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狀元,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狀元,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轉自-人民網 -冷小靜開講2014-06-24 14:29

2

每年此時,「高考狀元」都會成為一個熱門的社會話題。各地「狀元」相繼出爐,家世、學習、生活等都被炒作曝光。高校爭奪,媒體熱炒,苦哈哈的孩子一時間變得萬人寵愛。本文當然不是要討論高考狀元,我們要說的是真狀元。古代要成狀元必經五次大考,都是什麼?皇帝主考都考些什麼題型?從狀元到駙馬的又有幾人?為什麼有的榮華富貴,有的貧困潦倒?~~~~

狀元,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狀元起源於唐】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廢除,歷經近1300年。

【總共共777人】

中國科舉史上,曾經湧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名進士,而作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之巔峰的「狀元」郎,則是屈指可數。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山東德州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狀元的五次大考】

第一次童子試

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經過第一次童子試後都稱為童生或儒童。

第二次考試院試

之後以童生身份參加第二次考試——院試,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廩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廩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第三次考試鄉試

第三次考試叫鄉試,只有獲得秀才資格才可以參加,所有通過鄉試的叫舉人,被薦舉之人。其中鄉試裡邊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

第四次考試叫會試

第四次北京的考試叫會試,由有舉人功名的人參加,通過會試的稱為貢士,進貢給天子的士子。貢生裡邊的第一名叫會元;

第五次考試殿試

到皇帝那兒的考試叫殿試,通過殿試的叫進士,進士裡邊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狀元。

【進士科考試題型】

唐代,進士科考試主要是三場,其後各代基本沿用下來。

一場是貼經,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填空。是考考生的背功,測試一下考生對經書的熟練程度。

第二場考詩賦,每個考生作詩一首、賦一首,這一場極為重要。

第三場考試策,就時務出個題目,讓考生回答自己的見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對治國方略的獨到見解,以為國家選擇治國平天下的英才。

這三場考試都實行淘汰制,每場 皆定去留。只要一場考不好,狀元夢隨之破滅。

宋仁宗後,又對科考進行了修改,按策、賦、貼經、墨義的次序,讓參試者並試四場,綜合平衡後再定奪。考生考完 後,由「讀卷大臣」排出前十名,呈送皇上,最終由皇上根據個人評判圈定誰為「第一甲第一名」。所以說,能中狀元者大多都是當朝才子。

古代狀元,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人民網2014-06-24 14:29

2

【考中所享尊榮】

天子門生

1.考生直接與皇帝發生聯繫,考中者稱「天子門生」。

2.皇帝對新考中的進士賜宴,叫「聞喜宴」,因為宴席總是設在瓊林苑,所以也稱做「瓊林宴」。

3.唐代進士及第後有雁塔題名之制,宋代仿效此制,讓新進士在汴京桂籍堂題名。

4.此外,宋代增加了傳臚儀式(即殿試揭曉唱名),在殿試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閣門承接,傳於階下,眾衛士齊聲傳名高呼。此製為明清所沿襲,為狀元等考中者的極大榮光。

傳唱完畢,傳臚官引導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階下迎接殿試榜。其中的狀元位置居中,且稍前於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頂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塊御道石正中鐫刻的巨鰲頭部,獨個踏佔在鰲頭之上,這就是「獨佔鰲頭」的由來。

誇官

新科狀元殿試欽點之後,由吏部、禮部官員捧著聖旨鳴鑼開道,狀元公身穿紅袍、帽插宮花,騎著高頭駿馬,在皇城御街上走過,接受萬民朝賀,因奉有皇上聖旨,不論什麼官員,得知誇官,都必須跪迎,向聖旨叩頭,高呼萬歲。目的是激勵學子們的上進心,鼓勵他們積極地學習,參加科舉考試。但也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有此殊榮的是前三甲,也有的說新科進士都可以誇官。

遊街

狀元遊街,是指皇帝在金鑾殿傳臚唱名,欽點狀元、榜眼、探花和進士後,狀元領諸進士拜謝皇恩後,到長安左門外觀看張貼金榜及回家的過程。從金鑾殿到長安左門,要步行經過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現天安門)到大明門(清為大清門)。

