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五九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五九集)  2010/10/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5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八十四面,倒數第二行:  「五、善逝。善者好也,逝者去也,故又名好去。《大論》曰,好去者,於種種諸深三摩提、無量諸大智慧中去。如偈說,佛一切智為大車,八正道行入涅盤。是名好去。」我們先學這一段。這是佛十種通號的第五,第五叫善逝。這些名號全是自性的德號,也是如來果地上的德號。佛德也就是自性的德能,智慧德相無量無邊,稱說不盡。佛在教學當中,用歸納的方法,把無量的智慧德相用十個名詞來做代表,就是歸納成十個名號。十代表無盡,這個十不是數字,每一句裡面含義都是無量的深廣,我們每個人都有分,這是大乘佛法裡面無比殊勝的地方。所以佛經講些什麼?全講的自己,除自己之外,佛沒有東西可以說,都是說的自己。  善,我們一般人講好,但是這個好,實在講還沒有辦法形容它。在佛經上,在中國文字裡面,我們老祖宗也說「本性本善」。所以,編給童蒙的教科書,那是給小孩念的,入門的時候,初學念的《三字經》。《三字經》上前面兩句「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的意思跟此地的善是相同的,善逝的善相同的。意思很廣,不是善惡的善,如果我們把它看成善惡的善,那就太淺了。自性之好無法形容,用這個字做一個代表,就是好極了!我們平常讚歎、形容好極了,就這個意思。逝是去,去的意思是過去了。所以,連在一起,有好去的意思。  好去就有很多講法,下面念老引《大論》,《大智度論》裡面的解釋。「《大論》曰,好去者,於種種諸深三摩提」,三摩提是梵語,我們前面讀了很多,尤其在《華嚴經》上。「三」這個音,梵語的音,翻成中文就是正的意思,「摩提」是定,所以三摩提就是正定。什麼叫正定?那有正當然就有邪,沒錯,是有邪定。定的層次也是無量無邊,定的境界也是無量無邊,正定是與自性本定相應。你看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向五祖提出的報告就有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與自性本定相應的,才能叫正定。正定裡面,妄想分別執著這些煩惱統統放下了。如果得的是定,這三大類的煩惱沒放下,那就不叫正定。譬如世間禪定,四禪八定就不能算是正定,這是世間的禪定,在世間它算是正定,跟出世間比,它就不是正定,為什麼?它超越不了六道輪迴。但是這種定功能超越欲界,得到這個功夫,將來他會生色界天、生無色界天,福報很大。不能超越六道,換句話說,這個定功有時間性的,時間都很長,定功失掉了,還是要隨業流轉,你過去生中造的善業,三善道,惡業生三惡道。所以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就曉得可怕,這個事情很麻煩。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間,不是一生一世,過去真的是無量劫來都在生死裡頭流轉,你說跟多少眾生結了緣?結了緣,緣有善緣、有惡緣,數不清。這些帳能還得了嗎?實在講也還不了。好在六道、十法界也不是真的,從哪裡來的?從迷失自性變現出來的。真的覺悟了,這問題全解決了,覺悟是什麼?醒過來了。沒覺悟就好像在作夢中,夢中裡頭有六道輪迴,醒過來就沒有了,六道就不見了。我們在六道,無量劫來在六道造的這些種種行業,不就一筆勾銷了嗎?這是真的,一筆勾銷,沒有再有這個帳了。你不出六道,那個麻煩大了,那就是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是事實真相。明了這些事實真相,你才知道佛菩薩的慈悲,這個問題除佛菩薩之外沒人能解決得了。佛菩薩不是個多事的人,只要這個世間有人能解決這問題,他才不會出現到世間,他就不來了,為什麼?這問題你們自己可以解決。實在沒有辦法解決,他非來不可,這叫大慈大悲。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  一切法從心想生,講絕了,整個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從哪來的?念頭來的。法相宗的經論裡面說,心現識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講得好!一直到今天,科學家才把它證明了,這是很不容易。最近的量子科學家告訴我們,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的本質是什麼?是意念累積連續產生的一個幻覺,不是真實的。所以在三果聖人,我們講小乘,四果是阿羅漢,三果是阿那含,他就有神通,沒有障礙了,像我們這個牆壁,他就可以任意走來走去,走過去走過來,一點障礙都沒有。它障礙不了身體,身體也不障礙它,為什麼?他對於這個物質沒有障礙的念頭。我們今天看到物質,馬上想它有障礙,有障礙就真有障礙;你不放在心上,它就沒障礙。你什麼時候把它忘掉,這個地方一道牆忘掉了,你走過去就真走過去了,不產生障礙。這種事情真有發生的,我們在念圓瑛法師,這是近代的,圓瑛法師《圓覺經講義》序文里,他說了一樁事情。他有一天在房間裡面打坐,自己寮房打坐,突然想到一樁事情立刻就要辦,他就下了床,就走出去了。走出去之後,他想我門關的,我好像沒有開門,怎麼就出來了?回頭再一看,門真的是關的,就再進不去了。在那一剎那之間,他忘掉他這個門,他心裡沒有門的概念,他就走出來了。出去突然想起來不對,好像沒有開門,我怎麼出來了?回頭一看,門是關的,進不去了。這是什麼原因?物質本來是假的,身這個物質是假的,意念累積的,所有物質現象,門、牆也是物質,也是意念累積的。這個東西現代科學家才把它證實,所以它有道理的。所有一切障礙全是個錯覺,你以為有,真有,你不以為然,真沒有。  