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相關知識點集萃

古典詩詞鑒賞相關知識點集萃(2010-06-28 22:42:25)

轉載

古典詩詞鑒賞相關知識點集萃

一、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1、詩歌的「形象」分類(1)人物形象:a.詩人的形象(或抒情的主人公)b.特定人物形象。(2)蘊含某種品質或思想人的象(意象)2、詩歌塑造人物的方法(1)細節刻畫法。(2)烘托渲染法。(3)對比襯托法。(4)比興牽引法。(5)抒情寄託法。3、詩歌「語言」分類意象語言:如「松、竹、梅、菊」等。(2)情感語言:如「悲、喜、孤」等。(3)象徵語言。(4)特定稱謂語言:如「秋水」(眼睛)、「鴻雁」(書信)等。4、語言風格①平淡 ②工麗 ③直率 ④委婉 ⑤自然 ⑥清幽⑦雄奇 ⑧奔放 ⑨悲慨 ⑩洗鍊沉鬱5、語言結構①疊詞 ②倒裝 ③意象羅列6、語言效果①為形象服務 ②為主題服務 ③為意境服務7、表現手法:①記敘、議論、抒情、描寫 ②襯托(烘托)、正側、白描、虛實、揚抑③平仄、諷喻、用典、含蓄、互文、迫感、色彩、明暗、動靜、遠近、聲寂、高低、大小、點面、哀樂、情景、鋪墊、情理、懸念。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過渡呼應、畫龍點睛、發人深省、開門見山、耐人尋味。8、描寫手法:①渲染 ②烘托 ③白描 ④動靜 ⑤虛實 ⑥揚抑9、修辭手法:①誇張 ②擬人 ③對比 ④比喻 ⑤排比 ⑥移用⑦通感 ⑧對仗 ⑨襯托 ⑩設問(反問)10、鍊字與詩眼詩眼、詞眼、句眼,是對詩歌創作中鍊字(練句)所作的理論概括。鍊字不單是煉聲、鍊形,同時也煉意。(一)鍊字的一般規律:①五言煉第二、三或第五個字。②七言煉第二、五中第七個字。(二)鍊字的種類:①煉數量詞。②鍊形容詞。③煉動詞。④煉虛詞。(三)詩眼、詞眼、句眼、文眼。「鍊字」就是重視字句的錘鍊,字工句警。「詩眼」就是詩句的關鍵處。在詩詞的關鍵處,一個妙煞的字眼,可以有聲有色,極致入微,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甚至可以營造出一種意境「文眼」能揭全文之首,或在篇首,中在篇中,或在篇末。二、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詩歌分類:①敘述詩②抒情詩③送別詩④思詩⑤懷古詩(詠史詩)⑥詠物(寫景)詩⑦惑懷詩⑧邊塞(戰爭)詩⑨悼亡詩⑩諷喻詩山水田園詩1、思想內容:①憂國傷時 ②建功報國 ③思懷人 ④依依展品 ⑤生活雜惑(借古諷今、昔盛今衰、青春易逝、國運衰微、仕途失意、壯志難酬,等)2、觀點太度(思想感情)①情感類別:哀怨、激憤、憎惡、憂愁、欣喜、歡快、嚮往、離悉別恨、懷鄉思親、追古傷今、憂鬱沉悶。②情感載伴(意象)楊柳——惜別;菊花——傲視;圓亮——思念;落葉——失意;春風——得意;大海——開闊;流水——嘆惜;古迹——懷舊。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於景,借景抒情。3、鑒賞評價方法:①把握或情基調 ②注意抒情,議論性的文字。③展開想像和聯想。④抓風格和背景。⑤體會詩的意境。⑥把握常見典故的內涵。小結:一、解題思路與技巧:①明類別 ②辨手法 ③識風格 ④懂感情(觀點)⑤品語言 ⑥觀結構 ⑦知背景 ⑧讀注釋 ⑨解典故 ⑩說行話。二、學說「行話」,規範表述(1)掌握古代詩歌鑒賞常用名詞術語。①評價主旨類: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些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②分析手法類:卒章顯志、畫龍點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徵、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寄寓寄託、襯托烘托、渲染。側面描寫、對比、懷古傷今、借古諷今、起興、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③語言特點類:勾勒、濃墨重彩、性妙惟肖、體物入微、窮形盡態(相)、富有哲理、淋漓盡致。④語言風格類:行雲流水、形神兼備、簡潔洗鍊(練)、淺顯明白如話、平淡無奇、質樸清新淡雅、詞藻華麗明快、沉鬱頓挫、蒼涼雄健雄渾。⑤文章結構:作鋪墊、埋伏筆、呼應、照應、渾然天成、行文技巧類、虛實相生水乳交融。⑥其他:構思精巧、新穎、獨樹一幟、別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機杼、頗具匠心、感情細膩、感情真摯、躍然紙上、曲折、層次、分明、一氣呵成、琅琅上口。(2)把握詩歌鑒賞表述程式。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逝旨遠等。認真審題,有針對性地作答。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是要求賞析全篇還是某一詞句,是評價思想還是分析手法,一定要看仔細,有針對性地作答。最好先打個草稿,然後再謄寫,做到語言準確,表意流暢,書寫規範。(二)客觀型閱讀詩歌鑒賞題的設誤方法1、錯位出題者在選項中把通常指代的對象同特定語境中的指代對象有意互換位置。如三國中同孫權、曹操並列的英雄通常指劉備,而阿魯威的散曲《蟾宮曲?詠史》卻不是這樣。1996年第10題D項便是根據二者的差異設計的:最後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國中的英雄劉備、孫權及曹操。最後一句是收束上文句,上文第一句是設問,二句寫的是曹操,三句寫的是孫權,四句寫的是諸葛亮。結合語境,「一分西蜀」應指諸葛亮,「一分江東」應是孫權,曹操這個人物受散曲格律的限制,是盡在不言之中。這裡便把「諸葛亮」和「劉備」錯位。