這些浮雕是闍耶跋摩七世重建時雕刻的。它不僅留下了高棉民族輝煌工藝的歷史證據,也為吳哥王朝書寫了不容抹滅的歷史記錄。

之後參觀的女王宮被譽為「吳哥古迹的明珠」,由於發現得較晚(1914年),當年破壞也比較小,所以保存得最為精緻完整。女王宮主要供奉的是印度教的濕婆神和毗濕奴神,門廊和山形牆上雕刻著印度史詩中的神話故事,其中不少雕刻都是表現阿修羅作惡多端,最終被濕婆制服的故事。值得驚嘆的是廊柱上的女神雕像,栩栩如生,優美非凡。

最被稱讚的小吳哥(吳哥窟)是一座未完全完成的神廟(國王在沒有建成前就駕崩了),所以我們終於通過刻畫了人物外框的局部牆面了解到,吳哥的這些建築當時都是先用石頭壘建完工,再進行層層雕刻的,雕刻時也是先布局繪像,再進行仔細浮雕。走廊四面的浮雕描繪印度兩篇著名梵文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其中雕刻有孫悟空的原型神猴哈奴曼),還有高棉人民抵禦外族侵略的戰爭場景。最高塔被稱為天堂,但爬上天堂的石階卻非常陡峭,據說一位法國遊客的妻子不幸從這70度的石階墜落身亡,事後法國人捐贈了比較平緩的木頭樓梯,因而我們離「天堂」更近了一步。

據說,吳哥王朝鼎盛的12世紀,僅吳哥城就有100多萬人口,是倫敦5萬人的20倍,這樣的強盛國力,才能建造出並稱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吳哥窟。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絕不亞於中國的長城,而它的雕刻藝術更是可以媲美古希臘文明。

在吳哥的旅途,印象深刻的除了建築藝術,還有他們的「環保」。百姓居住的屋子大多木石結構,很少鋼筋水泥;百葉窗都是木製的,很少看到塑料這種物質;包裝都是用棕櫚葉,幾乎看不到紙;衣服都是棉、絲、毛的織料,沒有化纖,幾乎全手工;即使飯店、商店也只有電扇,不用空調……這個當然可以被理解作環保,至少一開始我是這麼感慨的;但這也何嘗不是「原始」?離開時我有了新的感受。對於未開發、貧苦地區的環保要求,我一直持保留態度。環保思潮是西方社會後工業時代的產物,是窮奢極欲之後的反思,對於一個什麼都還沒有擁有過的地區,你有什麼理由要求它放慢發展的腳步,跟隨環保的潮流呢?看看洞里薩湖上的水上人家吧,隨著潮漲潮落而居,捕魚為生,7、8歲的孩子們衣不蔽體,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是最簡單的,你還有心情稱讚環保嗎?


推薦閱讀:

純藝雕塑專業 留學去哪裡好呢?
20人耗時三年雕成的東方巨獅安置在武漢的一個廣場上
我與雕塑
他的雕塑價值4億,創天價紀錄!出身農民,卻拒給羅丹當助理!
賦予了生命的雕塑作品

TAG: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