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學者談44年國軍豫湘桂慘敗:蔣介石應承擔主責(2)

台學者談44年國軍豫湘桂慘敗:蔣介石應承擔主責(2)2011-09-06 14:45:38 中國社會科學網 【大 中 小】

豫中會戰要圖

大陸出版的回憶錄也提及,戰後不久湯在陳誠奉命召開的檢討會上,被迫擔起敗戰責任,但私下卻將責任推給蔣鼎文。(12)湯部高級幕僚在1947年出版的《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紀實》一書中指出,前線部隊情報失靈與不熟悉閃電戰,否則中央就不會下令湯部在平原地區與日軍決戰,尤其是日軍出動包括裝甲師團在內共8個師團(約20萬人)的大規模攻勢,湯部竟誤判日軍只是像武漢會戰後的諸多戰役一樣,「使用兵力不足」,認為戰爭至多是3個師團的「竄擾掃蕩性質」。此外,此書將敗仗責任推諉給蔣鼎文。(13)1964年,台灣的湯部含蓄指出,此戰役失敗有中央戰略失誤的因素。(14)1978年,湯部第三十一集團軍(附最精銳的第十三軍)總司令王仲廉認為,「上峰作戰計劃,僅限於平漢路作戰計劃」,「此為上峰指示作戰精華所在」,造成湯部副司令長官部的幕僚們判斷「敵人進犯企圖,只限於平漢線;估計敵人使用兵力,最大限約四至五個師團」。(15)湯與其部屬的看法,涉及了有關戰略與情報的內容,但未說明中央與前線部隊在情報判斷上的關係為何。

本文結合上述資料,利用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的有關軍委會搜集情報及情報分析為主的資料,來探討蔣介石、軍委會、蔣鼎文與湯恩伯等領導人與機構在此役中的情報判斷與慘敗結局之間的關係;並透過這一課題,來探討蔣介石與軍委會在部署正面戰場的決策過程中與前線部隊情報判斷之間的關係。

二、日軍制定作戰計劃與對國軍的情報判斷

(一)豫中會戰前的軍事環境與日軍制定作戰計劃的過程

日軍在1938年攻佔黃河北岸的開封與新鄉後,本來打算繼續渡河攻佔鄭州與洛陽,以便建立中原根據地。因國軍掘黃河形成龐大的黃泛區,日軍難以大規模渡河攻擊國軍,造成豫中會戰前雙方沿著新舊黃河兩岸對峙的局面。1941年初豫南會戰期間,日軍自豫南沿平漢路三路北上,首要目標是打擊豫中國軍主力湯恩伯部。(16)當時日軍使用約6萬多兵力,如前述被國軍認為是「兵力不足」的「竄擾掃蕩性質」。國軍作戰方式是側擊與「避免與敵正面決戰」(17),即「以一部於正面行持久抵抗,牽制敵人之主力,一部向敵後截斷其交通,主力由外翼側擊而擊滅之」(18),來挫敗日軍目的。

1941年9月至10月初,日軍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10月初,華北日軍為了策應此役,第三十五師團自中牟(約在鄭州東邊的新黃河對岸)渡新黃河攻佔鄭州後,曾企圖沿平漢路南攻;10月底戰事結束,日軍放棄鄭州,渡河北返。但日軍為了方便以後進攻黃河南岸,在黃河鐵橋南岸西側大多為斷崖複雜地形的霸王城邙山頭(約在鄭州西北邊附近一帶)建立橋頭堡陣地,駐守兩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大隊。此後直到豫中會戰約二年半期間,雙方大致維持此一局面。(19)日軍駐防邙山頭後,得以更安全地修復黃河鐵橋,以便自黃河北岸運輸龐大渡犯兵力與機械化裝備。

此二年多期間,黃河南岸的平漢路雖無大規模戰事,但仍有軍事衝突。包括日軍以小部隊掃蕩國共勢力,國軍以小部隊輪襲日軍,中共的抗日游擊戰,國共之間亦有小規模戰事。直到1944年初,因太平洋戰局對盟軍有利,國軍又計劃較長期的反攻部署。(20)

