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域競爭力藍皮書談起

從省域競爭力藍皮書談起

大陸對台思維應將重點放在歡迎、鼓勵台灣繼續關心「整個中國」的發展前途上,早早把「井水不犯河水」的「陸獨」思考方式,丟進歷史的垃圾桶。

  2月29日在北京發布的2012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十一五」期間中國省域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指2010年包括內地31個省市區和香港、澳門、台灣在內的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台灣列第一。

  許多台灣人可能覺得名列「中國省域」之中,莫名其妙,筆者反而認為,若想邁向統一,這種堂而皇之的將台灣列入評比,妙不可言。

  百年來許多中國人以中國為恥,台灣希圖切割,反映的是中國人的挫折。

  十餘年來形勢丕變,台灣經濟規模已從大陸的二分之一,降為十五分之一;台灣位列中國省域之中,除「競爭力」尚可占鰲頭,已無多少一、二名可說。

  兩年內,台灣經濟規模連中華經濟圈十名之內都難再躋身,人均生產總值也將被上海、北京趕上。因此台灣人得逐漸重新擺正台灣的位置,而無需以位列省域排名為恥。

  但是台灣經常自吹自擂,或自遺伊戚,很難靠自己擺正在中國的位置。位置一方面得經由廣泛的互動去尋找,但更得有人指點迷津。例如大陸把香港列入「十二五規劃」,可作為香港製定自身發展戰略的重大參考,大陸亦不妨將台灣列入「十三五規劃」的通盤考量中,至少這也可以是個發展建議,可成為台灣人思索發展前途的明燈。

  最近香港特首選舉引起重視,其實香港全國人大的選舉也應引起各界的關注。香港人若重視人大,就表示其對身為中國公民具有熱情,反之則無。  筆者多次提及,大陸亦應將台灣的民選議員視同人民大會代表,並認為目前的台灣民選議員,比起絕大多數大陸與香港的人大代表,更為熟悉一個人民代表應盡的職責,因此擴大人民代表之間的交流,不僅有利於台灣的中國認同,也有利於中國的政治發展。

  藉由立法方式,把台灣的民選議員視同人民代表,對一些人來說是對台灣「主權國家」地位的貶低,但對於地位曖昧的台灣來說,誰能在講清楚台灣定位的同時,給予台灣安全與繁榮的前景,誰就有話語權。

  大陸給予台灣明確的定位,給予民選議員身份與權力,既能減少台灣人不確定的焦慮,於台灣的發展前景亦毫無損害,如同十三五規劃之類,都是權利的「加法」而非「減法」,可順水推舟。

  對於這些做法,台灣政府若有抗議,大陸反而應該要台灣朋友「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終究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在法理上還是一個以全中國為「固有疆域」的政權,無論從宏揚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或推動民主來說,問題都不在於大陸把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而在於台灣是否也能繼續堅持中華民國憲法的立場。

  與此同時,大陸對台思維應將重點放在歡迎、鼓勵台灣繼續關心「整個中國」的發展前途上,早早把「井水不犯河水」的「陸獨」思考方式,丟進歷史的垃圾桶。

推薦閱讀:

首部紀錄片藍皮書:新媒體將改變產業形態
《2017年協作機器人行業發展藍皮書》全球首發

TAG:競爭力 | 競爭 | 藍皮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