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庭培養孩子財商帶給我們的啟示

「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曾經很流行,現在的說法是「我用一麻袋的錢上大學,換了一麻袋書;畢業了,用這些書換錢,卻買不起一個麻袋。」不同年代的大學生抱負也不同:20年前的誓言是「為祖國強大而奮鬥終生」,10年前的誓言是「將成立中國的微軟」,今日的誓言卻變成了「儘早擁有自己的房子」。我不知道這對孩子有多大影響,但至少對我們影響很大,我們就是在這句話的影響下忘卻了感恩,忘卻了親情。現在,隨著每個家庭收入的不斷提高,我覺得讓孩子從小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培養孩子相應的理財意識,從小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對孩子智力、情緒、心理的發展和成熟都有益處,也能讓今後的家庭消費更趨理性。其實,國外的家長曆來都很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下面請看看美國家庭是如何對子女進行財商教育的:1、從零花錢的使用開始教孩子使用零花錢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預算、節約和自己作出消費決定的重要教育手段。家長儘可能將孩子的零花錢數量控制在與他的同伴大致相當的水平上。至於零花錢的使用,則由孩子全權負責,家長不直接干預。但一旦孩子因使用不當而犯錯時,家長不輕易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因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學會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2、鼓勵孩子在業餘時間打工工作是孩子自信心的激發器,美國家長一般都鼓勵孩子靠打工掙零花錢。家長的這種態度甚至引起了一些專家的擔憂。美國一位大學教授指出,家長不能讓孩子過度從事這種業餘的打工活動,因為長時間的業餘打工會干擾孩子完成學業,剝奪他們參與重要的家庭和社交活動的機會。同時不應將家務和零花錢直接掛鉤,認為孩子做家務不是因為他們可以從中得到錢,而是因為他們分擔了作為一名家庭成員應負的責任。3、教會孩子如何存錢通過減少送給孩子昂貴物品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向孩子解釋:如果將來想擁有更有價值的東西,他們就不得不在現在放棄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存錢的習慣會使孩子珍視自己勞動所得。4、提供模擬成人生活開支的訓練為了幫助孩子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一些美國家庭還讓青少年為自己的電話費和車費以及一部分家庭開支付賬。孩子成熟後,家長常會翻開賬本,告訴他家中的錢是怎麼花的,以幫助孩子了解該如何掌管家庭的「財政」。開支付賬。孩子成熟後,家長常會翻開賬本,告訴他家中的錢是怎麼花的,以幫助孩子了解該如何掌管家庭的「財政」。我們再來看看美國富翁和一般家庭培養孩子財商意識的具體實例:能省不如會賺。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摩根財團的創始人摩根當年靠賣雞蛋和開雜貨店起家,發家後對子女要求嚴格,規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錢都必須通過幹家務活來獲得,幾個孩子於是都搶著干。最小的托馬斯因年齡小老搶不到活干,每天買零食的錢都沒有,於是非常節省。老摩根知道後對托馬斯說:「你用不著在用錢方面節省,而應該想著怎麼才能多幹活多掙些錢。」這句話提醒了托馬斯,於是,他想了很多能幹活的點子,廣開財源,零花錢漸漸多了起來,他最後明白了,理財中開源比節流更重要。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很多人敝帚自珍,以為這樣節約能省錢。美國波音公司創始人波音卻對他的子女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如果你有買新東西的慾望,你就有拚命工作的動力,扔掉舊東西反而能刺激人更多地創造財富。」