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閻學通:中俄「結伴」應對美國戰略壓力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徐方清 牛楚雲

    微信公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china-newsweek)    2016年6月25日至26日,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華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俄共同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關於協作推進信息網路空間發展的聯合聲明》《關於促進國際法的聲明》《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等四項聯合聲明,被認為是中俄「結伴不結盟」關係向前推進的重要一步。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中俄間的這種戰略合作的推進,美國壓力是唯一因素,沒有任何其他因素可以促成中俄之間的關係發展到今天。    中俄為何要結伴    中國新聞周刊:中俄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中,多次用了「個別國家、某些國家」,對其進行批評。對於這種就差直接點名批評的表述方式,你覺得意外嗎?    閻學通:這個表述並不意外,這也不是第一次。在6月初剛剛舉行過的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上,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孫建國的發言中也說「某國」,其實指的就是美國。孫建國是代表中國政府,不是代表個人。這是最近的一個例子。以前很多官方的發言和表態都使用了這樣的方式,不用直接點名的方式,以某國來代替。    這次中俄共同發布的四項聲明中,輿論最關注的就是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對於這項聲明,我想說兩點:    第一,「不針對第三方」,這是15年前中俄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里明確提出過的。以不點名的方式來針對某一國家,是否屬於針對第三方呢?這是一個大家關注的問題,我自己認為這樣的表述不是語言層面的問題,而是雙邊關係的性質問題。    第二,中俄雙方認為戰略穩定不只局限于軍事領域,還擴展到了政治領域。結合前面不點名批評「個別國家」的表述,會給人一種印象,這份聲明不是一個軍事同盟間的聲明,但它是類似於政治同盟的聲明。    中國新聞周刊:中俄現在的這種戰略合作關係被認為「結伴而不結盟」,結伴和結盟之間有實質區別嗎?    閻學通:結伴是從不結盟到結盟的轉變過程的一個過渡。結伴,意味著開始向結盟接近。今天,中俄沒有達到軍事同盟的水平,雙方在聯合聲明中沒有提出「當一方陷入戰爭時,另一方自動捲入戰爭」。所以我認為,它還不是一個進攻性的軍事同盟。    不過,同盟本身,也劃分為不同類別和等級,比如進攻性同盟、防禦性同盟、協作性同盟、中立性同盟、互不干涉同盟等。如今的中俄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是針對美國採取共同戰略協作的政治同盟。    中國新聞周刊:中俄為何現在「結伴」?    閻學通:客觀上,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安全利益需求不斷上升。中國綜合實力的增長,和美國綜合實力差距縮小,決定中美之間戰略對抗會日益嚴重,戰略摩擦會日益增加。中國需要得到俄羅斯更多的戰略支持,俄羅斯在歐洲方面面臨美國的戰略壓力也處於增長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中俄雙方的共同戰略利益在不斷地擴大。    中國新聞周刊:「結伴」和經貿上的合作有沒有必然聯繫?    閻學通:沒有必然聯繫。兩個國家經濟合作非常緊密,但兩國可以是盟友,也可以不是盟友,甚至可以是對抗國家。反之,兩國可以在經濟上沒有任何合作,卻照樣可以變成軍事盟友。    中俄貿易往來的數額不大,對兩國的戰略關係沒有實質性影響。中俄戰略合作建立在面臨美國戰略壓力的基礎上。如果沒有美國的壓力,中俄之間的貿易合作不論達到什麼水平,都不可能發展到類似於政治同盟的關係。一個很好的反例是:中日經濟合作水平遠高於中俄,但中日不僅不是戰略盟友,而且相互敵對。    