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盜墓技術
06-05
盜墓技術在幾千年的盜墓過程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隨著盜墓工具的進化而更新。盜墓專業隊伍的形成更使盜墓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在盜墓活動的發端以及早期,並沒有形成什麼專業的盜墓人。那時對陵墓的盜掘多是偶然現象,因此也就不存在什麼專業的盜墓技術。後來,隨著厚葬制的風行,盜墓活動漸漸發展壯大,就開始產生了一些專業的技術。 這些專業技術的來源大多是民間盜墓者,那些以大量軍隊作為後盾的官盜並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就能把陵墓打開,取走所需的東西。官府和老百姓對他們都沒有什麼約束力,因此也就不用避諱時間等問題。民間盜墓者則不同,他們處於社會的被統治地位,沒有什麼權利,受到皇帝、官府等上層社會以及有關盜墓法律的制約,因此就要儘可能地縮小目標、減少工期,這就需要相應的專業技術做後盾。再有,民間盜墓的人數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一般都是在幾人到十幾人之間,沒有充足的勞動力,因此盜墓時更要講究使用一定的先進技術。 民間盜墓組織有幾種組織形式,都是十分講究的。 第一,「碰伙」,就是在長期的盜墓活動中,根據盜墓活動的大小、費時等具體情況,幾個職業盜墓者自發地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臨時的團伙。對團伙內的每一個人都進行詳細的分工並訂立嚴格的規矩。在團伙成員的齊心協力下盜墓,然後分贓。一個盜墓活動完成後,團伙也就相應地解散了,不具有穩定性。 第二,「組伙」,就是在一兩個經驗豐富的專業盜墓賊的帶領下,找一些零散的盜墓賊或者是體格強壯的人組成盜墓團伙。其中的專業盜墓賊就是團伙的首領,負責尋找古墓,統領大家。挖得財寶後,銷贓完畢由首領按照每個人功勞的大小分贓。一般情況下,大部分贓款都被頭領吞占,其他人得到的只是相當於工錢的小部分錢財。 第三,「拉伙」,就是由一些豪強、財主等有一定勢力的人物出資,拉攏一些專業的盜墓者作為技術指導,僱用一些體力勞動者組成規模較大的盜墓團伙,盜得財寶,分取贓款。出資人所得收益最多,專業盜墓者次之,體力勞動者的分得的贓款則比較少。 此外,有一些專門針對帝王將相等大型陵墓而臨時組成的專業盜墓的大型團伙,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這種盜墓團伙叫「建大夥」;還有一些比較穩定的盜墓團伙,他們以經驗豐富的專業盜墓者為首領,手下人長期在這個團伙內幹活,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團伙內部人員甚至有師徒關係,這種盜墓團伙叫「硬伙」。 隨著專業的盜墓隊伍的形成與發展,盜墓賊在尋找、探測陵墓的技術上積累了許多經驗。 我國的陵墓有許多在地面上就有一些標誌性的東西,如墓碑、封樹、地面建築等。這些地面標誌成為盜墓賊尋找古墓的坐標。但是,隨著盜墓活動的猖獗,這樣留存有大量地面標誌的古墓越來越少。後來很多帝王將相為了防盜有的已經不再設置地面標誌,甚至在下葬時還設置了許多疑冢。如曹操出殯時就由72支隊伍從四個城門同時而出,奔向不同的方向,並且不封不樹,這就使他的陵墓成了歷史的謎團。還有一些古墓因為年代久遠,遭受到自然、戰爭等破壞,不再遺存地面建築。對於這樣的陵墓,盜墓者要想找到它們就很需要一些專業的經驗與技術了。 盜墓賊要麼從各種史料、地方文獻等書籍或者是民間傳說甚至是歌謠中搜集一些線索,待有了目標後,再去實地查看。一些經驗豐富的專業盜墓賊還總結出了一套規律,這套規律與中醫上查找病因的過程極為相似,可歸結為「望、聞、問、切」。 首先,「望」,就是望氣。我國古代社會都比較迷信,信奉風水寶地之說,因此他們的陵墓也多選在風水寶地之中,一般都與名山大川有關。盜墓賊若是遇到群山環抱,清水相繞,山勢綿延起伏,風景秀美的地方或是一些遠山近水、土層深厚、氣候乾燥的地方,就會詳細查看。這些地方一般都是古墓匯聚之地。懂得風水之說的盜墓賊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大型的而且沒有地面標誌的墓葬。一些專業的盜墓團伙內也必然會有一兩個懂得風水術的人作為顧問。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雪的天氣作案,因為下雪時不同的地質會留下不同的痕迹。 望氣時,盜墓賊也積攢了很多心得,如「秦埋嶺漢埋坡」等。 其次,「聞」,這裡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種是聽聲音,另一種是聞氣味,這與中醫上的聞不相同。一般的大型古墓,雖然在埋葬時回填夯實了大量的泥土,但是,由於年代久遠,這些泥土必然會產生自然沉降,有的就出現了外實內空的現象。