「辛苦錢」最值得珍惜。錢如果來得太容易就不會珍惜,所以理財中,如果心中覺得這是「辛苦錢」就會覺得這些很珍貴,會更好地珍惜。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約翰·洛克菲勒16歲時,決心自己創業,便開始研究如何致富,但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宣稱有發財秘訣的書,他急匆匆去買,打開一看,全書僅印有「把你所有的錢當作辛苦錢」這幾個字。他感慨萬分,並把這當作祖訓要求子孫後代牢記。割草賺錢買股票。柏特里克·朗的大兒子瑞安要求在他12歲生日得到一台割草機作為生日禮物,他妻子明智地給他買了一台。到那年夏末,他已靠替人割草賺了400美元。帕特里克·朗建議他兒子用這些錢做點投資,於是他決定購買耐克公司的股票,並因此對股市產生了興趣,開始閱讀報紙的財經版內容。很幸運,購買耐克股票的時機把握得不錯,賺了些錢。當瑞安9歲的弟弟看見哥哥在10天內賺了80美元後,也做起了股票買賣。現在,他倆的投資都已升值到1800美元。吃麥當勞以致用。住在紐約的勞拉·舒爾茨說,我13歲的兒子最喜歡的餐廳是麥當勞,他對它忠心耿耿。他7歲那年,我開始送他第一股麥當勞股票,以後逐年增加。現在他的資本已經在這家公司里佔了相當比例的份額。每次麥當勞公司的年報寄至時,他都會仔細閱讀:每次去麥當勞用餐他都要認真考查。這些股票不像過完節就扔的玩具,從中得到的經驗將伴隨他一生。干零工賺兩份錢。聖路易斯州的唐恩·里士滿的經驗則是:我為我的11個兒女們每人設立了一個共同基金,他們每賺1美元,我就在基金里投入50美分。他們給人看小孩子、整理草坪,還干一些別的零工。年紀大些的孩子現在基金金額已翻了3番,其中6個孩子已將自己的一部分基金用於支付大學學費。培養理財耐心。新罕布希爾州的拉爾夫-布里斯托則講了這樣一件事:8年前,我那具有資本家頭腦的女兒才16歲,作為露營隊顧問她得到了一生中的第一筆收入,我馬上把這筆錢放進她的個人退休賬戶,並詳細地向她解釋再投資的諸多好處,以及複合利率的優勢等。新澤西銀行的創始人法爾瓦諾在他的獨子8歲時,就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學教育基金。當孩子15歲時,父親不幸去世。但幸運的是,「父親教給我很多規律與法則。」小法爾瓦諾說。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獨立處理家族的財務事宜。自主決定投資組合許多人向富人建議,不要讓孩子們知道將要繼承的財產數額。喬布夫婦卻不這樣想。「我們的兩個孩子都知道他們各自有一個信託基金。」喬布鼓勵孩子們參與市場投資,女兒16歲時就從父母那裡得到4000美元用於投資。父母為她介紹了一個可信賴的投資顧問,但將投資決定權交給女兒。她現在已經有一筆大多數成年人都求之不得的證券投資組合了。上網學拍賣課。利用互聯網給孩子一些投資的意識,是蓋瑞·古川的想法。不久前,蓋瑞收到了很多皮卡丘(動畫片的主角)粘貼卡片,因為他持有卡片製造商的股票。於是,他一本正經地告訴兩個女兒:「皮卡丘卡片現在賣得可火了,這個消息千真萬確。」9歲的愛麗斯和7歲的凱莉脫口而出:「爸爸,那我們把它都賣了吧。」此後的幾個月里,兩個孩子在網站上拍賣了這些卡片,一路競價到2000美元才脫手,給她們自己上了一堂最好的經濟課。養育高財商孩子的八大策略受到認知能力的影響,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於「財」的認識也會有所不同。《家庭·育兒》專家指出,一般來說,爸爸媽媽在平日的生活中,可以隨機地讓孩子了解如下一些關於「財」的概念:2歲:開始接觸錢,知道生活中有這樣一種流通物。3歲:開始辨認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貨幣單位是元、角、分,認識到我們無法把商品買光,因此必須作出選擇。5歲:知道不同幣值的貨幣可以購買不同量的物品,以及錢是怎麼來的。6歲:能夠找數目不大的錢,數大量硬幣。同時,在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時,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幾個重要的觀念:1、金錢來之不易(告訴孩子要有計劃地慎重理財)。2、金錢並不能換來你想要的所有東西(提醒孩子不要一味地沉迷於金錢世界)。3、付出才會有收穫(不要有不勞而獲的懶惰思想)。