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歸田園居

歸田園居晉 陶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曾任東晉大司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類官職。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淵明八歲喪父,家道衰落,日漸貧困。曾幾度出仕,任過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四十一歲時棄官歸隱,從此躬耕田園。他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詩歌創作,是田園詩派的開創者。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後人推崇,影響深遠。清陶澍注《靖節先生集》是較好的注本。[注釋]  晨興:早起。  理:治理。  荒穢:雜草叢生。  帶月:頂著月亮。  荷鋤:扛著鋤頭。  道狹:道窄。  沾:沾濕。  但使:只要讓。  願無違:不違反自己的意願。[譯詩]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鬆土除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  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濕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濕了又有什麼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賞析]  這是一首燴炙人口的優美的田園詩。這首短詩十分細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對農田勞動生活的體驗。「種豆南山下」與「採菊東籬下」有著同樣的韻律,但韻味各異。採菊是漫不經心的,而種豆則是十分認真的。採菊時不經意地抬頭,見到的是幽幽南山,與詩人當時寧靜適意的心情十分和諧;而豆種下後經意觀察豆苗長勢,看見的是稀疏的豆苗。豆長得不好,顯見種豆人不在行,不過,在陶淵明來說,有這樣的成績也覺滿足了,這是一種詼諧的心境。我們可以想見詩人看著田中的豆苗和雜草時自嘲的微笑。於是他只得起早貪黑地「理荒穢」了。「帶月荷鋤歸」句寫得極為精彩,極富情致:明月高掛天際,月影卻伴著他——荷鋤晚歸的「老農」。辛苦的勞動化作無限的生活樂趣。夾道而生的茂密的草木,沾濕衣裳的露水,都使這勞動的生活增添了生氣。   詩的最後一句,「衣濕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使這首田園詩不止停留在對勞動樂趣的體味上,更進一步點了題。種豆長草也罷,早出晚歸也罷,夕露沾衣也罷,都在所不惜,只要趁了心愿就好。這「願」是什麼呢?就是找到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它很有些象古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生活。在當時政治上一片黑暗的東晉時代,能有這樣一種自然寧靜的生活是使詩人感到無限欣慰的。   這首詩的「種豆南山下」兩句,可以說是用了典故。《漢書·楊惲傳》:「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傾豆,落而為箕。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但是,陶淵明用典,使人簡直不以為他在用典,這是用典的高明之處。這種用典使典實所包含的內容與作品內容完全融合了。作品既因用典而使詩句的含蘊更為深遠,又不因用典而使詩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這也就是陶詩既清淡而又不失典雅的緣故。  《歸田園居》共五首,作於辭彭澤令歸隱田園的次年(406)。是年, 陶淵明四十二歲。陶二十九歲初仕,始終不得志,幾仕幾隱,自從彭澤棄官歸隱,便再未出仕。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歸田後的歡悅心情,描繪了和平怡靜的農村景物,表現了詩人擺脫官場羈絆後的閑情逸趣,從側面批判了現實的污濁和黑暗。是詩人對自由歡樂生活的熱烈追求。

陶淵明《歸田園居》五首   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四∶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推薦閱讀:

新手如何鑒定名表鑒賞
詩歌分類鑒賞送別貶謫類詩歌鑒賞
《渭川田家》王維唐詩鑒賞
.【精品繪畫】古代畫家作品鑒賞
奇門古例鑒賞

TAG:詩詞 | 古典 | 古典詩詞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