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如幽蘭,空谷自芳菲(讀書論世·我的閱讀半徑④)
人近中年,才感受到經典的無邊魅力,令人愴然一嘆。
少時有讀書饑渴症,到如今還能回味起那種對書的「飢餓感」,偶爾尋到一本書,總是興味十足。但在貧瘠的山鄉,就連好看的小人書也難以借到,遑論經典?大學時代,雖有足夠的經典可以涉獵,卻把光陰浪擲在了時髦讀物上。在工作後的快節奏時代,又被裹挾入淺閱讀的大潮,跌入功利性閱讀的泥淖。
曾有出版社進行了一項「死活讀不下去的圖書」的網路調查,結果《紅樓夢》高居榜首,《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也悉數上榜。此外,《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瓦爾登湖》等外國名著也躋身前10名之列。這樣的調查難免偏頗甚至淪為噱頭,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經典被冷落甚至成為被調侃對象的命運,確然令人生出斯文掃地之慨。
然而,經典就是經典,不管你讀或不讀,她就在那裡,仿若空谷幽蘭,兀自芳菲。不因俗子不遇,便自棄塵封。不像那些粗俗時尚讀物,不借鼓吹聒噪趕上時髦閱讀潮,便會永遠零落成泥。她相信遠離喧囂、追尋靈境的人,終必會尋她,而她也必不會令尋者空歸。
一如在外漂泊的遊子,讀書人終究要回到精神的原鄉。經典,無疑就是精神苦旅者的港灣,亦是心靈焦躁者的安處。在經典里開始徜徉,我便有了諸多奇妙體驗。這種感受,是閱讀世俗讀物所不曾有過的。
猶記當初做碩士論文時,面對滿紙引用的時著時文以及時人佳句,導師提醒:引用要引經典,許多問題這些人自己都說不清,你引用就更加說不清了。當時為完成學業難免囫圇吞棗,讀的學術經典並不多。而今始明白,無論做學問,還是更寬泛的閱讀,經典都更有力量。
重回經典時,閱讀心境可謂千帆過盡。壯年之讀,已不比年少時追逐情節故事,青年時迷戀華麗詞藻,初習寫作時多為尋章摘句,而今只為遇見高人的睿智,揣摩智者的洞見,感受著者的匠心,細味世道人心的鞭辟入裡。甚至只為生活在不一樣的精神世界裡,在世俗擾攘之外覓一處空靈之所,覺著只要是與經典相通相知便無懼於生活的庸常瑣煩。確實,當心靈沒有負載,不再耽於索取,閱讀的感覺又自不同。
經典之中,以優秀傳統典籍為最。其中,《紅樓夢》雖「門檻」最低,卻每讀必有震撼。魯迅講,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此乃以不同讀者論,而以我不同時期閱讀來論,也自有另一番感悟。
少年時代雖讀書少,倒也不曾辜負紅樓。只是那時情竇已開,捧書在手,最關切者乃寶黛情事細語,急不可耐讀其情節,其他也就忽略不計了。又因那時詩文情懷萌動,對書中詩詞多有記誦。直到今天,諸如「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之《紅豆詞》,「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之《枉凝眉》,「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之湘雲黛玉絕妙聯句等等,仍是信口即誦。這倒應了「年少讀書惠澤一生」之語。
而今再讀紅樓,恍如隔世。始讀覺得紅樓不過爾爾,盡在雞毛蒜皮里尋尋覓覓。再讀下去,才感覺那種經典溫潤慢熱的穿透力,令人拍案叫絕者甚多。姑且不說語言之驚人魅力,單是表達精當、刻畫細膩,細味之下就妙不可言,始嘆其「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之功力如斯。相形之下,今之諸多小說可謂味同嚼蠟矣。而諸如王熙鳳這樣的人物,以及其他不少人物話語中的機鋒,更是令人玩味再三——或平淡如水中見奇崛,或層層相因里密不透風。比如芳官乾娘因洗頭偏心而在怡紅院起爭執一節,寶玉不知如何處,襲人亦不會和人吵架,晴雯更是性子太急說不到兩句就杠上了,惟麝月堪稱教訓人的專家。她極有層次,邏輯嚴密,分出三個論點,又各分出數個分論點,論理極為充分,堪稱一篇經典的駁論。聽這一番言語,不但老婆子不好意思再在主子屋裡教導女兒,連我都替老婆子不好意思起來了。
其後又悟,讀紅樓不妨讀脂本。於是購得《脂硯齋評石頭記》,雖只八十回,玩味起來,竟又是一番滋味。有評語所引,方感覺經典著作的文字,字字如金,而其結構鋪排,既有草灰蛇線之伏筆,又有大開大闔之轟烈,可謂大家風範。這八十回中,文字透著靈性,又豈是後四十回可比?讀感決然不同矣。
這番讀紅樓的經歷,使人閱讀的胃口大開。其後讀《三國演義》之毛宗崗批評本,《水滸傳》之金聖嘆批評本,使人盡悟名著之為名著之妙。同時,亦在《史記》《資治通鑒》里感受治亂之道,在宋詞里重溫豪放與婉約,在《古文觀止》里品味筆法與文意。自此惟嘆可供閱讀的時間太少了。
再擴諸世界經典,同樣令人如入非凡世界。《百年孤獨》的魔幻敘事里,潛藏有深刻的現實批判。《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少年心事與夢想,既令人回味自己當年情境,又促使自己去理解正值青春時期的孩子的世界。狄更斯所處的那個時代已經遠去,但《霧都孤兒》《雙城記》《遠大前程》等所描繪的猙獰世界永遠栩栩如生。而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所構建的人物心理世界,更是讓人掩卷深思。
說起莎士比亞,世人多提及《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而今我讀《莎士比亞全集》,卻在讀《奧賽羅》中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據稱,1822年的一天,美國巴爾的摩市上演《奧賽羅》。就在奧賽羅要扼死妻子的那一刻,台下一軍人霍然而起,厲聲高喊「我不能看著一個黑鬼殺死我們白人婦女」,當場將奧賽羅的扮演者擊斃。戲裡故事卻引出了戲外事故,或許有當時種族衝突的大背景。而今讀之,感受分外強烈的,卻是人性之弱。信任是如何被嫉妒一點一點蠶食摧毀的,讀之如摧心肝,可謂世代給人以警示。
張潮在《幽夢影》中寫道:「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誠然如是,但經典之讓人得月者,相比時著俗文總是更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是如此。
製圖:蔡華偉
推薦閱讀:
※港產電影經典 香港最實至名歸的十大影帝
※女光棍經典語錄
※中華國學經典
※經典語錄:人生最珍貴的是選擇,人生最難得的是放下
※【經典解析】民間魔書《魯班全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