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王府軼事
2016-12-27部落可汗
來源:阿拉善王府軼事_太行山2014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3ab1bc0102v6bw.html2014-11-03不全
阿拉善王府軼事 - 歷史- 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9949439460166.html2014-11-04全
阿拉善王府軼事 - 豆丁網http://www.docin.com/p-949546742.html2014-11-04全
阿拉善王府軼事_京城1519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c9ffc670102vwv7.html2015-08-11
阿拉善王府軼事 - 部落可汗http://mp.weixin.qq.com/s/cTV_6yBj7o1r4i8H_xak_g2016-12-27
作為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的王府及其附屬園林建築,以及宏大華貴的府園氣派,當年與帝王宮殿和平民百姓的四合院,一度構成舊京城內亮麗壯美的建築特色,其人文景觀也展示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今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滄桑風雨,已遺存甚少。什剎海地區的原恭王府園與原阿拉善府園,是僅存中的佼佼者。前者已開闢為旅遊盛景,後者則仍被他用。
阿拉善府園坐落在氈子衚衕7號,據考證,曾與恭王府之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狹窄巷道,俗稱府夾道。阿拉善王府遺存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同時,作為現北京保存不多的蒙古族王府建築,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和睦團結的體現。
有關阿拉善府園的歷史沿革是這樣的——阿拉善是阿拉善和碩特旗的簡稱,系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巴圖哈薩爾的第十九世孫,名顧實汗。顧實汗孫為和羅理。和羅理第三子阿寶在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娶和碩公主為妻,授和碩額駙馬。賜邸稱阿拉善府,後於乾隆四年(1739年)去世。阿寶二子羅卜臧多爾濟(又有稱羅布桑道吉爾),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因軍功被乾隆帝冊封世襲罔替親王,故阿拉善府又為羅王府。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羅卜臧多爾濟去世,後由塔旺布魯克札勒封親王居住,所以就有了塔王府之名稱。在民國年間,塔旺布魯克札勒之子達理札雅是該府園最後一位世襲者。因而又有達王府之名。達理札雅是一位愛國者,接受新思想,脫離國民黨政府,擁護共同綱領,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後來擔任阿拉善自治區政府主席等職,1968年逝世。
有關阿拉善王府始建年代大致有三說。一是始建康熙年間;二是始建於乾隆年間;三是始建於道光、咸豐年間。筆者得見學者趙光華先生有關文章寫有「從康熙中葉開始便是阿拉善王府,亦別稱羅王府或塔王府。它是上起於康熙四十三年的郡主和碩額駙馬蒙古郡王府,是以蕃封戚並世襲罔替。是一座上下二百年沒有換主的老府。」又據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文「為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巴圖哈薩爾的後裔,其第三子名阿寶,康熙四十三年阿寶尚郡主,授和碩額駙賜第京師,這就是此府開始」。另外,對於該府址之所在亦存有不同論說,有研究者認為是道光咸豐朝以後才有的。
在中國近代史中,自「甲午戰爭」失敗後,已面臨列強瓜分的危機,內政外交也是困難重重。以維新之士要求變法,變法圖強日益高漲。時光緒皇帝載湉亦主張學習西方進行政治改革。然而這一切遭到了頑固守舊的慈禧太后全面扼殺,變法改革失敗。慈禧將光緒帝以養病為名囚禁,並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又另立皇族子嗣溥儁為大阿哥,準備廢掉載湉接替帝位。後來由於慈禧面臨內外壓力,大阿哥溥儁給廢掉了。溥儁後來與塔王的女兒結婚後在京城塔王府居住,成了阿拉善王府的門婿。
