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漢語發音是怎樣的?現在普通話和古漢語一樣嗎?何種方言更好地保存了古漢語?
話說秦始皇當初雖然統一了文字,但沒有統一語言的發音,所以中國存在著多種方言。中國方言包括了:粵語、客語、閩語、吳語、贛語、官話、湘語與晉語這八種語言,各地的方言是相差巨大的,有「十里不同音」的說法。所以秦始皇的偉大就在這裡,如果沒有他,中國的各個省份就和歐洲小國一樣,是彼此獨立的,秦始皇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
那麼,古代的普通話是怎樣的呢?何種方言更接近普通話呢?
古代的漢語發音,其實每個朝代都有所不同。可以明確的是,從周朝開始就存在著一種官方的語言——雅言。商朝據說也是使用雅言的,待考。再之前的太久遠,就難以考究了。
從大的方向上,古漢語可以分為三個分類。現代的語言學者把周秦漢時期的漢語稱為上古漢語,把南北朝至宋朝的漢語稱為中古漢語。魏晉是上古與中古漢語的分界線,有些人把魏晉歸入上古。到了明朝則稱為近代漢語,這時期的漢語和今天的普通話已經很接近了。
上古漢語沒有聲調,聲母系統比中古漢語複雜,複輔音多。雅言是周朝王室的官方語言,但流行的的範圍有限。除了雅言之外,各地方還存在著多種上古方言。上古時期,華夏人所說的語言,和今日普通話有著天壤之別,但由於缺乏資料,只能通過《切韻》反推,構擬上古音。現代各個學者的擬音不盡相同,爭議比較大。
中古漢語出現了聲調,聲母系統比上古簡化,但還是比普通話多,韻母系統變得複雜。語言學者發現,客家話和中古漢語的承襲關係明顯。而在辭彙方面,粵語與客家語是最為接近的,粵語、客家語對中古漢語都有所傳承。當然,不能說客家話、粵語就是中古漢語,二者只是保存了一些古漢語的特點。其他幾個方言也是如此,多多少少都有所保存。
近代漢語、近代音以當時的南京話(今天的江淮官話)為主,而古南京話的特點是:有入聲、分尖團、分平翹,傳承了中古音的體系。古南京話歷史悠久,在南朝就存在了,屬於江淮官話的一種,現在保存得最好的是江蘇一帶。
(注釋:尖團音字正腔圓,是尖音和團音的合稱。尖音指z、c、s聲母拼i、ü或i、ü起頭的韻母,團音指j、q、x聲母拼i、ü或i、ü起頭的韻母。)
明朝的官方語言是一種中古音、吳語的結合物,和北京話有一定的差異,古南京話是沒有兒化音的,兒化音是蒙古人、滿洲人所帶來的。
近代音相對於中古音而言,已經發生了重要的音變,近代音有全濁音、入聲消失了。最明顯的變化是入聲消失了,入聲是指短促的-p、-t、-k,它是何時消失的?在蒙元的《中原音韻》里,即發現丟失了古漢語的入聲,——在蒙古人入主中原時期,導致了入聲消失了,所以異族入侵中國,對文化的破壞是很大的。
入聲仍存在於江淮官話里,也存在於一些非官話方言如晉語、吳語里;完整的-p、-t、-k韻尾也仍然存在於粵語、客家話、贛語、閩語。湘語倒是沒有保存,所以湘語和普通話相差不算大。除了晉語之外,其他方言都偏南方。所以,說南方方言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是有根據的。
今天的普通話或多或少地受到滿語的影響,藏在普通話中的滿語辭彙有不少,這裡舉例一些:點心「薩其馬」就是一個滿語,原意是「狗奶子糖蘸」。「馬馬虎虎」是來自滿語的「lalahuhu」,東北話的「磨蹭」也是滿語來的的。「巴不得」也來自滿語,只稍微變化了下。嬤嬤,滿文轉寫meme,本意為 乳。麻利——爽快、利落,來自滿語中的「喇利(lal)。哈爾濱、吉林也是滿語音譯而來。
研究古漢語的意義,並不是誇大漢人內部矛盾,古今漢語的差異、地方方言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普通話對於古漢語有所變化,也是肯定的,每種語言都在一定程度的變化。而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的確需要一種通用語來維繫,否則各方言的人坐在一起,都是「雞同鴨講」了。為了彼此能溝通,這就是普通話存在的原因。
研究古漢語會不會引起地域黑、地域優越、以及南北矛盾?要搞地域黑的人,就算研不研究古漢語也同樣會搞,我們並不去宣揚地域黑、地域優越就是了。東晉的衣冠南渡之後,南方方言的確更好地保存了古漢語,南北差異是有的,這是有資料可查的。
研究古漢語,更有助於現代漢語的學習,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籍史料、詩詞歌賦。尤其是古詩詞,用今天的普通話來讀唐詩宋詞,會發現有一些是不押韻、不守平仄的,其實原因並不在於詩詞本身,而是漢語的發音已經發生了變化。
古漢語的口頭語資料偏少,也激發了一些語言、方言愛好者,以及文化愛好者的興趣。總的來說,研究古漢語就是為了更好地研究傳統文化、漢文化,因為古代語言也是漢文化下屬的一個分類,是不可或缺的。
唐朝普通話:中古漢語朗誦《將進酒》
上古漢語、中古漢語、近代漢語朗讀詩經!
推薦閱讀:
※05超女熱門選手現在咋樣了
※董建華:現在有兩個抉擇,好與壞均掌握在港人自己手中
※現在的女生都太難追了
※5歲喪父的她,22歲出道TVB雙料視後,現在被欠190萬
※她現在又丑又老又胖 但28年後在梁家輝眼中比鑽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