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際關係與心理調適

. 人際關係與情緒反應   人際關係是由於人際交往而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其重要特點是情緒性,人際關係中情緒是以滿足的程度為基礎的。人際關係的好壞可產生兩大類情感。一類是結合性情感,表現為人際關係中的肯定、接納、積極的態度,有利於發展人際關係;另一類是分離性情感,表現為否定、排斥、消極的態度,會削弱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彼此相容,即人與人之間心理上距離很近,雙方都會感到心情舒暢、愉快。相互排斥,則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較大,彼此都會感到孤獨寂寞,心情抑鬱,以至損害健康,甚至走上絕路,如婆媳關係不和、子女虐待父母、父母對子女苛刻等。 影響人際關係的社會心理因素   1.鄰近性 「遠親不如近鄰」。通常人與人之間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者,交往機會越多,容易形成較密切的關係。  2.交往頻率 指人們在單位時間內相互接觸的次數。一般交往頻率越高,越容易形成共同的經驗,產生共同的語言和感受,即交往頻率與人際關係的密切程度成正比例關係。反之長久不交往,關係就逐漸疏遠。當然交往的內容也不能忽視,如交往只是互相應酬,即使頻率再高,也難以形成真正的友誼。   3.態度的相似性 人與人之間若對某人或某種事物有相似的態度,如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或興趣愛好等,就容易引起彼此間思想上的共鳴與行為上的同步,形成密切的關係。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以群分的基礎就在於他們對事物是否有相同的態度,「相見恨晚」,就是態度相似性在交往上的表現。   4.需要的互補性 當人意識到自己有某種不足時,會發自內心地羨慕具有這種特點或能力的人,願意與其接近,以便在彼此的交往中,通過取長補短,使雙方的需要都得到滿足。 人格與人際關係  人格常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良好的個性品質是人際關係的基礎。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以下人格特徵容易阻礙人與人之間的吸引,不利於人們的團結與協作。  1.不尊重他人,對人缺乏感情。  2.自我為中心。  3.對人不真誠,只關心自己,不顧別人的利益和需要。  4.過分服從並取悅於他人。  5.過分依賴他人且喪失自尊心。  6.嫉妒心理。  7.懷有敵對、猜疑、偏激情緒。  8.過分自卑。  9.情緒孤僻,不願與人交往。  10.懷有偏見、固執、不願接受他人規勸。  11.好高騖遠,苛求他人。  12.過多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報復心理強等。   通常把自我和集體統一起來,、嚴於剖析自我的人,抱負水平中等或偏低的人,過分壓抑自我的人,這些人的人際關係多是融洽的。而那些自負、自滿的人,具有孤獨感的人,高抱負水平的人,則容易產生人際關係的矛盾。當然還應與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徵、調節機制等綜合起來分析。 人際關係的心理障礙     人際關係的心理障礙是指交往過程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態,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常見的人際交往障礙主要有。

