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民間散佚中醫名方總鉤沉--腎病

急 性 腎 炎 的 中 醫 治 療

中醫認為急性腎炎屬水氣病中的風水及皮水兩大類,臨床上又分為四個類型的辨證。風寒襲肺、水濕蘊結,表現為冷、發燒、咳嗽、氣短、浮腫。治則為清宣利濕、通利三焦,可用麻

溫 陽 撤 邪 湯

組成:生附子24克,麻黃10克,細辛6克,蔥白10克,白朮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能:溫陽撤邪,調化交濟,消利固守。

主治:腎病綜合症。

用法:方中生附子,米水洗先下久煎。麻黃以紅糖炙(小兒量酌減)。

加減運用:久病正虛,水氣尚在、津虧水蓄、陰精損耗,治當育陰消利,治常選用阿膠、豬苓;嘔逆者選用生薑皮、旋復花以辛散降逆止嘔,

亦能行水;偶見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涼血止血之意;淡滲利濕,選用瞿麥、澤瀉、車前仁配育陰之品使陰陽協調,消利而不傷正。

本病蛋白尿及男性成人遺,乃人體精氣外泄,故多以益氣固精,亦可培土製水而施以圖鞏固。益氣常用黃芪、党參、白朮、山藥;固精多用芡實、金櫻;血脂難降者,可用山楂、澤瀉適量泡水常服;遺精頻頻而水氣甚者,可用文蛤,龍骨為末以本人唾液調濕納臍,意在固精不礙水氣;證中恐補中有滯,常選用茯苓、懷山藥以平補平瀉,固澀而不留邪。

益 腎 固 崩 湯

組成:枸杞子10克、女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絲子10克、五味子6克、生山藥12克、熟地15克、山芋肉9克、二冬各10克、知柏各6克、煅牡蠣12克、桑螺蛸10克。

功能:滋陰益腎、縮泉固崩。

主治:尿崩症、消渴、尿頻及腎陰部足所致葯疼等症。

加減運用:若口渴甚者加生地10克、玉竹10克、尿頻者加桑椹10克。

資 腎 益 氣 湯

組成:生曬參10克、(葯湯燉)黃芪30克、車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澤瀉15克。

功能:扶正祛邪、益氣養陰。

主治:慢性腎炎、氣陰兩虛。

煎服法:水400毫升,先浸10分鐘,煎20分鐘、去藥渣,將湯燉生曬參10分鐘,分二次服。

加減運用:食欲不振,加淮山藥30克、麥芽15克、雞內金10克、睡眠欠佳,加炒棗仁30克

合歡皮10克;腰膝酸軟加懷牛膝10克、續斷8克;血壓高加地龍干20克、夏枯草15克;冠心病加丹參20克、瓜萎衣10克、川三七2克、(研末分二次沖服);腎陽虛加川附子10克、肉桂粉2克(分二次沖服)。

補 泄 理 腎 湯

組成:黃芪30 克—50克、巴戟肉15克、黃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棗5—10枚、牡蠣30—50克、土茯苓20克—30克、澤瀉15—20克,

功能:益氣補腎,行水泄濁。

主治:慢性腎炎、腎病綜合怔或伴有腎功能不全、腎陰陽兩虛、濁邪留滯者。

加減運用:慢性腎炎因外感引動伏邪者,可加用羌活、白芷、蒼耳草、蟬衣等。其中羌活與黃芪相伍,對預防感冒複發,功勝玉屏風散。如果血壓便高,可加用夏枯草、防己等,另加党參、黃芪、附子等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血壓偏高而見陽虛症壯者可用。如伴有濕熱內蘊者,可加用漏蘆、生大黃、白蘞、豬苓、茯苓等,陽虛明顯者,加炮附子、乾薑、肉桂、仙茅等。

益 腎 利 尿 湯

組成:車前子20克、益智仁5克、草薢15克、烏藥材5克、石菖蒲10克。

功能:益腎開竅,利尿順氣。

主治: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小便不利。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15劑為一療程,1至3個療程即愈。

益 腎 堅 骨 湯

組成:黃芪30克、補骨脂15克、骨碎補報2克、菟絲子12克、狗脊12克、川斷12克、甘杞子12克、乾地黃2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雞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益腎養雪、和絡止疼。

主治:頸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疼,脊柱活動欠利者。

加減運用:夾濕者加蒼朮12克,寒痛者加制川烏10克、川桂枝10克。


推薦閱讀:

民間子平——氣勢手式總論
民間秘本袁天罡「稱命書」,通知古今,時真命不假!
民間技擊絕招——提吊手法 作者:凌 召 冷 月
民間誕生禮俗<四>

TAG:中醫 | 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