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賞爨寶子碑 窺探「爨」文化的藝術本真

每日甘肅網訊(記者 鄭金枝)作為中原文化與雲南少數民族文化交融薈萃之地,曲靖在兩千餘年蒼海桑田的歷史變遷中演繹出以二爨、堂狼、銅商、民族風情等為主的珠源特色文化,留下了「南碑瑰寶」的爨寶子碑、「神品第一」的爨龍顏碑,為世人所推崇。

魏晉南北朝時期,爨氏長期統治雲南,現存兩塊爨碑是最好的證明。這兩塊爨碑分別叫《爨龍顏碑》、《爨寶子碑》,保存至今,被譽為神品。其書法字體是隸書到楷書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分存於雲南陸良貞元堡和曲靖一中校內。

9月8日上午,全國網路媒體曲靖行採訪團網媒記者走進曲靖一中,爨文化博物館館長王平永為大家介紹《爨寶子碑》,解讀爨文化的藝術價值。

保存於曲靖一中爨文化博物館內的「爨寶子碑」高1.83米,寬0.86米,厚0.21米,碑身較小,字數較少,全碑共計388字,俗稱「小爨碑」。這兩塊古碑距今都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保存至今,這背後經歷過許多曲折,而發現它們的故事,更是充滿了偶然與傳奇。

1778年,曲靖楊旗田村一個做豆腐的村民從地里挖出一塊石碑,覺得這是塊壓豆腐的好材料,便叫村裡的鄉親幫忙把石碑搬回了家,這一壓就是74年。

清咸豐二年的某一天,這塊石碑迎來了改變命運的重大轉機。這天,南寧知府鄧爾恆在廚房閑逛時,無意中發現豆腐表面若隱若現的字跡。直覺告訴他,這些字非比尋常。順藤摸瓜,鄧爾恆在楊旗田村的一家豆腐作坊,見到了這塊石碑,就是現存放於曲靖一中的《爨寶子碑》。

早在鄧爾恆發現《爨寶子碑》之前,雲貴總督阮元就在曲靖發現了另外一塊爨氏時代的石碑。清道光六年,剛剛擔任雲貴總督的阮元,專程來到陸良薛官堡。當他穿過村中曬穀場時,被一塊用來打稻穀用的石碑所吸引。阮元命人用清水反覆沖洗後,上面的字跡逐漸清晰起來,才發現這是《爨龍顏碑》。斯人已去,但兩塊爨碑的拓片卻從此在文人中流傳開來,並被康有為帶到了日本,為世界各地書法家及愛好者所讚賞。爨氏作為東漢末至唐初的「南中大姓」之一,是當時滇東和滇池地區的世襲統治者。大小爨碑對於研究爨氏歷史及其政權的組織機構、禮樂制度和民族關係等具有重要價值,而兩塊爨碑的書法藝術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爨寶子碑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中國漢文字由隸書向楷書遞變過程的實物佐證,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王平永介紹,爨寶子碑不是名家所書,也不講究什麼筆法,具有的是刀味、石味、民間味、野蠻味和南朝正統的名人書家嚴守法度,學爨寶子碑就是要從這些」不法」、"不名"、「不筆"不漢"中去體味。如今,行走在曲靖的大街小巷,爨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延續著曲靖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商家的招牌、廣告,企業名稱......很多都是由爨體寫成的。爨文化除了融入當地的日常生活中,也受到當下越來越多的曲靖年輕人的關注。


推薦閱讀:

風采雅存楊鳳存畫家 澹蕩韶光三月中 牡丹偏自占春風
逼瘋陳道明,不避公然力捧自己的外甥女,但鄭曉龍卻贊她氣場強大
米蘭時裝周落幕 | 回溯意式華麗的時代映像
盤點 | 什麼?只需99元即可擁有土豪專屬的暴力熊bb
戳穿「偽玉雕」:和玉雕隔著三重膜的小型雕塑

TAG:藝術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