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即事感懷詩鑒賞學案

即事感懷詩鑒賞學案

學習目標

1、掌握即事感懷詩的鑒賞步驟。

2、熟練運用即事感懷詩的解題步驟。

重點:掌握即事感懷詩的鑒賞步驟。

難點:熟練運用即事感懷詩的解題步驟。

課前預習

概念

即事感懷詩,指的是詩人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議論,抒發自己的感慨。詩緣情,任何題材的詩都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情感而創作的。只要心中有需要抒發的情,任何事物都可以觸發詩人的創作慾望。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而生髮、抒寫心中的感慨,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或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即事」詩題材廣泛,一般來說無嚴格的界定,如懷親、思鄉、送友、酬贈、人生感悟、閑情逸趣等,皆可統稱為「即事感懷詩」。往往是詩人興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名言佳句。

我們在中學課本中接觸過許多即事感懷的作品,如《將進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春夜喜雨》《登高》《逢入京使》《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泊秦淮》《雨霖鈴》《定風波》(蘇軾)《書憤》等都屬於這類作品。作為高考鑒賞材料,即事感懷類詩歌也是入選頻率最高的。因此,考生必須明確此類詩歌的特點,熟練掌握鑒賞方法。

  閱讀這類詩歌,我們首先要了解引發詩人感慨的是什麼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情,最後才能賞析評價詩歌的寫作妙處及藝術手法。

做該類題時要注意三點:第一,要知人論世,關注背景;第二,要關注環境、景物描寫或使用的典故;第三,要緊扣文本,不論是寫事、寫人、寫物、寫景,最終都是為感懷服務。答題時要有條理,一般先概括總說,然後再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的特徵,最後再分析事物的意義。例如描寫了什麼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或理想追求。

學習過程

一.鑒賞技巧:

1.詠懷詩往往因一點事由而發感慨,所以遇到這類作品,首先要了解引發詩人感慨的事。

2.體味作者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懷。

3.分析作者是怎樣來抒發感情的。

例1: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註:「蕭蕭班馬」出自《詩經》。班馬:離群之馬。

頸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所即之事——送友人所感之情——惜別

答:頸聯兩句是很工整的對偶;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浮雲」比友人的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離開大地一樣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

2.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春日登樓懷歸①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遙清渭②,沈思忽自驚。

註:①此詩約作於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

②舊業,舉里指田園家業。清渭,指渭水。

從首句的「聊」到末句的「驚」,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變化?請聯繫全詩進行分析。

解析:

所即之事——懷歸

所感之情——思鄉

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能力。從注釋和標題可看出,這是作者離開家鄉,初任巴東知縣所作,「懷歸」揭示了詩歌中含有思鄉盼歸之意。詩歌由寫景到抒懷,由「聊」到「驚」,就表現了一種由閑情到心驚思鄉的感情變化過程。

答案:詩人登樓遠望,本是閑情,卻觸景生情,聯想起家鄉,當他從鄉思中醒悟,發現自己身在異鄉,心中不由一驚。這前後的感情變化,突出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二鑒賞角度

一)、分析思想主旨

提問方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本詩主旨是什麼?

答題步驟:第一步,概括主要內容,這首詩寫了什麼事;第二步,分析詩歌各部分運用了什麼手法,分別寫了什麼內容;第三步,分析詩歌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二)、分析形象情懷

從詩中意象入手,判斷詩歌的題材,由此推知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提問方式: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題步驟: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或人物特點;第二步,概括人物形象、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營造氛圍的作用意義。

三)、分析寫作技巧

要著重明確詩歌中修辭手法、描寫手法的表達效果。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或:請分析這首詩的表達技巧?或:詩人是如何抒發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第一步,指出用了何種手法;第二步,結合詩句解釋這一手法寫出了怎樣的情景;第三步,分析表達效果,突出了什麼特點,抒發了什麼感情。

四)、分析語言特色

1.總體把握整首詩的語言風格。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風格)?

答題步驟:第一步,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第二步,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第三步,指出這些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具體分析字、詞、句的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中某個字、詞、句用得好,好在哪裡?

答題步驟:第一步,釋含義(解釋該字、詞、句在詩中的含義);第二步,描景象(把該字、詞、句放入原詩中描述景象);第三步,點情境(點出該字、詞、句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三部分即事感懷的鑒賞技巧

一)、贈別詩鑒賞的一點技巧:

1、正確理解一首贈別詩詞,首先得從主題入手。

表現離別的愁思,這是最為常見的,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2、其次要抓住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領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採用比喻,「白雲」、「落日」,形象鮮明生動,並富有創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且抒情豁達大度,情深而不覺悱惻,意切而不露哀傷,有恰到好處之妙。

3、領會詩詞中所蘊含的典故的含義,懂得詩人怎樣化用前人詩文,也是理解贈別詩詞的一個關鍵。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化用《詩經》中「蕭蕭馬鳴」,點石成金,把馬猶如斯,人何以堪的繾綣之情很好地表現了出來。