這種「外強中乾」的陵墓一旦受到較大的震動,如打雷等,地表所發出的聲音就與別處的聲音不同。盜墓賊通過這些聲音的細微差別就可以判斷此處是否有陵墓。不同質地、年代的陵墓所發出的聲音又有不同。因此,這種技術對盜墓者的專業要求很高。盜墓賊必須經過長期的磨鍊或是高人的指點才能掌握。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盜墓賊焦四,就善於通過聲音來查找陵墓。他帶領著手下的同夥、徒弟等數十人來到白雲山,把他們分散到山體的不同位置。待雷鳴電閃、大雨滂沱時讓這些各司其職的人們分別聽聲、望氣、試土,來觀察山體是否有特殊的迴音,是否有不尋常的震動。雷雨過後,果然有一名徒弟報告說,他所在的位置在電閃雷鳴時明顯地感覺到山體的震動,還有回聲。焦四通過對這些情況的詳細分析,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很快就確定那裡的地下肯定有古墓。然後,他就帶領徒弟們去挖掘,果然挖出了古墓,得到了許多財寶。 據說,有些盜墓者有著常人不能及的嗅覺功能,只要用鼻子一聞,就可以根據泥土中的氣味判斷墓葬的年代和是否被盜掘過。這種功夫練到最高境界,甚至可以準確地區分出漢代墓葬與唐代墓葬。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傳奇,因為漢代的墓葬一般是沒有什麼氣味的。明清的墓葬則氣味較重,因為時間較晚而且大都是磚石結構。據說,長沙在解放前就有這樣一個有著超強嗅覺功能的老盜墓賊,專門偷盜漢唐的大墓。那些出土的文物只要經他一聞,就能準確地判斷出年代。有個年輕的盜墓賊不相信,就拿了一件七個月前在尿坑中泡過的器物上門試探。那個老盜墓賊一邊悠閑地吸著大煙,一邊將那器物在鼻子上輕輕放了一下,就笑著說:「仁兄,你這漆器是在尿坑裡漚泡過的,取出的時間應在七個月左右。」 再次,「問」,這裡也是指詢問的意思。盜墓賊為了查找陵墓就要多方面匯聚消息源。我國的民間傳說中就流傳著許多古墓的故事,於是他們就四處尋訪,遇到一些較為荒僻、又很適合建陵墓的地方就向當地人四處打聽,詢問那裡的歷史,出過什麼顯赫的人物,有沒有發生過一些奇異的現象等。如果一個地方曾經出過顯赫人物或是有著什麼特殊的輝煌歷史,就很有可能在地下埋葬著陪葬品豐厚的古墓。如果一個地方出現過地表塌陷,從地表發出奇異的聲音,則也可能有古墓存在。 最後,「切」,就是對地表進行深入的詳細勘察,這個步驟也是查找古墓最為重要的環節,不僅能判斷古墓的虛實,還能判斷它的年代、規模、陪葬品的情況等。這個環節中最得力的工具就是洛陽鏟。在洛陽鏟之前,盜墓賊用的大多是鐵錐。盜墓賊把洛陽鏟插入地下,通過鏟子帶上來的土層來判斷。若是土層顏色一致,整體和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生土,那麼就證明這裡的地下未被開掘過,不存在墓葬。若是土層出現了斷層,顏色出現了變化,中間夾雜著不同的五花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熟土,就很有可能存在墓葬。若是帶出的土中有一些金屬、陶片、木屑、硃砂、坑灰等雜質,就說明這裡肯定有古墓,並且可以根據金屬、陶片來判斷墓葬所屬的年代。嗅覺靈敏的人還可以根據洛陽鏟帶出的土層的氣味來判斷墓葬信息。在洛陽鏟探測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手對鏟柄的不同感覺來判斷墓葬的情況。若是手感較輕,則表明為較軟的土層,若是手有強烈的震顫感,則表明碰到了什麼堅硬的東西。盜墓者再根據微小的差別判斷出遇到的是棺槨、岩石還是什麼其他的東西。 盜墓賊一旦確定了墓葬的年代,就已經基本上對整個陵墓的內部了如指掌了,因為任何朝代墓內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律。根據這些規律,就可判斷出墓室結構、陪葬品的擺放規律、主墓室中有什麼、耳室中有什麼等。一般情況下,西周墓埋藏很深,要想在短時間內盜掘有很大的難度。漢墓結構強度低,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基本都已經塌陷了,墓室內灌滿了土。除了一些個別的大墓外,漢墓一般是不用磚的,貴重的陪葬品會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腳部。西漢墓不帶耳房,東漢墓多帶兩個耳房,用來放隨葬品。唐墓是墓磚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明清墓多為磚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深度一般不超過六米。 此外,盜墓賊還可以用洛陽鏟探測出陵墓的大小,墓壁在什麼地方,墓頂在什麼地方,以便避開不容易打穿的墓道石、券頂等。 盜墓過程中涉及的「專業技術」很多。專業盜墓賊一般採用挖洞的方式來盜墓。