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國華:始終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法學家
【追思】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姚曉丹
「孫老師學養深厚、教澤八方,從教60多年來培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法律人,為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建構和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談起恩師孫國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馮玉軍說。
4月14日,著名法學家、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科奠基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孫國華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3歲。
孫國華1925年4月出生於山西省陽高縣(現屬河北省陽原縣)。1941年,年僅16歲的他告別家鄉和親人,前往北平,就讀於匯文中學。在愛國教師的影響下,孫國華積極反對日寇的侵略和文化殖民。
1946年,孫國華考入當時的朝陽大學司法組學習。他積极參加進步學生運動,曾上過國民黨的黑名單,蹲過國民黨的監獄,直到北平和平解放才獲釋。1950年,孫國華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成為第一期研究生。畢業後,孫國華留校任教,開啟了他漫長的法學教育和學術研究生涯。
1955年,30歲的孫國華髮表了《我國人民民主法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一文,對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之有機組成部分的人民民主法制的作用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論述。這篇文章的基本命題,成為貫穿孫國華一系列文章、著作的一根主線。在孫國華的學術作品中,他反覆強調黨取得政權以後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也為後來確立關於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之初,孫國華髮表了《黨的政策與法律的關係》一文(刊登於《法學研究》1978年試刊號,《光明日報》1979年2月24日轉載)。他反對「黨的政策本身就是法」的觀點,認為這個觀點表面上看來是在強調黨的政策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卻是否定了貫徹黨的政策的一個有力武器——社會主義法律。當年這樣的聲音振聾發聵,如今已變成社會常識。
1980年,孫國華被任命為新中國第一部法理學統編教材的主編,這本書奠定了我國法理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框架。1986年,孫國華受邀給中央領導同志講法律課,成為進入中南海講課的第一位法學家。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國內有一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過時了」「不能用了」,自覺不自覺地要用西方流行的各種「主義」取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
對此孫國華始終頭腦清醒。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法學的創新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否定它的基本原理,只能導致思想混亂,達不到真正的理論創新。面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
孫國華接連申請、主持研究課題和出版著作,對於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作出了新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景文也師從孫國華。在朱景文眼中,孫國華不是隨大溜的人,不是用實用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人,是始終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法學家。
「孫老師心胸非常開闊,學術界觀點多樣,有時候開會時吵得『臉紅脖子粗』,但是他『會上爭歸爭,在會下仍舊是朋友』。」朱景文追憶說。
「作為授業近20年的弟子,我一直受教於孫老師,他對我恩同再造、情同父子。他的人品和學問讓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老師的去世讓我非常心痛,但我會永遠記住老師給我的座右銘『做人做事做學問』。理論創新上『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並在他老人家革命樂觀精神的鼓舞下繼續前進。」馮玉軍說。
(光明日報北京4月14日電)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15日06版)
[責任編輯:孫宗鶴]
推薦閱讀:
※信仰的重建(唐崇榮)
※怎麼樣才能夠讓自己有信仰?
※是不是很多優秀的人對佛教十分信仰?
※洗腦和信仰有什麼區別?可以說徹底的洗腦就是信仰么?
※如何評價《盜墓筆記》粉絲們對張起靈 8.17 將歸表現出的激動並去長白山等待的行為?
TAG:中國 | 法學 | 大學 | 中國人 | 信仰 | 馬克思主義 | 教授 | 人民 | 中國人民大學 | 主義 | 馬克思 | 法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