所以《華嚴經》上講四種無礙,理無礙,這個我們能想得通,理無礙,理不是物質;事無礙,事是物質,事怎麼能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華嚴經》給我們講真話,這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到那個境界那叫大圓滿,真的是無罣礙。你看四果阿羅漢,六道是醒過來了,不見了,四聖法界在面前,他出不去。他還得費很大的勁,費很長的時間,慢慢修行提升到辟支佛,再提升到菩薩,再提升到佛,這才能超越得了。每提升一個階段都很長時間。修行,各人長短時間也不定,完全看你的修學的功夫,跟你的善根福德;說一句好懂的話,也就完全看你能不能放下。很痛快的放下,那你時間很短就能超越,不容易放下,那得慢慢來,那時間就比較長。修行,大乘教裡面都是論劫做時間單位。這個法門是非常特殊法門,真正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這是第一經。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從真實利益來講,這部經是第一;從真實實際上來講,凡是佛所說的經都相同,都是從真心、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從真實智慧上來講,那不相等,幾乎每部經它的等次都不相同,利益亦復如是。這部經利益第一,為什麼?無論什麼人,只要你遇到了,你能相信、你能理解、你能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一生就成就,而成就之殊勝,沒法子比喻,說不出來。  定是修行的樞紐,「種種諸深三摩提」,這個深是大乘,這是甚深禪定功夫,「無量諸大智慧中去」,好去是這個意思。向著哪個方向?向著大智慧。向大智慧,沒有禪定就沒有智慧,所以這一定要記住,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今天所講的,提出來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這是戒,能不能得定?不能,為什麼?這是戒律的基礎,你還得依這個基礎要向上提升。向上提升有小乘戒,小乘戒就能夠發四禪八定,大乘戒裡面才能夠真正生智慧。這個地方講的,諸大智慧,那個諸就不是一種。《華嚴經》上講的菩薩五十一個階級,五十一個階級從哪來的?智慧高下不一樣,從智慧來的,從禪定功夫來的。大乘戒是菩薩戒,菩薩戒有兩大類,一個是為自己的,專門提升自己境界的,一個是為教化眾生的。所以叫止持,止是禁止,為自己很多都是許多戒不可以做的。度化眾生叫作持,你一定要做,遇到這個緣,如果你不幫助眾生,那就破戒,遇到的時候一定要做。你也不必到處去找這個機會,用不著,一切都順其自然,你的心永遠在定中。即使廣度眾生,心還是在定中,今天我們講弘法、護法都在定中,他得自在。我們現前這種戒見不到了,無論是弘法、護法的全都是凡夫,不但定慧沒有,甚至於連戒都沒有,這就是佛法為什麼衰了,原因在此地。我們學佛要想成就,得走老路子,諸佛所走的,諸菩薩所走的,那就是戒定慧,一定要認真學習。戒看起來是簡單,實際上內容深廣無際,沒邊際,要深入律藏你才能夠知道。  眾生的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也不是一生修成的。我們在一起同修的這些同學們,每個人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可思議,如果沒有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講堂里兩個鐘點你聽不下去。你看香港人多少?我們這個地方講堂,不要說外面了,我們這個樓有十幾層,為什麼他們都不來?沒有緣。你們從國內老遠到這兒來的,聽兩個鐘點,緣分,緣不一樣,不容易。有這個緣分,還得自己有善根福德,善根的相是什麼?是聽了生歡喜心,能信、能接受,這屬於善根。福德是真干,學明白之後就能把它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這個人有福,這是福德。你看看善根福德因緣三個都具足,你才真的學到,少一個都不行,可見得這個相當不容易,遇到了要珍惜。  真的明白、懂得了,世出世間是相同的,最重要的一句話,親近善知識,《弟子規》上講,你要親近仁者,那個仁者就是善知識。善知識到哪裡找?找不到,從前有,現在沒有了。沒有,咱們找古人。現在人,真的是善知識他也不會宣傳,同時他也不會承認。你找到他,問他,你是善知識嗎?他不會承認的,他謙虛,他很客氣,所以這就難了。在從前還行,古時候還可以,哪些是善知識?閉關的,這是善知識,住山的,在山上住茅蓬,不下山的,這是善知識。為什麼?他要不是真正成就定慧,他還得要學,要到處去參訪、去學習。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去參學,學了十二年,到處學。在我們中國宗門裡面有很好的一個例子,「趙州八十猶行腳」,趙州和尚八十歲還行腳,還在參學,他為什麼不閉關、為什麼不住山?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沒搞清楚,佛經上所說的就是宇宙人生真相,他還沒真正搞懂,還是要到處去求學。  真正搞懂、明白了,叫大徹大悟,這禪宗的,教下叫大開圓解,這就是明心見性,這真有成就,那真正是大善知識。他成就了,沒有人知道,他成就了自己絕對不會宣傳,「我明心見性了,你們來跟我學」,這個話說不出去,說不出口,那是什麼?傲慢,哪有自賣自誇的。所以,諸位要懂得中國傳統的這些概念,你就曉得,民主在中國行不通。到街上去宣傳,喊著說我行,你們都選我,他們都不如我,這個話怎麼能說得出口?讀書人絕對說不出來的,處處謙虛、謙讓,怎麼能這個說法?所以民主制度底下,君子沒有了,全部淘汰掉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把書念通的人,自己不可能有這種態度,你去請他,劉備請諸葛亮還三顧茅廬,為什麼?不願意出來,出來辛苦,在家裡享福。三顧茅廬,看到他太虔誠了,真的是言聽計從,這才出來。出來沒打算做很久,你看交代他的弟弟好好照顧,再幾年局面安定了,好回家來耕地。這是中國讀書人,請都請不動,怎麼會自己出來,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你細心去觀察,古人跟今人差別很大,那真叫大同小康。