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與融合:佛教的傳入
文化交流與融合:佛教的傳入
佛教(Buddhism) 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由公元前6至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立,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被稱為佛陀,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凈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
全稱佛陀意思是覺悟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的進步和覺悟,人們的一切煩惱苦楚迫都是有因有緣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和其他眾生一樣,也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生死輪迴。惟有斷滅貪、嗔、痴的聖人(佛陀、辟支佛和阿羅漢)才能脫離生死輪迴,達到涅槃(清涼寂靜之意,即無有煩惱),釋迦牟尼就在35歲時成佛,並對眾人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佛教徒的目的即在於從佛陀的教育(正法)里,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緣起法),最終超越生死和苦迫、斷盡一切煩惱,成佛,或者成阿羅漢。 現代佛教可分為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二大傳承,北傳佛教又可分為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因此又可以分為三大傳承。南傳佛教大致上就是上座部佛教(又被稱為小乘佛教),北傳佛教大致上包括大乘佛教(主要是漢傳佛教),以及秘密大乘佛教或金剛乘佛教(主要是藏傳佛教)。各個傳乘在佛教的根本教義基本上沒有大分別,在修行特色上與一些理論上則有分別,以菩薩行理論的分別為最顯著。
佛教主要流行於東亞、東南亞及南亞等地區,在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
佛教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講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方便說而已,實則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依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公元前2世紀,大月支國王的使者伊存到達長安,口授佛經給博士弟子景盧。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載。中國主動求取佛法的記載始於漢明帝時期。當時朝廷派遣使者12人前往西域求法。公元67年,他們同兩位印度的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經書和佛像,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就是現存的《四十二章經》,它是《阿含經》的節要譯本。同時在首都洛陽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院,就是今天的白馬寺。此後經過幾個世紀的傳播,到南朝梁以後,佛教便被中國各界所接受,並成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學術界是如何進行學術文化交流的?
※《孫子兵法》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地區,處於一個怎樣的地位?是真的受到很大的推崇嗎?
※北京中惠互惠(CAPC)2017年互惠生培訓營第三站-大連
※愛沙尼亞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史。?