4、抓住贈別詩中的細節描寫,是深入領會詩意的一個重要環節。

從詩歌創作的理論上來說,細節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最能引起人們想像的片刻,它可以使讀者賞心悅目,得到一種美感的享受。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可以算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但遺憾的是,往往被許多人忽略了。人們只注意「蕭蕭斑馬鳴」這一典故的使用,稱讚其達到「鬼斧神工」佳境,卻隻字不提「揮手」這一淡到極點的細節描寫。其實,淡到極點,也就妙到極點,你看,無論是行人還是送別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別情中,儘管心中的有「不盡長江滾滾來」般的別情,但為如刀似的別愁所割斷,心知「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卻只能「欲說還休」,欲哭無淚,把千言萬語都融在這一「揮手」之中,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話,這一細節動作何以流傳至今,千年不衰?還有,課本里柳永《雨鈴霖》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則更為典型,詞人以非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主人公離別時愁苦的容態,凄惻的內心,極其深刻地揭示出離別時的無窮悲痛。你看,男女主人公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互相注視,淚眼汪汪,他們一句話也沒說,已經到了哽咽不能語的地步。與李白的「揮手自茲去」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5、諧音修辭手法的運用在贈別詩詞中能起到含蓄雋永的表達效果,這一點也很重要。

先看一下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詩的最後一句就運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詩中的「絲」是「思」的諧音。詩人將「相送情」和「散絲」「互藏其宅」,可謂「妙合無垠」,且富有創新。贈別詩詞中最為常見的諧音字有以「柳」諧「留」,以「秋」諧「愁」等,如王維《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

練習:

1、閱讀下面唐詩,回答後面的問題。送人歸東溫庭筠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見日,尊酒慰離顏。[注]首聯「戍」字,名詞,堡樓。頷聯「漢陽渡」系長江渡口(舊址屬今武漢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門山」。清朝有位文學批評家稱這首詩的首聯「起調最高」;其意思是,起筆便顯露了不凡的格調。請參考這一評價,寫出你對首聯(「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的理解和評價。答案舉例:送友人東歸,但見荒廢的古堡,凋零的黃葉。這本是充滿別愁離緒的場景。殊料,友人心志高遠,既不悲秋也不傷離別,於是詩人便以「浩然離故關」奏響了昂揚的主旋律。起筆寫深秋送別,卻意氣洋洋,確實格調不凡,正所謂「起調最高」。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謝亭送別許渾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註:勞歌,送別歌的代稱。)(1)作者在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2分)(2)有人認為第二句「紅葉青山」的色調與全詩的情感基調不和諧,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4分)答:本詩抒發的的是作者離別之愁。(2分)紅葉青山色彩艷麗,乍看似不協調,實際上恰恰是對離愁的有力反襯。景色優美,越覺離別的難堪。這是典型的「樂景寫哀」的手法。(答出反襯2分,答出「樂景寫哀」2分)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春夜別友人陳子昂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1)首聯「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描繪了一個別筵將盡,朋友分手在即的場景,句中的「吐」字寫出了友人怎樣的神情?(2分)(2)簡要分析「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一聯的表達效果。(4分)答:(1)友人相對無言,只是凝視著銀青煙。(2)精於練字,巧用襯托。「隱」字寫出高高的樹陰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沒」字寫出了銀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襯托出時光催人離別,難捨難分的心緒。二)、思鄉懷人類詩歌的鑒賞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鑒賞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鷓 鴣 天

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鑒賞提示:「杜鵑」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它那「不如歸去」的啼叫聲總會引起遊子思婦的無限感傷。故抓住這一意象,就抓住了這類詩歌的抒情類別。)

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遊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最後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練習:

1、廣東14.

2、閱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落日悵望馬戴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1)本詩以「落日悵望」為題,從全詩內容看,作者惆悵的原因是什麼?(2分)

(2)請從語言、表達技巧方面任選一個角度,寫一段5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4分)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秋夜懷吳中陸遊秋夜挑燈讀楚辭,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臨水登山處,正是浮家泛宅時。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報歸期。灞橋煙柳知何限,誰念行人寄一枝。(1)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說,這首詩尾聯的思路獨闢蹊徑,由自己在蜀川懷吳中聯想到吳中無人懷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顯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獨與苦悶。在寫法上這一聯有兩重含義,試分析這兩重含義的所指。

(2)詩中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他怎樣的願望?答:

4、閱讀下面唐詩,回答問題:(6分)恨別杜甫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注]①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寫的一首七言律詩。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檢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於懷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於河陽西渚。(1)分析本詩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請結合具體詩句,尤其是關鍵詞語,分析本詩所表現了的杜甫詩的沉鬱頓挫的風格。(4分)

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甘草子柳永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珍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池上憑欄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1)觸動主人公愁緒的具體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亂愁苦的原因又是什麼?景象:原因:(2)結尾二句「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寫法上有何新意?6、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踏莎行歐陽修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近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⑴這首詞表現了什麼人的什麼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勝多,用一字而神態畢現,境界全出,叫鍊字;使思想出眾,句意警人,叫煉意。古人評詩,有「鍊字不如煉意」的說法。請選出詞中鍊字或煉意的一個例子並作簡析。(3分)