今天亂世,比春秋戰國還差,連春秋戰國都比不上。春秋戰國還講義氣,打仗的時候,一定你陣布好,我才打你;陣布不好打仗,這個我丟人,我乘人之危來攻擊你,不能幹這個事,干這個事缺德,無理缺德,這不能幹。春秋戰國那些將軍要現在打仗,肯定都打敗仗。所以這些理事都要搞清楚、搞明白。善知識今天沒有了,有也找不到了,怎麼辦?找古人,古人的典籍在,書本統統是善知識。佛的經書就是佛菩薩,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四書五經、十三經,這都是善知識。《四庫全書》是乾隆編的集大成,裡面好東西多,他是很精密的篩選,不好的東西挑掉了。就是《四庫》未選的,未選的很多很多,你看現在商務印書館有未選的書目,那些目錄都有,沒有被選的。精挑細選,像這些東西是好東西。  學一定要依照古人的規矩,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成功了。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不需要學,你把這一門學通了,其他沒有學的全會了,這妙,真正是妙用。所以佛法講,一部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了,如果一切經沒通,你這一部經沒通,你還得在這一部經上下功夫,你不要自己找麻煩。決定這一部經搞通,那個通標準是什麼?是見性,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在教下,不叫明心見性,叫大開圓解。真正在這裡面覺悟了,你會看到這部經裡頭字字句句無量義,給你說一句,說一年也說不完,那就叫通了。一部書用二、三句話也能講完,一句經文給你講上一年也講不完,那叫通了。你到這個境界裡頭,所有一切全通了。中國古聖先賢、歷代祖宗這種成法,現在人不相信,沒福!外國人不相信情有可原,中國人不相信現在也能原諒,為什麼?沒有人教他,他沒看到過,沒聽說過。《無量壽經》佛說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是忠恕,原諒他,不要去責備他,他無知。他的無知不能怪他,他的先人無知,現在講,他的父母、長輩不知道,老師也不知道,你怎麼能怪他?所以今天,我們的文化確實已經到了存亡邊緣上,我們要怎樣拯救、挽救它?只有靠自己,自己真正明白、真正懂得了,加功用行,我們要契入境界,這才叫真正續佛慧命。中國古人所謂「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自己要深入,要在經典裡面大開圓解。大開圓解,不遵守戒定慧這個原則,你就沒有辦法,你做不到。所以古人有句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自以為是,你會走彎路;你老老實實走古人的老路,那你聰明,你會用很短的時間把路走通了。  我們眼前有個好榜樣,劉素雲,五十五歲才聽到佛法,年歲不小。聽到佛法她就真干,聽到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就抓住這句話,我就學一門。她選的就是《無量壽經》,就這一門,也不知道是什麼人送給她的一本《無量壽經》,也就是我們這個本子,沒有註解的。這個註解是黃念祖老居士註解的。她怎麼個學法?她成就了我們才知道她,把她找來,問她你怎麼學的?她告訴我,她說她沒有智慧,只有老實,聽古人的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說我就學這一本,一生就學這一本。每天學十個鐘點,這個毅力就很值得人尊敬。每天十個鐘點看一片光碟,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的光碟看十遍,就十個小時。同樣的東西一天看十遍,這一部看完了再看第二遍,再看第三遍,再看第四遍,十年她得到三昧,她智慧開了。我聽說有人請她講《地藏經》,講得不錯,《地藏經》她沒學過,她就學《無量壽經》。那我們就知道,無論什麼經她都會講,這是從教下成就的。  我們知道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不是從教,他不認識字。在黃梅五祖座下八個月,八個月是碓房裡面舂米破柴,干這個活,講堂沒有去過一次,禪堂也沒有去過一次。五祖把衣缽傳給他,他為禪宗六代祖,那是什麼?通了!一樣通了一切都通。他一生就聽那麼一次經,五祖忍和尚召見他,秘密召見,半夜三更叫他到方丈室去,別人都睡覺了,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當然是這樣的,他不認識字,當然不會有經本。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提出他自己的報告,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末後「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一聽,行了,衣缽就給他,叫他趕快走。為什麼?別人不服,別人都瞧不起他,這是什麼?同行相忌,都是表演給我們看,都是真正善知識,表演給我們看,同行相忌,趕快逃。這一開悟,一切經自然就通了。逃難的途上,這是《壇經》上記載的,在曹侯村遇到一個比丘尼,無盡藏比丘尼,受持《大涅盤經》。《大涅盤經》兩種譯本都很長,一個是三十六卷,一個是四十卷,每天讀誦,不知道意思。六祖那時候沒出家,二十四歲,遇到她,聽到她念經,聽完之後,他就把經里意思講給無盡藏比丘尼聽。她聽了之後非常驚訝,講得太好了,捧著經本向他請教。他告訴她,我不認識字。她說:你不認識字,你怎麼能講得這麼好?他說:這個與識字讀經不相干。他這個智慧從哪裡來?清凈平等覺;如果心地不是清凈平等覺,就不能開悟,這個道理要懂。  所以,宗門開悟容易,他心清凈。我們念了很多東西,那就是垃圾,那就是障礙,障礙你開悟。釋迦牟尼佛慈悲,當年在世是表演給知識分子看的,為什麼?知識分子占多數。他出去學習學了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統統接觸過,統統跟他們學過。