  一. 恐怖心理   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在大眾場合下),會不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至於手足無措、語無倫次,嚴重害怕見人,稱為社交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現為對異性的恐懼,稱為異性恐怖症。  二. 自卑心理   表現為在交往過程中缺乏自信,想像成功的體驗少、失敗的體驗多,感到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氣和信心。特別是在與名人、權威、長者的交往中尤為突出。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除自身評價過低外,往往在過去經歷的交往過程中曾受挫折,如受人冷遇、譏笑、指責等;另一原因是對自己期望不高,把自己的交往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一旦遇到新交往的環境,就會感到害怕,沒有勇氣打開局面。  三. 嫉妒心理  表現為對交往對方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抱以嫉恨,乃至在行為上冷嘲熱諷,甚至採取不道德行為。   其它還有害羞心理、孤僻心理、自傲心理、猜疑心理、封閉心理、逆反心理、固定角色心理、敵對心理、干涉心理、強迫心理等不良心理狀態。以上人際交往障礙對人際交往所造成的直接影響是:不敢或不能與人交往;交往變得困難;交往給人帶來不愉快、壓抑等消極情感體驗。   造成人際交往中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個性缺陷或人格障礙;缺乏社會經驗,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尤其是成功的經驗;曾在以往的生活中受到過種種挫折;壓抑情緒或受到錯誤的思想觀念影響。人際關係的心理調適   一. 克服知覺在人際關係中的偏見   人際交往中,人們會利用多種可能的信息來形成對他人的印象,乃至作出人格上的判斷,並據此提出相應人際關係的假設。這種人際知覺會對交往行為和交往過程產生自覺或不自覺的影響。然而,人際知覺中的習慣性錯誤經常存在,從而給人際交往帶來不同程度的障礙。因此,必須克服可能造成的知覺心理偏見,進一步改善人際關係。  1.第一印象 又稱優先效應或首因效應,指第一次見面時獲得的關於對方的年齡、姿態、儀錶、服裝、談吐、氣質方面的初次印象。在人際關係中,第一印象至關重要。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的印象,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系列行為的解釋。第一印象的作用具有實際意義。一方面,在看待別人時要盡量避免第一印象的影響,因為它往往導致偏見;另一方面,要注意給別人留下第一良好印象,這對以後的交往顯然是有利的。  2.月暈效應 又稱暈輪效應,指在觀察某個人時,由於對他的某種品質或特徵印象極深,象暈輪一樣掩蓋了對這個人其他品質和特徵的知覺,即所謂「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如看到一個人穿著整潔、得體,則很可能認為他做事也細緻、有條理,甚至負責任。反之,若對某人印象不好,則往往也忽視了他的優點。月暈效應的產生,大都是在掌握知覺對象的信息很少的情況下作出總體判斷的結果。   3.刻板印象 指在人腦中存在著的關於某一類人的固定形象。一個人見到他人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按其年齡、性別、職業、民族等特徵對他進行歸類,並根據已有的關於這類人的固定形象,作為判斷其個性和確定其交往方式的根據。如年青人總認為老年人是保守的,固執己見的;老年人則認為年青人「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教授總是文質彬彬、風度翩翩;商人則是精打細算,斤斤計較等。這些都是在過去有限經驗的基礎上,對他人作結論的結果。  二. 改善人際交往關係   改善人際關係,增進人際交往,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對心理健康起著重大作用。為此,針對人際交往障礙的原因,加強以下幾方面調適,將有助於維護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1.改善個性品質 良好的人際關係,首先要有良好的個性特徵。個性缺陷是導致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背景因素或本質因素。為此,應培養熱情、開朗、真誠、善良、寬容、尊重人、理解人、富有責任心、自強自立、樂於助人等一系列良好的個性品質。   2.調整認識 認識是刺激與反應的中介。對人際關係有一種積極的、全面的、善意的認識是良好交往的基礎。應該調整認知結構,加強思想修養,發展集體觀念,學會全面、辯證地認識問題。   3.學習交往技能 處理人際關係是一種能力、技術,可通過學習和訓練來培養、提高。學習交往技能要注意以下幾點:誠懇、熱情,同等對待,對人要誠心誠意,關心體貼,不要阿諛奉承或冷冷冰冰;保持善意的幽默感,談笑風聲,切勿挖苦、諷刺或貶低別人;與人交談時,要認真傾聽別人的談話,眼睛注視對方,待對方講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講信用,說話算數,不說謊話,言而有信;不卑不亢,自尊自愛,不喪失人的尊嚴,也不自命清高。   4.掌握調節方法 運用心理學、行為學、語言學等理論和技術,可克服、矯正人際關係交往中的恐懼、緊張、焦慮、抑鬱、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障礙。  總之,人際關係心理健康並不僅僅是為了減少人際關係的矛盾和障礙,更重要的是為了充分地發揮人際交往的積極功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推薦閱讀:

舊情人,我是時間的新歡。
回到老家,別人總是調侃說:「這種問題都不會,還是高材生喲!」說這種話的人的有什麼心理特徵?
有哪些有內涵的電影?
你怎麼看待那些看上去自信的人?
如何控制住自己不去足浴店?

TAG:心理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