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102頁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共124頁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19 08:02    (鐵血時代-360)      吳國的內戰,使得身陷楚國戰場的吳軍處境更為不利。  唐國被滅後,秦、楚聯軍大舉南下,直逼郢都,仍然是楚軍打頭陣,秦軍作策應。伍子胥、孫武等人率軍在雍澨迎戰楚軍,由於吳王闔閭帶走了一部分軍隊,吳軍在人數上處於劣勢,但是伍子胥、孫武都是一代名將,其高超的指揮藝術體現得淋漓盡致,使得處境艱難的吳軍還是贏得了一場勝利。  楚軍先鋒被迫撤退,但這並沒有改變吳軍被動的局面。隨後趕到的秦國兵團,兵強馬壯,是一支生力軍。既使兵聖在此,也無法扭轉戰局,吳軍終於被打敗了。  雙方各敗一場,旗鼓相當,兩軍還是在雍澨一線對峙。楚軍統帥子期是一位名將,當年伍子胥擔心他執掌軍權,巧用反間計讓楚昭王起疑心,而用子常代替子期。可是現在子期回來了,這是伍子胥所不願意看到的。子期果然在打仗上有一套本領,他詳細偵察吳軍的陣地,制訂了一個火攻的戰術。  子期的作戰計劃遭到了另一位楚軍將領子西的反對。子西認為,楚軍剛吃了敗仗,戰場上的戰士屍體還沒有收斂埋葬,他們為國家戰死荒野,如今用火攻戰術打擊吳軍,勢必要把這些死難將士的屍骨也一同焚燒,這樣做,很不人道。  可是子期並不這樣認為,他對子西說:「國家要是完蛋了,大家都難逃一死,不能因為愛惜死者,就犧牲了生者。死者若是地下有知,肯定會支持我們打擊侵略者,死者要是沒有任何知覺,我們又何必要愛惜這些屍骨,而放棄打敗吳國的機會呢?」  子西聽後,無言可對,於是楚軍縱火,火借風勢,向吳兵營蔓延,同時楚國士兵英勇地發起衝鋒,吳國人又一次被打敗了。  再往後退,就是楚都郢城了,是固守郢城,還是放棄呢?伍子胥與孫武、伯嚭三人一起討論,伍子胥說:「楚國人雖然打敗了我們,可是我實力並非受到重創。」言外之意,就是還能繼續打下去。這時孫武站起來說:「我們西破強楚,逐楚王,掘平王墓,割戮其屍,這已經足夠了。」  在孫武看來,吳國已經給了楚國致命一擊,自從楚國雄霸南方以來,從未遭此重創。雖然要滅掉楚國已經不太可能,但其偉大的勛績,足以寫進歷史。  伍子胥點點頭道:「自有霸業以來,從來沒有哪個臣子能夠這樣報仇雪恨,我們可以走了,沒有什麼遺憾了。」  於是吳軍放棄固守郢城,伍子胥與孫武率領剩餘的吳國士兵,返回國內。  這是春秋末期最重要的戰爭之一,雖然吳國未能全勝,但仍然是一次偉大的勝利。這也使吳王闔閭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之一,後世也有人將其列入「春秋五霸」,他是當之無愧的。自楚武王奠基楚國以來,已經過了兩百年,而吳國則興起不到八十年,便一舉打敗了老牌霸國,奠定東南霸主的地位,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22 09:36    (鐵血時代-361)      楚昭王又回來了。  人非物也非。原本繁華的都城,在經歷戰火後,已經毀壞嚴重了,喧囂的市井變得冷清,到處是殘垣斷壁,眾多烏鴉停留在枝頭屋頂上,令人有不祥之感。宮殿雖然完好,可是在楚昭王眼裡,好象陌生了,這真的是他熟悉的王宮嗎?王宮的后妃們,面帶慚色,她們成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  楚昭王覺得眼睛模糊了,他突然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從逃出郢都到重新歸來,整整一年的時間,這一年是何等艱辛,他不僅對著宗廟深感恥辱,對不起偉大的先王,回想起失魂落魄的流亡生涯,九死一生哪。在雲夢澤差點被強盜砍死,在鄖城斗懷想要他的命,逃命到隨國後,吳國追兵又差點逮到他。  兇狠的吳國人終於跑了,雖然破碎的國家還要時間來恢復,好歹沒有遭到亡國的下場,這還算是不幸中的萬幸。申包胥、斗辛等人受到了獎賞,申包胥認為自己乃是為國家效力,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便逃進山裡,當了隱士。  但是楚國的地位已經一落千丈了。  在楚昭王回到郢都的第二年(公元前504年),一向畏懼楚國的鄭國居然大舉用兵,一舉消滅許國。