此外,1942年以來,國軍時有日軍自黃河渡犯以便打通平漢路的情報。(21)日軍確實有大規模攻勢的計劃。1942年上半年,日軍已有打通中國縱貫鐵路的構想。同年底,日軍取消攻擊四川的計劃,轉而決定在1944年1月至2月打通平漢線,以確保華北至武漢的補給線。此後隨著太平洋戰局失利,企圖一併打通粵漢路,以便銜接中南半島與摧毀西南部的盟軍空軍基地。日軍1943年12月的最初計劃是在1944年6—7月,以4個月時間先攻擊粵漢與湘桂路,接著在11月上旬攻擊平漢路。又因戰局變化,計劃6月初先實施粵漢與湘桂路作戰,再將平漢路作戰時間提早至7月初,兵力至少達一個戰車師團與三個步兵師團。(22)但1943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初,日軍依更詳盡的兵棋演習制定「一號作戰計劃大綱案」,以「湘桂作戰所需兵力推算的結果,需重複使用華北方面的作戰兵團,且由於長江船隻的關係,對戰略兵團與部隊之武漢集中,有必要利用平漢沿線作戰地區的陸路」,因而將一號作戰的序幕戰提前至4月下旬,由平漢線北段發動渡黃河攻勢,並調動在包頭的戰車第三師團。不過,1月中旬仍有幕僚指出,在4月底之前發動豫中會戰很困難,必須延至5月底;甚至認為渡黃河很困難,如果要利用足以實施豫中會戰的兵力與物資,還不如實施進攻西安的作戰。經協調後將發動攻勢的日期定為4月20日,作戰目的是殲滅湯恩伯部主力。2月下旬,日軍確定在4月17日夜首先從中牟出動,於18日黎明渡過黃河,若成功對中牟國軍採取先發制人的攻擊,則可長驅西攻鄭州,並從後面威脅邙山頭的國軍據點,以便在邙山頭正面攻擊國軍陣地,如此可以掩護日軍主力機械化部隊從黃河鐵橋渡河。(23)

日軍在豫中會戰的戰略目的,除了打通平漢線外,首要目的是殲滅其認為戰力最佳的湯恩伯部,尤其是最精銳的第十三軍。(24)日軍認為,如果能夠擊潰第十三軍以及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部支援第一戰區的第一軍等兩支國軍核心部隊,將會使其他部隊支離破碎。所以,日軍主攻指揮官「堅持作戰目的以捕殲湯恩伯部隊為優先」,「藉此方可打通平漢沿線地區,也才可同時攻克河南最大的政略與戰略要衝洛陽」。(25)

日軍完成作戰計劃後,認為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攻勢,兵源必須妥為籌劃。由於太平洋戰爭失利形成戰略守勢,1943年秋天以後,日軍從中國抽離不少兵力到南洋,因此造成兵源短缺,除必須放棄部分華北佔領區的「治安」工作外,也要從滿洲與日本本土等地增援兵力。(26)以豫東為例,1944年3月中旬以後,日軍放棄小據點,向新鄉等地集中,並由偽軍接防。(27)

另一方面,關係到軍隊與輜重渡河的黃河鐵橋能否修復,對日軍來說十分關鍵。日軍希望最遲在4月上旬修復,在3月25日,已提早完成通行輕型列車與中型戰車的輕型軌道以及徒步部隊通過的橋樑。而用於以機械化部隊進行閃電戰的戰車第三師團,已於3月18日由包頭調到平漢路北段待命。(28)

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是在太平洋戰局不利的情況下以攻代守的戰略反擊。照理來說,為了攻擊中國西南部的空軍基地,距離較近的湘桂路應是最先目標,這也是日軍的最初構想。但因為打通湘桂路的兵力必須由華北支援,因此日軍確定優先打通平漢路。至於發動攻擊的時間,日軍原以為不能在4月底之前,甚至有可能要到夏天,但因黃河鐵橋提早修復,得以如期發動。日軍將殲滅湯恩伯部提升為豫中會戰的主要目的,是在1944年初以後,以期打通平漢路,防範華北國軍實施戰略反攻(下文將作說明),並藉殲滅湯部來摧毀國軍的抗戰意志。