最後沒地方學了,學完了沒地方學,十二年,他在恆河邊上,畢缽羅樹,現在叫菩提樹,在樹下打坐,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這是什麼?放下所知障。煩惱障已經放下了,現在把十二年學的東西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障礙沒有了。入更深的禪定,給我們表演一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了,成佛了。釋迦牟尼佛成佛了,惠能在五祖方丈室里成佛了,那個境界是相同的。釋迦牟尼佛成佛,在定中說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做報告,你明心見性是什麼境界?統統說出來,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惠能大師說得簡單,二十個字,諸位要知道,那二十個字展開就是《華嚴經》,《華嚴經》濃縮就是二十個字,不增不減。所以法稱妙法。  佛說《華嚴經》,我們凡夫無法想像,這個世間也沒有人傳這個東西。小乘人他們很現實,他說《華嚴》是從龍宮來,他們不相信,所以他們說大乘非佛說,是龍樹菩薩自己說的,不是佛說的。龍樹菩薩也是個開悟的人,明心見性,他證到初地,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無明雖然斷了,習氣還有,還有很深很濃的習氣,傲慢,認為自己所學習的天下第一,再沒有比我高的人,起這麼個念頭。大龍菩薩,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大菩薩要常常照顧小菩薩,小菩薩出了問題,趕快去幫助他。大龍菩薩把他帶到龍宮去參觀,龍宮收藏的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分量多大?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他一看到這個,傲慢心立刻就斷掉。那一部經拿到地球上來放不下,釋迦牟尼佛講的,定中講的,多少時間?經上說的,二七日中,也有說三七日中,就算三七,二十一天,二十一天所講的經文,整個地球放不下。惠能大師開悟只講二十個字。所以龍樹菩薩一看這個,這個不是六道眾生所能接受的,不要說是人間,天人都沒法子接受,分量太大。看中本還是大,最後看小本,小本像什麼?《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有目錄提要,《四庫全書》現在精裝本一千五百冊,目錄提要只有五本。目錄,每個書里講些什麼有個提綱。龍樹菩薩傳到這個世間來的《華嚴經》,就是原本的目錄提要,而傳到中國來才只一半,另外一半也失傳,分量太大了。從前是貝葉樹寫的,樹葉上寫的,很容易散失,傳到中國來只有一半。我們翻成中文,現在全世界的《華嚴經》只有中文本有,其他的都找不到了,這非常可貴,目錄提要。  我們把它講一遍,我自韓館長往生之後,就是非常希望我把這部經講一遍,留一套錄像帶給後人做參考,當時我答應她了。所以我住在新加坡之後開始講,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了多少?給諸位說,五分之一。要把全經講完,我的估計是兩萬個小時,像我過去這樣講經的方式得兩萬個小時,大學問!哪個大學的課程有兩萬小時的?別說兩萬,兩千小時都找不到。我們這部《無量壽經》這個本子,我現在已經講了三百多個小時,四分之一還不到,我估計需要一千多個小時。真的大學問,一門深入,其味無窮,讀書真的是樂,古人不騙人。你讀書沒有快樂,是你沒讀進去,你不懂,你所讀的是糟粕,所以你念得很苦。你要把糟粕念成精華,快樂念出來,快樂念出來糟粕就變成精華,這個很妙!怎樣把它變成精華?你懂的東西要做到,然後不懂的東西你就懂了。如果你懂的東西你做不到,你沒能落實,等於像是你沒有吃到味道,光看菜單,很好、很羨慕,一口也沒吃到,那怎麼行?懂多少做多少,就干多少,然後不懂的也統統懂了,慢慢全都懂了,對經典你才真正知道如來的真實義,不可以不幹。我懂了,懂了還是老習慣,還是老毛病,一點也沒改過來。所以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包括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都是。經教是個標準,標準找到之後,我要依照這個標準來修行,符合標準的,好,永遠保持,不符合標準,把它修正,這叫修行,這就管用,真正得到經教的受用。如果不能把自己思想言行改正過來的,你只有讀沒有行,頂多說我信、我解,你沒有行,沒有行後頭哪有證?法喜充滿,喜悅那是從行當中得來的,你不行得不到。  它真有受用,真管用,講得很現實,頭一個就是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業肯定順利,不會有障礙的。你居住這個地方少災少難,這很現實的,最粗、最明顯的好處。究竟的好處,那就是此地講的,你能夠證大般涅盤,大般涅盤就有大智慧,融入大智慧。下面講,「如偈說,佛一切智為大車」,這是比喻,佛所得到的一切智像個大車一樣,「八正道行入涅盤」,八正道是行,入什麼?入涅盤,這叫好去。涅盤是什麼意思?我們用現在人能夠比較好理解的,究竟圓滿,或者是究竟的美好,你在這個裡面找不到缺陷。無論是智慧、無論是德能、無論是相好,樣樣圓滿,所以這叫好去。  下面又引用《合贊》,「《合贊》曰,善者,最初發心。逝者,大般涅盤。如來不舍最初發心,得大涅盤,是故如來名為善逝」,這個解釋很好。初心非常可貴,真正入佛門,發心皈依、發心學佛,這是最初發心,不容易。但是發了心怎麼樣?轉眼就退轉,忘掉了,所以你不能成就。佛經上說,發心的人像魚子一樣。成就的人?成就的人沒有幾個,為什麼?保不住初心,也就是說禁不起誘惑。現在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太大了,古時候沒有,古時候人純樸。所以現在人能夠在今天這個社會上有成就,諸佛菩薩都豎起大拇指佩服,為什麼?真難得,他們要生在這個社會修行的話,也未必能成就,這是真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要是在古時候修行的話,成就容易。