中國新聞周刊:中俄「結伴」,多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國因素倒逼的?    閻學通:美國壓力是唯一因素,沒有任何其他因素可以促成中俄之間的關係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    結盟或不結盟都是手段,與意識形態無關    中國新聞周刊:你曾經提出「一個富裕且強大的國家的結盟」問題,能解釋一下?    閻學通:我曾經提出中俄之間要結盟。對於結盟,有兩點需要澄清:    第一,結盟的根本目的在於服務和維護結盟者本國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實現兩國友好。中俄結盟有利於維護中俄各自的戰略利益,但不必然就促進兩國間的所謂「友誼」。現在很多人反對中俄結盟的理由是「即使結盟也不會友好」。這種說法是誤解了結盟的本質。事實上,兩國間「友好」與否,與兩國間是否「結盟」沒有必然關係。譬如,二戰時期蘇聯和英國並不友好,但同樣結盟,共同利益是戰勝納粹德國。可見,在「不友好」的情況下,同樣可以實現「結盟」的戰略合作。把結盟理解成為必須以意識形態為基礎或必須以促進兩國友好為目標,這才是冷戰時期的思維,不利於正確使用結盟這種戰略手段。    第二,同盟是一種外交手段,就像建立政黨來治理國家一樣,或者說像修車需要使用扳子或者螺絲刀一樣。它是一種手段、方法、策略,沒有意識形態、階級、國別的性質,只是純粹的一個方法。我們沒有必要反對一個外交方法。回溯人類千年歷史,封建主、帝王、資本家、無產階級的革命家都普遍使用過結盟這種方法。    中國新聞周刊:但也有人說,結盟是一種冷戰思維。    閻學通:很多人把結盟理解成為意識形態的、帶有階級性的壞概念,說成是冷戰思維,這是不合邏輯的。上世紀50年代,中國和蘇聯結盟,進行朝鮮戰爭,抵抗美國領導的盟軍,雙方都使用了結盟手段。二戰期間,反法西斯世界組成軍事同盟與法西斯同盟進行鬥爭,這也不是壞事。由此可見,結盟是種手段,本身沒有好和壞的問題。    我們過去提出的「同志加兄弟」概念無助於維護雙邊同盟關係,原因有二。第一,「同志」本身,是指意識形態一致。而意識形態一致與否與兩國是否進行戰略合作沒有必然關係。如前所述,意識形態一致可以結盟,不一致也可以結盟。譬如,美國和沙特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完全不同,但同樣可以結成軍事同盟。現在日本在亞太地區搞意識形態同盟,但就是建立不起來。    第二,「兄弟」之說也不準確。兄弟關係不意味著一定要結盟。這就好比家裡的親兄弟也未必一定會合夥做買賣。同理,跟我們友好的國家不一定非要和我們進行戰略合作,如果相互間沒有共同戰略利益的話。這樣就能理解,我們過去為什麼沒有處理好同盟關係:因為我們誤把同盟的基礎建立在意識形態和友情上,而不是建立在共同的戰略利益上。如果我們把同盟建立在共同利益上,並且不斷擴大戰略利益,那麼同盟關係就會鞏固。反之,如果戰略利益消失,同盟也會隨之瓦解。    從本質上講,不結盟也同樣只是手段,不應該存在意識形態、好壞的問題。結盟與否本身都不存在好壞的問題。就像扳子和螺絲刀,我們不能說哪個好、哪個壞。它們只是工具,不同的時候能派上不同的用場。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國力較弱。因此,在當時的兩極格局下,弱國採取不結盟的手段是有利於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的。但是今天中國的實力地位已然發生了變化,加速崛起的中國正在逐步成為世界力量的一極,這次中俄聯合聲明以及對美國的不點名批評,就說明了安全領域兩極化的形式已然凸顯。明確這個大背景我們就能理解,不結盟的手段現在已不能最大程度地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了,我們應該思考需不需要換一種手段,譬如結盟。這原本是件很正常、合理的事,然而現在結盟卻被「污名化」了。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俄羅斯國內的發展遭遇到一些危機,有沒有可能當某一天俄羅斯的危機解除了,中俄間的這種「結伴」關係也會變得鬆散和不穩定?    閻學通:這種說法意義不大。比如現在英國國內有危機,導致法國、德國與之關係變得不穩定,但是不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和沒有戰略合作關係相比,顯然前者好於後者。同理,中俄兩個大國之間不穩定的戰略合作,比兩國之間沒有戰略合作,要好。    今後兩極化格局與冷戰時期有性質上的不同    中國新聞周刊:什麼樣的關係才算穩定的同盟關係?    