這種方式極為隱蔽,不易被發現,能躲過守陵人及其他人的視線,安全係數高。 選擇一個精確的盜洞位置很重要,不僅可以縮短工期,還能避免碰上什麼堅硬的東西而返工。選擇盜洞,一般要藉助洛陽鏟。一旦洛陽鏟提出的土層里含有磚灰,就證明那裡不是理想的挖盜洞的地方,應另尋他處。明清墓,一般墓頂兩米多厚,是由七縱七橫共十四層的青磚砌起來的,堅固異常,挖盜洞時也要要避開。此外,盜洞要盡量靠近棺槨的位置,這就要求盜墓者要對棺槨的位置詳細地定位。一般也是藉助洛陽鏟,從手感上感覺出觸及的東西是不是棺槨。如果棺槨靠近墓門,盜洞就要向墓門的方向打,如果棺槨靠近墓牆,盜洞就要貼近墓牆打。 許多大墓武裝得都十分嚴密,有墓道石、防盜層、券頂等,但是它們也都有相對薄弱的地方,就是幕牆和墓底。因此,盜墓賊在盜掘一些大墓時,盜洞都打在幕牆或墓底處。幕牆前面已經講過,從墓底挖洞比較新鮮。盜墓賊看到幕牆和墓頂都太堅固了,實在無法下手,就採用兩個豎井中加一個橫井的方法從墓底突破。他們先打一段豎井,深度直達墓底,開鑿一條橫井直接通到墓葬的正下方,再向上打一段豎井,墓底的地板、石料、木頭等直接就進垂直的豎井裡了,然後深入陵墓獲取寶藏。通過這種方法盜掘的陵墓很難被別人看出來,墓的牆壁、頂部都沒有任何的破壞,但是裡面已經空空如也了 盜洞的挖掘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只有能容納一個人出入的寬度,高度也很有限。在這樣狹窄的空間里作業不僅不容易施展手腳,就是挖下來的土也沒有地方放。而且,盜洞一定要結實,如果出現了塌方,盜墓賊自己也要把命搭進去。技藝精湛的盜墓賊不僅能克服空間狹小的局限,還能把挖下來的土存放到合理的位置。即使挖一個幾百米甚至幾千米的盜洞,也不會出現向洞外運輸泥土的現象。那樣不僅會暴露目標而且極為費時。那些土到底被存放在了哪裡,到現在也還是個謎。盜墓賊一旦開始打洞,工期短則一兩個月,長則半年。這些時間裡,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吃住在洞里。旁人就是在洞口經過,也不會發現他們。 盜墓賊在遇到普通規模的陵墓時,憑藉著自己的經驗與技術一般在一夜或幾夜之間就可以完成盜掘。但是,對於那些大規模的陵墓,就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了,因此,盜墓賊們針對這種情況也想了很多辦法。 第一,蓋房屋。就是通過事先的勘察確定盜洞的位置,在大型的陵墓旁邊以各種各樣的借口蓋一些比較隱秘的房子,高牆深院,再從院落里或者是房屋的內部找准地點挖盜洞,直接通到陵墓的內部盜取寶藏。 第二,造假墳。就是盜墓賊在確定盜洞位置後,在這個盜洞位置上修建墳墓。這個墳墓並不是用來葬人的,而是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從假墳的內部向陵墓挖盜洞,最後完成盜掘。有的盜墓賊為了使假墳看起來更加真實,還真的組織了送葬隊伍,抬著空棺材來埋葬。 第三,植物掩蓋。對於那些深處空曠野地的陵墓,蓋房屋或是造假墳都顯得過於突兀,很容易讓人起疑。盜墓賊就以開荒種地、植樹造林等名義在陵墓的四周種上樹木或是高大的莊稼。待這些植物足以遮蓋起人的行動時才開始盜墓。《玄怪錄》就記載著這樣一個依靠植物掩蓋而盜墓的故事。一夥盜墓賊在空曠的荒野中發現了一座沒有墓碑的陵墓,經過探查得知這座古墓里很有可能埋葬著很多珍寶。但是,由於沒有絲毫的遮擋,盜墓行動很容易被發現。於是,盜墓賊便向官府請求在這裡開荒種地。官府很樂意百姓這樣做,馬上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這夥人就在陵墓的周圍種上了亞麻。這種植物生長迅速而且植株高大。待亞麻長大後,就把墓葬圍了個密不透風,這伙盜墓賊輕輕鬆鬆就盜得了裡面的寶物。 盜墓賊的技術除了自創發明之外,從前面的盜墓賊那裡承襲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國的盜墓組織大多都有著很嚴密的行規,師徒關係也很盛行,就像其他技術行業一樣。徒弟入門前不僅要經過師傅的嚴格挑選,在拜師時還要行大禮。徒弟要嚴格按照師傅的話去做,直到學滿出師才能獲得自由。 此外,盜墓技術因地方差異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有的盜墓技術已經漸漸消亡。在民間散落的、盜墓賊偶爾相傳的技術還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還不被外界了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終身卦的預測技術大披露
※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運用的十大技術難題
※IBM 告訴你,未來技術風向哪兒吹
※澳大利亞新州489技術移民職業清單列表公布!
※鵪鶉蛋深加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