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國家新聞網

移民天平斜向美國

美國在與其他國家勢均力敵的競爭中,並沒有跟進這一輪投資移民的漲價。這使得競爭的天平開始向美國傾斜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韓永

2月26日,何小夕趕了3個移民宣講的場子。在北京,當天類似的宣講會還有至少四家。

打算移民美國的何小夕發現,幾家宣講會的重點,幾乎都指向同一個國家:美國。又幾乎都指向同一個項目:投資移民。

市場突變

美國投資移民的躥紅,有一個大的背景:2010年,幾個主要的移民目標國政策突變。

先是在2010年4月29日,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對於申請該國投資移民的資產要求,從原來的25萬澳幣提升至50萬(根據2月27日的外匯牌價,1澳元=6.65元人民幣);申請人在所屬公司持股的比例要求,從原來的10%提升至30~50%,同時取消了針對公司高管的項目,只針對公司的股東。

7月1日,澳大利亞又宣布實施新的移民「技術職業清單」,對清單大幅「瘦身」,並將移民配額向高技術職業傾斜。「此舉意味著,原本通過留學實現移民澳洲的途徑基本關閉。」移民專家張躍輝說。

6月26日,加拿大移民官網宣布,將該國技術移民的職業列表,從此前的38類調整為29類,並且提高了英語門檻,使得非英語國家申請人拿到楓葉卡(類似於美國的「綠卡」)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同時,該國對投資移民的資產要求,從此前的80萬加幣提升至160萬加幣(1元加幣=6.69元人民幣),還要對這些資產來源的合法性進行說明;投資的金額從原來的40萬加幣提升至80萬;直接花錢「買」楓葉卡的價錢,則從原來的12萬加幣提升至22萬加幣。

10月14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將該地區投資移民的投資門檻,從此前的650萬港幣提升至1000萬港幣(1港元=0.84元人民幣),且不含房地產投資。

新加坡政府也在去年10月份提出,該國投資移民的投資門檻,從此前的150萬新幣提升至250萬新幣(1新加坡元=5.15元人民幣)。對其所在公司年營業額的要求,則由此前的1000萬新幣提升至3000萬新幣。

張躍輝分析,以上政策調整的背景,與金融危機有關。「金融危機留下了兩個後遺症,一個是國內的失業,另一個是資金短缺。前者需要限制外來人口,後者需要引進更多的外部資金。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要錢不要人』。」

而此前在與以上國家的競爭中勢均力敵的美國,並沒有跟進這一輪漲價。這使得競爭的天平開始向美國傾斜。何小夕和老公本來對加拿大情有獨鍾,現在則逐漸情定美利堅。

一個在過去不溫不火的項目逐漸浮出水面,成為移民顧問竭力推薦的「王牌」,就是EB5。

EB5「王牌」

EB5的全稱是「Employment Based Fifth Preference」,是美國職業移民的一種。美國職業移民共有5種,分別是EB1、EB2、EB3、EB4、EB5。其中EB5就是指投資移民。

EB5可以分解為兩個階段,一是通過投資,擁有臨時綠卡,有效期為兩年;二是在兩年期限屆滿前,通過美國移民局審核,擁有永久綠卡。前一個階段的關鍵在於投資,後一個階段的關鍵,則是在兩年之內是否創造了10個就業機會。

投資依地域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美國政府批准成立的區域中心投資,另一種在區域中心以外的其他地區投資。兩者的區別是:後者要求投資額達到100萬美元(少部分地區50萬美元即可),並且要直接創造(即僱用)10個就業機會;後者的投資額減半,並且就業機會也不要求直接創造,間接創造(即由於這種投資而帶動的就業機會)也可以。基於以上優勢,區域中心在1993年推出後,迅速成為投資移民的主力軍。美國官方的統計數字顯示,在近幾年美國的EB5投資中,有90%左右投向區域中心。現在,美國每年對全球有10000個EB5配額,其中有3000個是給區域中心項目的。