閻學通:戰略關係的穩定與否首先取決於時間長短,其次是相互合作的程度。如果比較在國際事務中雙邊的合作,目前最緊密的是法國與德國。即使是英、美之間也達不到德法間的程度。如果以法、德之間的雙邊戰略關係作為穩定的標準,那麼美國與英國、日本的戰略合作都屬於「不穩定的同盟關係」。美國同日本的戰略合作比不上法德關係的穩定度,美國就應該放棄美日同盟嗎?    中國新聞周刊:中俄的「結伴」有可能會導致美日同盟關係進一步加強嗎?    閻學通:不管中俄關係是否「結伴」,美日同盟都在加強。雖然不能說中俄戰略合作的推進一點影響都沒有,但這種影響就是在90%的基礎上再加上1%,邊際效應並不大。美日同盟加強的前提是中國崛起。    中國新聞周刊:你在2013年出版的《歷史的慣性》中曾預測,在2023年世界會形成兩極化格局。    閻學通:2023年是比較有把握的。按照現在英國公投「脫歐」和中俄之間發布四項聯合聲明的勢頭來看,當時對2023年兩極化格局形成的預測可能還是偏保守的。    中國新聞周刊:你所說的「兩極化格局」和冷戰時期的「兩大陣營」的區別是什麼?    閻學通:冷戰時期的兩極格局以意識形態為基礎,它是意識形態指導下的戰略爭奪。那個時候社會主義陣營要在全世界推廣共產主義價值觀,建立共產主義社會,讓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由共產黨來執政。而以美國為代表的陣營則竭力阻止共產主義思潮在世界範圍的傳播,要擴大所謂資本主義、自由主義的影響範圍。這樣就形成了意識形態上的對立。    如今,意識形態並不是中美雙方爭奪的核心,所以我認為今天的兩極化不會造成冷戰時期的那種結果。把兩國之間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上升為戰略上的核心矛盾,對中國自己沒有好處。即便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在各領域對中國實行全面制裁,中國仍然強調不以意識形態作為外交政策的指導原則,仍然要淡化中美之間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    現在,只要中國堅持這個原則,不主動把意識形態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中美之間的主要戰略分歧,那麼我認為今後的兩極化格局就會跟冷戰時期的兩大陣營有性質上的不同。文革給我們的一個非常大的教訓就是:不能拿意識形態指導國家的對外政策。    上世紀90年代,有一個政策上的重大變化就是將「國家對外政策的制定要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的原則寫入黨的文件。這是一種積極的、有利的改革。    中國新聞周刊:但中美間的戰略競爭是存在的,其核心內容是什麼?    閻學通:內容很多。舉個具體例子,網路安全主導權就是現在中美間的一個競爭領域。今天的網路主導權有多重要?相當於以前沒有網路的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在戰略核武器領域的競爭,相當於核時代之前大國間戰略要地和戰略資源上的競爭。而現在,誰控制了網路,誰對網路擁有主導權,誰就可能主導未來世界。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今後的軍備競賽也會成為網路競爭中的一部分。    此次中國與俄羅斯關於協作推進網路空間發展的聯合聲明是一種防禦性同盟,沒有進攻性。它說明,我國的網路戰略是防禦性的,而非進攻性的。然而,今後在網路佔有主導地位的國家,將是擁有進攻能力且採取戰略威懾的國家。反之,採取防禦性戰略的國家將無法主導網路。其根本原因在於網路主導權的形成基礎是:網路對全球開放,供全世界使用,四通八達。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不可能有主導權。

    本文首發刊載於《中國新聞周刊》總第762期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ID:sinozhuge


推薦閱讀:

你說瞧不起拼多多,用不著優惠券|你沒窮過,你不懂!
習仲勛在廣東頂住壓力乾的這件事,影響了20萬人命運
近兩年壓力比較大的生肖
先富真的能帶動後富嗎
人類祖先,原始人的「防身神技」——教你如何釋放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壓力

TAG:美國 | 國際關係 | 壓力 | 戰略 | 國際 | 關係 | 中俄 | 閻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