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玉門關、陽關、嘉峪關河西三關里一窺絲綢之路上的歷史興衰 彭博丫丫游世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學生時代閱讀唐詩時就為邊塞詩人的豪放詩句所著迷:
其中聽提到最多的當屬「陽關」「玉門關」,哦還有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這「河西三關」大概是在中國眾多的古關古隘中,知名度最高且年代最久遠的。無數文人墨客常以「三關」為題,或吟誦賦詩,或潑墨作畫,以借「關」言志,詠「關」抒情。
河西走廊多雄關,雄關之最嘉峪關。嘉峪關不僅是「河西三關」中保存最完整,也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關城。至今到訪嘉峪關的遊人依然絡繹不絕。
這裡我卻不想再多說。我想說說那隻余黃土早不復輝煌彷彿是一對同呼吸共命運的姊妹關——玉門關和陽關。玉門關據說西域輸入中原的和田玉取道於此入關,因而得其名。陽關則因居玉門關之南,古以山南水北為陽,故稱「陽關」。
玉門關
如今,登上玉門關10餘米高的殘台,向西南方向眺望,可以隱約看到漢長城的烽燧和城牆殘跡斷續延綿,好似一條棕色的虛線,玉門關曾是士兵常年駐守的重要邊防據點,保護著往來於綠洲間的商旅和貿易。據說當年沿著它可以直通陽關。可以想像,漢軍將士站在這裡,視線一直延伸開去,觀察著火信在烽燧間向遠方傳遞。當年的玉門關戰略地位何等重要從芩參詩中就可窺一二:「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南鄰犬戎北接胡,將軍到來備不虞。」
而令「玉門關」身名大燥的則是王之渙的 「絕句之最」《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家或只嘆「玉門關春風不度」,卻不知李白曾寫下,「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用非常人的肉眼所能窮極視野,以直衝雲霄的豪氣,挾明月、天山,卷長風、雲海,掠過長空幾萬里,橫度玉門關而來。
無論度與不度,玉門關已成為塞外與關中的分野,在人們心中關內關外兩重天。
於是在歷史的書卷里,多少人曾經透過玉門關遙思故土。一關之隔,讓奮戰西域半生的班超發出「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希望身回故國的懇請,也有戴叔倫「願得此生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一去不復返的鏗鏘氣概。
還有我很喜歡的一闕詩「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幅雄渾壯闊的萬裡邊塞圖已躍然紙上,讀來已覺多麼驚心動魄,胸懷激蕩。
玉門關遺址
而今,我們走過玉門關,歷史又被跨越了千年。如今的玉門關依然屹立在茫茫戈壁的一座土崗上,只是昔日的雄關只剩下了一個長寬不過25米左右、面積只有600平方米的小土堡——小方盤城遺址,還有與它相伴了兩千年仍然殘存的一段漢長城和百里外那個與烽火台相伴的陽關遺址。
黃色沙丘縱橫起伏,一座已經坍塌了半邊的土墩在視線中突兀而立,看起來像是一座雅丹地貌的風蝕土壘。昔日的陽關城早已沒有痕迹,只留下這座被稱為陽關耳目的漢代烽燧,烽燧一側的長坡下,一片廣闊平坦,我們常說的「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那就是被很多人聽說卻被很少人走過的陽關道。
因為在絲綢之路中,陽關既是開拓西域的軍事要隘,又是絲綢之路南線中西貿易往來的通商口岸。於是經過陽關通向西域的這條大道,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繁忙的大道,路面寬達36丈,被人們稱為「陽關大道」。李世民曾令敦煌的軍民在這裡迎接取經歸來的玄奘,馬可?波羅由這裡踏上神秘的東方土地。
但說起陽關,我腦海中第一時間吟誦的卻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盛唐王維的「送別詩絕作」,拱手相揖,杯中水酒一飲而盡。出了陽關,就即將面對再無友人溫情的戈壁大漠。每每讀來如同飲入一杯浸透了詩人全部深摯情誼和對友人深情體貼的感情瓊漿。
緊接來心中回蕩不絕的是傳唱千古的「陽關曲」。王維的詩句被配以曲調,成為當年離別筵上最流行的歌曲《陽關三疊》。而三疊的由來是因為無論是赴邊的徵人還是獨行的旅者,無論他們去的是不是西域,這悲涼的調子總會被唱起。因為全首詩只有四句,唱起來有些單調,因此樂工們常將詩句疊唱,因此有了「陽關三疊」的名稱和唱法。
王維用詩送別了友人,也把那個天之盡頭的陽關要塞、那支纏綿深沉的《陽關三疊》,送進了無數詩人的胸懷。從唐代白居易的「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到李商隱的「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里唱陽關」,還有張祜的「不堪昨夜先垂淚,西去陽關第一聲」,到宋代李清照的「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和「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到蘇軾的「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一詞詞一闕闕「陽關」簡直成了送友酬唱的代名詞,常唱不衰。
陽關已經不再是那個陽關,它象徵著一個遙遙萬里詩與遠方。
遙想漢唐盛世時,關內關外駝鈴叮噹,羌笛悠悠,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如今我遙望光禿禿山包上的烽火台,藍天、大漠、乾燥的風,這一切都符合我們對千年前西域邊塞的想像,但當年巍峨的關城已經被黃沙摧殘殆盡。曾經繁華的陽關大道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荒蕪寂寥的古關遺址附近的小山包上,空留一座飽經風霜的烽火台,訴說著陽關蒼涼悲壯的往事。如今在陽關腳下修建的陽關軍事博物館,模擬復原了曾經的城樓、兵棧和各種防禦工事。帶我們穿越千年歷史,重尋曾經湮埋的陽關關城。
推薦閱讀:
※你知道王甲本將軍在抗戰的功績嗎?
※末代皇帝溥儀與他的洋師傅
※媒體:「港獨」猖獗,香港要補補歷史課了
※秦始皇陵埋葬的真是秦始皇么?
※歷史揭秘:誰是寫「檢討書」最多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