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收藏,元代銅幣一般都很值錢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完全以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其通行的主要貨幣是紙鈔,鑄造銅幣較少,但無論官鑄錢幣還是寺院所鑄供養錢及花錢等都是各具特色,有些銅幣形制更是獨樹一幟。其傳世的元代銅幣都為珍品,如「至正之寶』』是大名譽品,廟宇「供養錢"也極具時代特徵,而權鈔幣的出現,為中國錢幣史上又添上一筆重彩。其與紙幣相互結合的貨幣制度更是為元代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研究元代銅幣,對於研究元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而關於元代鑄造錢幣的情況,史書多有失載。有之,則多一鱗半爪,零零星星向己。現代對元朝銅幣的研究與古代其它時期銅幣研究相比也顯得較為薄弱。

元代銅幣

由於元朝主要通行紙幣,因此鑄造銅幣較少,中外大多數學者對於元代貨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紙幣上,較少涉及到元代銅幣方面,因此迄今為止研究元代銅幣的專著並不多見,對於元代貨幣研究論述僅散見與一些貨幣通史中。元朝發行紙幣,是由朝廷法令強制實施的,它是和當時經濟的發達和國內外貿易的繁榮相適應的,同時也反映其國家的政治、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的情況。元代版圖遼闊,橫貫歐亞,而紙幣本身輕便,攜之可「北逾陽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元朝初期發行中統鈔以統一各地的貨幣,由於朝廷努力充實紙幣準備金,控制紙幣流通量,注意管制物價,准許以鈔納稅,使紙幣的價值穩定不變。不過二十年時間,由於朝廷對紙幣政策的轉變,紙幣的價值便逐步下降。到了順帝托歡帖睦爾時,朝廷經費大增,物價暴漲,紙幣急劇貶值。朝廷採用飲鴆止渴的辦法,無限制的發行沒有準備金的紙幣。市場紙幣充斥,人民拒絕使用,而物物交易,遂視紙幣如圖廢紙。元代紙幣的形狀為長方形,一般長25—26厘米,寬16—18厘米,版面的四周印有花邊。紙幣主要有五種,中統絲鈔、中統元寶寶鈔、至元通行寶鈔、至大銀鈔、至正交鈔。流通主要經歷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時期,其中幣值最穩定的是中統鈔,流通時間最長的是至元鈔,經歷了36年。而發行量最多、貶值最嚴重的是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開始流通的至正鈔。

元代銅幣

元朝廷原擬鑄造銅錢以輔助銀鈔。但產銅量少,鑄造不到,市面上流通甚少。至大四年(1311年),以「鼓鑄弗給,新舊資用。曾未再期,其弊滋甚。』』新舊銅錢,「詔到赴行用庫依例倒換,歷代舊錢,截日往罷不使。"元世祖遂罷銅錢而行用楮幣,此後四十年朝廷不鑄錢,但由於元初連年的對外戰爭,軍費浩大,幣制下跌從而導致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於是成宗大德十一年十一月,為彌補財政虧空庫爾巴雅爾請更用銀鈔銅錢,集議不行。及約蘇等更鈔法,並義鑄錢。於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初行錢法,設立資國院、泉貨監負責掌管。但至大四年,仁宗又下詔,因為鼓鑄新錢趕不上需要,新舊並用,滋生弊端甚多,將「至大通寶"、「大元通寶」和銀鈔都廢止不用,其所設立的資國院、泉貨監也都革除作罷。

元代銅幣

元末由於通貨膨脹,民間大多使用錢而不用鈔,從而導致物重鈔輕至正十年為解決物重鈔輕的矛盾經過一番比較激烈的更改鈔法的爭論,順帝終於下詔:「朕聞帝王之治,同時制宜,損益之方,在乎通變。……其以中統交鈔壹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准至元寶鈔二貫,仍鑄至正通寶錢與歷代銅錢並用,以實鈔法。至正寶鈔,通行如故。子母相權,新舊相濟,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至正十年鑄造至正通寶銅錢與紙幣並行。而元代為了紀念盛典,如皇帝登基、祝壽、生子、戰爭勝利等幾乎每朝都會鑄造年號錢,以用作賞賜、饋贈、供養、魘勝之用。因此雖然元代只有武宗和順帝時,曾兩次行始錢法,但幾乎每帝都存在有年號錢。

古玩在線鑒定,只說實話,不玩虛的!詳情諮詢微信:

lu281393088或pdn530927!真品可以推廣買家收藏


推薦閱讀:

古錢幣五十珍之第四十四珍——貞佑通寶、元寶
【元素家族——連載140】鎳:錢幣元素還是惡魔元素?
錢幣知識▕  北歐五國
五代十國錢幣(開元通寶)
五帝錢幣,最後的封建盛世

TAG:收藏 | 錢幣 | 錢幣收藏 | 古錢幣 | 古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