(二)日軍對國軍的情報判斷

日軍決定發動規模龐大的豫中會戰,當然會密切關注對手動態,更何況國軍也有反攻的企圖。

1943年9月,史迪威為了反制日軍反擊陳納德的空軍攻擊,建議西北各地國軍同時發動反攻。在這一計劃中,湯恩伯部擔任渡到黃河北岸去攻擊開封與新鄉的任務。實際上,自1944年春,國軍除了在緬甸協助盟軍外,還計劃在美國空軍協助下,發動總反攻,收復華北。3月初,蔣介石還指示了「各戰區發動夏季攻勢」的注意事項。(29)

3月中旬以後,國軍認為「日軍的打通作戰乃必然之勢」,遂加強戰備。日軍確認此情報後,判斷第一戰區國軍可能利用戰局演變,於6、7月間在第五、第八戰區協助下,發動大規模的收復河南的反攻行動。3月28日,湯恩伯向軍委會提出反攻意見,他認為,由於太平洋戰局緊張,日軍從中國戰場抽離頗多精銳部隊,判斷日軍今後將節約兵力,並可能在容易實施機動兵力的華北與華中之間採取打通平漢線的攻勢,故國軍應積極行動,先襲擊開封與新鄉。湯計劃在4月底前完成以大軍分路襲擊日軍的準備工作,但此意見未被採納。日軍則認為,華北國軍的戰力不具備採取獨立攻勢的條件,短期內的反攻「應無可能」,只能等待國際局勢好轉才能伺機反攻,此時華北國軍比較可能的行動是「對日軍佔領區的騷擾工作將益形激烈」。湯恩伯反而擔心日軍進攻時間是在修復黃河鐵橋後,因此不斷搜集日軍從何方向渡河的情報,並下令加強平漢線與黃河沿岸的防務。(30)

日軍也頻繁偵察國軍的防務。從2月至4月初,日軍頻繁對中牟及邙山頭一帶進行空中偵察;第一線指揮官親自到邙山頭視察後,對作戰計劃很有信心。日軍又準確判斷出,國軍為防止日軍打通平漢線,將次級裝備的7個師部署在許昌等平漢路沿線,而將戰力好的第十三軍等部署在許昌西部的山地,企圖以機動攻勢,側擊切斷日軍後勤補給。(31)所以,日軍計劃猛烈攻擊在密縣等山區布防重兵的湯部主力後,引出欲側擊日軍的第十三軍,對其實施大包圍殲滅戰。(32)

戰爭發生後的4月23日,湯恩伯判斷日軍西進的機率比南進高,所以在禹縣、登封與郟縣等地防範。而且,如果日軍南進,湯部可以發動側攻,因此蔣介石命令湯部固守許昌,與日軍作戰。(33)28日至29日,日軍在獲知第十三軍將採取積極攻勢後,為了捕殲湯部,臨時改變攻佔許昌後南進打通平漢線的計劃,改采西進,並迅速出動戰車師團在內的大部隊追擊在山區潰敗的湯部。(34)

日軍對國軍行動的判斷相當準確,主要原因是成功破譯了湯恩伯部的無線電密碼。(35)在4月上旬,日軍藉此偵知國軍的部署以及國軍對日軍行動的看法。此外,在序幕戰之初的18日、19日,日軍先遣隊約300人潛入國軍鄭州防區,竊聽到國軍有線電話的內容,並得知其行動未被偵知。(36)

日軍決定發動戰爭以來,對於是否優先殲滅湯恩伯部曾有過爭論。不過,在偵知國軍的部署後,殲滅湯部就成為打通平漢路與攻佔洛陽之前的最優先計劃。

(三)日軍的保密與迷惑手段

日軍為了避免大規模行動計劃外泄,保密措施之一是限制偽軍的參與。日軍不信任偽軍,卻必須利用偽軍,所以平時小規模掃蕩國府或中共武力時,經常派遣偽軍配合。當時,平漢路最重要的偽軍集團領導人張嵐峰、龐炳勛、孫殿英與孫良誠等,均與蔣介石、湯恩伯等國軍領導人有秘密溝通管道。(37)因此,在這一高度機密的大規模序幕戰來臨之時,國軍情報提到了日軍不信任偽軍的情況。


推薦閱讀:

一掌經簡評蔣介石八字
蔣宋聯姻大揭秘:蔣介石竟曾託人向宋慶齡求婚
(12)蔣介石、張學良;嚴嵩、除階
民國大佬命例解讀1.蔣介石

TAG:學者 | 蔣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