楚國只是乾瞪眼,並沒有出兵干涉,實際上楚國是自顧不暇了。  對楚國人來說,吳國的威脅還沒有停止。    吳國人又捲土重來。  公元前504年,吳王闔閭派遣太子終累率領軍隊再度攻入楚國。楚昭王任命潘子臣、小惟子率楚國舟師迎戰。但今非昔比,經歷戰爭創傷的楚國並未恢復元氣,吳國舟師在淮水大敗楚軍,楚國水軍的七名高級將領全部被俘。  楚國又一次陷入恐慌之中。  此時秦國軍隊已經撤回國了,楚國只能孤軍奮戰,所有人都擔心楚都淪陷的悲劇重演。在衛國戰爭中立下大功的子期臨危受命,出任楚軍陸軍總司令,楚昭王希望這位名將能阻止吳軍深入。可是事與願違,擁有伍子胥、孫武等一大批將軍的吳國兵團戰無不勝,在繁揚(河南新蔡北),吳軍又一次大敗楚軍。  吳軍鋒芒畢露,楚國已經不是吳國的對手。楚昭王作了一個無奈卻也是明智的選擇:遷都。自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於郢,至今已有一百八十五年,這也是楚國最光輝燦爛的時代,但那是祖輩的榮譽,當楚國再度遷都時,已是從巔峰重重地摔下。新上台的楚令尹子西並不泄氣,他給自己打氣說:「現在可以有所作為了。」當國都遷到鄀城後,子西勵精圖治,大力改革政治,安定百姓,終於使楚國獲得喘息之機。  吳國人在水、陸兩次戰役中大獲全勝後,也沒繼續深入。顯然,在孫武等將領看來,越深入敵國,抵抗就會越強,而且吳國大後方還受到越國的襲擾,一旦戰爭淪為持久戰,對吳軍是相當不利的。  這樣,吳、楚兩國大規模交戰告一段落,楚國已成江河日下之局,而吳國則如日中天。與此同時,同樣僻處東南的越國對吳國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東南戰爭的重心,將逐漸轉移到吳、越兩國的交鋒。  我們暫且將吳、越的故事放在一旁,來看看混戰中的中原。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23 08:26  柏舉之役圖例: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23 08:28  另一張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23 21:31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24 08:34    (鐵血時代-362)    第十九章 北方的混戰    一、三桓驅逐魯昭公    一部春秋歷史,就是一部權力不斷下移的歷史。  春秋初期,天子失道,權力由天子下移到諸侯,周王室實際上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力,春秋的亂局,正是因此而開始。到了春秋中期,中原大部分諸侯國的君主也失去對國家的控制力,權力下移到卿大夫;到春秋晚期,甚至有些國家的卿大夫也失去權力,大權掌握到家臣手中。  這是一個大動蕩的時代,諸侯國內部鬥爭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首當其衝的,便是君主與卿大夫之間的衝突。這種君臣衝突,在魯國表現最顯著。  鄭國有「七穆」,魯國有「三桓」。三桓就是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大家族,這三大家族均是魯桓公的後代,故名為「三桓」。三桓的來源,始於慶父、叔牙、季友,此三人的故事,前文有提及。慶父這一族的稱為孟孫氏,叔牙這一族稱為叔孫氏,而季友這一族則稱為季孫氏。  自魯僖公之後,三大家族世代為卿,執掌朝政。三大家族中,又以季孫氏(省稱季氏)的勢力最強大。魯成公在位期間(公元前590—573年),季氏大權獨攬,魯成公去世後,新上任的魯襄公年幼,季氏更進一步控制朝政。在這一段時間裡,季氏家族出了一個非常傑出的人物,這個人就是季文子。  季文子在魯宣公、魯成公、魯襄公三代執政時間長達三十三年。在執政期間,他有許多令人稱道的事情。「三思而後行」就出自季文子,這也表明他在執政上的謹慎態度,沒有因為自己位高權重而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同時,作為魯國最有權勢的一人,季文子簡樸廉潔,「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在當時貴族競先奢侈的情況下,這點是很難能可貴的。