4、收入是為了支付全家人的開銷,任何對金錢的濫用都可能影響全家人的生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5、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勒索的對象(教育孩子「錢不露白」,就是「窮人見錢現歹心;文人見錢顯妒心;官人見錢露貪心;壞人見錢起殺心」的道理)。策略一:了解和熟悉錢幣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帶著1~2歲的寶寶去乘坐各種兒童遊戲車,寶寶看到這些遊戲娛樂設備時常常會激動不已,急不可耐地想要趕快乘坐。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拿出小數額的錢給寶寶,讓寶寶自己去換購遊戲幣。當遊戲幣投進機器後,寶寶就能享受在唐老鴨車或米老鼠搖椅中搖來晃去的愜意感覺。通過自己用錢去換遊戲幣,寶寶漸漸知道生活中有錢這樣一種流通物,通過給人家一些錢,就能換來乘坐遊戲車的硬幣,讓自己享受到快樂。策略二:知道錢從何而來當寶寶漸漸明白生活中一切物品都需要用錢換來,他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往往就喜歡讓爸爸媽媽到錢包里去拿錢。這時候。爸爸媽媽有必要告訴寶寶:「錢不是想有就有的,要節省著用,用完了就沒有了。」寶寶會好奇,為什麼錢不是想有就有的呢?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告訴寶寶:「爸爸和媽媽每天去上班,辛勤勞動,然後就能得到工資,也就是一筆錢,所以錢是通過勞動賺來的。」由此,寶寶就明白了勞動能創造財富的道理。策略三:知道錢花到哪裡去寶寶明白了錢是爸爸媽媽辛勤勞動換來的,就會萌生出一種想幫爸爸媽媽省錢的念頭。有的寶寶看到父母給幼兒園交錢,會很納悶:「為什麼要給幼兒園交錢呢?」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每天吃飯需要錢,老師也要生活,這是老師的工作,所以要給老師發工資。」於是,寶寶明白錢不僅可以買到商品,也可以買到服務。當自己享受別人的服務時,也是要付錢的。受到這類事情的啟發,寶寶會萌生出長大想要做某某工作的願望,因為工作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收入。而長大想要工作,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本領。這些觀念弄清楚了,爸爸媽媽即使不給予寶寶物質上的激勵,寶寶也會懂得學習本領的重要性。漸漸形成自我激發的內在動力。策略四:玩撲克換物遊戲明白了錢的基本來歷和用途,平時爸爸媽媽休息在家時,也可以和寶寶玩一些錢幣換物的遊戲。當然,由於錢幣是流通物,上面細菌較多,不宜讓兒童把玩,爸爸媽媽可以使用撲克牌替代。比如用一張10可以買一條塑料魚,一張5可以買一個蘋果,看看家裡的蘋果、梨、小魚等可以賣出多少錢來。寶寶可能不一定算得很清楚,但這樣的遊戲還是可以讓寶寶理解貨幣換物的過程。策略五:認識錢的幣值當寶寶能認識數字以後,就可以讓寶寶尋找錢幣上的數字了,同時讓寶寶了解貨幣的單位:元、角、分。當寶寶想要吃一包QQ糖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1元錢,寶寶就能看到1元錢換回一包QQ糖。漸漸地,當寶寶想要一次多買幾包時,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2元,讓寶寶換回兩包QQ糖。當家裡來小客人了,需要每個小朋友一包糖時,就給寶寶一張5元紙幣,這樣寶寶看到這張大紙幣換回了5包QQ糖。通過這樣實際地使用貨幣,寶寶漸漸能認識各種紙幣和硬幣的幣值。策略六:了解便宜和貴在讓寶寶嘗試購買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了解物品是有便宜和昂貴之分的,同時讓寶寶明白,自己不可能買下超市裡所有的東西,因此在購買的時候,要做出選擇。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看商品的價簽,知道價簽代表著自己要支付的錢。在選購果汁、牛奶、酸奶時。可以和寶寶比較一下瓶子的大小,瓶子越大,價簽數字越小就越便宜。購買麵包和蛋糕的時候,也可以在不同的時候帶著寶寶去看。通常這些新鮮食物在白天價格比較貴。到夜晚打折的時候,就相對便宜了。通過比較,寶寶漸漸知道同樣的商品會有不同的價格,自己在購買的時候,要選擇實用的。