所以,現在這個社會修行能成功,那真是大修行人,那是真正的成功,你能禁得起挑戰,能禁得起誘惑,這是諸佛菩薩不能不佩服的。環境對一個修行人來講,真修行人都是有利的、好環境,愈是艱難,愈是險惡,成就愈殊勝,成就愈堅固。所以我們遇到逆境生歡喜心,我能突破,你不能突破就被淘汰掉了。遇到順境更要突破,順境不起貪戀,逆境不起怨恨,你看都是淘汰你貪瞋痴三毒的。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這裡頭沒有什麼好不好,問題在你自己,「好醜在於心」,你自己的心念,關鍵在這裡,與外頭不相干。你真有道心的話,統統成就,順境幫助你斷貪痴,逆境幫助你斷瞋痴,全都是幫你斷三毒煩惱的,你成就了,這才真正叫好去。  上面所說的,都是「是均以入涅盤為善逝」,這就是古大德他們在疏、在論裡面所說的,都是以入般涅盤,入大般涅盤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說到這個地方,我們就想起現在搞宏觀宇宙的這些科學家,他們探測宇宙,說用這些精密儀器觀察到的宇宙,只是全宇宙的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不見了。為什麼不見了?善逝,它入大般涅盤了,入大般涅盤,科學家對它一點辦法都沒有,真叫善逝。由此可知,善逝在我們凈宗法門裡面是常寂光土,《華嚴經》裡面是妙覺位,不是等覺,妙覺,那是善逝。等覺還不善,為什麼?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沒斷,那就是他不善。這才真正的大圓滿,究竟圓滿。  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不是空間,它不是時間。所以在常寂光裡頭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時空不見了。所有一切現象都不存在,但是它能現一切現象,能生萬法。所以一切法也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一切法。但是你決定找不到它,就是你六根接觸不到它,你看不見,你也聽不到,你也想不到,因為它不是精神,你想不到。它就在!就在你全身,每一個細胞都沒有離開它,它沒有形狀、沒有顏色。這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佛經講這個才是真正的本體論,能生能現。分別執著能變,如果我們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是永恆的,都是不生不滅,你會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叫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看到所有現象不生不滅。十法界以下的,那都是有生有滅,為什麼?它有分別、有執著。四聖法界有分別,六道裡頭有執著,所以它有生滅現象、有不生滅的現象、有完全沒有現象,這是大乘經典裡面所講的科學。  「又《會疏》曰」,這都是日本法師的,他們的《無量壽經》註解上講的,「善逝即妙往之義也」,這個往跟去的意思是一樣的,妙往之義,「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能趣佛果故。是以趣佛果為善逝,與上說亦無實異」,並沒有真正的兩樣。這個說法也很好,可見得智慧重要,「以無量智慧」,真智慧。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廣學多聞是不是智慧?不是的,是知識。惠能大師那個是智慧,不是知識。由此你就曉得,清凈心是多麼重要。知識很累,智慧就像自性一樣,它不是物質,不是精神,它一點都沒有累贅,用現在的話說,智慧沒有壓力,精神、物質的壓力統統沒有。可是知識有壓力,知識怎麼?要用腦,你要去記,智慧不需要。智慧的心是清凈心,一塵不染,智慧的心是無分別心,智慧到終極的時候是覺而不迷,這是智慧。  在中國,古聖先賢所求的都是以智慧為主,讀書講求悟性,從小孩就訓練。小孩為什麼教你把書念出來,高聲的念出來,念背了,背了還要背一百遍、兩百遍,為什麼?「是讓他記住」,那是副作用,那不是真正的意思。真正意思是不讓他胡思亂想,他要不念書他就會胡思亂想,小孩也不例外。這是什麼?修定,叫他背多少遍是修定,他不胡思亂想了。所以你要曉得,這個方法高明極了!記住是副作用,記住記不住沒有關係,只要開悟,終極目標在開悟。所以那是一種修行的手段,像我們今天念佛,一天念幾千幾萬聲佛號,手段,你不念佛就打妄想。念佛的用意在哪裡?把妄想念掉,念佛就沒有妄想了。念到最後,妄想真的沒有了,佛就不需要念了,你已經成佛了,念佛就成佛了。真正的目標在此地,它是一種手段。你說我不念阿彌陀佛,我念一二三四行不行?行,無論念什麼都行,只要把你的思想集中在一個地方。念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十方諸佛也是教我們的,為什麼?這是跟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聯繫的信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哪裡?你不要去問,你只守這一句信號,這個信號跟他那邊有聯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到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來接你,好處在此地。念一二三四,阿彌陀佛不會來接你,念阿彌陀佛,肯定來接你,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這是個信號,非常靈,只要念頭一起,信號就到了。  所以一定要無量智慧,為什麼?智慧才能斷煩惱,惑是迷惑,破迷開悟,破迷開悟你才能妙出世間。出世間上加個妙,這什麼意思?即世間出世間,妙!怎麼即世間出世間?知道世間是假的、空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還有世間可出嗎?