2、拔高就是對詩歌中撈寫的形象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種光圈。詩歌鑒賞,評析思想內容是個難點,人們很容易受時代思想的影響,個人好惡的制約,以今論古,以己評人。特別對優秀的文學作品,不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評價,而習慣據定性思維去評判。高考命題也常在這個盲點上設置錯項。例如1997年高考題第11小題D項:兩著詩都將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寫得高曠超俗,使人讀後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那種「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感覺。這裡就順水推舟,投入所好,把拔高的旨趣,像貼標籤似的貼了上去。3、硬套有些詩歌鑒賞題的選項設計是不結合語境,憑感覺給某篇某章貼上某種標籤。中學生在課本中學過許多表現手法,但他們對這些「手法」的理解往往是朦朦朧朧的,命題人便利用這一點,常在「手法」上做「手腳」。例如1995年11題D項:作者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這裡的「直抒胸臆」是憑空「硬套」,其實這首詞是「融情於景」,是間接抒情。再如1997年高考題11題B項:劉詩中「潭面無風」句和雍詩中「煙波不動」句,都貼切地描繪了月光下湖面風平浪靜、山影凝重、朦朧而又靜謐的景象。這一項作者利用兩詩同寫洞庭景色,混淆相異處(劉詩的白銀盤喻月光下的洞庭湖,雍詩的碧翠描繪的則不是月景),把劉詩的月下洞庭之景,用一個「都」字,順手牽羊,附會給雍詩,有極強的迷惑性。4、擴大就是把一個作家的某一具體作品風格用其整體作品風格來代替。這一手法往往在我們熟悉的作家如陶淵明、李白、杜甫、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文天祥等身上奏效。如1995年11題C項:作者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傷感情緒。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婉約派常抒寫「離愁別緒」即「惜別」之情,而這道詞抒發的卻不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惜別」之情,而是借借花憐春來憐已,表達自己對春的眷戀和惋惜之感。出題者這裡用李詞的整體風格來代替這首詞的特色,顯然有很大的迷惑性。如不認真分析原詞,便無法排除干擾。古典詩詞曲鑒賞示例[例1]、(1995年全國卷)對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如 夢 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B、「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這首詞從一般敘述轉入到一問一答,然後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拓展、深入。D、作者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解析]1、D。 考查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重在對文句和作品內容藝術的的理解。D項:「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之說,與作品不符。本詞用間接抒情手法,主要是借景 抒情。「對春光留戀和惜別」應為「對春的眷戀和惋惜」。)[例2]、(1996年全國)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題。蟾 宮 曲[元]阿魯威(魯東泉)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卧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1)對這首元曲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釃酒臨江,橫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橫槊船頭,灑酒於江,表示憑弔。B、「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是指孫權赤壁一戰藉助東風取得了勝利。C、「便成名八陣圖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陣圖」的詩句說明諸葛亮的功績。D、最後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國中英雄:劉備、孫權及曹操。(2)關於這首元曲,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作者以設問開卷,分層次地敘述了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最後以概述作結,全篇有分有總,首尾相應。B、作者用「驚起」二字生動而又形象地描繪出諸葛亮從南陽隱居到報效劉備而出仕的這一轉變。C、作者通過對三國英雄人物的描繪和比較,表達了自己了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願。D、這首元曲風格雄健、高昂,大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遺風,而又沒有「人生如夢」的悲傷感嘆。([解析]:(1)側重於對作品文句的理解,(2)側重於對作品內容藝術的分析。