策略七:開賬戶存壓歲錢隨著節假日的到來,很多寶寶得到了為數可觀的壓歲錢。爸爸媽媽可以到銀行為寶寶開立一個賬戶,幫助寶寶把自己的壓歲錢存起來。每過一年,寶寶看到自己的壓歲錢隨著儲蓄而增長,而且還產生小小的利息。就會明白多餘的錢用於儲蓄,能夠給自己帶來小小的收益。如果家中有長輩生病,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寶寶動用自己的儲蓄,為長輩購買一些營養品,給長輩送去溫暖和安慰。這樣,寶寶知道自己的儲蓄還可以在家人遇到困難時,給他們提供幫助,就會明白儲蓄的重要性。策略八:了解財經常識爸爸媽媽在觀看電視節目、收聽財經新聞時,一些諸如「金融風暴」、「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之類的詞語會進入寶寶的耳朵。如果寶寶提問:「什麼是金融風暴?」爸爸媽媽就可以用淺顯的語言告訴寶寶:「金融風暴就是有人借錢買東西,突然發現錢都被借光了,自己再也借不到錢了,東西也得歸還給人家,就彷彿一場風暴,把所有東西都捲走了一樣。」通過對這些社會經濟現象的了解和關注,寶寶漸漸會理解越來越多的理財知識。總之,理財教育的關鍵是讓寶寶懂得財富是勞動創造的。猶如日本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財商教育輕鬆親子問答1、「我們家很有錢嗎?(我們家很窮嗎?)」無論實際上你有多富,都只要告訴寶寶「中等」就可以了,並可以稍加解釋:「我們有足夠的錢買食物、衣服和我們需要的東西。」美國兒童財經教育學家曾這樣告誡父母們:即使你家產豐厚,也不必讓孩子以為他們可以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或以此向左鄰右捨去吹噓。2、「你掙多少錢?」回答中可以不提及具體數目,因為不論你說個怎樣的數字,對於寶寶來說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難免會以為你富得不得了。簡單地告訴他,你掙的錢足夠養活他並能得到許多他需要的東西就可以了。3、「錢從哪裡來?」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錢是付出勞動才得到的報酬,不付出是不會有收穫的。以此消除孩子以為錢是「機器(ATM)里生出來的」等錯誤概念。實用理財訓練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要根據他們的年齡慢慢來。對3歲的孩子,可以教他辨認錢幣,包括硬幣和紙幣,使他能把錢與其它的東西區分開來。許多專家認為,實際上,兩三歲的小傢伙已能夠領會錢可以買些什麼。(只需帶他到玩具店看看!)4歲,應該知道每種硬幣的面值是多少,還應該知道我們無法買所有的東西,因而必須作出選擇。5歲,應該知道每種硬幣的等價物,並知道錢是怎麼來的。6歲,應該能夠找數目不大的錢,並能數大量硬幣。7歲,應能看價格標籤。【點燈心語】鍾思嘉老師講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多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這不是金錢或禮物能替代的。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段愉快的親子時光,不是金錢可以買得到的。愛,應該是孩子金錢教育中最重要的課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多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所以說,理財教育,既是一個金錢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品德、愛心教育問題。我們愛孩子,時時刻刻為他的發展前途著想,為他的健全人格著想,就不能不為他樹立好的榜樣,使他受惠於家庭,受惠於親人。


推薦閱讀:

好好運用老子的智慧 讓我們認識這些泡沫
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來應對人際交往
☆-        可惜,我們是一菲。
超簡單的「腳趾瑜伽」,每天5分鐘,有助於我們打通腿部經絡哦
囧圖160216:我們要相信有禽鵝終成眷屬

TAG:孩子 | 國家 | 美國 | 家庭 | 財商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