1932年,在故宮文獻館供職的單士元先生,曾約請溥儁酒肆小聚。單士元先生留下文字記憶如下:
「約在1932年。經姻伯邵午樵丈之介得識溥儁於後門橋酒肆。邵丈為滿族與端王府有姻戚之雅,而余當日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習明清史。在故宮博物院文獻館聘有原清末宦侍唐冠卿、陳平順二人,協助整理宮中舊藏劇本、戲衣等物。唐為慈禧御前首領,陳為御前隨待。余在故宮文獻館與唐、陳二人共事時,常聆聽唐、陳二人敘述宮中掌故。據陳言:『當日慈禧住樂壽堂,大阿哥住樂壽堂之東院尋沿書屋。故因此得識溥儁也。』在酒肆中余見溥儁體格略顯頎長,談話俗態多於文雅。時介紹唐、陳二監之際,回憶下曰:「陳監為侍我者,當時呼為陳德兒也。」交談詢問宮中事似訥於言,問及對慈禧的感想,則垂首不願語,舉其著蘸杯中酒在案寫一字,似是『穢』字,而立即抹去。在勸酒進菜間只評談菜味矣。小聚頗感失望。時溥儁家住什剎海三座橋羅王府內。」
據筆者見有關書籍寫到,溥儁在被驅逐出宮手,生活已無來源,窮困度日,又染上抽大煙的惡習。在日偽時期其子又因漢奸被抓走坐牢。還身患疾病,雙目失明,於1946年10月逝去。這個曾經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清末代皇儲大阿哥,在窮困潦倒中結束了他悲慘的一生。
在清王朝時代,有一部鴻篇巨著,它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這部偉大巨著中,生動地刻畫和描寫皇族近親與王公大臣以及他們的家眷們生活娛樂的場所「大觀園」。讀過《紅樓夢》這部巨著的人們無不為大觀園這座布局精巧、氣勢磅礴、閣樓交錯、景色優美的府園所吸引,早在《紅樓夢》一書問世之後,就有了對該書的研究,簡稱「紅學」。至今已曆數百年,紅學研究最早的解惑就是推測原著中府園與現實吻合之地。原著《紅樓夢》中居西居東的兩府,即榮國府和寧國府,這兩府中有一小巷叫府夾道,而今恭王府與阿拉善王府的位置,即恭王府居西,稱西府;阿拉善王府居東,稱東府,恰似原著中所描述。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早在上世紀40年代,曾以《紅樓夢》書中詩句「芳園築向帝城西」撰文,開頭便說:「開宗明義,我是主張曹雪芹寫他的榮國府大觀園有其實際素材作為藍本的,其地點即相當於北京什剎海稍西的恭王府。而阿拉善王府又在恭王府東,而且這兩家作為一牆之隔的近鄰,常有往來,又有府夾道,故吻合《紅樓夢》的原著。」
有此論點的其他紅學家們還指出了在巨著中作者曹雪芹描寫賈母「打平安蘸」的清虛觀,象是借用真實地點,就在後海之北的舊鼓樓大街的清虛觀衚衕。描寫賈璉籌辦偷娶尤二姐花燭洞房衚衕,於恭王府之西北向。再有僅隔二里之遙,紈絝子弟薛蟠被打的葦子坑,就在離府不遠的德勝門外。而恭王府的後置樓也似乎為《紅樓夢》中家務主管鳳辣子(王熙鳳)所經營過。另外,更有研究者認為,恭王府內後花園是紅著中大觀園的實物藍本,這一說論證就是由於花園在恭王府後,恭王府又毗鄰阿拉善王府,與紅著中大觀園在寧榮二府之後,而正為相吻,因此得到認同。
1963年,紀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資深的紅學家們對有關紅樓夢大觀園遺址的傳說與猜測更不絕如縷。1962年4月29日,《文匯報》記者吳柳寫出「京華何處是大觀園」一文,起到了對紅學研究的推波助瀾作用。有人說在南京,有人主張在北京。在紅學家們熱烈的爭論、各抒己見的學術研究中,周恩來總理非常關心這個學術問題,在1962年親自到恭王府實地考察,並作了重要指示,「要說人家是想像,但人家也總有些理由。不要輕率地肯定它就是《紅樓夢》的大觀園,但也不要輕率地否定它就不是。」指示將此園好好保護。
上世紀90年代,周汝昌先生髮表一篇題為《什剎海之謎》的文章,在列舉多個在什剎海之謎題後,最後重點寫到「什剎海還有一個謎,把這處勝境與《紅樓夢》的地點背景緊緊聯繫在一起,多方面的資料,口頭、書面、詩文都不謀而合歸於一致。這個傳說其實內中也隱藏著一大段歷史文化內容。我認為這些謎是應該也是可以解的。」夢中紅樓、大觀意境、紅著中寧榮二府及其大觀園、府夾道與現實遺存恭王府園和阿拉善王府園,是否就是曹雪芹筆中留給後人之謎?在21世紀初年之際,周汝昌老已近百歲,在他老文中提出什剎海隱藏一大段歷史文化內容,即紅樓夢大觀意境之謎,並暢言是應該與可解的。我想,或許就是紅學前輩對後賢紅學家們的期侍?
另外,筆者看到阿拉善王府遺存仍被他用。不少簡易私搭亂蓋的小房遍處可見,院內雜亂無章。原來的府夾道也成了院內通道,花園更是面目全非。儘管如此,當年王府盛狀在這凌亂中仍可依稀隱約感觸到,如四方立體的煙囪在屋脊上,蒙古族人們喜愛的牡丹、蝴蝶、飛馬等圖案在僅存的檐雕廊畫中尋覓得見。
推薦閱讀:
※英樹在行動,助力阿拉善拯救土地荒漠化
※1萬元 | 「相約阿拉善 追尋倉央嘉措的詩與遠方」
※讓大佬打造生態,讓時間對峙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