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宗概說】之二(下):教法及所化
一.大般若宗之詞義
二.大般若宗之產生
(一)產生背景
(二)宗主
(三)教法
依於對諸乘諸宗各區域傳衍佛法的精深理解及修為實踐,海公以《大般若經》所詮為主體,融攝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所釋教義之精華,建立起跨區域、跨流派、全圓無缺、邏輯謹嚴之教法體系。佛陀出世三轉法輪,初轉法輪之主要對機眾乃適合經部有部二部宗見之眾生;中轉法輪之主要對機眾乃適合中觀宗見之眾生;末轉法輪之主要對機眾乃適合唯識宗見之眾生。海公佛學思想乃以瑜伽與中觀之體系分判三乘佛法,而攝一代時教三轉法輪無餘。
本宗所依的根本經典是攝集佛陀一代時教的《大般若經》(包含廣中略三種佛母經)。《大般若經》具足圓滿深、廣般若道軌,深般若即《中觀論》闡釋此經修道的顯義空性見地;廣般若即《現觀莊嚴論》闡釋此經修道的隱義次第。
本宗依據彌勒菩薩所作之《現觀莊嚴論》,將隱含在浩瀚的直接詮釋空性的《大般若經》中之修道隱義次第開顯出來,從發心至成佛的一切相智道(大菩提道)的境行果系統闡釋為三智(基智、道智、一切相智,即「境」)、四加行(圓、頂、漸次、剎那,即「行」)和法身(即「果」)。能修之菩薩道四加行,以三智作為境緣彼而修,將人法二種無我作為所緣,斷除所斷煩惱所知二障。這以前唯知般若經乃對於能了解空性之化機而闡釋空性,無人以此方式開顯過般若經之教授,故對吾人恩德極大。本教法令行者究竟能成辦大小乘無學道聖者果位,佛果或羅漢獨覺果。中間成辦大小乘聖者果位,初地乃至十地菩薩,初果乃至三果羅漢等。並能依此果位能力成辦一分或圓滿利他。究竟意趣則此道次第為大乘圓滿道次第;要成佛,必須先了知聲聞、緣覺、佛菩提等三乘菩提道。17
本宗依龍樹菩薩著作之《中論》,了知佛陀究竟空性見破除一切法上之兩邊執著。本論特明不現證法無我不能斷除煩惱出生死,一切聖者皆應有現證空性之慧,此乃為本宗特別之闡述,指出僅為自己出生死亦必須了解法無我,由此了知他宗所說之究竟無我唯是粗品,非是究竟。
依開顯般若經顯義的《中論》來學修,即能次第證悟般若經的顯義空性見地,從而了解到一切法是有,但一定是性空,而性空一定不是無。特能對治眾生若聞一切法空便誤解為一切法無,若聞一切法有又誤解為自性存在而有之病。依開顯般若經隱義的《現觀莊嚴論》來學修,即能次第證悟般若經的隱義次第——八事七十義的次第有境,從而了解到無住如何生心,如何安立從根道果上皆為性空之修學次第,特能對治混淆之空見和執空廢有之見。最終獲得一切相智和法身的果位。
本宗從究竟了解空性見後,能夠對行廣大行品生起極大的敬重和決定。如《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說:「得空見諸大乘人,由生清凈正見,於修廣大行品起極敬重,此是最應稱讚之處。」18依此能速易通達《大般若經》之密意,並依此修持而穩速成佛。
(四)所化
1.何等人應學般若
海公《入般若法門》云:「授般若學之人,對於學般若者,應須揀擇。因許多非器不能學,以其或墮頑空、惡取空。故有三種征相以為試驗:1、內心悅樂。2、喜極流淚。3、身毛豎立。此三為初聞般若之相,或由往昔熏習之種子發現而然,或由智慧悟解而然,三種征相皆特別無上。智慧能令會般若者,三種全具固好,若僅有一種,亦堪學般若,至三種皆不具,但能依教修行,亦可漸學。」19如《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中雲「諸異生初發業時,無倒聽聞空性言教。若彼聞已於此言教,內心數數引發歡喜,由此歡喜流淚,毛豎。則知此人有正覺慧無分別智種,即通達空性之種子。此人即是阿遮利耶可為宣說真實義之法器。當為此人宣說真勝義諦。」20「若聞而未解,或了解而無彼相狀,雖暫不知是否其深法器。然若能不違善知識之教誡,亦是堪新植通達空性功能之法器也。」21
又由「現觀禮讚頌」22可知,中上二士皆由般若能得三智成就四聖,故應學也。此中說到之中士之義謂:「觀無常眾苦,決定求出離,依諦緣等法,得無我涅槃。」23上士之義謂:「平等觀有情,若父母子女,不畏不入流,自苦他安樂。」24另有下士,謂:「為了知苦樂,悉究竟皈依,明黑白業道,趣吉而避險。」25可知本宗乃三根普被,並且專為大乘決定種姓之根機而說也。海公云:「般若普攝三乘,備明修行次第,較為易入。」26又云:「學過般若、學一切經皆易。經中講說一切人皆需學般若,凡外亦應學般若也。」27
2.依止何人學般若
《入般若法門》述堪能傳演般若法義法門者,其德為「具調伏寂靜,惑除三德增,有勇阿含富,覺真善論議,悲深離退息,十德堪依止,復解般若理,圓滿之教義,得方便善巧,能作之正士,完全次第知,如法引隨引。」28此說具十德之師並且通達般若教授,堪為學般若之善知識。
海公於末法衰相之際,慨然以重振如來家業為己任,創立大般若宗,並親力親為,著書立說,建寺育僧,講經傳法,度生無量。海公上師與其所創大般若宗對於佛教之中興和傳承厥功至偉,為中外佛教界所矚目。而大般若宗亦隨近現代教育發展和思想文化交流之深廣推進,正成為越來越多佛弟子和信眾尋求具有更大包容更廣詮釋之佛教流派。這正實際體現了大般若宗所化正在顯現與成熟。
(未完待續)
——————————————————
17.對於《現觀莊嚴論》的更詳細介紹,請參閱釋聖晰、釋聖道的論文《淺析般若佛母——三智》
18.宗喀巴大師著,法尊法師譯《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莆田廣化寺2009版,第106頁
19.能海上師,《入般若法門》,《能海上師全集》第二輯,上海佛學書局,第140-141頁
20.宗喀巴大師著,法尊法師譯《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莆田廣化寺2009版,第104頁
21.宗喀巴大師著,法尊法師譯《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莆田廣化寺2009版,第104頁
22.《現觀莊嚴論》:「求寂聲聞由遍智,引導令趣最寂滅,諸樂饒益眾生者,道智令成世間利。諸佛由具種相智,宣此種種眾相法,具為聲聞菩薩佛,四聖眾母我敬禮。」
23.能海上師,《入般若法門》,《能海上師全集》第二輯,上海佛學書局,第140頁
24.能海上師,《入般若法門》,《能海上師全集》第二輯,上海佛學書局,第140頁
25.能海上師,《入般若法門》,《能海上師全集》第二輯,上海佛學書局,第140頁
26.能海上師,《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記》,上海佛學書局,第1頁
27.能海上師,《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記》,上海佛學書局,第3頁
28.能海上師,《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記》,上海佛學書局,第26頁
推薦閱讀: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九十九集)
※大般若經綱要(四)
※凈慧長老:理悟和事修
※和聲音配套的經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TAG: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