沒有世間可出,為什麼?世間根本不存在。迷的人在世間造業受報,悟的人妙出世間,他在世間所有一切造作沒有果報,為什麼?他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跟不作統統歸零,我們用現在的話,統統歸零,平等法。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沒有了,分別執著當然沒有。所以那個造作是什麼?那個造作是應,眾生有感你自然有應。像我們敲鐘、撞鐘一樣,我們撞鐘,我們有意,鍾回的音聲是無意,它沒有去想想,你撞我一下,我要怎麼樣應你?它沒有這個念頭。所以見性之後就沒有念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自然而應的。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八十年就這個現象,妙出世間。凡是明心見性的人,大開圓解的人,念佛得理一心不亂的人,全是這個境界。佛在世間跟我們和光同塵,我們不認識他,他對我們一清二楚,我們對他是完全不知道,以為他也是個凡夫。  底下提了個問,「云何名好去?」什麼叫好去?現代話就是什麼叫好去?「《凈影疏》曰,佛德圓滿,更何處去」,佛所證得的智慧德相統統圓滿,還有什麼去處?「而言好去」,這都是對十法界眾生說的,「雖無去處,非不能去」,雖無去處這句話是真的,是佛境界,非不能去這是十法界眾生的境界,這是俗諦,「如劫盡火,雖非所燒,非不能燒」。這個劫盡火是什麼意思?現在科學家所講的太陽,太陽是個火球,燒盡了。它燒也是能源,能源消耗盡了,它就爆炸、就毀滅了,這就是劫盡所燒,這在現在我們講是自然現象。它在燒,燒盡之後爆炸,給諸位說,統統也等於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的念頭裡面說它有,它就有,你的念頭沒有,它就不存在,總而言之,一切法從心想生,都從念頭生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你真的覺悟了。現在這個社會,全世界,不是局部的,造什麼業?最嚴重的無過於貪財、貪色,全世界的。這個罪業嚴不嚴重?非常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嚴重到地球的生滅。科學家也在討論這個問題,怎麼樣去討論,跟佛法相比還是差一籌。佛跟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記得這句話,他造善是不是虛妄?他作惡是不是虛妄?都是虛妄。只要一覺悟,妄就不見了,都回歸自性,什麼災難都沒有。所以我們不要記住這個人造作罪業,罪造得很重,是重,只要他有這個念頭,他就地獄,這個念頭現地獄;如果他這些念頭都沒有,都沒有,地獄就不見了。這是不是給那個造五無間罪的人開了個脫罪之路?真的,本來就是這樣的,問題就是他能不能回頭,真正覺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過去所造的罪業完全沒有,我現在可以享快樂了,那不行,那有。為什麼?你現在有快樂就有罪狀,你連樂也沒有,那就真的沒有了。你這一沒有,你就回歸,你過菩薩生活了,你覺悟了。  所以罪、福都不是真的,別放在心上。真正覺悟的人,就能捨己為人,如果真正貪污的人覺悟了,我貪了億萬財產,我現在覺悟,我把億萬財產去布施救濟一些窮苦的人,搖身一變是菩薩。你看地獄的人,一變就成菩薩了,他真的是這麼做法。他還要我要留一點享受,雖悟也沒有透,沒透,那個地獄消不掉,透了之後,地獄就沒有了。所以佛教導我們,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我們對於一切眾生,造作十惡五逆的眾生,我們都要把他看成佛,不能看輕人,他本來是佛,他現在造這種罪業,他迷惑了。也就是說,他沒有人教他,迷了,做錯事情,有一天他會回頭的,要看他的緣分。有緣了,看他的善根,他相不相信?真正相信、明白了,肯定回頭,中國諺語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如果我們把這些道理參透了,我們的心在一切環境當中,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平了,都能擺平。極樂世界的美好,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災變,也都平等了。善惡不二,苦樂一如,都沒有了,這才真正覺悟,真的叫善逝。  此地這個劫火,現在科學給我們證明,證明太陽的能量有燒盡的一天。在太空當中,這種現象常常可以看到,星球在空中爆炸,消失了,也有新星出現,所以星球也有生滅,佛法裡面講成住壞空,它不是真的,它是生滅法。種種現象,主宰的它那個動力,就是人的意念,誰的意念?自己的意念。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宇宙,我的宇宙跟你的宇宙有相同的一部分,有不相同的一部分,相同的部分叫共業,不相同的部分叫別業。所以終極的主宰是自己,不是別人。所以我們要問自己前途,問誰?問自己,不要去看相算命、去問神明,都錯誤的,你得不到正確答案。問自己,自己的起心動念就主宰你自己的吉凶禍福,你自己的念頭善,沒有一樣不善;自己的念頭不善,那就沒有一樣是善。自己念頭清凈,你就跟佛菩薩相應,清凈心是阿羅漢,平等心是菩薩,覺而不迷是成佛。善逝,我們就學到此地。  我們再看下面第六「世間解」。「世間解,又譯知世間」,也翻譯成知世間,這意思相同,你能夠知道這個世間。「世」,用我們來看,我們現在的解釋,世是時間。你看三個十,中國人講三十年叫一世,所以它三個十,三十年,這是算時間。「間」是空間,時空之內的都包括在裡面,萬事萬物都在時空之內。我們看佛經上祖師大德的解釋。「《甄解》曰:世間者,名為五陰。解者名知。諸佛世尊善知五陰,故名世間解。」這個裡頭知上加了個善字,善知,真的,這我們比不上佛菩薩。世間,五陰就叫世間,五陰是什麼?色受想行識。一般在經教裡面講,多半講到我們自身,我們身體是五陰身,色是物質,物質現象就都叫做色,所以叫色身。精神現象,有感受,你有感受,你有思想。這些身心的感受、思想它不停,不停就是它無常,剎那剎那在變化,這叫行。