但是他的這一姿態也引來非議,認為是做秀表演,季文子對此的回答是:「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  季文子對魯國政治貢獻頗多,在他死後,仲孫蔑(孟孫氏)、叔孫豹相繼執政。「三桓」家族的勢力愈發強大。  公元前562年,季武子(季文子之子)向執政的叔孫豹提議,將魯國的軍隊擴編為三軍,「三桓」家族各執其一。這是魯國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個事件,國家的軍隊便完全掌握在三大家族手中,卿家的勢力遠遠超越公室。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24 18:02  孫子畫像: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25 18:37    (鐵血時代-363)      公元前546年,魯國參加「弭兵之會」,諸侯國之間停止戰爭,實現和平,寬鬆的外部環境,卻激化了國內的矛盾。  根據弭兵會議的協定,魯國必須前往朝楚。公元前545年,魯襄公動身出發前往楚國進行友好訪問,並於次年夏返回魯國。剛走到半路上時,就傳來的消息:執政的季武子趁國君出國訪問,把隸屬於公室的卞邑收歸為己有。季武子派部下公冶前來報告說:「聽說卞邑地官員想要叛亂,我率部前往討伐,現在已經佔領卞邑。」  魯襄公不無怨氣地說:「他想要滿足自己的私慾,卻借口守官叛亂,這樣欺騙我,可見對我越來越疏遠了。」看來這個國君對季氏的野心倒是一目了然。他嘆了一口氣,轉頭問公冶說:「我還可以回國嗎?」  公冶叩首道:「您是國君,魯國就是您的,誰敢違抗您呢?」魯襄公露出一絲苦笑,誰敢違抗呢,不就是你的主子季武子嗎?心裡這麼想,沒敢說出來。  其實公冶本人心裡也很矛盾,他也看不慣季武子的所作所為。回國復命後,他將采邑退還給季武子,不再走進季孫氏的家門,並說:「欺騙自己的國君,何必派我去呢?」  魯襄公萌生不想回國的念頭,索性就客居在楚國好了,總比回去當木偶好一些。在大夫榮成伯的勸說下,他總算繼續上路,回到魯國。  一個國君,還有這樣無奈的時候。  無奈就無奈吧,乾脆啊,就縱情享樂吧。魯襄公心裡這樣想,既然三桓家族要掣肘,那麼自己就圖個快活算了。回到魯國後,他開始大建土木,依照楚國宮殿的樣子,建成一座「楚宮」,自己躲在裡面聲色娛樂,不聞政事。三年後(公元前542年),在美女與美酒陪伴下的魯襄公身體終於垮了,在楚宮中一命嗚呼。    魯襄公死後,季武子立公子裯為國君,是為魯昭公。  此時魯昭公已經十九歲,卻象長不大的孩子一樣,喜歡玩。居喪期間,也沒有表示出悲傷之情,反倒有點不耐煩,穿著喪服到處玩,把衣服都弄得髒兮兮的,結果在魯襄公的葬禮時,他連換了三套衣服。就這樣一個人,也當上魯國的國君,實際上就是季武子看中他這個德性,以便可以輕鬆地控制他。   「三桓」家族中,季孫氏最有勢力。季武子對「三分公室」的結果不滿意,三分公室,使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各擁有一軍,實力相當。可是季武子認為自己家族理應要比叔、孟兩家擁有更多的權力,他想方設法,要進行權力的重新分配。  公元前537年,三大家族重新洗牌。原來三分公室時,魯國建三軍,即上軍、中軍、下軍,現在在季武子的主持下,將中軍裁撤掉,剩下兩軍,分為四股。季氏分得兩股,叔氏與孟氏各得一股。這次分贓行為,又被稱為「四分公室」。「四分公室」的結果,三桓家族除了掌握國家的軍隊外,也控制了絕大部分的稅賦,只有一小部分稅賦上交給公室,這樣一來,魯國公室的權力更加微弱了。  魯國號稱周禮最完備的國家,現在也陷入禮樂崩壞的時代,諸侯凌架於周王之上,世卿又凌架於諸侯之上,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102.html


推薦閱讀:

中國禮法關係新論——以春秋戰國至唐代為中心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戰國(二十)鄭與齊的中興
桿秤源於春秋戰國嗎?
春秋戰國時代印記在地圖上痕迹,有的雖已模糊,但有的還很清晰!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99頁

TAG:時代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