網上曾流傳明嘉靖年間廣東文狀元林大欽遊街的盛況:「手捧欽點皇聖詔,足跨金鞍朱鬃馬,前呼後擁,旗鼓開路,歡聲雷動,喜炮震天,遍街張燈結綵。」

狀元騎馬遊街,完全是民間的訛傳。而且,狀元遊街只能一次,決不可能有遊街三天之事。誠如唐詩所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狀元都當什麼官】

獲狀元立馬封官

一旦殿試第一,馬上就由吏部考試任其官位,或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書郎,或掌修國史,或做天子侍講,從此也就步入了兇險難卜的仕途,開始了宦海沉浮榮辱的漫漫人生。

一般地位顯赫

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終於登上了顯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狀元147人,事迹可考者29人,其中就 有5位宰相、8位尚書一級的官員(含次官)。而清代,114名狀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書層次的達20人之多。可以說,在官場努力升職,成為狀元這一群體實現人生價值的至上追求。

也有的窮困潦倒

在這七百多位狀元郎中,也不乏平庸之輩。為數不少的人 高中狀元後,一事無成。他們性格怪僻,飲酒成癖,窮困潦倒,暮年凄慘。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狀元盧文煥,窮苦之極,連頓酒也喝不起,可謂夠可憐的 了。還有許多狀元,為官一任,了無政績,終生平平。更有甚者,投降叛軍,誣陷諂媚,被史書稱為「姦邪小人」。如投降金兵、助紂為虐的北宋狀元莫儔。此等狀 元,無以入史,難留清名,可稱狀元中的不肖敗類。

【歷代狀元出身】

大多出身名門望族

歷代狀元中,大多出身名門望族。他們從小就處在優裕的家庭環境,既有重臣之後,又有名士之家。有的甚至是父子狀元、祖孫狀元、宰相子、尚書婿。父輩的榮耀和輝煌的地位為他們登上科考的頂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許多人就是靠名臣的舉薦和培養,順利圓了狀元夢。

也有出身寒門

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狀元出身寒門。他們全憑自己的才智成為一國學子之冠。特別是宋太祖,為了革除唐代權 貴操縱科舉、營私舞弊的沉痾,在科舉中加強對權貴子弟的監督限制,有意選拔了一批平民子弟科舉及第。如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的狀元呂蒙正,幼小時就被父親趕出家門,隨母流落龍門山,棲居山間石窟中。

【狀元與婚姻】

狀元駙馬僅一人

在中國傳統的戲曲小說里,常有考生得中狀元後受皇上或皇后垂青招為駙馬的描寫。大概在常人眼裡,狀元是頂尖人物,就應該有頂尖的婚姻,狀元與公主相配,方稱得上珠聯璧合。但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狀元與公主成婚的事例雖然有,卻極為罕見。據學者考證,由唐至清,有確切記載的狀元駙馬,僅唐代鄭顥一人而已。

【狀元之最】

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的劉春霖。

女狀元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癸丑三年(清咸豐三年癸丑,1853 年)女科狀元傅善祥。

最年輕

歷代狀元中,最年輕的狀元是唐大中五年狀元莫宣卿,高中時僅17歲。

最年老

歷代狀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狀元是唐代的尹樞,一直考到70多歲,才因一偶然機會毛遂自薦,成了狀元。嘉慶年間,杭州人王嚴,以80高齡中試,但未及殿試就死了,不然的話他也許會打破尹樞的紀錄。

最潦倒

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狀元盧文煥,窮苦之極,性格怪僻,飲酒成癖,窮困潦倒,暮年凄慘。連頓酒也喝不起,可謂夠可憐的了。

全國狀元分布最密集的縣-吉安府吉水縣,十里之內出過5個狀元,這也造就了廬陵(吉安府)「隔河兩宰相,十里五狀元」的美譽。

以上材料來源廣州日報、中國古代狀元研究等,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推薦閱讀:

魚玄機丨憶君心似西江水
古代星相學介紹
說說古代詩文中的「夢」
話說古代文人雅士的養生秘籍
懂星座but不懂星宿?3分鐘帶你看懂古代四大神獸

TAG:古代 | 狀元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