區域中心推出的背景,是美國希望藉助外部資本拉動落後地區經濟的發展,並藉此帶動就業。張躍輝告訴《財經國家周刊》,區域中心的項目,大多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對資金的需求量大,二是用工需求較多。「比如大型連鎖超市、餐廳、綜合購物廣場、辦公大樓、觀光酒店、工業廠房以及娛樂中心等。」

投資移民已經給美國帶來一些顯而易見的變化。奧爾良縣——一個在佛蒙特州失業率排行榜上一直雄踞榜首的地區,在2009年成為區域中心後,當年即摘掉了這頂帽子。「外來資本功不可沒,」當地媒體對這一變化如是總結道。

如果美國每年1萬人的投資移民配額用滿,按照其投資最低標準,每年至少為其帶來5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

張躍輝說,區域中心EB5對於申請人的主要吸引力,在於一方面投資較少,同時批複的效率很高。北京金征遠公司首席移民顧問李偉,曾對投資加拿大和投資美國做過一個對比:對資產總額的要求(不同於投資的數額):美國100萬美元,加拿大160萬加幣(美元與加幣的匯率大體相同);就對申請人的條件要求看,加拿大要求必須在過去的5年中有兩年成功管理經驗,美國則不要求;在對資產合法性的說明方面,加拿大明顯比美國把關更嚴。最後一條對很多申請者具有致命的誘惑:一位資深移民顧問告訴《財經國家周刊》,他在辦理業務中的最大體會是:讓很多申請人拿出錢來不困難,但讓他們說出這些錢從何而來,卻難比登天。

EB5的另一優勢是辦理期限較短,並且一人申請,配偶和未滿21周歲的未婚子女都可以移民。李偉說,EB5的辦理期限在1年左右。這比另兩個常用的移民方式——投親移民和非技術工移民要快很多,前者通常要等待七八年,後者要等5年左右。

正是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EB5近幾年申請人數量呈現出較快的增長:2005財政年度(美國財政年度時間為前一年的10月1日至當年9月30日),美國移民局收到區域中心投資移民申請332份;2006年這個數字為486份;2007年為776份;2008年為1257份;2009年為1028份;2010年為1955份。

中國申請人成為這一趨勢的主要推動者。這從中國申請人獲得的簽證所佔比例的變化中可見一斑(簽證數與申請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主申請人如果獲得簽證,其配偶和未滿21歲的未婚子女也可以獲得簽證。所以簽證數通常要比申請數多。兩者之間有一種正相關的關係)。2007財年,中國申請者獲得了293張簽證,在所有EB5簽證中佔比26%強。到了2009財年,中國已經獲得了1979張簽證,在EB5簽證中的佔比已經達到47%。而EB5的另一消費大國韓國,同期的簽證佔比則從近50%降至21%強。

這一熱潮還在繼續「發酵」。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告訴《財經國家周刊》,目前中國潛在的EB5申請者,或已達萬人左右。

「但EB5申請人數的增加,並不意味著整個移民群體的增加。EB5的很多申請者,來自於對其他項目的『掠奪』。所以,它是一種內部調整。」張躍輝說。

「並且,EB5在整個移民盤子所佔的比例很小。就算是EB5的1萬個配額都給了中國,在中國每年十幾萬人的移民盤子里,也是個小數。」一位資深移民顧問說。

在EB5申請人數大幅上揚的同時,從其他國家傳來了申請人數下跌的消息。2010年底,澳大利亞、加拿大紛紛發布消息,宣布在實施新政以後,申請者跌勢明顯。分析人士認為,作為這些國家最主要的移民供應國,中國對這種跌勢貢獻明顯。

在齊立新看來,眼下漲勢喜人的EB5,其實也暗流涌動。「因為這裡面有一些鼓噪的成分。」

雙重賭博

齊立新說,國內對於EB5的推介,多將其描述得非常完美,卻對其風險甚少提及。

何小夕在推介現場聽到的EB5,是一個集投資與移民雙重利好的產品。「既有不錯的回報率,又能把移民辦了。」

在齊立新看來,推介者僅說了一種最好的可能性,事實上EB5有多種可能性。「最壞的一種可能性是:既收不回投資,又辦不成移民。」

路透社公布了一個從1990年到2010年EB5的數據。該數據顯示,這20年間,共有13719人申請EB5,獲得臨時綠卡數為8382,而最終拿到永久綠卡的,僅有3127人。