譬如我們這兩個小時在一起學習,兩個小時你剛剛來到講堂的你,跟現在兩個小時之後的你,不是一個你,無論從色、從心統統都變化了。這個變化是剎那剎那變化,不是多少時間,是一天變化,還是一年,不是的,剎那剎那變化。而這個剎那變化,彌勒菩薩給我們講,一秒鐘,一秒鐘有多少個變化?這念頭,一個念頭就是一個變化,精神跟物質現象全是念頭,它的真實狀況就是意念,一秒鐘一千六百兆。一秒鐘已經一千六百兆次的變化,兩個小時還得了嗎?不是兩小時之前的你了。你能知道嗎?佛知道,所以佛叫善知。他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以為沒變,其實變了。所以這個叫世間解。  你真正知道,你就曉得這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你就別控制它,你就不要執著它。你要曉得,你想控制、你想佔有、你想享受,你要耗費多少能量!那個能量都是冤枉耗費的。本來這個能量可以造成你金剛不壞身,你的能量在這個地方消耗多了,你的病痛就多,就這麼個道理。你消耗能量是什麼?起心動念是能量,分別執著是能量;換句話說,喜怒哀樂全是能量,你沒有必要花在那個地方。順心的你生起歡喜心,那是能量消耗,不順心的起怨恨惱怒煩,還是能量消耗。一天到晚都在消耗能量,所以得大量補充,飲食就是能量補充。如果你消耗能量少,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一天一餐夠了,一餐多省事,一餐是正常的。釋迦牟尼佛他們這幫人當年在世,日中一食,你能說身體不健康嗎?他們每天晚上在樹下打坐,沒有房屋,他身體不健康,他怎麼不生病?我們今天要學他到樹底下打坐,坐一晚上,第二天加護病房去了,不如他們。一天吃一餐,吃的分量並不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有定功,消耗能量更少,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定功比他更深,所以辟支佛住世,半個月出來托缽一次吃一餐,半個月吃一餐,你說他多省事。尤其是現在的飲食,太可怕了,什麼都有毒,佛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飲苦食毒」,我想佛講的不是那個時代的人,講的是我們現代的人,現代人飲苦食毒。連蔬菜都有農藥、都有化肥,你說你怎麼辦?所以這個蔬菜,連英國湯恩比博士都說過,要想恢復我們的健康,必須要恢復古老農耕的方法,我們才能得到健康的食物,他就不贊成科技搞的這些東西。所以現在逼得沒有法子,我們自己只好自己農耕。  我是今年在澳洲,我們凈宗學院,大概合中國畝買了幾千畝土地,幹什麼?種糧食。所有一切生活需要的,我們自己種,我們決定不用化肥、不用農藥,我們種菜、種水果已經有十年,非常成功。我們的菜園平常可以供養三百人,實際上我們這個小道場,就是學院,平常吃飯的大概七、八十個人,不到一百人。所以,我們收成非常豐富,就供給一些同修們,每天到我們這兒去拿菜,菜很多,太多了。我們辦個活動,我們的菜園可以供養一千人,規模很大。我們的果木好,長得非常好,果木樹有三十多種。我們種竹子,今年竹筍大豐收。逼得自己種,不自己種不行,你外頭買,吃了不放心。你看我們自己開闢,現在準備種水稻、種小麥,所以學院現在有農場了。我們要學農耕的教學,找當地的農夫來教導我們,我們種得比他好,我們的農作物都聽阿彌陀佛,都聽佛號。而且病害蟲,我們是指定一個區域專門供養它們,它們很聽話,我們合作得非常好,彼此互相照顧,互相尊重。我們劃的界線,它決定不會越過界線,你放心,比人好相處,講信用,人不講信用,它會講信用。果木樹也是如此,指定幾棵給鳥吃的,沒有指定的,鳥不可以去吃。我們對樹木照顧,照顧很用心,給蟲的我們也很用心的照顧,希望都長得很好。十年了,跟這些小蟲、小鳥做了好朋友,我們信任它,它信任我們。連蚊蟲、螞蟻我們都不傷害,我不傷害它,它也不傷害我。所以現在跟這些動、植物相處,比跟人相處好太多了。  我們的稻米,我們現在大規模的種植,都用這個經驗,十年的經驗,這是現在所說真正有機農場,我們自己能吃到健康的食品。如果有可能,我們也想在當地開一個市場,農作物的,我們東西太多,我們吃不完拿出去賣,也能叫大家都吃到好的食物。所以,我們也歡迎參加我們活動的這些企業家們,要是有這種願望的,可以到國外去開這些市場,我們來提供食物,讓他們大家來經營,這好事情。來帶頭,來提倡,你看不殺害病害蟲,農作物長得很好。所以我們那邊菜農到我們那裡看,比他們的長得好,他們就來問我,你是怎麼種的?為什麼這些小蟲不吃我的?你來看,小蟲吃的在那邊。一看那邊,果然全是小蟲吃的,聽話。你們不跟它打交道嘛,天天要噴農藥殺害它,它就來報復你,那就麻煩大了!所以五陰,不但人是五陰,動物是五陰,植物也是五陰,礦物還是五陰。  你看看江本勝博士做的水實驗,水是礦物,水有沒有受想行識?有,你唱首歌給它聽,它在感受,好的曲子它很歡喜,西方搖滾曲它就很討厭,它表現給你看。它會看,你給它寫個愛字,它反應給你看的很美麗的圖案,你說我恨你,寫個恨字給它看,它反應就很難看,很難過,水有受想行識。不但水有受想行識,所有物質現象都有受想行識。彌勒菩薩講的,講得很好,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就是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每個念頭都有物質現象,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就是受想行識。所以再小的物質,我們汗毛,汗毛端,物質,佛法講微塵,今天講原子、電子、粒子,現在講到量子,量子是最小的,不能再分,量子,那小光子,統統都有色受想行識。我們從這個地方才真正體會到,整個宇宙是一個有機體,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桌椅板凳會不會看?會看,我們這個地板、天花板、牆會不會看?會看,不但會看,它也會聽,我們起心動念它全知道,怎麼能暪得了人?中國古人所說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那小事。現在你真正懂得了,法界虛空界裡頭,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有受想行識;換句話說,我們才起心動念全知道了,沒有一個不知道,不要以為動個惡念沒人曉得,全都知道。