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上帝
06-05
博客將近四個月沒有更新了,電腦壞了是一個原因,主要還是沒有寫作的習慣。上個學期讀了詩經,現在寫了一篇小論文。原本打算跟聖經的詩篇作對比的,但工作量太大,交作業的時間逼近,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寫得有些不倫不類,掛出來,全當自娛自樂。《詩經》中的上帝由於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和傳誦的便利,詩歌,是上古人類文化表達的最重要的文學體裁。在人類文明史上,許多古老民族都有自己流傳至今的詩歌總集。距今3000年以上的古老詩集有古印度《梨俱吠陀》、古埃及《亡靈書》、古希臘的《荷馬史詩》。稍後一些,東亞的華夏民族和中東的希伯來民族,在大致相同的歷史時期,產生了大量的詩歌,經上層人士的收集取捨,編定為詩集《詩》和《讚美》。兩部詩集又先後被經典化,前者成為儒家六經中的《詩經》,後者成為希伯來聖經(即後來基督教聖經《舊約》)中的《詩篇》。《詩經》收集的詩歌涉及的範圍非常廣闊,包括愛情詩、農事詩、燕集詩、怨刺詩、祭祀詩、部族史詩等等。讀《詩經》,不僅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還可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周朝的政治和祭祀。其中,在大雅和三頌中,有許多詩篇提到了作為至高神的上帝或天。漢語中的上帝,本來是指自華夏上古先民觀念中就有的至高神,但在基督教傳入中國以後,《聖經》中的獨一神被普遍翻譯為「上帝」,受各種傳媒的影響,現代人普遍只知道基督教的「上帝」,而不知道中國的「上帝」。本文將以《詩經》文本為核心,力圖探求《詩經》中「上帝」的使用,及辭彙所表達的涵義。○「上帝」與「天」的使用在《詩經》中,共有「帝」43個,其中「上帝」處24處。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指至高神。有幾處「上帝」被漢儒解釋為「君主」,也是借至高神上帝之地位、權勢喻指君主[1]。《詩經》中的君主只稱「王」、「後」、「天子」,不直謂「帝」。《詩經》中出現166個「天」字。其意義有三種:一是自然之天,如《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二是指父親,僅見兩處,如《鄘風·柏舟》:「母也天只,不驚人只。」三是指至高神,這是《詩經》中「天」最常見的含義,如《大雅·文王》:「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取名不用愁!那些來自詩經楚辭的如詩美名
※這些出自詩經里的名字好聽又有詩意,給寶寶起名不發愁了
※來自詩經楚辭的如詩美名
※《詩經》的「風」「雅」「頌」及其它
※女取詩經,男取楚辭的詩詞起名大全,看一眼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