美國移民局提供的數據同時顯示,近5年EB5申請的獲批比例呈現上升趨勢:2005年度批准179件,佔總申請數的53%;2006年度批准336件,佔比73%;2007年度批准473份,佔比76%;2008年度批准640份,佔比84%;2009年度批准1262份,佔比86%;2010年度批准1369份,佔比89%。

由臨時綠卡轉化為正式綠卡的批複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勢頭:2005年度批准184件,占申請數的62%;2006年度批准106件,佔比64%;2007年度批准111件,佔比69%;2008年度批准159件,佔比70%;2009年度批准347件,佔比86%;2010年度批准274份,佔比83%。

還有一個數據必須提到,就是獲得臨時綠卡卻沒有最終申請永久綠卡的群體。這些人或是因為對創造10個就業崗位失去信心,或是資金的來源出現了問題,或是對繁瑣的程序失去了耐心不願再等。據路透社報道,在獲得臨時綠卡的人中,這個群體佔比在20%以上。

前述資深移民顧問告訴《財經國家周刊》,綜合以上因素,現在區域中心EB5的最終的成功率(拿到永久綠卡),大約在40~50%。

但何小夕在推介現場聽到的成功率,遠高於這個比例。「有的甚至說成功率達到90%以上。或者含糊其辭,說至今尚沒有不成功的案例。」

「比如對於對創造10個就業機會是否有把握的問題上,推介方大多會閃爍其詞,只強調『間接』創造就業機會的途徑廣泛,卻對評估方是否會認可這樣『間接就業』閉口不談。」何小夕說。

張躍輝說,「創造就業機會」可能是EB5申請者面臨的最大難題。「因為申請人不參與項目的運作,又不了解美國的就業情況,能否創造10個就業機會,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對項目無法掌控,還帶來了投資的安全性問題。「這些地區之所以發展不力、失業率較高,本就是其發展環境不佳的後果。在這樣的環境里投資,註定風險會比較大。」齊立新說。

EB5區域中心的項目,都是尚未投入運行或尚未開建的項目,無法從其過往的運行中預測其風險。

美國政府規定,不允許項目方對EB5的投資給予還本承諾。「讓投資從頭到尾在風險中運行。」業內人士分析,這一規定的背後,是美國對於EB5項目盈利能力的擔憂。「他們擔心自己承擔不了這個風險。」但在推介會現場,何小夕還是聽到了對資金安全的承諾。

很多中介竭力推薦EB5,與各國在紛紛提高移民的門檻後,中介生存的壓力驟增有關。「各國門檻的提高,對移民市場是一個打擊。中介需要藉助一些產品,重振這個市場。EB5就是一個合適的產品。」前述投資移民顧問說。

隨著《區域中心投資移民法案》「大限」的臨近,留給中介機構的時間不多了。從現在算起,到2012年9月30日,還有18個月的時間。這18個月,對於有些移民中介來說,是生死之戰。

中介熱衷於推介EB5,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位資深移民顧問說,相對於其他產品,中介從投資移民中獲利更多。「中介的收入,主要不來自於對客戶的收費,而是來自於美方的回扣。一個投資移民辦下來,中介要從中拿到至少20萬元人民幣。」

齊立新說,眼下的投資移民,浮躁的心態甚濃。他建議申請人調整心態。「如果你認為投資就能得永久綠卡,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如果你覺得可能拿到綠卡,也可能拿不到,就走上了一條半謹慎的道路;如果你做了準備,可能投資的錢拿不回來,綠卡也沒有,你就真正地理性了。但關鍵是,如果是這樣,還有多少人要投資移民?!這才是這個問題的核心。


推薦閱讀:

拼配置的「技術流」為何還要敬畏OPPO?
王思聰、林依輪跨界做食品飲料有戲嗎?
超跌反彈一觸即發,引雷是關鍵
一包榨菜賣出一隻大牛股,就問你服不服?!
宏磊股份10倍股的身後,互聯網金融還有多大證券化空間? | 小汪天天見

TAG:國家 | 財經 | 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