(1)、 D、作者在作品中再現了三國人物的歷史風采,歌頌三位英雄人物:曹操、孫權和諸葛亮。(2)、C、作品沒有體現出「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願。」 )[例3](1997年全國)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2題。望 洞 庭劉禹錫湖水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題 君 山[唐]雍陶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1)對這兩首詩的字句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劉詩中「兩相和」的「和」用字工穩,形象地勾畫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B、劉詩中「潭面無風」句和雍詩中「煙波不動」句,都貼切地描繪了月光下湖面風平浪靜、山影凝重、朦朧而又靜謐的景象。C、雍詩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為是凝視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給人感覺湖水的顏色沒有君山倒影的顏色濃重D、雍詩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們是古代傳說中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後化作湘水神,遨遊於洞庭湖之上。(2)關於這兩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劉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B、雍詩從君山的倒影起筆,點出了湖山的色彩,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於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我們眼前。C、兩首詩都巧靈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兩首詩都將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寫得高曠超俗,使人讀後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那種「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感覺。([解析]:(1)側重於對字句的理解,(2)側重於對作品藝術思想的分析。(1)B、「都貼切」表述有誤。雍詩「煙波不動」句,描寫了君山映在湖中的景象,確實也給人風平浪靜、疑重的感覺,但它沒有點明是在「月光」下;劉詩「潭面無風」句,因「無風」,給人一種風平浪靜的感覺;因「如鏡」,給人一種朦朧而靜謐的感覺,但這句卻不曾提到山的倒影。(2)D、這兩首詩都抓住了洞庭的特色,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和巧妙的比喻,寫出了洞庭的寧靜、和諧的景象。但這兩首詩不同於《岳陽樓記》,並沒有抒發個人的胸懷和政治抱負,因此說「寵辱偕忘」的分析是不當的。)[例4]、(2004年全國高考卷IV)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江 城 子(五代)歐陽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註:姑蘇台: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台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思想內容的理解,作答時要從字面和詩歌的內涵兩方入手。這首詞的主旨同李白的《越中覽古》(選修)相近,遠用閱讀《越中覽古》的方法,不難作答。[答案]「水無情」明寫落日餘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例5](2004年全國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菩 薩 蠻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鍊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重在鍊字角度考查詩歌語言的鑒賞和從詩歌中的形象去理解全詩的思想內容。第(1)題分析其表達作用必須結合全詩的內容,第(2)題只要自圓其說即可。這首詞可謂家喻戶曉,這啟示我們在複習時注重對膾炙人口的詩、詞、曲的賞析。[答案](1)「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2)遊子思歸: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是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子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推薦閱讀:

〖詩詞鑒賞〗唐代詩詞賞析:《李白篇》144首<1-20>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鑒賞
古代詩歌鑒賞解題指導教案合集
(1)《滴天髓鑒賞》
鑒賞詩歌中的景物形象3

TAG:知識 | 詩詞 | 古典 | 古典詩詞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