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正因為是這個緣故,所以我們惡念太多,自私自利念頭太多,起心動念全是貪瞋痴慢,全是損人利己,山河大地都知道,山河大地全都軟了,都塌下去了。為什麼?它們接受的念頭它感覺得太悲哀,所以山河大地塌下去了,海水上升,陸地沉了,就這個原因。如果我們一念善,它們歡喜,大地堅牢,地球就變成極樂世界,全在人心。既然全在人心,你就曉得教育是多麼重要。教育當中,第一就是神聖的教育,我們中國人講聖賢的教育,印度人講佛菩薩的教育,太重要了。人人接受佛教育,這個地球變成極樂世界,人人接受聖賢教育,地球變成天堂。念頭一轉,整個宇宙產生變化,集體意識的力量,科學家告訴我們,可以改變物質環境,這力量多大!改變的程度我們無法想像,可以修正星球在太空運行的軌道,它軌道要偏離了,可以把它修正,你看這念力力量多大!所以佛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就曉得天堂、地獄都是心想生,你什麼樣念頭就變什麼樣境界,境界都不是真的。純真無妄的是常寂光,那個境界真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所有一切對立全沒有,叫一真。  末後的結論說,「綜上三釋」,前面舉的這三種解釋,「故世間解者,乃化他之聖智」。對於世間一切法,你知道你才能把它講清楚、講明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就幫助眾生回頭了,回頭是岸,不要再造罪業了。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因果報應,因為因果是從宇宙出生的那一剎那,跟整個宇宙同時出現的。我們在大乘教里知道,第一念沒有因,第二個念就有因;第一念是第二念的因,第二念是第三念的因;第二念是第一念的果,第三個念是第二念的果,因果就現前。所以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沒有法子避免的。為什麼?整個宇宙是自己一念造成的,叫一心造。誰造的?自己造的,你決定不要怪別人,你怪別人是罪上加罪,為什麼?別人跟你不相干,各人造各人受,叫自作自受。別業如是,共業亦如是,這不可思議,這才真正把這個理事講透了。所以,共業跟別業互相有影響,宇宙就像個網路一樣,全是互通的。  所以,賢首大師《還源觀》上給我們講三種周遍,這是無論是物質,無論是精神,第一個,這是講它的特性,「周遍法界」。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那個速度比光、比電快多了,太陽光照到地球上還要八分多鐘,我們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所以,念頭一動,就上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下跟六道眾生感應道交,全都知道。他們的起心動念我們也接收到,我們的念頭是個發射站,也是接收站。接收為什麼我們沒有覺察到?我們粗心大意,心太粗了。所以有定功的人他就能收到,他就知道;沒有定功的人也收到,不知道,不是沒有接收到,接收到你不知道,是這麼個原因。第二,「出生無盡」。這出生變化,整個宇宙,整個現象,整個地球,一切萬事萬物,你念頭起就產生變化,善念變得美好,惡念那就變成災難。第三個特質,「含容空有」。這是講你的心量,你的心量本來是像經上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每個人心量都是這麼大,都是遍法界虛空界。現在怎麼樣?現在因為你有我,自私自利,把心量愈縮愈小,縮到連兩個人都不能包容,夫妻還要鬧彆扭,還要離婚,你說糟不糟糕?更麻煩的是自己跟自己還鬧,還活不下去,那就太過分的固執,這都是錯誤的。要知道自己的心量包虛空、包法界,含容,含虛空,虛空都包在你心裡。容是容納,容納整個宇宙裡頭萬事萬物,他這麼大的心量,現在變得這麼小。古諺語有句話說,「量大福大」,量小就沒福了。你要想有大福報,就要有大心量,像經上講的,你恢複本來的心量。  所以,佛的福報大,憑什麼?佛的心量大,佛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佛的福報第一大,種福到佛這兒來種。其實我們的心量跟佛是一樣的,我們不承認,我們不要了。像世尊在經教上做比喻,把我們的自性比喻作大海,我們一個人,大海里起個水泡,我們今天執著水泡是我,把大海忘掉了。什麼叫開悟?水泡破了就叫開悟。水泡一破,原來大海是我,這才真正明白了。這種搞清楚、搞明白叫解悟,解悟解了之後要修行,修行之後那叫證悟。證悟你得受用,解悟是你懂得你沒有去做,要把它做到。像心量之拓開我們要學,在任何境界里要學著包容別人,要學著像孔夫子一樣忠恕之道。忠,心放在正中,不要偏,不要邪,不偏不邪就叫忠,心要放在中。量要大,那你就大福報了。福報從哪來?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自性的福報現前,這還得了嗎?修來的福報總是有限的,要開發自性的智慧、德相,圓滿的福報,那就是學著包容。見任何都歡喜,好人做好事歡喜,壞人做壞事也歡喜,沒有兩樣,一片歡喜心,養自己的福報,養自己的智慧。不要看到好人歡喜,惡人就討厭,那你就對立了,你就是三途果報裡頭的人。咱們總要從三途果報跳出來,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這佛就沒白學了。今天時間到了,咱們就學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今說 | 生死書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一九集)
《凈土大經科注》0169_第二十臨終接引願,第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七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