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特首選舉(2):梁求變 唐說變 特權拒變 -----王永平

2011年12月14日

我在上篇文字解釋為什麼要評論這個由小圈子內的多數人按照中央旨意而投票選出來的特首:一是港人有責任表達對下任特首的要求;二是評價參選人的民意可以影響他們的政綱和承諾。讓我在下面分析最新形勢。根據港大民意計劃的最新(第三輪)民意調查,梁振英的支持度(47.3%)依然比唐英年(23.8%)高得多。在兩擇一的情況下,梁振英拿到逾半數支持(52.7%)。隨著范徐麗泰正式宣布放棄參選及有重量級人物表態支持唐英年,後者的支持度較之前上升,但跟梁振英仍然有明顯的差距。梁振英民望高企的主要原因是民心思變。雖然梁振英的口才比唐英年好,但不是像奧巴馬般出類拔萃,可以靠一席話或一篇演辭,便令人折服。對不少務實的港人,梁振英沒有政府經驗,能力其實存疑。當年市民沒有因梁家傑口才便給而影響他們對曾蔭權的高評價,為什麼今天他們這樣輕易相信梁振英,而輕視雖然有時窒口吐舌,但到底有多年局、司長經驗的唐英年?我的觀察是,絕大多數對今屆政府表現不滿意的市民認為梁振英做特首,一定會有改變,但唐英年做,大概會像曾特首般,可以不做便不做。所以愈多既得利益的知名人士支持唐英年,愈加強他們的看法。當年市民求不變,支持曾蔭權;今天市民求變,支持沒有履歷的梁振英,是不相信唐英年願意或有能力改變現狀。所以中大民意調查得出梁振英比唐英年的評分高,但七成受訪者認為唐英年會當選特首的有趣結果。市民求變源自曾特首在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的香港核心價值內的公平和公義。今屆政府六年表現予一般市民最根深蒂固的印象是政府不敢觸動特別是地產商的既得利益集團。另一個印象是對沒有實時危機的問題,例如人口老化、貧窮、青年沒出路、經濟食老本等,政府一直拖著不做或只有短期措施、無長遠規劃。根據港大今年7月的民意調查,市民最關注的問題依次是社會問題(70%)、經濟問題(21%)和政治問題(7%)。雖然今屆政府每年都找借口派錢,但根據港大民意調查,市民對政府改善民生方面的表現由2007年6月時有35.7%受訪者滿意(26.2%不滿意)逆轉至今年9月時有57%不滿意(17.9%滿意)。香港經濟整體不錯,政府財政豐裕(每人6000元便花了近400億元),愈來愈多人卻不滿意政府在民生方面的表現。這正反映他們認為政府不願觸動既得利益、怕麻煩、選擇不做不錯,結果做成富者愈富、中產無望、貧者愈貧的不公平、不公義的情況。為了應對梁振英「穩中求變」的參選口號,唐英年提出初步的口號政綱,包括建立土地儲備,每年興建25000個公屋單位,興建市區「年輕人公屋」、15年免費教育、中學推行25人小班教學、醫療保險扣稅、放寬內地人單程證機制等。我沒有興趣在現階段斬件評論。我會等到唐、梁兩人都拿出一份完完整整、有理念、有願景、看來實際可行的網時才一併比較及討論。但除了希望得到宣傳效果外,唐英年的最新動作顯示,他明白如果再不提出明顯與今屆政府有別的政策,他的民望很難與梁振英的拉近。他的噩夢可能是假如梁振英的支持度上升至六成或以上,中央會否視若無睹?在兩名參選人(泛民代表暫不談)都會拿出一份求變政綱的情況下,香港特權階級最關注的問題是他們的利益會否因而受損?以房屋為例,地產商不會緊張政府興建多些公屋,或建立土地儲備,但他們不願見到政府大量增加私人樓宇的土地供應。在現時扭曲的政治制度下,取得很多利益的工商地產金融大戶不想有任何重大政策變動是人之常情,但這恰恰是一個真正關心香港長遠利益的參選人必須面對的挑戰。這個特權集團(加上可以複製的公司票和不清不楚的選民資格)在特首選委會佔四分一的票數,連同他們與特區和中央政府的緊密關係,一定會用盡辦法影響下屆特首維持現狀不變,或者像曾特首在上次參選時的政改承諾:當選前說「玩鋪勁」,結果在任時變成「得個桔」。民心思變不可能改變選舉結果,但可以迫使唐英年不敢怠慢之餘,梁振英更要加把勁。我希望傳媒除了關注選舉的娛樂成分外,更要透過參選人的言行,繼續評核他們對推行新政的誠信和能力。根據有關特首選舉的港大民意調查,受訪者認為當選人最重要的特質依次為對香港長遠發展有遠見(68.6%)、有領導才能(63.1%)和有個人誠信及道德操守(52.9%)。認為熟悉政府運作重要的只有29.6%。我期望將來有調查問受訪者對每名參選人是否具備上述特質的評分。


推薦閱讀:

八種特權使學佛者不為世法所誘惑
「我是人大代表」大行其道,「特權」乃是禍根!
4.10 依附的強化
信徒在新的家裡和作祭司的特權(彼前二4~10)

TAG:選舉 | 特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