7、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夜書所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⑴作者在詩中抒發了多種感情,請選取一種加以分析。

 ⑵這首詩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選取一種,作具體分析。答: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謝亭送別許渾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註:勞歌,送別歌的代稱。)(1)作者在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2分)

(2)有人認為第二句「紅葉青山」的色調與全詩的情感基調不和諧,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4分)

練習答案:

2.答:(1)A客中久滯、思鄉情切,可從頷聯得到答案;B年華漸老、感時傷逝,可從尾聯得到答案。(2分,每點1分)(2)角度舉例:A、作者見景生情,由「孤雲」「歸鳥」疾速飛去,想到自己的久滯不歸;由夕陽落山,想到自己年華老去。聯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B、對比,雲、鳥行去之快於自己留滯之久形成對比,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思念。C、比興,首聯、頸聯既興且比,「孤雲」「歸鳥」既引起鄉情,又是自比;由夕陽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陽自喻。表現了自己離家的孤寂與老去的傷感。D、鍊字潛詞形象傳神,「孤雲」「歸鳥」「微陽」「秋山」營造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託著作者的傷感之情。「燒」字的使用,是靜中有動;「遠」字又寫出了意境的空闊,增強了對孤寂之情的表現。E、「不敢照」的心理描寫,明抑暗揚。照了才愁,是原本無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F、情景分寫,層次鮮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時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山迴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有曲達其意之妙。(角度選對2分,結合詩句分析到位2分)3、答:(1)一是用「柳」音諧「留」,明寫留戀吳中;一是用「灞橋」暗指京都,暗示朝廷無人賞識自己的才能。(2)借思鄉之情抒不能為國儘力之恨;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賞識自己,讓自己能為國儘力的願望。4、答:(1)抒發了詩人流落他鄉的感慨和對故園、骨肉的懷念,表達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2)前三聯「一別」「長驅」點題,抒寫了深痛憂憤之情;「衰」「老」想呼應,寫自己的飄零憔悴,悲涼沉鬱。「思家」「念弟」表現了懷念親人的無限情思,突出了題意的「恨別」。最後一聯以充滿希望的詩句作結,感情由悲涼轉為歡快,顯示了詩人胸懷的廣闊。5.答:(1)秋暮、衰荷、亂雨、冷月「無侶」(或「單棲」)(2)不直寫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語」,而通過鸚鵡學念來表現,寫出了女主人公在百無聊賴中的自慰自遣,讓人倍感凄涼。6、答:⑴遠行客子的思鄉之情。(「遠行客子」1分,寫「離人」「行人」「旅人」均可,「思鄉」2分,共3分)⑵①「候館梅殘,溪橋柳細」中的「殘」「細」可謂鍊字精品,既寫出了時令特點,又把滿眼春光寫得凄楚動人。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變成了具體的形象,讓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長、時間變久而產生的離愁;③「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用疊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對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離愁無限;④「平蕪近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對比、襯托手法,寫出春山已遠,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將情景融為一體,景在想像中擴大了範圍,情也在想像中增加了容量,層層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對句子給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給2分,共3分)7、答:(1)答案可以多種,答案示例:  ①抒發了思鄉之情。蕭蕭寒聲,襯托出詩人客居他鄉心境之凄涼。兒童夜捉促織,詩人觸景生情,產生了戀鄉思緒。  ②抒發了客居他鄉孤寂之心緒。蕭蕭寒聲,襯托出詩人客居他鄉心境之凄涼。兒童夜捉促織,樂景反襯悲情,更顯得客居他鄉的孤寂。  ③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兒童夜捉促織,勾起童年回憶,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更襯出客居他鄉時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2)答案可以多種,答案示例:  ①以景寫情。蕭蕭寒聲,兒童夜捉促織,相互映襯,以此表現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之情或思鄉之情。 ②動靜結合。蕭蕭梧葉聲、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 ③悲歡對比。兒童夜捉促織,樂景反襯悲情。 ④通感運用。蕭蕭的聲音,引起秋寒之感,用聽覺引起觸覺。 ⑤巧用典故。詩人暗用張翰典故(秋風: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辭官回鄉),不露痕迹。評分標準:第(1)(2)兩題各5分,內容3分,語言2分。其中第(1)題答出某種「感情」,第(2)題答出某種「表現手法」,各給1分,有分析各給2分。本題只要答出「答案示例」中的一種即可,如另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8、答:本詩抒發的的是作者離別之愁。(2分)紅葉青山色彩艷麗,乍看似不協調,實際上恰恰是對離愁的有力反襯。景色優美,越覺離別的難堪。這是典型的「樂景寫哀」的手法。(答出反襯2分,答出「樂景寫哀」2分)


推薦閱讀:

詩歌鑒賞的五步程式(四)
御三家模樣鑒賞(錦鯉之巔)
宋詩鑒賞40例
如何鑒賞靈璧石

TAG: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